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社反戰和平論壇側記 -- 鄭尹真
 瀏覽799|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鄭尹真

本文摘錄自破週報 復刊312號


喬丹大帝來台快閃風波,至耐吉總經理出面道歉告一段落;台灣究竟應不應該支持美國派兵伊拉克,隨著美國回應以「從未要求」,討論聲浪亦漸漸平息。看似無關的兩則新聞,引發檢討台灣社會與美國糾結關係的契機。五月三十日星期天,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邀請族群平等聯盟、勞動人權協會、性別人權協會、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五三青年政改運動代表以及知名歌手羅大佑,就上述兩則事件所引發的爭議進行討論。

自我體檢,釐析民主血液中的美帝基因
台社編輯顧問、清大外文系教授陳光興開場即道,自台社籌畫此場論壇短暫期間以來,情勢變化得很快,本來論壇用意於宣示反戰,台灣跟著就不出兵了。於是他開場先重新闡釋台社究竟為何方團體,何以持續就台灣民主反對運動議題發聲。

台社研究季刊自一九八八年發刊至今,已出刊五十三期。陳光興道,十六年來,台社本身未曾立場改變,可台社給貼上的標籤一直變,或藍或綠,「其實我們比較認同紅色標籤,可是台灣好像沒有。」作為永遠的反對派,台社堅持,除了政治場域完成民主化,在文化、日常生活,也該具體實踐民主。台社認為,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並未在政黨輪替之後完成,反倒仍處於後威權階段,運動者必須釐清台灣民主反對運動的歷史,才能看清目前處境,繼續推動民主前進。

反省為何我國參與反戰人數如此稀零,陳光興直接破題道,美國早已內化於我們的主體性,可以說愛台等於愛美,反美等於反自己,從反對運動乃至流行文化,無一不是:以往曾有「哈日族」、「哈韓族」等詞彙,卻沒有出現過「哈美族」,正因於此。

以南韓民主運動對照台灣,陳光興指出,南韓自一九八○年光州事件後,民運人士即將反威權與反威權背後的太上政府-美國,綁作一處清理、批判,廿年來,形成反美反帝的傳統。九一一事件後,南韓各大都市同步發動反美軍入侵伊拉克的遊行;盧武鉉能當選總統,與其反美立場大有關係。如欲檢討、批判威權體制,切莫忽視美國餵飼的「反共親美」運動脈絡。

在台灣,以民進黨為首的反對運動始終不曾檢視美國與兩蔣威權的共謀關係,甚至在取得執政權後,親美程度遠甚於國民黨。陳光興點名過往長期投入反對運動的民進黨籍立委李文忠,「一碰到美國,不知道是頭殼壞去,還是誠實到了可以的地步」,無視於美帝不堪行徑,只會說美方的友善態度台灣要高度配合,「這是從蔣介石到陳水扁都會做的事」,彷彿親美意識普世皆然。三二○開票當晚,陳水扁發表談話,表示這次選舉是台灣主體意識的勝利,何謂「台灣主體意識」,陳水扁也沒有交代清楚。

陳光興認為,此屆總統大選最重要的結果,是台灣正式宣告成為美國藩屬。從我國總統選舉結果竟然要美國承認才算數(弔詭的是,兩國早斷邦交),陳水扁屢次特遣核心幕僚赴美「解釋」,以及總統就職演說竟然還要另一國認可;這些事件正是從屬階序關係的具體社會空間表現。

假若去殖民運動無法展開,殖民主義將深植於我們的文化、思想之中,持續作用。陳光興強調,台灣之民主反對運動必須重新釐清過去的歷史,面對日本殖民與「美國-兩蔣」對於台灣民主的迫害,將歷史中構成台灣主體的他者多元化,才能推動民主繼續前進。

