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治評論者張百達)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1日才以「我聽見台灣聲音-召喚新世代,把未來扛起來」演說,正式宣布爭取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未料,在緊接的媒體專訪中,蔡竟搬出馬英九父親的骨灰罈作文章,碰觸敏感的認同問題,瞬時澆了不少期待新政治文化的人們一身冰水,冷得他們全身透心涼。
2005年11月,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過世,馬英九在其父親骨灰罈正面兩側分別題上:「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這廿個字。由於全文廿個字太長,媒體多聚焦在「化獨漸統」這四個字上。特別是在國家認同分歧的台灣,這也就不免成為每逢選舉時期,政治人物喜歡碰觸的禁忌話題。
正如媒體報導,或許是為了區隔自己和馬英九兩人之間的差異,蔡在專訪中指出:「馬父親馬鶴凌骨灰罈上寫的是『化獨漸統』,可是我父親墓碑上寫『楓港』」;「他的家庭背景某一定程度會影響他的認同,我們的認同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自己的『根』在哪是最重要的」,以及「因為我們這裡墓碑會寫上中國地名,但子孫看到,搞不清楚跟這裡有什麼關連?」
不同的家庭背景對孩童認知發展具有影響(後天遺傳),如果只是一般學者發表的學術語言,大概不會引起什麼爭議。問題在於,蔡早已脫離學者身份,他現在是民進黨的黨主席,是有意爭取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有心競逐2012總統大位、領導台灣未來發展的新世代政治人物。她的話語,即使是最學術性的一般論述,也必然會被政治解讀,從而帶有特定的政治訊息以及某種所欲之政治目的。
以出身或血緣,甚至以「牌位」來進行市場區隔及政治動員,背後絕不僅是單純的「差異性」而已;稍一不慎,就可能衍生或激化出一種非我族類,混雜著歧視性與優越性,甚至帶有懷疑與仇視的幽暗意識,即使說的人在其明意識上或無此意,但卻不代表該等話語不會在其支持群眾之間產生如此微妙的心理作用。
蔡英文在其父親牌位刻上屏東「楓港」,以此代表對台灣的在地認同,以及一種後人對於「根」的定位,大家尊重之。但別忘了,許多已世居台灣好幾代的人家,在其祖先宗祠牌位上,至今仍刻留著福建泉州、漳州或其他來自中國各地的地名,甚至家族宗譜上,更追本溯源到「遙遠的古代」,這都代表人們對於先人的緬懷與追思,以及更傳統形式的尋根探索,難道這樣就不認同台灣,或沒有比刻上台灣地名的人更愛台灣?
骨灰罈既是用來盛裝往生者的遺骨,其主體便不該是其他的未亡人,否則難免鳩佔鵲巢之譏。儘管「化獨漸統」等字是由馬英九所題,秉持的也應是其父馬鶴凌的生前遺願,用這幾個字記述一位生於動盪年代中國,卻因戰亂而被迫遷流,以致最後終老異鄉的外省第一代,應該是可以被理解的—正如百年之後,如果蔡英文自己想刻上「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這八個字,即使彼此立場不同,至少也應該學會相互尊重。
國族認同問題應謹慎面對,民主國家應有民主的方式與包容的胸襟。況乎才說不要再召喚對立的仇恨,就更應避免召喚族群仇恨的幽靈,別讓我們的共同未來,輪迴到中古時期歐洲的獵巫運動裏。
http://www.herald-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