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我針對「唯物論」、「意識」、和「行為主義」表達一些淺見。請指教。
1. 唯物論
我接受唯物論的觀點或假設。我所了解的「唯物論」包含兩點內容:
a. 我們活在一個由物質構成的世界。
b. 原則上,我們可以用物質因素來解釋所有的現象和過程。
表達第一個說法的另一個方式是:我們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客觀」指的是下列這種性質:
在一個共同接受的架構內,使用同樣的驗證方式或推理規則,我們可能得到近似的結果或結論。
人們對同一個「客觀事物」(如物體、現象、或事件)的詮釋、解讀、和取得的印象,受到個人的生理結構、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我把它們稱為「主觀的」。這種「主觀性」,屬於觀察者的詮釋、解讀、和她/他所取得的印象;它屬於從事詮釋、解讀、和取得印象的人。它不屬於被詮釋、被解讀、或被觀察的「事物」。
例如:張三說:「李四很瀟灑」,王五說:「李四流裏流氣」。「瀟灑」或「流裏流氣」是主觀性質,屬於張三或王五對李四的「印象」;屬於張三或王五所下的判斷。李四只有身高、體重、臉形、髮型、說話方式、臉部肌肉的運動模式等「物質」性質。至於「瀟灑」或「流裏流氣」,都不是李四的性質。它們由張三、王五、或其他人所用的判斷基礎及尺度來決定。
如果「主觀」指的是︰
人可以「只」用自己的意識來改變事物,或事物會因為各人的意識而有不同的性質或形象;
則我認為︰這種屬於「事物」的「主觀性」,只存在於夢境或想像。
如果有人把這種「主觀性」使用在論述中,把它們和事物的物質性質相提並論,給予同等的「真值」(胡卜凱,2002︰第3節),我把這類論述稱為「主觀論述」。用普通話來說,我會稱它們為幻想、囈語、欺騙、或意識型態等。
以上第二個說法說的是:
雖然我們目前不能用物質因素來解釋所有的現象和過程,但這只是因為人類還沒有掌握全部的知識。人類非常可能在太陽系毀滅前仍然無法掌握全部的知識,但我們並沒有必要在物質因素這個「假設」外,另外去假設「心靈」或「精神」之類的因素。後者也許能解釋某些目前我們不能用物質因素解釋的現象或過程,但接受它們存在,會使其他我們能用物質因素解釋的現象變成無法解釋。
以上這整段關於「唯物論」的評論摘錄自(胡卜凱,2002b)
2. 意識
首先,大多數學者都必須使用一大堆動詞或某種動作所導致的狀態,來解釋什麼是「意識」或「自覺」。例如︰「思考、感覺、知覺、心境、情緒、和夢境」等等(1)。在當下,演化論、大腦神經學、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理論以及研究結果,幾乎可以解釋大部份這些動作或狀態。
其次,我接受唯物論的觀點或假設。因此,我不認為我們需要假設「心靈」或「精神」來了解或詮釋什麼是「意識」。
第三,在我看來,第1節中的「主觀性」就完全可以解釋所謂"qualia"的現象(Chalmers 1997)。也就是說,我認為"qualia"是多餘的假設或沒有說服力的論點。
3. (心理學)行為主義
(心理學) 「行為主義」基本上是一個「方法論」的立場。目前(自1970年代以後)並沒有多少學者鼓吹和/或追隨根據這個立場所發展出來的一些(心理學)理論。但就「方法論」來說,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可觀察和可測量的動作、事件、狀態、和現象等等這個行為主義的主張,早已是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主流立場。尤其在20世紀後期,大腦神經學在理論和儀器上有突破性發展後,這個主張更是堅如磐石。上述「突破性發展」中,前者如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後者如fMRI。
附註︰
1. 請參考︰" In philosophical and scientific discussion however, the term is restricted to a more precise meaning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way in which humans are mentally aware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distinguish clearly between themselves (the thing being aware) and all other things and events.
This "self-awareness" may involve thoughts, sensations, perceptions, moods, emotions, and dreams.[1]" (wikipedia 2009)
參考文章︰
* Chalmers, D. J. 1997, The Conscious Mind: In Search of a Fundamental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K
* wikipedia 2009, Consciousnes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sciousness
* 胡卜凱 2002a,《評《另類哲學:現代社會的後現代化》》,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76
* 胡卜凱 2002b,《發刊詞 – 我的論述架構》,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77
本文原載:
【網路城邦】>>【是非大寨】>>《以機器人論述身心問題》, https://city.udn.com/forum/reply.jsp?no=62607&aid=3383046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