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全球經濟網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金融崩盤與社會主義者的回應 -- D. Finkel/林垕君 譯註
 瀏覽872|回應1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胡卜凱

作者David Finkel 是美國「Against the Current」刊物編輯、

Solidarity的全國委員會成員。

譯者林垕君為台灣工人民主協會、自主工聯常執委

附註為譯者所加

***************************

2008年9月至10月的金融和股市崩盤是我們多數人生平未曾見過的,除非是經歷過1929年和大蕭條時代的美國人才有可能看過這麼巨大的危機。日本人因為經歷過1980年代銀行破產後「失落的十年」,可能對此並不陌生,但當前的情況則是全球規模的災難。

1929年對照不必然代表今日的全球經濟同樣會走向大蕭條。實際上,這個危機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與1929年的情況相比存在其他相異處 -- 1929年股市崩盤接續著信貸危機,某種程度造成了1930年的大蕭條,是因為當時政府以採取「緊縮」(tight money)政策,而今天中央銀行和政府絕對不會重複這樣的一種自殺行徑。相反地,歐洲與美國極有力的政府介入(和近來自由市場遊戲規則意識型態相衝突)已經暫時緩和了全球金融倒閉的恐懼以及短期股市恐慌。

看看為了援救(因為太大而倒閉的)大銀行(1),自由市場和金融去管制化的意識形態如何被快速拋到腦後,這個發展確實很有啟發性。美國財政部不僅以高於市場價格購買這些機構的「不良資產」,而且投注了數千億美元購買他們的特別股(2),且是無表決權特別股,如此一來這些獲得緊急援助的倒閉銀行仍然可以保有私人的控制。雖然如此,美國政府作為右翼自由市場保守主義的堡壘,正在採取一種連最自由的民主黨人都想像不到的手段,這在六個月前根本無法想像。很多歐洲政府(如英國)在銀行的部分國有化上走的更遠,即使這些手段傾向只是暫時的。

企業和華爾街那些無能的人和騙子把經濟搞成這樣,竟然還有緊急援助。問題是,政府對於正在失去房子、工作、銀行存款、健康保險和退休保障希望的勞動階級,援救方案又在哪裡?面對我們這種緊急情況,政府可以、或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應該放在美國和世界經濟的脈絡下來看。

關於經濟,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全球性的衰退已經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年半到二年間可能加劇或更嚴重。九月份的資料顯示,美國和很多歐洲國家的工作機會正在逐漸消失。在那背後,我們不知道當前危機的長期走向,我們在這裡也不嘗試推測。

重要的是,社會主義者必須提出當前危機對於工人群眾的意義,以及如何回應

景氣、泡沫化、衰退、恐慌乃(自17世紀以來)資本主義體系所固有,不論是採「大幅政府干預」或是「完全自由經濟」皆然。但是,當前全球信貸市場災難之大,象徵著金融資本去管制化制度少見的失敗及終點,特別是在美國,過去其自由市場創造了非常多的財富以及某種方式自我管理的機制。關於商業和投資銀行分離此一衰退時期規則被消滅(3)。(安隆事件顯示這種去管制化在能源產業會造成什麼樣的後(4),但此一教訓已經被忽略。)

大家都知道,當前的現實是結合了房市泡沫化、強加於貧窮和有色人種社區的次級房貸風暴(5)、個人和企業舉債的大幅攀升,以及基於債務包裝與再循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擴散(6)。遍及全球的銀行,透過猶如賭場籌碼般的相互買賣,創造了大量的紙上利潤(有名無實的利潤),結果是,他們坐擁萬億虛擬價值(那些不良資產包含了永遠不可能清償的貸款)。無疑地,最後他們甚至將停止相互借款,因為每一家銀行都覺得必須保存自己手上的現金,而且懷疑其他銀行隱藏真實情況,如同他們自己(膨脹虛擬價值)一樣。

