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時事論壇
市長:
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政治時事
/
【時事論壇】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知識和議題
字體:
小
中
大
讓「紀念鄭和」作為一場文明再造運動----期待東亞地中海的文藝復興
瀏覽
630
|回應
0
|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轉載
米蘭昆的話====
照例在歲末時刻,發出一篇比較重的文章。
溫世仁先生在世最後的一篇演講,提到如何「架構高台灣平台」,讓台灣年輕人有更深遠的視野與更堅實的競爭高度;對於米蘭昆來說,這正是在這個紛亂的時刻,要不斷自勉自惕的。前些日子看到對岸的國家領導人,邀請兩位教授進入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上課,講解五百年來近代世界與國家的興衰發展;可以想見,在未來數年之內,彼岸將會一片上行下效、風行草偃,整體社會以及年輕一輩會因這樣的過程,而大步提昇精神文明的內涵、層次與高度。作為數十年來,較對岸更早與世界接軌的海島來說,此刻能不更加緊努力、以免被遠遠地甩在後頭嗎?
台灣的利基何在?正是隱藏在今期尚未發展完備的主文背後,米蘭昆所關切的焦點。鄭和下西洋,無疑正是架構高台灣平台的絕佳切入點;問題在於,我們能否用更開闊的心胸、更具透視力的視野、更深刻且積極的行動,來回應歷史所交到我們手上、但是卻可能會因閉關自守,而在倏忽之間永遠滑失的機遇?
千萬不要因為五百年前,鄭和可能沒有來過台灣,就對它沒有興趣、不以為意,以及進而缺乏感知與回應的能力。
讓「紀念鄭和」作為一場文明再造運動----期待東亞地中海的文藝復興
A、傳統華人文明的核心
A-1、按照湯恩比的說法,文明的發展歷程是一個「挑戰—回應」的模式,那麼,構成今天我們比較熟悉的華人文明核心的漢文明,其所要回應的挑戰,絕大部分來自北方與西北方的遊牧民族入侵。
A-2、從這個挑戰與回應的框架當中,中原發展出細密的農耕技術與灌溉網絡,統一出長達數千年的陸塊文明,以儒家思想為主軸,構成今天華人文明的核心價值。
A-3、這個文明的另一些側面,是重農抑商、耕讀傳家、安土重遷、落葉歸根、嚴守華夷之辨。黃仁宇所說的「十五吋等雨線」,對於傳統的農耕文明來說,其實,就像是近現代的海岸線----在線的另一邊,是廣袤無邊的草原與沙漠大海;遊牧民族就像那飄忽不定的「海上盜賊」。而對於「盜賊」,傳統華人文明發展出萬里長城的防禦模式。
B、海洋文明的千年挑戰與回應
B-1、當十五世紀倭寇與西方人的挑戰先後從海上前來的時候,士大夫階層也僅能用這種發展自北方中原的思想文化與行為模式來加以回應。堅壁清野、不許片板下海等等,不啻正是萬里長城防禦模式的翻版。
B-2、然而,至少從紀元開始,因為農民革命以及北方外族入侵,而遷徙到東南沿海一帶的華人,就逐漸發展出與外族的海上貿易;在十五世紀的鄭和之前,戎克船就已經穿越南中國海、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甚至遠達阿拉伯海、紅海。
B-3、繁華的國際海洋貿易,造就了南宋強大的海軍實力(這是後來元朝得以跨海遠征日本、占婆與爪哇的基礎),也造就了當時世界第一的繁華城市----「光明之城」泉州(在古籍中被稱為「莿桐」,那是許多台灣人先祖的故鄉),以及其他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港,如廣州。
B-4、這個以海洋貿易為基礎的華人與東亞次文明,重視的是開枝散葉、睦鄰友好、冒險犯難、不懼遷徙、理性計算。
B-4、這些數百年累積的海洋貿易基礎,也造就出像明朝初年沈萬山這樣的鉅富。明朝建國之初,許多重大工程的建設經費,都來自這位商人的捐輸。但是,最後他還是被皇帝砍了頭。
B-5、如果從宋朝開始算起,大陸東南沿海的海洋貿易與航海活動,至今已經上千年了,但是,在既有漢文明的歷史教育中,相對於對北方中原,甚至遊牧民族,有著汗牛充棟的文化詮釋與思想沉澱;而對於東南沿岸海洋活動與相關文化的描述、反芻與理解(包括文人的描述與詮釋),卻相當有限。
C、重視華人海洋貿易文明的因子
C-1、過去的漢文明對於商貿、對於海洋活動,一向缺乏足夠的認識,也缺乏足夠的信心。像有比較多紀錄的海上英雄鄭成功、戚繼光等等,並不因為他們的海洋活動而知名,而是因為他們是「民族英雄」;而在一貫反商的儒家士大夫體系裡面,我們更看不到商人的具體身影,最多最多,也就只有像沈萬山這樣的人物,因為對皇室的捐輸而得以留名。另外如馬可波羅的東遊,世人大多知道他是經由絲路進入中國,但似乎甚少注意到,他是經由海上絲路離開中國。而數百年來,台灣人的祖先飄洋過海的經驗早已凋零,後代子孫的文化記憶中,留存的大多是「水牛、赤腳、稻田」等等既有農耕文明的元素(就像是中山堂裡頭黃土水的「水牛群像」一般)。
C-2、進一步言,對於海外華埠在地的歷史與文化,以及與異文化互動的過程,也缺乏足夠的詮釋性理解與演繹。
