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在和平崛起和民主政治之間做選擇,我相信95%的中國人會選擇和平崛起。如果一定要在開放社會和小康社會之間做選擇,我相信95%的13億或15億人民會選擇小康社會。因為,不客氣的講,對一個曾經幾乎亡國的民族來說,民主政治是一種裝飾品;對不能溫飽的人來說,民主政治是一種奢侈品。
我們談民主要從大歷史的背景和10億或13億人民福祉的角度來談。治國的目的在幫助人民生存和保障人民安全。民主在這兩點上的直接效用大概可以略去不計。如果中共當初採取民主體制,我不認為中國能在過去30年(或60年)內和平崛起;我也不認為中國現在可能成為一個小康社會。
兩岸有不同的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以及當下的國際地位。我認為談兩岸民主政治的排名和比較兩岸外匯存底金額都沒有任何意義。(我認為)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指標應該是:
人民對生活的滿意度與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
就我所知,在這兩點上,北京政府高過台北的馬政府多多。
中國大陸社會在「選舉權」和「社會多元性」以及「充分參政機會」這兩個評分項目上,當然遠遠不及格;「公民自由」這一項需要改善,但在政治議題及活動外,中國大陸社會一般的「公民自由」大概及格;我不清楚「政治文化」指什麼而言,以及它和民主的相關性有多大;在「政府效能」這個項目上,我相信中國政府大概全世界第一。
如我一再強調,對中國社會和中國老百姓來說,政府效能的比重大概遠遠超過其他四個項目;它不是更重要50倍,也至少更重要10 - 20倍。如果倫敦經濟學人資訊社在評鑑時,沒有依歷史、文化、和國情,給予以上五個項目不同的比重,其方法論有相當大的爭議或「瑕疵」。基本上,我不認為它的評鑑有什麼權威性或正當性。參考看看不妨。拿相差100名來做文章,就大可不必了。
我向來主張中共應該開始政治改革,一來幫助解決貪污、社會公平、以及地方幹部濫權這些可能動搖國本的潛在危機;二來只有在一個開放社會的環境中,中國人民才可能充分發揮其個別潛能以維持適度的經濟成長。
但就當下來說,我不認為推動民主政治是中國領導人的當務之急。以我的淺見,在優先順位上,他/她們應該戰戰兢兢處理的前三個工作是:
a. 如何在顧及生態平衡和內陸/沿海平衡的前提下,繼續維持10年的中、高度經濟成長(GDP成長率 >/= 5%)。
b. 建立堅實、廣泛、和深入的基礎研究,做為發展經濟的動力。
c. 建立獨立的司法體系來解決貪污、社會公平、以及地方幹部濫權這三個嚴峻問題。
要完成前兩項工作,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高效能政治機器運作,或延續現行的一黨專政。要完成第三項工作,則應該立即彈性的和大幅度的開放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指標性的動作,包括平反六四和/或釋放劉曉波先生。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