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以從幾個層次來看環境保護的議題:
1. 知識層次 -- 一般人,包括專家和政府官吏不知道環境污染的後果有多嚴重。一個例子如當前的全球暖化危機。
2. 政策層次 -- 或者說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取捨或交換。如京都協定到現在無法定案。中國的領導階層顯然和所有發展中國家以及低發展國家的領導階層一樣,選擇了「發展先於環保」的政策。是對是錯,可能不是一、兩代的人能評估。
3. 個人層次 -- 我認為人沒有「劣根性」可言,只有「通性」。當選擇「發展先於環保」的做法 ( 指地方官員 ) 可以升官發財的時候,我想沒有多少人會不這麼做。如所有開發地區 ( 包括美國 ) 的官員和主持開發的財團負責人。
因此,我們需要:
a. 一些先知先決的人 ( 如 提出 Gaia 假說的 Dr. James Lovelock , http://en.wikipedia.org/wiki/Gaia_hypothesis) 或過氣的政客 ( 如高爾 ) 出來大聲疾呼 , 喚起民眾的注意和了解。
b. 當地可能受害的民眾具有自救或對抗官員和財團的機制及方法。
第二點涉及到所謂的「民主制度」。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民主」不只是選舉,也是人民能不能表達意見,保護自己權益的一個政治結構或政治系統。
一點淺見,或許可以當做進一步討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