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保衛釣魚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1970年代釣運及其後續影響 國際論壇 -- 清華大學圖書館
 瀏覽2,165|回應8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胡卜凱

各位先進、老師、朋友們:

春暖花開新氣象!清華大學圖書館將於2009年5月2日(六)、3日(日)舉辦「”一九七0年代釣運及其後續影響:從文獻編印與解讀談起” 國際論壇」,邀集相關人士共同討論自1970年代釣運前後重要刊物的源起、釣運的演變、釣運對當時學生思想及生活態度的影響、乃至於對後來臺港學運、社運的影響。希望藉由這次論壇,重現釣運及其後續發展的社會文化與政治脈絡,提供年輕學子們一個寬廣而深入的視野,來認識1970年代的釣運及其影響,並紀念五四運動九十週年。

感謝大家熱情協助,我們邀請到多位釣運、學運前輩及學者發表、與談,盛況可期。論壇即日起開放報名,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多位老保釣久未回到台灣,希望能遊覽台灣風光。因此我們也幫忙聯繫旅行社,量身打造深度旅遊行程,歡迎來賓自行報名參加。由於品質精緻,著重台灣人文風土及自然美景,沒有購物行程,且非一般旅遊團的整團模式,故價格較高;如果報名人數不足,旅行社可幫忙安排一般性的旅遊行程。

系列活動及旅遊行程、線上報名請參考:http://adage.lib.nthu.edu.tw/nthu/activity/diaoyun/

或洽:

論壇籌備處

梁秀賢小姐 ssliang@lib.nthu.edu.tw, 03-5742245

蔡虹音小姐 hytsai@lib.nthu.edu.tw, 03-5742245

李雅雯小姐 ywlee@lib.nthu.edu.tw, 03-5742932

敬頌時祺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文獻特藏計畫 敬上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383303
 回應文章
老保釣新浪潮向兩岸當局施壓 -- 童清峰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童清峰

五四運動九十週年前夕,台灣清華大學舉辦《一九七零年代保釣運動文獻之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與會者包括當年左中右派的老保釣,他們超越左右對峙,痛斥兩岸當局不能以「擱置爭議」為理由,在保釣事件上無所作為。一些老保釣簽署《二零零九保釣共識》,敦促兩岸政府「確保中國人有權利登上釣魚島」;他們更在兩岸社會基層深耕,並警惕日本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向日本駐台代表強烈抗議。

保釣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風起雲湧,被喻為第二次五四運動,雖然保釣尚未成功,但它對兩岸四地的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等各方面的影響難以估計。今年五月二日至三日,就在五四運動九十週年前夕,台灣清華大學舉辦《一九七零年代保釣運動文獻之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彷彿讓時光回到當年,熱血沸騰的革命戰友重聚一堂,老保釣仍洋溢激情,總結歷史經驗,雖然左中右立場各有,但多數與會者都同意,經過近四十年後,保釣不應再原地踏步,而應轉化為超越左右、向兩岸當局施壓,並深化基層改革的新保釣運動。

保釣雖是以保護釣魚台為目標,背後則是充滿理想主義的精神,以愛鄉保土出發,關心台灣的發展與福祉,支持台灣的民主化,這種強調利他,不為個人,只關心社會的無私態度,感染了許多人,至今仍有不少的保釣人默默投入基層改革,全力奉獻,社會上多數人也許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比起那些在檯面上只會作秀的政治人物,鎂光燈永遠照不到他們,但他們讓自己成為深化改革的聚光燈,照亮許多弱勢的族群。

力阻保釣被邊緣化

保釣的起源及主力當時以北美為主,台灣雖有幾次由僑生為主力的保釣示威,向美國及日本大使館抗議,但長遠而言,仍未能在本土生根。這幾十年來,保釣運動在島內逐漸被邊緣化,加上前總統李登輝不時發出釣魚台屬於日本的論調,以及接繼的陳水扁的親日作風,都使得保釣議題被淡化,由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規劃舉辦的這場保釣文獻論壇,邀請相關人士,共同討論此一時期學生保釣運動中重要刊物的緣起、對釣運的影響、對當時學生思想及生活態度的影響,喚起全球華人對保釣的重視。

保釣對台灣的衝擊,並未因馬政府上台而稍解。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長齋藤正樹五月一日在嘉義中正大學的演講中,公然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引起台灣當局與民間的強烈抗議,北京對此也作出強硬抗議。齋藤事後強調他的話「純屬個人見解」,但一位派駐大使級的代表發言如此輕率,背後是否另有原委,一些學者認為由於兩岸關係趨緩,日藉此挑撥,目的是要激起兩岸仇恨對立。

老保釣痛斥齋藤言論

齋藤的談話引發抗議,保釣人士齊聚日本交流協會,當年的老保釣,有的頭髮已花白,但愛國熱忱絲毫不減當年,很多人也到日本交流協會表達抗議,包括名作家李黎、中央研究院院士項武忠等保釣人士痛斥齋藤,要求日本道歉、撤換齋藤。但另一方面,台獨內部的親日派、李登輝之友會也來了三十多人,表達聲援齋藤的立場,感謝他說台灣地位未定,可以讓台獨有操作空間。

