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價值判斷和文化
 瀏覽811|回應0推薦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李天保
胡卜凱

0.  前言 

亞末網友的大作引出許多從不同角度的觀點。我對它們涉及的一些議題也很有興趣。以下就幾個重點分別略抒己見,就教於各位。

1.  說文解字

1.1 賊與盜

如果我的了解沒有錯,「賊」和「盜」並非同義詞。「賊」指用技巧暗取不屬於自己財物的人;「盜」指用力量明搶不屬於自己財物的人;「賊」和「盜」也就各有不同的「所指」。加上形容詞以後的「義賊」和「俠盜」,也就並不是同義詞。

由於人生存需要「資源」。因此,就我所知,大多數(如果不是「所有的」)社會都保障某種形式的「私有財產」。從而,就我所知,在大多數社會中,「賊」和「盜」的行為都不被認可或接受,這是兩者通常具有負面意義的原因。

1.2 義與俠

「義」和「俠」都分別可以當名詞、副詞、和/或形容詞來用。就我所知,在大多數(如果不是「所有的」)社會中,「義」和「俠」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詞彙。

在「義賊」一詞中,「義」可以看成是形容某個「賊」的形容詞;或者說,「義」是形容某個「賊」的某種「行為」或「行為模式」的副詞。人和人的行為兩者並不永遠等同或一一對應。因此,「義賊」一詞並不引起「是『義』還是『賊』?」的問題,就像「好人」一詞並不引起「是『好』還是『人』?」的問題。

亞末網友大作標題 -- 《義賊 -- 是義還是賊?》這個問題問的是︰

「義賊」一詞是否一個有「內在矛盾」性質(或「自相矛盾」)的詞彙(英文的"oxymoron")?

這個問題可以看成是一個「價值判斷」問題,也就是說︰

a.  「暗取」或「明搶」的行為,在什麼條件下,可能被社會「容許」?

b.  如果它們能被「容許」,在什麼條件下,人們可能給予它們「正面」的評價?

2.     價值判斷和文化

我接受局部的「相對主義」。因此,我認為人們所做的「價值判斷」,是她/他們所在社會及其文化的函數。

中國或日本社會接受「俠盜」和「義賊」的概念,或不認為它們是具有「內在矛盾」性質的詞彙,一個可能的原因是︰

這兩個社會在歷史上充滿,或至少經常有,不公不義的現象。同時,被壓迫或被凌辱的廣大群眾沒有一個可以解脫或被救援的機制。因而,這些人只有訴諸於MissRAA網友所指出的「美麗幻想」來讓日子好過一些,或憑藉這個希望來鼓舞自己忍受苦難的勇氣。

我不研究中國歷史或中國的歷史社會,以上純屬臆測。但它應該可以做為term paper或碩士論文的題材。

同樣的,Kobe81網友所指出︰

「國外不稱俠盜,稱為賊、土匪、惡棍、法外之徒。英語管這叫Outlaw、Rogue、Thug、Bandit、Raider、Thief、Scoundrel、Rat,就是沒有『俠盜』這個字。」

這當然也顯示出英國文化的某種特色。

首先,我想指出︰英語中沒有「俠盜」一詞,並不表示歷史上的英國人民沒有或不需要「美麗幻想」;或她/他們不歌頌、嚮往、期盼、認可「俠盜」這種類型的人物;當然更不表示英國歷史上不公不義的現象不普遍。

它所顯示的可能是︰英國文化對法律概念的推崇、思想控制的嚴厲、替統治階級圍事的文學家或知識份子眾多等等。

對「俠盜」這個議題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哈布斯邦(Hobsbawm, E.)的Primitive Rebels (1965)和Bandits (1969)。(我沒有讀過這兩本書,我只是從網路上現買現賣這個資訊。)

The point about social bandits is that they are peasant outlaws whom the lord and state regard as criminals, but who remain within peasant society, and are considered by their people as heroes, as champions, avengers, fighters for justice, perhaps even leaders of liberation, and in any case as men to be admired, helped and supported. This relation between the ordinary peasant and the rebel, outlaw and robber is what makes social banditry interesting and significant........... Social banditry of this kind 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social phenomena known to history (Hobsbawm 1972).

血紅色羽翼網友的留言和這一節中的觀點有相呼應之處。

3.  現實和實踐

我常常說︰

凡論述必有前提;凡判斷必有立場。

*西風的話*網友留言的標題和上引哈布斯邦的論述所顯示,執政者和老百姓的「立場」不同,從而對「俠盜」的「評價」也兩極化。(哈布斯邦是正牌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從他的評論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做為一個讀書人,我們怎麼看「俠盜」也顯示我們所接受的「意識型態」,和我們選擇站在執政者老百姓的一邊。

亞末墨生、和二三子三位網友的留言中,都涉及現實和如何面對現實的主題,值得我們再思和深思。謹摘錄馬克思的墓誌銘和各位共勉。

哲學家提出了各種詮釋這個世界的說法,但重點在改變它。-- 馬克思(《費爾巴哈論綱》)

參考文章︰

Hobsbawm, E. 1972, Bandits, as quoted in Wikipedia, Outlaw, http://en.wikipedia.org/wiki/Outlaw

本文原載:

【網路城邦】>>【是非大寨】>>《倫理學和自然科學 -- 從「道德良心」談起》,https://city.udn.com/62607/3441733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4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