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對演化心理學的說法提出一般性的質疑。轉貼於下: 我們的欲望或標準是從文化或社會建構過程來的。它們中的一部份也許有演化的生理需求基礎,但大多數應該是由現實制約而來的反應或適應。如何分別文化和生理對人行為的影響,是演化心理學在提出一個假說前需要先回答的問題(胡卜凱 2008)。 這篇研究報告有同樣的盲點。 除了研究者自己提出(解釋所報導現象)的因素外,我可以舉出至少三個因素解釋Samoa fa'afafine(和一般同性戀者類似 )的行為:1. 幫助別人通常從自己周圍的人開始; 2. 同性戀者本身沒有家累,所以比較有能力幫助他人;以及 3. 同性戀者本身沒有家庭,所以比較有以助人來取得親切感的傾向。 我曾說過,自然科學的假設由歸納可重覆的觀察而來;人文/社會科學的結論由研究者所選擇的假設而來,她/他再去尋找能支持這個或那個結識的「證據」或資料。這是兩者使用不同「方法論」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章: * 胡卜凱 2008,《演化心理學的盲點 -- 社會建構論》,https://city.udn.com/2976/3159629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