台灣保釣聲浪大起,釣魚台跟著不平靜,台港澳保釣船原本計畫一起前往釣魚台宣示主權,但都碰了釘子,無法成行。中華保釣協會成員、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主席陳妙德、澳門保釣協會行動委員會主席吳錫堯及美國紐約保釣聯合會總會長陳憲中等一行人,質疑馬英九政府打壓,造成保釣船無法成行,五月六日他們前往日本交流協會及總統府抗議。

日方得知台灣方面的保釣船要出海以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立即出動八十三艘船艦前往釣魚台,不但噸位、船砲口徑,都比以往提升;台灣海巡署不甘示弱,也派出四十多艘軍艦前往護漁,雙方一觸即發,台灣保釣船也在政治風浪中,被逼退出行動。不過中華保釣協會執行長黃錫麟指出,他們今年一定會再出海進行保釣活動。

七十年代的保釣運動之後,釣魚台的水域持續被日本控制,台灣的漁船在附近海域捕魚就會遭驅趕、噴漆、扣押,眼看兩岸當局毫無作為,保釣人內心的憤怒可想而知。當年保釣啟動後,全美各地座談會、演講會等頻頻舉行,當中極具關鍵性的集會,應推一九七一年初夏在密歇根州安娜堡舉行的「國是大會」。這次大會通過決議要在該年九月聯合國大會開會時前往示威,並持用五星旗,表明支持北京取代台北在聯合國的席位,該會議的主席正是項武忠,他這次也出席了清大的保釣論壇。

今年七十四歲的項武忠,講話鏗鏘有力,堅持不用麥克風,他不顧會議程序,率先開罵,扯著嗓門痛批兩岸當局對保釣毫不用心,尤其對馬英九的批判更是不留情,連「狼心狗肺」的話都出口。

項武忠指出,保釣人士重聚一堂,不是相互取暖,而是要往前看,針對釣魚台的問題只有兩岸政府可以發揮公權力,他砲轟兩岸當局立場軟弱。保釣時期就已經是教授級保釣人士的項武忠指馬英九這幾年常自稱是保釣英雄,他甚不以為然。他也不滿馬英九和大右派的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交好,不但不敢跟他反駁釣魚台非日領土,竟還邀他擔任台北市政府的顧問,他痛斥:「無恥!」他還說,「馬英九沒有肩膀,不給他壓力,他不會改的」。(另見頁三十、三十一項武忠專訪)

項武忠舉例指出,英國原本控制蘇彝士運河,一九五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蘇彝士運河國有化法令,運河航道由埃及管理,英、法採取各種措施對抗無效後,便與以色列密謀策劃,達成英、法、以聯合侵埃的協議,開始了侵略戰爭。戰爭期間阿拉伯各國人民全力支持埃及人民抗戰,給予英、法兩國迎頭痛擊,最終埃及人民取得了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獨立和主權戰爭的勝利。

「我們弱國要強起來,不贏就輸,不輸就贏」,項武忠指出,台灣要學埃及,「在要緊關頭一定要站起來」,現在中共已非吳下阿蒙,為什麼還要畏首畏尾?馬英九也要硬起來,「他如果不挺起腰桿,我天天罵他」。

這次新竹清華大學保釣會議的特色,在於凝聚左中右派力量,當年在北美左右兩派彼此視對方為仇人的留學生,在近四十年之後,在台灣相聚一堂,有些人尷尬相笑,有些人仍耿耿於懷,但大家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就是台灣今日已自由開放和民主化。當年被吊銷護照親北京的台灣留學生,都全部可以重返家園。這包括了項武忠、林孝信、陳治利、李黎、花俊雄等人,也都可以在台灣自由地討論政治。

同樣地,當年在北美被視為「右派」的一些學生領袖,今天也都可以去中國大陸旅遊甚至工作。這一次在論壇上出現的「右派」,都可以與昔日的「敵人」暢談「反共愛國聯盟」及當年對抗「毛共」的政事,他們包括了劉志同、陳義揚、邵玉銘等人。

因為「敵友」的角色已經變化,在近四十年之後,他們驀然回首,發現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是中華民族主義者,都反對美國日本強權侵犯中國領土,損害中國人民的權益,而必須據理力爭,誓不低頭。

而在這些年齡大多逾六十的老保釣心中,在生命的黃昏歲月中,更有一種時代的緊迫感,他們不滿兩岸當局以「擱置爭議」為理由,在保釣事件上無所作為。一位老保釣說,保釣保了快四十年,如今卻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釣魚台列嶼周邊的水域,都已被日本的軍事力量所控制,中國人只有少數的幾次登上釣島,幾次保釣船前往保釣,都難越雷池一步。

因而在論壇的高潮,一些老保釣擬好一份《二零零九保釣共識》。這篇只有一百多字的「共識」,言簡意賅地說「老保釣」的心聲:「我們不能做懷舊的巨人、當下與未來行動的侏儒。保釣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我們強烈要求,在保釣三十九年後,兩岸政府當局必須立刻行動起來,確保釣魚台水域不被日本軍事控制,確保中國人有權利登上釣魚島。保釣不能只靠老百姓,而是要靠兩岸公權力。」