銀行信貸,就如同全球資本主義發動機的燃料。為了防止信貸完全停工的威脅(此威脅使得股市於數週內驟跌 40%),當前政府干預風潮是很重要的。美國政治潮流也正轉向再管制化,不僅僅是表面上減少那些華爾街CEO們可恨的薪水,而是真的對金融資本的行徑加以控制。國會內民主黨的席次增加,以及民主黨總統的誕生,(我們可預期)這個潮流將在2009年加速。雖然歐巴馬的經濟顧問包含了如Robert Rubin (柯林頓時代去管制化的推手)之流。

然而,管制就其本身而言,根本無法解決目前數以千萬工人階級家庭所面臨的大災難。面對目前的緊急情況,需要採取的方法如下:

立即禁止(債權人)執行沒收權(7)。目前不僅房屋所有人正流落街頭,租屋者也是。後者根本不知道屋主的房屋已被銀行沒收。還好有一些民眾抗爭,如Cook縣警長暫緩執行(銀行或新屋主)驅逐租屋者 -- 這樣的例子應該廣為散佈。除非對房屋的價值設定合理的抵押權,任何人不應失去他們的房子。假裝房屋在今日市場上仍維持他們在房市泡沫化中的紙上價值,已經沒有意義。主要住宅的貸款,不僅僅需要取消貸款者的沒收權,房屋貸款的價值必須要下降30-40%。利息也必須調降,以徹底打破那些掐住低收入者和有色人種咽喉的次級「浮動利率」機制(8)。有很多案例顯示,特別是非裔美國女性,只能貸到如同被敲詐般的高利貸款,即使他們的收入和信用應該符合標準利息的抵押借款。

政府應該接管這些抵押借款,只付給銀行他們實際的(而非紙上的)價值,而且,次級貸款機構倒閉的愈多愈好。更甚者,任何家庭償還抵押借款的數額,不應超過家庭收入15%以上,這也將使得對美國工人階級的「刺激方案」發生效果。

改變政府政策的優先順位。優先考量我們需要的,排除我們負擔不起的。當聯邦、州、市政府預算被債務卡住,什麼是我們負擔不起的就很明顯了,即維持美國帝國主義的費用。因此,布希流氓政府在伊拉克的3兆戰爭必須結束150個國家的美軍基地、為維持武器空間的無數花費、那些與民營軍事公司(Halliburton公司和Blackwater私人傭兵)浮濫契約 -- 所有這些費用應該要歸零,世界和我們的社會將因此更美好。

然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初步建議如下:

保障普遍健康照護是絕對必要的,特別是在一個就業逐漸不穩定的時代。現在美國至少有450萬人沒有健康保險,且數量持續上升。對那些家庭而言,相較於因病破產的恐懼,甚至因缺乏治療而導致的永久傷害和死亡,恐怖主義份子攻擊的威脅根本微不足道。僅僅一張紙就可說明廣泛醫療保險計畫是負擔得起的,不僅可解決當前這個危機所帶來的問題,同時可削減費用、拯救生命和保護許多家庭免於破產。

一個1930年代規模的工作計劃是必須且可行的,並非無工作可做,尤其是我們的基礎建設需求不僅須修復,且須轉換至永續性經濟的需要,以避免環境災難。每當美國企業不想投資再生能源、資源回收、大眾運輸和新的運輸技術,政府就必須插手干預這些基本需求,創造出數以百萬計有生產力、且具有工會工人薪資水平的工作。

保証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透過支援公立大學可承受的大學學費、藉由免除學生貸款的沉重負擔。我們的社會有足夠資源可提供給所有人免費的高等教育 -- 至少不要讓學生離開學校時負債纍纍(負擔不起的數萬元債務),必須給學生無息貸款,讓他們畢業之後能夠償還,每個月不超過收入的10%。

如同解決全球的飢餓、貧窮和健康危機,以及未來數十年無可逆轉的環境災難,為了滿足人類需求而非企業利潤,我們的社會中還有很多可以且應該做的事。現實中,要從全球經濟危機中擺脫出來,必須依靠民主控制下的「永續革命」,其深度如同上個世紀的工業或科學革命。此歷程必須從立即的人類需求開始,而上述方法是解決我們當前危機的起步。現在最需要的是勞工和社會運動能夠為他們的需求鬥爭,而且獲勝!

