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問題出在教育
 瀏覽768|回應1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葛林斯潘的談話深具諷刺意義:第一,做為所謂「知識經濟」口號發源地的美國,竟在知識經濟最關鍵的教育問題上栽了跟頭!究其實,美國教育採用市場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方式由來以久,這套模式讓教育成為商品,後果就是讓貧窮者早早出局....

上週,美國<聯邦貨幣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潘日前談到美國失業率仍未改善時,有一席發人深省的談話。大意是說,面對美國工作機會大量流失,興起了貿易保護主義心態,乃至鼓吹人民幣升值等;然而,就他的看法,今天即便人民幣升值了,工作機會還是不會回到美國來,依然會流向其他勞動力更為質優而低價的國家。他認為,問題出在美國的教育!比較美國和亞洲學生的程度,在小學階段,美國學生程度比較好,但是越到高教階段,美國素質優良的學生數則明顯下降,這種狀況再持續下去將更嚴重的導致貧富不均,很顯然,美國的教育出了大問題!

葛林斯潘的談話深具諷刺意義:第一,做為所謂「知識經濟」口號發源地的美國,竟在知識經濟最關鍵的教育問題上栽了跟頭!究其實,美國教育採用市場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義方式由來以久,這套模式讓教育成為商品,後果就是讓貧窮者早早出局;其次,由於過度強調市場機制,國家投入教育的資源少,反而造成普遍性的素質下降,少數有資源的菁英突顯的現象;如此一來,不但造成階級流動的困難,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也形成國力普遍衰退,進一步危及美國以中產者為主的立國基礎。

近來,小布希地位岌岌可危,也是因他過火的討好富者的施政措施引發美國人大量反彈。從美國的例子再回過頭來看台灣,陳水扁與連戰前日關於教育問題的辯論突顯了藍、綠陣營的一致:那就是對於十年來以新自由主義掛帥的美式教改思維,雙方皆無反省能力;連戰說要進行改良式聯考,廢除一綱多本,恢復<國立編譯館>主導,反對“九年一貫"措施等,實質上,它念茲在茲的是要討好並迎合教育界的傳統票倉,可說是保守勢力復辟的宣誓。而陳水扁更離題,將問題導到對李遠哲個人的肯定與否定,再度呼喊「考試少一點、睡得飽一點、選擇多一點」等無關痛癢的口號。

對於如今因教育市場自由化,大學氾濫卻素質低裂的怪象則兩人都一致肯定;可以說,在教育問題上藍、綠雙方乃是狼狽為奸,都不敢觸及如今教改最深層的痛處,不過說「不敢」倒也是高估了它們,主要還是沒有能力認識清楚所致。

教育問題本質上還是有左右之分,台灣非常不幸的是,因為在左右光譜上的模湖化,導致藍、綠雙方皆可和稀泥,無法形成政策上的對壘與針鋒相對!美國右派如葛林斯潘者尚能在教育問題上進行反省、檢討,台灣的藍、綠陣營則可能連西方右派的水平都沒有!

***********************


原載: 【台灣立報/社論/2004.02.16】
轉貼自: 蜂報 (2/18)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2627.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84377
 回應文章
討論 1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不知道葛林斯潘談話的重點在那裏。

我認為美國高中及大學生的程度,一般來說,是比台灣差。但我在美國工作20多年,所觀察到美國教育制度成功的地方有三點:

1. 專門職業教育(可說是學店)林立。要學會一項糊口的技能不難。
2. 各大公司、工廠、及軍隊是美國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場。
3. 社區大學健全。台灣的社區大學相當於美國的成人教育,進行的是生活教育,不是基礎或職能教育(胡卜凱 2002)。在職進修的風氣(壓力)、管道、制度(如公司補助及鼓勵)、和技術層次,遠非台灣可比。

以上三者是維持美國工業技術水準(現在叫做「知識經濟」)的支柱。這當然是因為它的人口及經濟規模,使三者有足夠持續運作,並向前向上運動的能量。

美國進研究所學生的水準,平均比台灣高(1),它又能吸引大量及最優秀的外國人才,整個基礎研究方面,有政府及跨國企業做後盾。這是何以「唱衰」美國教育始自50年代,但在絕大多數的技術層次或層面,美國今天仍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2)。

美國的教會、其他社區或社會組織(如少棒)、及「美國主義」則維繫著社會的凝聚力。美國民主政治有它的缺點,但也是安定美國社會的一個重要機制和力量。這是一般而言,美國的「教育」(廣義的教育)應屬於成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我認為台灣教育失敗面向之一,在沒有強化在職進修的機制。我在台灣工作8年,年輕工程師的水準(年資3-5年)都很高,但中級以上工程師的水準,相對的比較弱。這是台灣一般的企業界,在發展上往往會遇到瓶頸的「結構性」因素。

至於政治上的人格分裂症,社會上價值多元所導致的價值錯亂等,使「教育」在維繫台灣社會共識的面向上也無能為力(3)。

我們談教育(或任何議題),必須就教育(或該議題)的概念或目的(也就是功能)取得共識,至少討論者自己要將它們定位清楚。否則只是在談些枝節乃至於想當然爾的問題而已。講白一點,就是在胡說八道。


附註:

1. 一般而言,美國大學畢業生中,在生涯規劃裏選擇學術界的,才會進研究所。她/他們通常是為了唸書而唸書,所以程度比較高。另一個原因是人口數。美國一般大學生程度即使比台灣低,但進研究所的,並非按一般人口比例。即美國大學生前.5%的,在人數上遠超過我們大學生前1%或前2%的。
2. 世界頂尖公司的「基礎」研究,大約先於新聞報導10年。當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相關報導時,已是該項技術在「研發」或「商品化」的階段。例如現在當紅的「奈米」技術,我在約15年前就看到IBM已做了至少10年相關研究的報導。「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 ;研發,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 沒有「族群問題」的台灣社會,一到選舉,「族群融合」就成為議題,這是教育的失敗。100年以後,這段經過會成為「天方夜譚」。


參考文獻:

** 胡卜凱 2003,《必也正名乎 - 論社區大學》,【知識和社會廣場】>【社會區:22頁左右】,台北

*** 本文原載:【知識和社會廣場】(http://www.fokas.com.tw)***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8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