解放軍未曾登釣島

事實上,一些當年親北京的老保釣,對今日中國大陸當局在保釣行動上的被動與遲緩,都感到心寒,不能理解,他們指出中國海軍最近慶祝建軍六十週年,要「走向深藍」,但卻是走不進釣魚台水域,也從來沒有解放軍能登上過釣魚島,又怎能宣示主權。

在愛國主義情懷的挫折中,一些老保釣轉向社會改革的深化,期望將尋求正義、公平的理想,在社會上深耕下去。

深耕的推手,也是當年保釣的重要推手、弘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林孝信表示,這次活動的意義不在於緬懷過去,而是希望這段被忽視的保釣歷史重新被認識,成為滋養台灣前進的力量。

由於保釣源起於美國,而後來未能在台灣內部深耕,因此並未發展為持續的熱潮,但這群來自不同華人地區的熱血青年很多回到台灣貢獻所學,成為社會中堅,並在政治、社會產生極大影響力,如投入社區大學的教育工作。

數年前開始,社區大學在全台各地一間一間成立,從早先零星幾所,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所,讓台灣社會充滿學習風氣。

社區大學的理念是希望將知識自學術殿堂解放出來,讓一般民眾也有機會學習,更希望透過學生參與校務等過程,培養具有思考與批判能力的公民,建立公民社會。

社區大學應該具有政治、社會、文化與教育多種層面之整體性改造意義。這樣的理念,經由全台陸陸續續開學的社區大學積極的運作與傳播,已經獲得社會各界廣泛的支持與肯定。

另一方面,林孝信對保釣投注的熱情,很自然感染到他的另一半、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霞,她雖未直接參與保釣,但保釣後期她也聲援遭國民黨秘密逮捕的政治犯陳明忠,開始接觸保釣人士,一如林孝信對保釣的執著,十多年來,陳美霞默默投入基層社會改造,成為台灣一股民間公衛改革力量崛起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陳美霞於一九九六年回到台灣,決定走出象牙塔,貢獻所學。二零零三年春天,SARS侵襲台灣,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慘痛的傷害,台灣社會悚然警覺:公衛體系不堪一擊,民眾健康缺乏保障。各界要求改革的聲音不絕於耳。陳美霞當下決定出面號召一群有理想、有熱誠、有使命感的知識分子——包括公衛、醫療、社會科學學者、研究生、專業人員——集結起來,共同推出以社區大學為平台、以「解放公衛知識,改造公衛體系」為目標的「公衛教育在社大」行動。

這項由民間發起的大規模行動,招募並培訓具有公衛相關背景的人士擔任種籽師資,並接受具有專業性、視野性、批判性的培訓,成為公衛知識解放的重要生力軍。到目前為止,參加種籽師資的培訓人數約二千七百餘人次。他們同時在社區大學開設公共衛生課程,期望藉由公共衛生知識的解放,讓更多的社區民眾學習、理解公共衛生以及健康知識,包括傳染病的流行機制及防治方法。

另一方面,兩岸一些被視為「左派」的台灣留學生,也在中國大陸展開基層工作,組織基金會和NGO力量,支援中國貧困省份和偏遠山區的基礎教育。保釣期間,曾在柏克萊校園與夫婿董敘霖賣包子的楊貴平,近年全力推動滋根基金會,協助大陸的弱勢群體,她將昔日的保釣精神,化為今日中國社會改革力量,體現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老保釣把關藥品安全

保釣後期才加入保釣運動的前衛生署藥政處長、現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王惠珀,曾是保釣一支「台灣民主運動支援會」所發行刊物《民主台灣》的編輯。受到她所就讀的密歇根大學多元思想的影響,思想左傾的她關心的層面並非政治,而是具普世價值的人權保護,在她為官期間,全力為民眾服用的藥品安全把關。

從民進黨政府開始,只要政治正確,一切正確,像王惠珀這種只講專業,不講政治正確、且一味阻擋的人,自然很難在政治的叢林裏立足。在清大的保釣論壇中,王惠珀的直言得到最多掌聲,在場人士對於台灣失去一位這樣的「好官」都感到惋惜。

難得政治上有此不分黨派、不分族群的保釣運動。它超越藍綠,從國家的主權到個人的人權,都長期關注。保釣人不為自我,只有群體的意識,在這講求功利的社會,卻有這股彌足珍貴的資產在基層各處匯流。他們要做守護台灣的開路先鋒,也要持續成為監督兩岸執政者的力量,不能讓釣魚台主權淪喪,近四十年前如此,今日也必如此。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32824
保釣的解讀 -- 胡祖庶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胡祖庶

各位朋友:

參加清大保釣論壇後,寫了一些個人之見,供參考。

胡祖庶

********************************

今年5月2日和3日兩日,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舉辦了《一九七十年代保釣運動文獻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http://adage. lib.nthu. edu.tw/nthu/ activity/ diaoyun/agenda. html)。不少當年參加過保釣運動的老保釣和對釣運想多瞭解的臺灣年輕學子出席了會議,對當年自發的愛國行為和後續的行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解讀。5月4日,香港和臺灣兩地的民間保釣組織將已策劃好出船赴釣魚島的計畫準備付諸實施,但經港臺兩地有關當局的勸阻,兩組整裝待發的漁船和人馬均未能出海。

