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原住民的議題一向陌生。但我關切所有弱勢群體成員的福祉,也支持他/她們為爭取自己權益的奮鬥。在此轉貼一篇從網路收到的訊息。
*****************************
代轉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的聲明稿及掃描的簽名檔。掃描檔有協會理事長與理監事的親筆簽名(請參見附加檔案)若有任何疑問和回應,請聯絡理事長潘首燦。行動:0932-689106
【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的澄清與聲明】 2007/8/30
<原教界>雜誌第16期第17頁,簡史朗先生所寫的「評介阿霧安人的話語和腳蹤」,文中提到:
「......巴宰與噶哈巫兩個認同的主體,兩者在要求正名的"族稱"上都產生嚴重的紛歧和齟齬,本書的作者有意在巴宰與噶哈巫的爭執上,提出一個或許能為雙方接受的"族稱",即Abuan(阿霧安)做為我族認同的焦點」。
賴貫一與程士毅在《阿霧安人的話語和腳蹤》一書所論,仍存在頗多的疑點,尤其是引用荷蘭文獻記載的Quataong村落戶口表的「Abouan tarranogan」、「Abouan auran」、「Abouan balis」、「Abouan poaly」等村落名,推論有「阿霧安人」的說法,並希望以「阿霧安人」的族稱來整合現今的巴宰與噶哈巫族裔,此說引發更多的爭議。
針對文中所述,我們身為「噶哈巫」後裔,經本協會理監事(皆為族裔)的討論,在此提出以下澄清與聲明:
一、埔里噶哈巫人和愛蘭的巴宰人之間,並非如簡史朗所寫的「兩者在要求正名的"族稱"上都產生嚴重的紛歧和齟齬」。事實上,愛蘭的人及教會人士都相當尊重噶哈巫,幾年前在「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成立大會和各種活動, 也相互邀請、彼此支持。近年愛蘭教會長老也支持噶哈巫的自稱和正名,從未有「嚴重的紛歧和齟齬」。為避免外界誤解兩地人士,避免引發兩族之間無謂的猜疑,本協會特此釐清。
二、我們很多家族在埔里已數代之久,我們的祖先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從古早就流傳下來,說我們是「噶哈巫」,此外,南投縣仁愛鄉的原住民,從他們的祖先至今也稱我們是「噶哈巫」。過去我們就是以「噶哈巫」自稱,近年為了響應全台平埔族群的正名運動,我們只能依循祖先流傳下來的「自稱」,也希望外界人士和政府能尊重我們許多家族的「自稱」。
三、在埔里我們的村莊,以及村莊以外各社區,過去從來沒有人聽說過有「阿霧安」人,我們強烈反對用「阿霧安」族稱來涵蓋今日「巴宰」與「噶哈巫」。
四、在此呼籲學界人士對於族群歷史文化的研究發表,能多尊重族裔,並希望能先與族裔進行溝通討論,以免誤導讀者的認知。
理事長簽名:潘首燦 0932-689106
理監事簽名:潘隆川 劉國隆 潘惠珠 潘應玉 潘阿盆 潘錫根
顧問(族裔):胡吉枝 潘宗昌 鄒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