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時事論壇
市長:
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政治時事
/
【時事論壇】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全球經濟網
字體:
小
中
大
對藍綠財經政策的檢視與比較 - 工商時報/工商社論
瀏覽
556
|回應
0
|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轉載自:【2003.12.16/工商時報/工商社論】
由於總統大選日益逼近,且公投議題的政治效應日趨彈性疲乏,藍綠陣營的選舉主軸正逐漸拉回到經濟的訴求。最近行政院推出“新十大建設”等一連串的利多政策;上周六,國親亦提出財經政策白皮書,雙方財經政策的攻防較勁日趨白熱化。
最近幾年,國內經濟情勢惡化,經濟負成長、失業率上升、投資及消費不足、產業外移等等,一直是執政黨心中的最痛,因此,綠營選舉主軸一開始即側重在高敏感度的政治議題,以期化解藍營在經濟議題上攻擊火力。然而,在國際景氣強勁復甦的帶動下,近月來國內經濟出現明顯好轉跡象,股市及房地產市場亦重現難得一見的榮景,綠營軍心因之大振,對經濟議題轉趨積極。由於佔有執政之優勢,綠營明顯以行動代替口號,最近陸續實施的金融開放措施、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計畫、放寬敬老津貼請領資格、調高老農津貼額度等,可以說都是針對特定產業、特定人士及地方票源的競選利器。
相對而言,國親因缺少行政資源,因此,在財經政策訴求上,除了凸顯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經濟的各種問題,以喚起人民對國民黨時代財經施政能力的懷念及認同之外,特別提出要以朝野及兩岸的政治大和解,以及經濟大發展、大安定、大建設、大改革,來創造「開放、微笑、美麗、幸福」的台灣經濟發展願景。國親洋洋灑灑的數十項財經政策主張,讓人強烈感受到藍營亟欲突破近來選舉瓶頸的用心與努力。
撇開競選因素的考慮,在檢視及比較藍綠陣營的財經政策後,我們必須很坦率地指出,藍綠雙方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幾個關鍵問題,皆未有明確的立場及提出根本解決之道。
首先,就政策取向而言,過去國民黨一向被視為過於「重商」,忽視勞工階層及基層民眾的福利;民進黨則被認為有「反商」傾向,過於強調勞工利益及社會福利,但是,民進黨從開始執政飽受新手上路、政策搖擺不定的抨擊後,其財經政策日趨國民黨化,「重商」色彩愈來愈濃,逐漸失去了理想色彩。現在,國親一再拿過去經濟發展成果來凸顯擁有值得信賴的財經施政能力,以及民進黨政府的無能,另一方面,又強調要加強福利措施,縮小貧富差距,其中顯然存在很大矛盾。
其次,國內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過去十多年,台灣產業發展過於偏重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及資本密集的石化上、中游工業。在民進黨執政之後,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傳統型態的製造業及農業加速外移,填補外移產業空間多屬勞動力需求較少的科技產業及知識型服務業,因而,導致日益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而科技及知識所創造出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亦未公平分享,所謂「贏者圈」只是少數擁有資本及科技優勢的財閥、科技菁英及特定族群,貧富差距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國親批評民進黨執政期間新貧階級的增加,是多年來產業結構失衡逐漸累積及暴露出來的問題;國親“微笑曲線兩端”的產業發展藍圖,事實上與民進黨的產業政策並無明顯差異,也解決不了產業結構失衡的根本問題。
再其次,財政問題是民進黨政府的另一罩門,也是國親強力抨擊的焦點,但平心而論,今天政府債台高築,藍綠皆有責任,尤其多年來稅制上的偏差造成稅基的嚴重流失,使得國民租稅負擔比例節節下降,在政府支出結構僵化的情況下,財政惡化自難避免。尤其讓人不安的是,國內貧窮問題有快速惡化跡象,除超過五十萬的失業人口外,有將近五十五萬就業者月入不到一萬五千元,低於法定最低工資,再加上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快速增加,以當前財政狀況,根本無法面對解決日趨嚴重的貧窮及老人問題。藍綠皆提出許多福利的主張,但對如何解決財政問題卻刻意迴避或語焉不詳,如此政策豈能讓民眾有信心呢?
最後,在兩岸經貿政策上,國親與民進黨皆主張積極開放、風險控管、推動直航等,兩者並無明顯差異,惟國親實踐兩岸政策的手段係透過兩岸大和解,民進黨則在堅持主權前提下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孰優孰劣,就看誰有說服力來爭取人民的最大支持。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5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