1970年,美國政府宣佈將於1972年把離臺灣東北部120海裏的幾個無人住島嶼與琉球群島一併轉交給日本政府管轄。這個消息頓時引起海外華人的關注。對美國政府如此別有用心地把中國史稱為釣魚嶼、黃尾嶼和赤嶼等這8個臺灣附屬島嶼劃歸日本管轄,海外和港臺的中國知識份子當然不能聽之任之。於是,1970年底在美國爆發了一場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愛國保土運動,其範圍很快擴展到臺灣島內、香港和歐洲。1972年5月15日,美國政府雖然將有爭議列嶼的管轄權轉交給了日本,但在保釣人士舉出的島嶼宗主權的歷史事實和論據面前,美國政府對該列嶼的主權歸屬問題持謹慎態度,一直沒有表態。國際上也把釣魚島列嶼的主權糾紛視為中日兩國的領土糾紛,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保釣運動人士從抗議鬥爭中瞭解到單單向美日兩國政府抗議和督促兩岸當局作出“擁有釣魚島領土主權”的聲明不足以解決問題,原因是一個分裂的中國很難齊心協力地維護領土的完整。許多保釣人士在衝破了國民黨套在頭上的思想枷鎖後,大膽地提出大陸與臺灣進行協商談判、以使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主張。保釣運動遂演變成中國統一運動。

30多年來,日本政府依據1951年簽署的《三藩市和約》與《日美安全條約》以及其所謂於1895年首次發現了尖閣列島(即釣魚臺列島)和所謂釣魚臺在琉球群島的經緯度之內的說法堅持其擁有尖閣列島的主權。保釣人士和許多中國學者已發表了諸多文章和論著,從歷史文獻、國際法、地理和地質構造等角度有力地反駁了日本的論點。

但領土問題一向是國與國之間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領土的爭執涉及到一國的主權、國防、資源(經濟利益)、民族主義感情和與衝突國的雙邊關係。解決的辦法不外有兩種:通過武力或者通過談判。武力解決的辦法直截了當,無需多加考慮後果,靠實力或強硬的態度把領土收復過來。但這種解決辦法極易使民族之間產生仇恨,並嚴重危害國與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搞不好還會引起國際間更大的衝突。(譬如,二戰前希特勒接二連三地以武力吞併捷克、奧地利和波蘭的領土以及二戰後北朝鮮金日成強行以武力統一朝鮮都導致了更大的國際衝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是目前最理想、也是最好地解決矛盾的方法,但這種方法需要時間、需要耐心和理性、也需要政治領導人的智慧。 

保釣運動使兩岸三地的政府和民眾認識到釣魚臺這片中國的領土不能丟失。這30多年來,兩岸政府較著重發展與日本的雙邊關係;中日雙方也發表過意願,希望使整個東海海域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因此,有關各方均避免採取過激的手段來收復釣魚臺的領土主權。這期間,雖然有日本右派分子企圖通過在釣魚臺島嶼建立燈塔和插國旗等行動來宣示日本對該列嶼擁有主權,但兩岸三地的民間保釣人士也通過登島和插國旗行動回應了日本右派分子的挑釁。

在清華大學的釣運論壇上,人們聽到的一種喊得較響的聲音是:保釣保到今天,釣魚臺的主權還未收復,因此保釣尚未成功,保釣人士必須繼續採取行動,給兩岸政府施加壓力。有人甚至認為應該學習韓國人在對付與日本的獨島(日稱竹島)之爭所採取的手段,來個先佔先得,造成既成事實。且不說高麗人這種不顧一切、獨斷專橫的行為(如前述的金日成企圖武力統一朝鮮的手段、北朝鮮不顧國際反對而試製核彈和發射導彈的行為、韓國人上綱上線地處理中韓合資的雙龍汽車公司破產事件等)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僅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訴諸武力來解決領土問題只可能是最後的和萬不得已的選擇,不應該是我們解決釣魚臺問題的首選。不錯,韓國人目前是佔領了獨島,但韓國對獨島的主權得到了哪個國家的承認?

日本除了與中國和韓國有領土之爭外,與俄羅斯還有北方四島的領土之爭。北方四島是前蘇聯在二戰後期佔領的日本領土,至今雙方就四島歸還問題一直未能達成共識,兩國也因此遲遲未能締結和平條約。有分析家認為日本在未收回北方四島之前是不會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的,因為日本擔心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的話,會被俄羅斯解讀為日本在北方四島也會讓步。從蘇俄歷來對霸佔別國領土的胃口來看,日本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中日雙方把釣魚臺問題暫時擱置在一旁,留給後人去解決,這也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有些問題的解決的確需要一個過程,美國的憲法起草人從美國的現實出發,一開始沒有在憲法裏明確奴隸制必須廢除,而把它留給後人去解決,最終也確實獲得了解決。)當然,日本還有不少政客決不會同意把釣魚臺群島歸還給中國,更不願看到中國的統一,但這些政客的螳臂絕不可能阻擋得了中國歷史巨輪的前進。 

