(作者:政治評論者張百達)民進黨總統初選所舉辦的四場政見會,轉眼間已結束,儘管各候選人還有幾天的活動時間來爭取民調勝出機會,但最後只能蔡英文、蘇貞昌及許信良三人從中擇一的遊戲規則與政治現實,卻是無法改變。
民進黨這次能夠舉辦這四場政見會,讓候選人能暢談治國理念並接受選民的公開檢驗,這不論對民進黨黨內民主或者是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某種程度有其正面意義。但此刻回想,若不是當初「顧人怨」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的堅持,難道會有這四場政見會嗎?當初反對舉辦政見會或想限縮為只辦一場的民進黨人,真該反省對民主信念究竟為何,並感謝呂副當初的堅持,還其應有之公道。
此外,這四場政見會雖沒什麼人身攻擊,但因支持蔡英文方面操作「唯一支持」,不僅有違全民調制度設計精神,甚至被指控為行使「詐術」,也引起了蘇貞昌陣營的強烈不滿。蘇本人甚至在政見會上當著蔡英文的面前強烈反應,但這卻沒有迫使蔡英文澄清立場,故外界解讀為蔡有默許甚至支持之意。即使蘇蔡兩人都高喊團結、我們都是同一黨的,但對彼此信任及往後合作恐怕都已造成傷害。
儘管媒體主要仍聚焦於蘇蔡兩人之間的競爭,隨著政見會的陸續展開,許信良的民調支持度始終遠遠落後於蘇蔡兩人所形成的領先群,但四場看下來,不論就政治視野或格局氣度,許信良的表現卻是其中最可圈可點的,論述具體,主張明確,儘管見仁見智,未來也存在相當不確定性,但卻不似蘇蔡兩人在政見會上的保守迴避,或彷彿捧著以西方利益為中心的國關教科書在進行著沈悶的宣讀。
除了高倡社會福利、主張開徵證所稅等,特別是在兩岸議題上,許信良在民進黨所舉辦的總統政見會,在台下坐滿所謂的「獨派大老」面前,當眾大談「歐盟一中」理念,不迴避,甚至大大方方、光明正大地擁抱某種形式的「一個中國」,過程不僅充滿戲劇張力,更公開挑戰蘇蔡兩人乃至馬英九政府的兩岸政策,挑戰了許多人普遍停留在16世紀的傳統主權觀,更讓蔡英文表態將在第四場政見會說明其兩岸政策—儘管她最後提出了面貌模糊的「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尋求穩定可靠的新互動架構」。
在第四場政見會上,許信良提出如果他出線,他將邀請蔡英文擔任副手。若從蘇、蔡、許這三人在這四場政見會上的表現,以及就經歷、性格與格局來看,能具體提出國家發展願景與方向的哲學家許信良,確實是最適合總統這個職位;而專業幕僚出身,心思細密的蔡英文,或可當副手或國安會秘書長,扮演前鋒許信良的後衛;至於有恐怖執行力之稱的蘇貞昌,回鍋行政院長,或許更能造福百姓,幫人民拴好政府部門的螺絲。
儘管這場民主盛宴即將落幕,此刻就算高喊「唯一支持許信良」也改變不了結果,但不可諱言的是,正因許信良的參與而讓這整個過程變得精彩;甚至如果說這四場政見會根本就是為許信良一人所舉辦的,恐怕也都不為過。
歷史搭設的舞台—悼念夢想政治的結束,以及平庸政治的到來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