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治和社會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萬瓶眼淚 祈祐台灣
 瀏覽976|回應1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由上百位大學生發起的「新學運」,昨天在台北青少年育樂中心展開。學生昨天高掛一瓶瓶收集來的贆許願淚貚,祈願用最清純的淚水,為台灣祈福。

記者黃義書/攝影

【記者李名揚/台北報導】

為證明他們不是只會泡網咖的草莓族,十一所大學學生共同發起「許願淚」活動,希望收集萬瓶眼淚,用熱氣球送上離天最近的喜馬拉雅山,祈求「天祐台灣」;同時向社會宣示「我們來了,七年級要接棒了」。

這項活動發起者包括台灣藝術大學、政治大學、台灣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台北師範學院、文化大學、台北藝術大學、崑山科技大學、輔仁大學、義守大學、東華大學的一百多位學生,預計從十二月廿六日起一連三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和台中tiger city廣場連線收集淚水,明年底搭乘「讓愛起飛,天祐台灣」號熱氣球,在喜馬拉雅山上空灑下。

這項活動起因於國北師學生鍾順達製作的「眼淚」裝置藝術,偶然被台藝大副教授夏學理得知,認為應擴大為「許願淚」活動,共同為台灣祈福;夏學理說,台灣社會很多感覺都隱藏在角落,所以經常讓人感覺冷漠、沒有愛與寬容,他認為社會不能再這樣下去,希望藉著代表「靈魂」的眼淚,吸引更多年輕人把愛、寬容、台灣的精神與感覺都找回來。

活動發起人之一台藝大學生黃兆璽表示,過去的學運都很激烈,但他們認為眼淚應該更有力量;台藝大學生吳中天則說,七年級總是被批評為「沒有夢想、淚水與愛」,其實大部分被誤解,七年級生仍像從前的學運世代一樣,希望台灣社會變得更好,重點是沒有把關懷別人的心表現出來,他希望能藉這項活動,讓更多人聽到六、七年級生的真正心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60893
 回應文章
當前年輕人的思考方式 -- 釗維 / 熊三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下是一位三年級生和五年級生關於「萬瓶眼淚 祈祐台灣」報導的討論(請見附錄)。歡迎大家表示意見


另一個自覺運動? 釗維

看起來跟四十年前的青年自覺運動有點像 ---「不要讓歷史批判我們是自私頹廢的一代」。根據一些研究,自覺運動在將近十年之後,間接點燃了釣運的火花。


請朋友們解惑 熊三

1. 七年級生,大概是指1980 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不對請朋友指正)。也就是20餘說歲的年輕人。正與我的兩個兒子相當。

2. 收集眼淚的意義何在﹖物理意義何在﹖生理意義何在社會意義何在象徵意義何在﹖

3. 眼痕5c以熱氣球送到喜瑪拉雅山巔的意義又何在﹖物理意義何在?生理意義 何在﹖心理意義何在﹖社會意義何在﹖象徵意義何在﹖該不是類似「奇異功 能」、「法輪功」、「氣功」一類的信仰或主張。

4. 如說「祈福」、那麼「心誠則靈」、「天」,不管是人格化的天神,還是「形而上的天」,上了喜瑪拉雅山巔的淚水瓶似乎並不能與那「天」更接近。

5. 現在的我無法理解,回想四十年前的我也是無法理解,向我的兒女們請教也是不得要領。但我是相信世代間的構通應該沒有根本性的問題。只好在此請朋友們,尤其是台灣的朋友們大力幫助。


回應熊三的問題 釗維

熊三的問題很有意思

七年級生意指民國七十幾年出生的,這是當下台灣對世代問題的一個流行說法。另外,我自己的感想如下:

近一年多來,我自己跟老保釣的接觸,以及對台灣1950-1970年代的理解,我猜想在那時候,因為一些人士的大力鼓吹,年輕的知識份子,對邏輯理論以及民主與科學都有一定的體會。

我自己是在1980年代念大學的("五年級生"),那時候,這些思潮都已經開始退燒。而今天台灣的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裡頭,我猜想他們所受的邏輯訓練,以及關於民主與科學在原則上與歷史過程上(我指的歷史過程,比方說五四的影響)的認知是相對少很多的。

熊三的問題,如果容我大膽地將之放進三、四十年前的思潮脈絡中的話,有些看起來正像是對於某種「玄學」的提問。

今天的年輕人,常被說是思考方式較為跳躍的,甚或被安上「後現代」的標籤,另外,這個蒐集眼淚送上喜馬拉雅山的活動,根據報導,一開始是源於一個藝術大學裡的裝置藝術展。可以想見,要tackle down裝置藝術的意義,恐怕是比弄清楚一個理性問題的意義,要來得困難多了。

另外一個問題是:是否今天的年輕人,比較容易從「藝術」(甚至「玄學」)的角度去感受意義,而比較不容易直接面對藉由邏輯,以及對科學與民主的探討中去掌握意義?

特別是當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傾向於從視覺(電視、電影、漫畫、電玩...)去獲得學習資訊與認知世界,而非文字。

而文字的嚴謹性與溝通可能,在今天的台灣社會,因為視覺媒體的過度擁塞,以及律師出身之政客的過度玩弄,已經面臨危機了。

這是我初步的想法。

原載: http://www.fokas.com.tw/ >> 社會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6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