在清大論壇中,有一位青年講出的話也應該引起保釣志士的深思。她說道,由於中日之爭而使釣魚臺主權問題僵在那裏,釣魚臺群島因此能夠獲得一時的平靜,沒有人去開發,這未必不是好事。確實,地球保有剩下的資源已不多。今人對地球貪無止盡的掠奪已造成資源的枯竭、環境的破壞和氣候的異常。在人類尚未能做到不是靠消耗資源而是靠可持續發展的技術來發展經濟之前,釣魚臺的資源留給後人去考慮如何更明智地規劃使用,也許是目前較好的應對之策。 

我們如果把視野放得更廣的話,中國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中日之間的釣魚島領土糾紛,還有南中國海也存在著許多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有領土糾紛的島嶼。中國是一個有實力的大國,要以武力解決這些領土糾紛並非難事,但中國政府自毛澤東時代以來的對外政策一直堅持走不稱霸的路線,表現出了一種難得的理性克制,從而使亞洲的局勢能保持相對的穩定。1974年由於南越政府軍野蠻地強佔西沙群島,中國政府才不得不派出艦隊把南越軍隊趕出西沙。可見,在必要出手還擊的時候,中國政府是不會猶豫不決的。但是,和東海一樣,南中國海也應該成為一個和平、合作、友好之海。這就要看所有有關國家是否願意通過和平協商的方法來解決領土的糾紛。

世界的局勢正在走向緩和。不久前,北美洲與拉丁美洲的首腦會議呈現了和解的跡象。德國與法國曾是積怨甚深的宿敵,兩次世界大戰都站在敵對的立場。誰能想到法、德竟是促成現在歐盟27國聯盟的最重要的兩個創始國?誰能想到德、法兩國會開始著手共編兩國歷史教科書?人類文明的發展終將擠走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中國在亞洲尚有許多未解決的領土糾紛,如何理性和妥善地解決這些糾紛將影響整個亞洲文明的進程。

保釣運動以愛國衛土的行動開始,接著追求一個理想統一的中國。之後許多老保釣和新保釣憑著愛國心和社會良心不斷地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投入各種扶貧、助學和幫助改變窮鄉僻壤的落後面貌事業上。另一部分保釣朋友則繼續手執筆桿,對兩岸三地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提出中肯的分析和建設性的批評。保釣運動的左右兩派曾有過針鋒相對的激烈論戰,但時過境遷,在清大釣運論壇上,兩派重逢,大家都能夠心平氣和地交換意見;唯獨有個別人我行我素,發出了與整個論壇極不協調的謾駡聲,令人感到遺憾。 

90年前的五四運動帶動了中國的啟蒙運動,使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變革。七十年代的保釣運動也可以看成是五四運動延續的一部分。它塑造了一代無私奉獻的中國愛國知識份子,讓他們之中的許多人能從象牙塔里走出來,問自己能為國家、為社會做些什麼。願五四和保釣運動的可貴精神永葆青春。

2009年5月10日於德國法蘭克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32809
保釣不是行動的侏儒 -- 邱立本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邱立本

保釣因為台獨勢力國際化而展現全新動力,既推動兩岸社會改革,也要加強監督兩岸當局。

保釣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這是《二零零九保釣共識》的警句,警惕保釣力量不能只做「懷舊的巨人、當下與未來行動的侏儒」。

這是老保釣悲涼的呼號。在保釣保了快四十年之後,全球中國人都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釣魚島是否已實質上淪亡?因為中國人近年已不能登上釣島。釣島周邊水域已被日本武裝力量所控制,民間保釣船根本不能進入。而今年台港的保釣船更遇上險惡的政治風浪,讓人扼腕。

上次中國人登上釣島是在一九九六年,這也是五星紅旗首次在島上出現,而插旗勇士則是香港計程車司機陳裕南。他和
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台北縣議員金介壽,不約而同讓這兩面旗幟在釣島飄揚,儘管很快就被日本人拿下來,但卻是一幕歷史的「定格」,刻在中華民族的集體心靈上。

更深一層看,北京當局遲遲不出手,都是受到當年鄧小平「擱置爭議」思維的限制,以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殊不知日本在這四十年間已不斷暗中在島上經營,樹立燈塔及其他設施,造成既成事實,也坐實國際法上的「先佔原則」。它的武裝艦艇,早已將釣島周邊水域團團圍住,台海兩岸的船隻難越雷池一步。「擱置爭議」變成了中方一廂情願。兩岸自稱擁有釣島主權,實質上變成了一種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

當年國府在七十年代被指責對釣島問題軟弱,也是因為它在國際政治上的考慮,不得不被美日所勒索。一九七零年底釣島之爭浮上枱面之際,正是聯合國討論要排擠台北席次,改由北京取代。蔣介石當時亟需美日支持,因此忍氣吞聲,終引爆海內外保釣運動。如今北京若因考慮與美日親善,又再默默忍受主權受損,豈不是步上蔣介石錯誤決策的後塵?