C-3、相對地,大陸東南沿海一帶,包括台灣,數百年來,卻無疑是因為海洋活動與商貿而崛起的。時至21世紀的今日,台灣、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新加坡、香港,乃至太平洋彼岸的加州等等,還是華人開枝散葉、參與世界商貿活動、參與世界文明打造過程當中,最耀眼的幾個地方。然而,相對地,千年以來北方小農經濟有儒家思想的背書,東南沿海長時間的海洋與商貿經驗,卻得不到傳統文化人與知識份子對它進行不間斷的反芻、消化與再詮釋;放在今天華人要走向世界、參與文明創造、與各國共存共榮的歷史階段,其實是過去漢文明一個非常大的缺憾。
C-4、想起文藝復興時期的地中海,海上商貿活動絡繹不絕,而歐洲幾個主要城市的文明也跟著大放異彩。即便是遠在英吉利島的莎士比亞,也不能忽視這些海洋城市的魅力、水手與艦長的英勇以及商人族群的能量,而讓它們成為許多著名劇本的場景與主角,如「暴風雨」、「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茱麗葉」等等;從而使得這些個族群在人類文明史上永垂不朽。許多近代的工藝技術與科學觀念,也在這個脈絡底下成長起來;達文西、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貢獻,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麼,擁有上千年海洋活動與商貿經驗的東南沿海乃至南中國海,為何不能成為東亞的地中海?
D、東亞地中海的文藝復興:一場文明再造的運動
D-1、哈佛大學的教授費正清就以「大陸文明vs.海洋文明」來點明中國歷史長河當中的這個分野。以上的看法,基本上也是由此而來;但進一步思之,對於海洋文明的強調,並不是要跟大陸文明分庭抗禮,而是要去補充其不足、擷取其長處,幫助悠遠的華人文明以及亞洲文明,在21世紀走進世界。
D-2、因此,對於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的紀念,最大的意義正是在此。透過這樣一位人物以及相關歷史事實的回顧與詮釋,讓海洋商貿文明能夠深刻、生動而活潑地走進漢文明的核心,與既有的大陸型農業文明共同攜手,讓世界可以迎接新世紀華人文明的新生。
D-3、這是一場以千年以來的華人企業家為主體的文明再造與復興運動;如今正蒸蒸日上的華人企業家們,不論規模的大小,都將是舞台上的主角。他們是否可以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是否願意付出心力與資源,投注在這個看起來跟產業實質收益不直接相關的「文藝復興」上?
D-4、但同時,知識份子、學者、文化人與媒體的參與與詮釋、演繹與辨證,將會是這個舞台的主要製作者與推手;而這正是當前流行的「文化創意產業」,應當著力的實質重點所在。
D-5、而用企業的語言來說,「東亞地中海文藝復興」,正是在代工製造與世界工廠的歷史階段漸漸過去之後,一場華人與東亞集體打造自有品牌的長遠運動。這將在品牌設計、感性行銷乃至企業內在永續價值的追求過程中,形成最深遂、最廣闊也最具輻射能量與感染力的本質基礎。
D-6、而台灣,作為這個區域裡頭,各種思想與文化活動相對茂盛、各階段產業發展深具經驗,同時具備溝通東西雙方、兼具大陸農業與海洋商貿文明之能力的島嶼,能不儘快掌握既有本錢、集中火力以佔領這場文明運動的制高點嗎?
D-7、然而,這場文明運動,會是再度往數百年來,資本主義社會的極端價值傾斜----弱肉強食、不斷擴張市場、過度耗費資源、強調個人英雄主義?抑或是可以在後殖民乃至去殖民的過程中,從中國與東方文明講究動態平衡與協調、多元與集體共享的古老智慧裡頭,汲取一點教訓與反思,而可以貢獻給未來的全體人類?將是歷史交付給我們的嚴峻考驗。
延伸網頁======
鄭和研究與紀念活動相關網站
http://www.time.com/time/asia/features/journey2001/
http://www.nm.ncku.edu.tw/personal/cjh/cheng-ho/index.html
http://cul.sinchew-i.com/special/zhenghe/
http://www.njzhenghe.net/
http://www.zhenghe.org.cn/
http://www.asiawind.com/hakka/zheng_he.htm
※ 本期主文的產生,起因於跟某位學界先進針對「如何紀念鄭和下西洋」此一課題的互動過程,同時要感謝後來幾位不同領域的朋友加入討論與賜教;在未得他們許可之前,就先不一一列出名字了。但接下來,還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交流與延伸。來信請寄:milankun@pchome.com.tw
米蘭昆延伸閱讀========
「古舶復原與鄭和寶船」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10711
「大葡東遊勝覽」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10554
「轉悷點」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3990
「紀錄片工作願景備忘錄」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6801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5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