聽見放鷹者的呼哨
「我看到了我們並不是要解放伊拉克人,而是要把他們踐踏在我們腳下,因此,我成為了反帝國主義者,我反對這隻老鷹將它的爪子伸到世界任何角落,我極度厭惡在一幅蒙塵的國旗下,用一根蒙羞的步槍,把我們閃亮的男孩送出去打仗。……」發言之前,台社編委趙剛先引了一段馬克吐溫《新年祝詞》(乃十九世紀對廿世紀的祝詞,寫於1900年,表達作家對帝國主義的無比憤恨),不過將原文「菲律賓人」換成「伊拉克人」,卻完全貼合。作為一個帝國主義者,美國百年來發動戰爭無數,從不准別人獨立的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美墨戰爭、韓戰、越戰,以至於數不盡的代理人戰爭-美國不親征,而透過其代理國出兵;其中合於正義者,唯有二次大戰反法西斯主義一役,然視美國太遲加入、犧牲最少、獲益太多,此正義亦不夠充分。趙剛道,當前的伊拉克戰爭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醜聞之一,台灣卻考慮參與,引發的參戰討論,反映了台灣社會對「走出去」的欲望以及「被壓制」的真實感受。是故,過往台灣即有加入聯合國的運動、政治人物過境紐約的運動,以及教育部長讓台灣橫著走出去的運動。出兵伊拉克,正是新一波的「台灣走出去」運動,代價非常昂貴,因為是以最極端的方式展現與美結盟的姿態;倘若出兵成為事實,趙剛說,豈不是「任由美國老大哥牽著台軍的手在全球走透透嗎?」

趙剛並點出「代價」將是出兵所需考量的核心問題,他舉「找黑道幫忙」作比方。「請神容易送神難」是台灣社會共有的庶民智慧,除非迫不得已,絕不仰賴黑道躲避威脅、解決問題,否則給黑道纏上,甩也甩不掉。趙剛表示,是否要讓美國這個世上最聞名的黑道纏上身,考驗藍、綠,以及所有民眾的智慧。身為台灣公民,應該撫心自問,是否要為了追求獨立,而使台灣成為美國之下缺乏主體性的附庸,罔顧人道、正義,台灣人真的要付出這種代價嗎?

看待民進黨內支持出兵者的角度,趙剛與在場多數人不同。他認為,李文忠、蔡同榮等鷹派人士似乎還願意直接地瞭解自己,坦誠面對追求獨立時台灣必須扮演的角色以及付出的代價。李文忠有言,台灣高度依賴美國,若美國索求,台灣沒有拒絕的空間,也就是說,當國家機器置於戰略的大問題之上,政治人物以及政治集團是沒有任何思考能力以及立場的。李、蔡之論,點破了一項基本事實:做為美國保護國的台灣,其實沒有拒絕出兵的權利。社會之積極討論以人道救援取代軍事形式參與戰爭,趙剛說,那都是廢話,台灣以何種方式參戰,是美國的選項,是宗主國的選項,不是附庸國的選項。附庸國作任何判斷,只是徒勞。因此,目前不出兵並不是島內自主意志克制的結果,而是美國選擇不要台灣在此刻出兵。他認為,台獨運動必須明白向追隨者揭示,依賴美國達成台獨,其代價就是台灣在政治、文化人格主體的永遠依附,趙剛還補了一句,「台灣自主權不至於淪喪殆盡,就是剩得下一點殖民地行政自主。」在場人半點聲音也沒有。

較諸鷹派,趙剛認為,包括陳水扁等民進黨其他反對出兵者,那一大票期盼以醫療、物資擺平的物質派,並沒有誠實面對台美之間「宗主國與保護國」的關係,「民進黨內贊成出兵派與反對派的心智差別在於,前者深知台灣國家機器在強權政治奕局中無主體性,並在此一清醒的態度上追求台獨,知道台獨終究要面對戰爭,或者終究要與美國一起面對戰爭;後者則是傳統的市儈派,鄉愿派,既有意追求台獨,又不認真思考其背後的代價,想混水摸魚。」因此,趙剛提出應當要求清醒的鷹派,交代清楚「清醒地選擇不清醒、清醒地交由美國決定」的代價;同時也譴責糊塗、什麼都要的,既要附美反中、又要和平、又要賺中國錢的鴿派,趙剛道,天下沒有這麼好的事情。