相對地,韓國在與日本的獨島(日稱竹島)之爭,就一切行動至上,捷足先登,不但派兵保衛,並且移民至島上,讓日本無法染指。只有四千多萬人口的韓國可以,為什麼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不可以?

不過,七十年代釣魚島之爭所導致的左右派分裂,近年由於台獨勢力出現,已隨風而逝。台獨意外地成為彌合左右兩派隙縫的黏合劑,因為當年無論是支持毛澤東或蔣介石的留學生,最後發現這兩位領袖都是中華民族主義者,都不會忍受台獨,都不會容忍今天日本軍事力量控制釣魚島。

而四十年前的保釣,也因為今日台獨勢力國際化而展現全新的動力,既推動兩岸社會的深層改革,也要加強監督兩岸當局。也就是說,兩岸的社會改革,必須與政治改革同步,追上經濟改革,使三者無所偏廢。老保釣不再是為左右意識形態之爭而分裂,而是要為國家主權而團結。這是老保釣的新浪潮,也是兩岸改革的新希望。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32795
回見未來的希望 -- 「保衛釣魚台運動」之後的社運經驗反思 -- 楊祖珺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楊祖珺

   「保衛釣魚台」運動發生時,我來不及長大,沒有機會直接浸潤在那些激發出日後台灣社會「統」「獨」「左」「右」動力頻仍的潮流之中。在那個唯「蔣公」是從的年代,上大學(台大)、(到美國)留學、賺錢、結婚、生子,是年輕人成長的標準答案。大二下學期的一個星期六,新聞傳來「總統蔣公」過世的消息,對著家中突然變成黑白播出的電視機邊哭邊想著:「中國完了!」記憶中,電視新聞好像也曾提醒「國人」為「蔣公」戴孝。那幾天,經常蹺課的我在「淡江文理學院」下山的路上,領到了一條黑布。為了真心誠意替「蔣公」戴孝,往後一整個月裡,連夜晚睡衣的左臂衣袖都不曾離開過那條黑布。母親的牌友在麻將桌上直誇我,母親有點得意地對她們說:「哪天她爸爸死了,不知道她會不會這麼孝順!」

1976年大學四年級以後,是主動也是被動,我接收到周遭愈來愈多朋友們的熱力,那些屬於在保釣運動過程中驚醒的生命力。透過他(她)們的生命力,從未離開台灣的我,彷彿也進入了保釣青年的文化行動── 在「保釣運動」做為符號的洪流中,時而在國共內戰的殘跡中翻攪,時而又進入了八國聯軍之後的「五四」情結;偷偷翻閱著三0年代的中國文學以及日據時期的台灣文藝,舊時的修辭用語與陌生的左翼人道,居然也能夠讓自己從二十年教育的「反共復國」以及「喝美國奶水長大」的文化中躍起,熱血沸騰而不克自抑。

二十一世紀回看台灣社會模仿美國式民主、進步的腳步,一九七0年代往往被認為是關鍵的年代。回溯一九七0年代的歷史時,往往只剩下從當權者角度(包含悲情政治),或者,以國家政治發展為目的的論述。至於那些真正得以讓「民主」與「進步」拼湊成落實現象的青年文化行動,那些隨機趁勢而起、主動多於被動的青年文化行動,不僅鮮少在歷史中被正視,甚至在威權與父權治理的慣例與習性中,不惜予以把玩與挪用。這種扭曲著青年文化行動在集結、轉折過程中不斷浮現的動力與能量的對待方式,經常超越了台灣社會左、右、統、獨的分別!

我喜歡聽保釣的故事,尤其喜歡聽「保釣」青年文化行動的故事!「聽保釣的故事」,曾經影響著我生命價值選擇的方向;聽著、聽著,也就從「保釣」之前,聽到了「保釣」之後…。然而,在一九七0、一九八0年代,有機會聽到保釣故事的青年並不多,即便在為數不多的「黨外人士」之中也是如此── 是現實政治的言論箝制,也是知識份子的自我限制。儘管如此,在一九八七年台灣政制正式解嚴之前,舉凡在台灣社會具批判性的團體及其行動,不論其構成的企圖及目的,幾乎都曾糾纏在以「保釣運動」做為青年文化行動的代表符號所蓄積的能量及其挑逗的政治慾望之中。

「保釣」所能翻攪的,正是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可能持續存有的動力與能量。對我而言:「保釣」是以動詞的樣態存在的!

