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一位朋友寄來李勇先生評論保釣運動和參加保釣的人的文章(李勇,2003),李先生泛稱這些人為「老保釣」)。李先生文章標題太長,因此下稱《李文》。由《李文》的三個子題可見其內容主旨。摘錄如下:
一、《"老保釣"們褒中共不保臺灣﹐甚至歌頌"大躍進和文革"﹐渴望被中共"解放"…》
二、《"世界日報"曾是老保釣、臺獨和媚共教授的"共同靶子"﹐但今日卻要"以德報怨"》
三、《真假保釣、前后"世界日報"﹐和"謾罵大陸反共人士者﹐幾乎全是臺灣華僑"的悲哀…》
我在30多年前及2002年的保釣運動中,都是早期就積極參與的人(胡卜凱,2002a)。我以當事人(或見證人)的身份,根據維持事件及史料原貌的原則,站在就事論事的立場,對保釣運動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和討論。
1. 保釣運動
任何一個運動,都有它的「核心目的」,才能吸引一個以上的人參加。保釣運動的「核心目的」,在宣示下述立場和原則。
a. 保釣的立場:釣魚台是中國的領土。
b. 保釣的原則:政府和國民必須保衛國家的領土。也就是五四時代以來,每一個愛國者都堅持的:「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的傳統。
凡是認同這個立場和原則的人,都可以參加保釣運動。這也是30年來,不同世代、不同地區、不同背景、不同政治立場的中國人,都會,而且也積極參加保釣運動的原因。如果李先生不能了解這個立場和原則,我建議他讀讀辛棄疾、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的傳記或他們的詩、詞。
2. 參加保釣的人
每個人有她/他各自的背景、性格、性向、和說話及做事方式;更有她/他不同的政治取向及立場、理想、目的、和利益。發揮和表現這些性格、性向等等是每個人的自由。追求這些理想、政治取向等等是每個人的權利。如果李先生不能了解或同意這個觀點和事實,我建議他讀讀任何文學作品、歷史故事,和心理學、社會學、或文化人類學的入門書。
在一個鬆散的集合,例如保釣運動中,用二分法把一小半或一大半的參與者,定位或定性成一種或一類成員,是懶惰的思考方式或/和愚昧的論述行為。以我自己為例,依李先生的分類(參加30多年前及2002年兩次的保釣運動),我是貨真價實、不折不扣的「老保釣」。在1993回國定居前,我參加的政治活動有:
a. 每年在聖荷西舉行的紀念雙十節升旗活動。
b. 在聖荷西的反對聯合國排除中華民國的遊行及簽名。
c. 在舊金山抗議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遊行、集會,以及在朱鎔基先生(當時是上海市市長)訪問聖荷西時,針對六四的舉牌抗議(鬧場?)等。
我的觀點和所發表的文章有:
* 1995年以前,主張「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
* 2000年以後,從經濟現實的觀點主張拖統;
* 譴責北京政府壓制言論自由、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等。(這些文章請見本廣場)。
我認識很多觀點和行動跟我相同的「老保釣」。因此,《李文》第一個子題所說的:
「"老保釣"們褒中共不保臺灣﹐甚至歌頌"大躍進和文革"﹐渴望被中共"解放"…」,是以偏概全的話,就我和我一部分的朋友來說,這是一句不實的陳述,俗稱謊話。
3. 造反有理
以我的估計,當年一開始參加保釣的留學生,「奉中華民國政府正朔」的人,大概在80%,甚至90%以上。後來由於台北政府在對美、日交涉過程中,所表現的喪權辱國行為,加上國民黨不斷的對參加保釣的留學生進行誣衊、恐嚇、打壓、甚至不簽護照等等動作,才使得參加保釣的留學生,不得不反對和反抗所謂的「國府」。即使到了1972年以後,在美國參加過保釣的留學生中,支持「中華民國」的人,至少還是佔二分之一左右。一個不能分清楚國家、政府、和執政黨這三個概念或實體的人,我只能用「愚蠢」來形容。
在上述「核心目的」下,參加一個運動的眾人,有個人目的是很自然的現象。也是任何政治、社會、甚至文化運動的常態。在當時的政治現實下,我們雖然只有20多歲,沒有人寄望政府「收復釣魚台」。對我來說,「保衛釣魚台」是一個手段而不是一個目的。我當初希望借著保衛釣魚台這個愛國運動,讓台灣的留學生走出白色恐怖的陰影,我也希望借著保衛釣魚台這個愛國運動,讓台灣的留學生能做到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合成一股力量。
有些參加保釣的留學生,的確一開始就抱有「把國民黨鬥臭鬥倒」的目的。在民主時代或民主制度下,「鬥臭鬥倒」任何一個爛污政黨是人民天經地義的權力和權利。就保釣運動的策略而言,我當時雖然不同意這批朋友的做法,現在檢討起來,我還是不同意她/他們當時的做法,但是我一直尊重和支持她/他們反對國民黨或任何政權的權利。如果李先生不能了解或同意這個觀點和事實,我只有尊重他被打死還要做奴才的權利。卡夫卡有一則沈思說
「和魔鬼打過交道後,你想出來狡辯的理由,不是你自己的而是魔鬼的。
動物從主人手中,搶過鞭子來抽打自己,想因此而搖身一變,成為主人。它不知道這只是主人鞭子上一個新打的結,剛剛抽在自己身上時所造成的幻想。」 (胡卜凱,2002b)
難道他看過李先生的文章?
30多年以後,還有人替當年的國民黨打抱不平,這南柯一覺也睡得太久了一點吧?
參考文獻:
* 李勇,2003,《老保釣、世界日報和海外佐共學者的歷史大觀》,《木子 - 論點社區》(http://www.lundian.com/forum/view.shtml?p=PS200305251143021166&l=fanti)
* 胡卜凱,2002a,《保衛釣魚台》,《知識和社會廣場 - 生活區》
* 胡卜凱,2002b,《卡夫卡簡介》,《知識和社會廣場 - 生活區》
本文原載:2003-06-14 ,http://www.fokas.com.tw/news1/newslist.php?id=98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