註:

[1] 這裡應該是在諷刺,過去金融機構躲在「大到不能倒」的保護傘下漠視風險的心態。在此心態下,金融機構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不斷發明新穎、奇異、複雜難解的衍生性信用金融商品,把許多原本無法在市場流通的商品證券化後,轉賣出去,賺取手續費。

[2] preferred shares我國翻譯為「特別股」。公司發行之股票可分為普通股與特別股,享有一般之股東權利者稱為普通股,享有特殊權利、或某些權利受到限制者是為特別股。

[3] 美國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發生在1929年的大股災之後,當時聯邦政府認為投資銀行業務有較高的風險,禁止商業銀行利用儲戶的資金參加投行業務,故於 1933年通過Glass-Steagall act(葛拉斯-史迪哥法案),規定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及保險公司不得跨業經營,以避免利益衝突保護大眾權益。結果一大批綜合性銀行被迫分割為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銀行分割為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摩根史坦利以及從事商業銀行業務的摩根大通。Glass-Steagall act在1999年底正式宣告廢止。

[4] 有批評者提到,上述Glass-Steagall act廢止後,使得安隆公司往來密切的摩根大通銀行及花旗集團銀行,得以提供安隆貸款及投資理財顧問雙重角色的服務,但該兩種業務是否有利益衝突之處,值得懷疑。放款銀行的角色乃是評估安隆公司的剩餘價值,以估算有多少機會,銀行可以回收債權;而投資理財顧問的角色,則是不惜推薦安隆從事具有高風險高報酬的策略性投資,以賺取高額的顧問費用。批評對手提出,上述兩家金融集團可能不惜以貸款面的損失為誘引,獲得安隆公司更多頗具利潤的高風險投資金融業務,進而導致了安隆公司的鉅額虧損。

[5] 美國銀行對個人採取信用評級打分的制度,最好的為300,最差的則為900。按照正常標準,如果一個人的信用記分超過620,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就不會發放房屋貸款,但在政府鼓勵居民買屋的政策下,許多銀行對許多信用記分超過620的個人也提供房貸。由於這些貸款的風險相對較大,銀行一般也會收取較高的利率。這樣的房屋貸款一般被稱為次級房貸。

[6] 銀行將次級房貸進行資產證券化,其方法一般是將一批次級房貸打包,賣給一個專門為實現資產證券化而設立的機構,這一機構則以未來房貸償還的現金流作為抵押而發行證券。這次出問題的原因是,當這些次級貸款人違約率升高後,債券等級便被SRP等調降,債券價格因此大跌,投資者遭受了很大損失,沒人接手,出售無門。結果,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旗下避險(或私募)基金專門投資這種債券,更糟糕的是他們再拿這些債券抵押,再去投新的次級債券。

[7] 貸款者執行沒收權後,房屋將遭斷頭法拍的命運,使得愈來愈多人流落街頭。

[8] 美國220萬的房奴是來自美國前五年的房市榮景,透過開發商和華爾街這些金融資本推銷,創造出今日的房奴。房奴之所以繳納不出房貸,也是因為房貸採取浮動匯率,美國聯邦不斷調高貸款利率,使得很多房奴現身說法,說自己原本繳得出房貸,最早房貸是7%,後來攀高到14%,他已經繳納不出來了。

-- 【Yotu論壇提供】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114835
 回應文章
說明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在電郵中收到這篇文章,但我在網上找不到原文。我依上、下文的意思,修改了五、六個地方的文字或標點符號,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原作者David Finkel的意思。

此外,我在網上查出原譯文所用「回贖權」的英文是

foreclosure。就我所知,此字應譯為「(債權人)的沒收權」(1)。因此我在文字上做了相應的修改。

如果我修改的地方有任何錯誤或導致誤解,責任在我。

附註:

1.  「沒收權」指當債務人無力按月付利息,或(借貸合約到期時)無力償還本金時,債權人得沒收作為(借貸)抵押的物品。在房屋貸款時,房屋本身即抵押品。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311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