以下條列式的陳述,是1977年以後參與台灣社會改造運動的心得。這些反思的片片段段,是我的「戰地」經驗。不打算將它們拼湊成曲,姑且用「間奏」的形式呈現:

    社會運動,不應逃避左、右、統、獨議題的公開探討。

    社會運動的進行,切忌將左右統獨議題上綱;這並不表示,個人不能擁有左右統獨的立場。

    社會運動怎能區分成「激烈路線VS.溫和路線」,「體制內路線VS.體制外路線」或「議會路線VS.街頭路線」?這類便宜行事的區分,往往只有利於行事時方便騎牆。

    社會運動,必須存在於所欲改造的現實政治系統之中;但是,社運並不是為了要獲得重新分配或換人管理的權力而生的手段。社運,是為了讓有再生能力的創造力,得以再行啟動的推動力量。

    社會運動不需要侷限在既定的倫理、法條等等的規範之中。

    小心資本主義及國族主義帶給社會運動的侷限,也請留意資本主義是由國家政治所規範出來的事實。

    參與社會運動的過程中,有兩種極端,令我不知所措:企圖超越既有體制的侷限,卻落入虛無的深淵;執著於意識型態的理念,卻實踐出幽靈附體的「小法西斯」。

    (相對而言)理念的論述過多,將之置於社會場域進行個人生活方式或其他文化行動實驗的嘗試又過少。

    社運的動員、組織、宣傳…等進行,居然也流於企圖將所有可能的動力,壓抑在一條鞭階層管理與控制的父權統治之下的特色。

    注意、注意、再注意:不要(不能)一方面急於掠奪或收編他人的勞動成果,一方面又拒斥與人分享從不屬於個人的勞動果實。

    被自己或他人稱呼為「社運人士」或「社運工作者」(我自己就經常這麼稱呼著),有些諷刺、有點荒謬、又有些悲哀。為了什麼樣的「社會」?「運動」什麼?…從專業分工的角度來看,「社運」既不是一種職業,也不具備控制職業的「工具」條件。這種應該承擔社會變遷的白血球功能,不應該屬於國家政治「專業」類屬的「工作」,難道除了透過現實政治革命推翻前朝而取得「職業」的位置之外,除了將之視為「NGO」,還有其他的路徑嗎?

    不只是媒體才有的誤判:不是「學者」「專家」(尤其是律師),就有資格針對社會運動的主題發言;不是念「大學」(尤其是「台大」)的「學生」,到公開場合宣佈靜坐、絕食…,就是「學生運動」…。

    撰寫宣言、公開連署、召開記者會…,這些都是社會運動可能展開的前奏而已。

    「網路」,是一種助長小蝦米從暗處發聲、促進網際「說話」,從而可能彼此聯結「面對」大鯨魚,卻不見得能夠真正抗衡有權力者的一種非人的媒介。人際的溝通、協調與合作,依然在推動社會運動的目標上,佔首要的地位。

    許多達成階段性目標的社會運動,其經費與人力的條件,絕大多數捉襟見肘,甚至處於匱乏狀態;其組織功能的發揮,也大多在實踐過程中,摸索調整而前進的。

……

註:本文為 楊祖珺 參與 2009年5月2日 ~3日由清華大學圖書館主辦之「一九七0年代保釣運動及其後續:文獻刊物的編印、典藏與解讀」 國際論壇的發言稿件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32781
最美的間奏 -- 大老鷹姐姐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大老鷹姐姐

 

若不是祖珺,我大概也不會注意清華大學圖書館有舉辦這樣的活動,感謝祖珺,祖珺文裡稱之的”間奏”,亦是最美的詩篇,”間奏”是她長期從事社會改革的心得,如醍醐灌頂,讓我震動不已,那麼勇敢,那麼真誠,那麼無私,那麼堅持,那麼謙遜,那麼清醒的自覺,一無反顧的在這個社會改革的道路上......

***************************

項武忠的夫人郭譽珮是聯考第一名的才女,夫婦兩人均是聰明絕頂之人,項武忠的個性,據老友言,幾十年了都沒有改變..... 。(照片 1)

(中)項武忠院士與兩位完全不知保釣歷史的年輕人,包括我,也一樣無知。

感謝祖珺,若不是祖珺,我大概也不會注意清華大學圖書館有舉辦這樣的活動,與會者的充沛的生命力,這是我有生以來參加過「最熱情」的研討會了,昔日在阿姨書櫃裡翻閱扉頁的鉛字,一然躍上現實的空間,鮮活在眼前。

最喜歡項武忠的連珠放炮,比吳大猷有過之而無不及,聲若宏鐘,思緒飛快。(照片 2)

錢永祥的言論,我忘了他怎麼說,不知有沒有記錯?「愛國是惡棍最後的藉口 」,提醒保釣運動不要落入民族主義的窠臼,他也提出如何對保釣的認識方式與看待,要放入時代的脈胳、冷戰時期的國際結構...... 。(照片 3)

我也喜歡邱立本的即知即行,參與本研討會才知道僑生在保釣運動佔有關鍵性位置,如果不是僑生發起第一聲春雷,僑生不怕死的率先上街遊行,本地生受到僑生的鼓舞,才跟著上了街頭。

「華僑為革命之母」一點也沒錯,特別是香港的僑生,果然有孫中山的血液.....。(照片 4)

著名的台大哲學事件,當時警總逮捕黃道琳與錢永祥,調查局逮捕周一回、郭譽孚,後來調查局又逮捕宋秩銘。郭譽孚獲釋後2月18日當晚在台大校門口自刎明志,為了救好友而割腕,一路滴血步行到台大校門口,引刀自刎,以鮮血死諫:「和平、統一、救中國,釋放愛國學生錢永祥、周一回」郭譽孚以生命死諫蔣氏政權,如此讓人震動,向當權者抗議。張釗維的紀錄片不禁讓人淚濕沾襟..... 。(照片 5)

