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文學和藝術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住在革命路上的女人 -- 崔妮
 瀏覽643|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 崔妮2009-02-17

 

美國的婦運老將貝蒂傅瑞丹於1963年出書,談論到中產階級家庭主婦之間那些無名的問題,生活優渥,住在郊區人人稱羨的房子,不用出去工作,只需擔任稱職的家庭主婦就可享有富裕穩定的生活,有什麼不好?但是當時卻有許多家庭主婦陷入長期的憂鬱、無價值感。生活不需憂愁,看似什麼都不用煩惱,那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

或許有些人不知道,美國的第二波婦運就是由這些家庭主婦們開始的,當她們逐漸分析出讓自己不快樂的源頭,在於女人過度以丈夫為依歸,以孩子為重心,以成為家庭主婦為天職,而失去自我價值、忽略自我需求之後,她們開始想要改變現狀。如果就心理學的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說,生存、安全感、歸屬等等的需求都滿足之後,最後一個階段就是自我實現。成為家庭主婦,不算一種自我實現嗎?當然算。但是,那是我們能夠自由選擇成為家庭主婦的前提下。在那個年代,女人結婚成為家庭主婦是天職,不是選擇。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真愛旅程》的英文片名叫做「Revolutionary Road」(革命路),一時會錯意,以為是革命的道路,結果,卻是一對住在革命路上,受困於當時所有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理想圖像的平凡夫妻。對於不曉得當時那種氛圍,不曉得那些快被悶到發瘋的家庭主婦是什麼處境的觀眾來說,這部片非常適切的傳達出當時的社會氣氛。

一般談論女性議題的時候,很容易不小心落入責怪男性的氛圍當中。但是這部電影卻不會讓人因為全然同情女主角,就認為是她丈夫造成的。事實上,事出必有因,很多的選擇跟決定也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而是不斷受到旁人的影響及社會價值的期許。若經歷過婚姻,或許更能理解婚姻中每次的選擇跟決定是如此的複雜難解,對男女造成怎樣不同的影響?而個人又能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

就像男主角法蘭克,的確曾是一個有機會成為與當時男人完全不同的典型,他曾接受妻子的提議,準備無業搬到巴黎,花時間追尋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但是當告知其他朋友,在當時男人怎麼可以不養家的風氣下,這種主意想當然受到所有人的懷疑跟反對。

另外,即便他做的是不喜歡的工作,但當他受到重用,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嘗試嶄新的事業,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成為更被肯定的男人之時,別人的崇拜相較於誠實面對自己,男人終究更有籌碼選擇一條紅利報酬更高的道路,似乎,無論是哪一條路,對男人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但對女人來說,每天重複一樣的家事,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改變那種無力跟無希望的感覺,令人更加窒息,她能做的選擇,不就是盡力消除會阻礙她往改變前進的障礙嗎?

也許有人會扼腕女主角最後的結局,有人會氣結男主角為何最後變卦,有人會感嘆為什麼不忍耐下去,總有一天會有機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但我想到,就像女主角愛波說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氣。但勇氣,是最有可能因為時間跟挫折而消磨掉的力量。

在台灣,我們也是有許多辛苦的家庭主婦維持著一個家庭的運作與和樂,即便沒有被關在郊區,但在以丈夫孩子為重心的生活當中,逐漸失去自己、忘了關心自己。因此,如果你碰到那些中年之後,想要出來接觸社會、想要學習的婦女們,請不吝給她們鼓勵跟支持。

(性別運動者)

 

Yotu論壇】提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29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