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詞典有什麼「權威」我留給網友公評。你大概沒有看到前一陣子關於它鬧了很多笑話的報導。
2. 「訴諸權威」是邏輯謬誤之一。也就是說,我的詮釋是否適當,不是引用「教育部詞典」可以論定。
3. 我對「人情冷暖」一詞「用法」的詮釋可以公論。其實,它並不和教育部的說明衝突。不懂「用法」,只K詞典,正是許多笑話發生的原因。
4. 我用「潛意識」和「解構批判」兩詞是在諷刺你的文風和思想。不過,我的諷刺基於我從你過去許多文章得到的印象,不是無的放矢。我以前至少也曾批評過一、兩次。如果你不同意,我可以進一步舉例和分析。
5. 我認為「解構批判」這個理論只有一定的適用程度和有限的適用範圍。但我相信它時下還是人文科學中的當紅炸子雞。(我相信)我的分析也符合「解構批判」的原則。可見我即使在諷刺,還是能引經據典或擁有「理論基礎」。
6. 「解構批判」能夠成立的根據之一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學說。這是我並舉兩者的原因。
7. 弗洛伊德提出「潛意識」理論時,只是基於他的臨床觀察。(當時)他並沒有充分的實驗和(大腦神經學)理論基礎。所以,「潛意識」理論只是弗洛伊德試圖解釋自己所觀察到現象的臆測,頂多只是個假說。因而,Popper批評弗洛伊德學說是「偽科學」。
8. Wilder Penfield在1950年代前後開始對大腦神經所做的臨床實驗和研究,可以做為「潛意識」的實驗基礎;當前大腦神經網路連接論也絕對可以支持「潛意識」的概念和理論。我認為Popper批評弗洛伊德學說是「偽科學」的論斷,在目前已不適用於「潛意識」這一部分。換句話說,「潛意識」目前是個科學理論。當然也就可以做為分析和解釋人行為的基礎。
9. 根據以上4, 5, 6, 7, 和8五點說明,你的:「至於潛意識的解釋,更是荒謬,代表你對歷史的偏見。」評論,我只能說是「不知所云」。或許是你對我諷刺你的「理論基礎」不甚了了。
10. 至於「歷史的偏見」云云,這個帽子似乎太大了。或許你的確把陳爛污當個「歷史人物」,這不正坐實了我的分析?(這是「解構批判」的第二個案例。)
本文原載:【新聞對談】 >>《阿扁開始嘗到人情冷暖!!!由邱議瑩開砲談起》>> 留言18。
開欄者:阿斌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205409&Page1=1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