黃賢,據阿肥老師講,這人絕頂聰明,二十幾歲即拿到哈佛大學法學博士,黃賢也是保釣成員,年輕時懷抱理想,當時中國百廢待興,黃賢放棄美國高薪想回到中國貢獻所學,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擔任法律顧問與在著名大學任教,但中共政府與國民政府一樣爛,黃賢突然被中共當局以「間諜罪」被捕,審判黃賢過程完全封閉,將黃賢重重判刑十五年。後來經過一番努力平反。可惜在席間,只知他說話妙語如珠,也完全無感覺他被迫害之坎坷創傷。

那一代的知識份子,曾經燃燒他們的青春火焰,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學運"。

(照片 6)

***************************

「阿肥老師,你呢?」

「我沒參加呀,我在牢裡。」阿肥一派輕鬆。(1968年7月陳映真、丘延亮等36人被捕入獄。)

(一場青年愛國運動,怎麼會弄得打壓智識菁英份子呢?這是我怎麼也不明白的事!)

祖珺會裡發表文章裡稱之的 ”間奏 ”,亦是最美的詩篇。”間奏 ”是她長期從事社會改革的心得,如醍醐灌頂,讓我震動不已,祖珺那麼勇敢,那麼真誠,那麼無私,那麼堅持,那麼謙遜,那麼清醒的自覺,一無反顧的在這個社會改革的道路上...... 。

祖珺嬌小的身影在我心目中是多麼巨大........ 。

照片 1 -- 左起長期從事社會改革運動的祖珺,陳淑貞、項武忠賢伉儷

照片 2 -- (中)項武忠院士與兩位完全不知保釣歷史的年輕人

照片 3 -- 錢永祥

照片 4 -- 邱立本

照片 5 -- 郭譽孚

照片 6 -- 黃賢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432764
「台獨運動」和「保釣運動」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泥土兄對「釣運」的闡釋。

我認為台獨是一個「運動」,而且它幫打著「台獨」旗號的人拿到政權。所以,就「運動」論「運動」,在2008年以前甚至當下,「台獨運動」的確比「保釣運動」成功,或更有成果。不過,成敗不是評論一個「運動」正當性的唯一標準。雖然時下談「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可能被視為自我解嘲,但是,這的確是許多參加「保釣運動」者所實踐的價值觀。

任何如實面對國際局勢的人都了解,「台獨運動」將走進歷史的垃圾場,「保釣運動」則將和其他愛國運動一樣,佔有歷史中光輝的一頁。

**************************** 

本文轉貼自【中時電子報】 >> 【新聞對談】 >> 《1970年代釣運及其後續影響 國際論壇

留言12。該留言回應此欄詹姆士貓網友的留言2和泥土網友的留言10。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387447
釣運論壇議程 -- 清大圖書館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舉辦地點:清華大學圖書館、工程一館演講廳107室

舉辦時間:2009 年 5月2日(星期六)/ 5月3日(星期日)

因格式無法複製,請上網察看。

http://adage.lib.nthu.edu.tw/nthu/activity/diaoyun/agenda.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383311
釣運論壇 -- 緣起與目的 -- 清大圖書館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70年代的保衛釣魚台運動,源發於美國留學生與華人社群,而後歐洲與台港學生亦群起效之,風起雲湧,規模之大,層面之廣,有第二次五四運動之喻。然而,受到政治環境之限制,保釣運動及其影響至今仍未獲充份的重視。三十多年來,保釣文獻散佚,相關研究仍付之闕如。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有鑒於此,乃於2004年開始致力於相關資料之收集與典藏。

2004年,承葉芸芸女士率先捐贈一批海外保釣刊物,並協助李黎女士、陳治利先生繼而捐贈,成為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典藏釣運文獻開端。爾後又有林孝信、金恆杰、劉容生、劉源俊等先生捐贈大量珍貴文獻。到目前為止,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已累積豐富的關於「一九七○年代」學生運動刊物,包括新希望、歐洲雜誌、歐洲通訊及一系列海外及台港地區釣運刊物等珍貴資料。另一方面,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亦於2007年陸續獲贈釣運相關文獻文獻,兩岸清華共為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學生運動盡一份歷史責任。

為了更全面與深入了解釣運文獻,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規畫於2009年五月舉辦「一九七0年代保釣運動文獻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擬邀集相關人士,共同討論此一時期學生保釣運動中重要刊物的源起、對釣運的影響、對當時學生思想及生活態度的影響,乃至於對後來臺港學運、社運的影響。期待透過不同時期、不同刊物的觀點,以盡量勾勒這段期間釣運的多層面貌與多元意義,並深探牽動這兩岸三地與東南亞華人精英的運動對一九八O年代以還的華人社會文化與政治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藉著舉辦這個論壇,感謝這一路上熱情捐贈資料、經費與多方協助保釣文獻計畫的朋友們,並正式對外宣佈保釣資料文獻之典藏,既持續募集相關文獻,亦供各方教育文化與學術研究之運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38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