回歸社會學角度討論本地社會運動趨勢,為什麼台灣站出來的反戰者總是寥寥無幾?趙剛認為,台灣是怯戰,不是反戰。台灣雖然軍事戰爭精神微弱,卻也從未受到市民社會有意識地反對。他亦不願意將原因歸咎於民族性云云。趙剛認為,反戰並不是自然的人性產物,而是文明的奮鬥模式。美國六○年代反戰,同樣經歷了慢慢覺醒,從最初認為應當戰爭,到最後堅決反戰。美英當今之侵略阿富汗、伊拉克,係歷經兩屆布希、雷根與柴契爾,以及新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這二、三十年的清算、將六○年代反戰遺產消磨殆盡的黯淡結果。故,如果反戰是經過奮鬥、社會運動方能得致,應當反問:台灣有沒有反戰的歷史傳承與累積?可惜,答案是沒有。台灣從來就不是個反戰的社會,卻有著戰爭精神所需要的某種文化基礎,包括黨政軍媒體以大量論述神聖化將來可能的災難,鼓動社會對於自身軍事力量的想像。趙剛指出,假若執政黨內的台獨清醒派、鷹派得勢,軍事力量將隨之而起,台灣隨時可能轉化為軍事社會。中國時報民調中表態同意出兵的20﹪,看似少數,卻是關鍵積極之少數,有清醒自覺,那20﹪要成長到50﹪以上並非不可能,他說,「『我覺得台灣可以出兵』這句話,我不認為是菜鳥的誤判或口誤。我們必須要有這樣的謹慎。」

面對著向戰爭靠近的危機,趙剛籲請大家回到台社去年底發表的論文《邁向公共化、超克後威權》,把「戰爭出現,誰獲利?」推向公共討論。趙剛說,誰來為戰爭付出代價,誰死,誰得利?這些基本的問題在反戰論述中必須公開討論。至於這趨勢如何阻止,要回到最根本,認識美國、認識中國,重新理解自己,以及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趙剛最末談起新科教育部長杜正勝的「鯨魚」地圖(將台灣橫擺,喻鯨魚游向海洋、獲得主體),這尾鯨魚在他北方人看來卻像餃子,險得很,正要落進一只大滾水鍋裡;如何阻止鯨魚變成餃子,他建議「杜正勝需要思考」。至於李文忠等鷹派眾人,趙剛亦提醒「不要以為你們沒有在玩火、玩鷹,不要以為你們可以安穩地操弄關於戰爭的論述與情感」,並引葉慈之詩警喻放鷹者,「當老鷹越繞越遠,將會聽不見放鷹者的呼喚。」

戰爭,誰得利?
族群平等聯盟、知名導演侯孝賢表明,台灣如果沒有堅毅的主體性,永遠不可能走出去。同為族群平等聯盟成員的作家謝材俊(筆名唐諾)提出檢討,在台灣,和平為何長期不被提倡?他認為,戰爭中,通常是統治集團及相關裙帶團體得利,國家要求人民參戰,是統治者向人民借支、透支的顯示。派兵伊拉克,讓死亡有機會直接向我們逼問、強迫我們重新思考這些問題。

台社編輯顧問陳宜中亦從類似的「人民是否有權抗拒國家強迫動員」談起,進而檢討人民義務、愛國教育,甚至於國族意識。他強調及早提諸公共討論之急迫性,「別等到兩岸真的開打,那就來不及了!」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則以民間社團的運動經驗,反省將美國作為唯一指標的缺漏。她表示,喬丹事件讓台灣社會開始有意識地抗拒這「傲慢的權力」,抗拒出現,看似樂觀,然比照反戰人數與耐吉消費者抗議規模,樂觀立刻顯得薄弱。王蘋期許所有人主動思考,抗拒背後的「動力」為何?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顧問廖元豪,除了提醒台灣社會警惕好戰氛圍,亦就反美命題進一步討論,美國有千萬種面向,「反美」指的是反對美國哪個部分?

你是不忍心知道,還是不敢知道?
因負責反戰運動遭起訴判刑確定的勞動人權協會唐曙,向與會者簡介目前反戰情勢與伊拉克近況。在列舉諸多AIT前示威學生面臨公權力刁阻與中東殘暴現實之後,唐曙問,「你是不忍心知道,還是不敢知道?」

另外,唐曙並點出,「戰爭私有化」的趨勢,除了英美將戰爭工作(軍事、管理、交通等)承包給私人公司以轉嫁戰犯罪責,台灣也開始動起腦筋,用「安全顧問公司」作名義,就地合法,靠打仗賺錢。如縱容「戰爭私有化」繼續發展,世界將無日不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5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