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何以反而)造成壟斷》這篇文章中我加了三個問號 ? (Myers 2008)。我認為在它們之前的論述與現實不合。Mr. Myers之所以沒有看到這些現實,正是任何從一而終者(如教條馬克思主義者)為了堅持一個說不通的理論,在思考上自然形成的盲點;或等而下之,不得不採取瞎掰硬柪的策略或手法。
我不熟悉其他企業,但我相信半導體和三C產業在過去半世紀的發展,一方面驗證了「賽依(供應創造需求)定律」;一方面反證了,我所質疑的,Myers「利潤基於供應數量論」、「壟斷妨礙技術革新論」、和「競爭造成壟斷論」這三個說法。大家都熟知半導體和三C產業的發展,我就不做申論。
我不熟悉馬克思的經濟學說(1),不知道Myers大作中我加了問號的三段論述是否直接根據馬克思著作而來。我想十九世紀的情境,的確讓人覺得資本主義危機重重。但是當初預言資本主義危機的人(如馬克思),沒有預見,也不可能預見經濟發展(規模經濟、信貸機制﹗、生產力增加、...等等)、科技發展(新技術、新產品、人口增加、人壽延長、...等等)、政治改革(民主制度、社會福利制度、財富重分配、... 等等)、以及前兩個趨勢造成的全球化和全球崛起等等因素所帶來的購買力(2)。它們都是Myers論文中三個說法在當前說不通和不符合現實的原因。
20世紀全球「資本主義化」的過程,使財富流通的數量、時間、和範圍都翻了好幾番。這是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在當下已不再有或根本沒有相關性的原因。前一陣子的馬克思理論「鹹魚翻身說」,只是金融危機下的苦笑話或想當然耳。
資本主義和任何理論或制度都有不完全的性質以及內在矛盾和衝突。自然有分析、批判、改革等等的空間。但是學理或制度的分析和批判要基於當下的現實,以及根據這個現實和這個現實的發展過程所建立的理論,不能基於100多年前的情況和當時的想當然耳。
附註:
1. 主要是因為我看過的部分(大概1/5到1/4的《資本論 -- 第一卷》),它們都說不通,我就沒有進一步去研讀。
2. Myers大作中提到其他國家或政府的角色。當年歐洲和初露頭角的美國,雖然現在仍然是經濟大戶,但已不是唯二的大戶。在全球化和全球崛起時代,「壟斷」做為理論建構有其功能,但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參考文章:
Myers, A. 2008, How competition produces monopoly, https://city.udn.com/2976/3141070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