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推荐 《五月之戀》 -- 黃志翔
 瀏覽907|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黃志翔


諸位朋友

《五月之戀》電影即將於今年七月在海峽兩岸上映,敢於向大家推荐,是因看到了攝製完成的成品,精彩而動人.

在創作的過程,焦雄屏老師(也是製片),徐小明導演,編劇志翔,都期待走出台灣新電影的菁英主義陰影與水仙少年般的自戀泥淖,嚐試著藉由一個生動的故事,來呈現夾雜了歷史與文化的豐富文本,我個人將之定位為:以商業市場為渠道的,文藝創作的群眾路線.

小說是根據劇本改編而成,雖非我所寫,但仍隨函寄來我為小說版所寫的序文,請指教.

黃志翔 敬啟

《想像的精靈》 ─ 原著序 黃志翔



二OO三年初春,在台北內湖的一家露天咖啡座和徐小明導演聊天,徐導談起,想處理一個台灣男孩和大陸女孩的愛情故事,當時,不知怎麼的,我的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個長髮女孩騎著單車劃過雪地的畫面,女孩囈語般的聲音,輕脆如風鈴,她是在寫日記嗎?日記的內容或許帶著些欺瞞,可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欺瞞又是為了什麼呢?欺瞞,或者不只是單純的欺瞞,而是少女情懷的某種折射,渴望愛情卻不解人世,心思單純卻須面對一個無以名狀的情境,直到她悄然展開一段異境之旅,憑藉著心中私藏的一小張地圖,尋到目的地時卻驀然發現自己竟佇立在一個她無從理解的歷史黑洞之前……

追索著這樣一些片片斷斷的想像,在徐導和焦雄屏老師的鞭策之下,二個月後,《五月之戀》的劇本完成第四稿,仍是一個大陸女孩和台灣男孩的愛情故事,仍是日記、囈語、欺瞞,以及欺瞞之中的單純心思,不同的是,女孩與男孩間浮光掠影般的愛情看似消逝了,卻意外地因著過往的那個歷史黑洞而溫厚了,直到他們在雪地裡二度相逢,皚皚白雪,青春無瑕。

從劇本創作到攝製完成的一年多光陰,約莫也是美國入侵伊拉克從宣稱勝利到陷入泥淖之際,「反恐聖戰」演變為一樁觸目驚心的虐待俘虜與虐殺伊拉克人民的醜聞,恰恰毀滅了她宣稱要維護的自由、民主、人權。同時間,台灣島內也歷經一場選舉殺伐,權謀算盡、詭詐出齊,社會所賴以支撐的理性與誠信瞬間崩盤,有待深化的人民民主長城則告毀棄。

兩岸人民因著百餘年來帝國主義的侵凌而致骨肉分離,面對這樣的歷史,台灣似患了失憶症與失語症,無能自省也無能發聲,反將帝國主義者的美國視為盟友,這就是當前台灣的政治語境,一種凌駕於歷史與人民之上的權力傲慢。

身處這樣的異境,皚皚白雪、青春無瑕的圖像,竟時而浮現在我腦海。

我想起了瑄瑄、阿磊、芳姨,以及終其一生近鄉情怯的趙爺爺,這些因著創作而設想出來的人物難道真的只是活在虛構之中?又或者,是活在真實的世界?總之,他們像是精靈似的徘徊於海峽上空,穿梭於時空之河。

虛構與真實之間,或許又是一個流動的標界,時移勢推,非亙古永恒。

有一則萊茵河的神話,記錄在華格納的歌劇《尼布龍根的指環》中──當眾神的貪慾與昏聵掠奪一切,原本和平地徜徉於森林、河流、與大地的精靈們憤怒地反擊,天火直逼瓦哈拉城,諸神的居所,此即諸神的黃昏。

我相信,這個島嶼上,多的是不畏任何語境魔咒的精靈。

《五月之戀》的劇本,延續《望鄉》、《候鳥e人》的書寫實踐,我稱之為「微型史詩」。若說它有什麼體例,一是在現實主義當中尋求浪漫主義的要素,二是從看似卑微人生的吉光片羽中挖掘出磅礡而動人的歷史力量。很湊巧的,徐小明導演有部紀錄片作品,也叫《望鄉》,描述外籍勞工在台灣的處境。

若說,兩部不同的《望鄉》都是為了凝視台灣,那麼,對於徐導和我而言,《五月之戀》便是為了獻給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而創作的。是以為序。

二OO四六月 台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5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