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脈動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北京藉CEPA對台灣啟動新的經濟攻勢 -- 中時社論
 瀏覽1,107|回應4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只能從基本面或原則面談政策,轉貼三個相關的評論,我想它們論述的立場和我的立場相近。

請大家面對現實和後果來做政治和經濟政策上的決定。

本文轉載自: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北京藉CEPA對台灣啟動新的經濟攻勢

就在公投議題在台灣逐漸發酵之際,北京方面這兩天也開始有了反應。一方面國台辦發言人以強烈的語氣指陳水扁正一步步走向台獨分裂的危險邊緣,將會給台灣帶來深重災難,也促使大陸「做好粉碎台獨分裂圖謀的準備」;另一方面商務部官員則表示希望和台灣有類似「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的安排。這兩個幾乎同時釋出的訊息,充分發揮北京對台「政治收緊、經濟拉攏」的戰略思維。

北京嚴詞批判執政黨的「公投」、「制憲」動作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在這類議題上,北京不批判才是新聞。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商務部門拋出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議題,台北未來該怎麼因應,因為這還涉及台灣未來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戰略步驟的選擇。儘管陸委會已經表態反對,短期間內台灣或許可以根本不予理會,但如果拉長時間向度,就不能忽略其背後所蘊含的考驗與挑戰了。

所謂CEPA,是大陸為因應加入WTO之後,為有效整合與港澳兩個獨立關稅區間的經貿關係,所建立的制度化雙邊協調機制。這個機制主要是由雙方高層代表所組成的「聯合指導委員會」,再透過其下的各個工作組處理雙邊的各項經貿事務。藉由這個機制的有效運作,不僅讓大陸與港澳在經濟上進一步整合,也擴大了「中華經濟圈」對成形中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形成更大的影響力,在這個大趨勢中要地理上處於鄰近的台灣完全置身事外,恐怕是不可能的。

沒有錯,短期內台灣不可能接受這個提議,畢竟港澳與大陸簽署CEPA的前提,就是「一國兩制」,特別是中共商務部副部長安明還明言「CEPA制定的最高點是從國家主權、統一考慮的」,把這個條件加進來,等於擺明的是在「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台灣這邊不論藍綠那個陣營執政,都不可能為了要簽署CEPA而接受一國兩制。只不過在認知北京對台推動CEPA的戰略意圖外,台灣也不能低估這個議題對自身所具有的延展性。

大陸會向台灣拋CEPA的議題,其實也是看到了其對台灣所可能產生的兩項致命吸引力:首先,是它牽動台商在西進競爭力的消長。在港澳與大陸簽署CEPA之後,藉由金融、貿易與觀光的頻繁互動,確實締造了相當大的商機。特別是香港的金融與旅遊服務業,幾乎已走出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以來的低潮,港商更透過此一機制的運作,逐漸取得比台商更有利的競爭位置,這種消長勢將促使台商回頭要求台灣執政當局的大陸政策作進一步再開放。

其次,CEPA的議題也將迫使台灣進一步面對它在東亞經濟整合中的處境與定位。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確定在二○一○年形成,以及「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議題正式端上檯面,一個以大陸為核心分由東北亞、東南亞次第構築的「東亞經濟體」,已經排出了時間表,台灣由於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因此在這個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被孤立、被邊緣化的處境也特別明顯。CEPA等於是北京召喚台灣參與這波大整合的機會,問題是台灣如何可能會為接受這個誘惑而放棄對主權的堅持?這種兩難困局將在未來的時日更形突顯。

顯然的,現階段台灣對CEPA「說不」的立場不會有爭議。但主導兩岸政策者所不能輕忽的是,北京雖然對台北在「公投議題」上的攻勢暫時以守勢因應,但藉由東北亞與東南亞區域經濟的大整合,已經對身居局外的台灣形成新的鉗形攻勢,CEPA的倡議正是啟動這種攻勢的議題之一,未來包括三通直航等議題,也逐漸會與這類型的攻勢整合在一起,以台灣目前對大陸進出口的依存度,面對這種一波接一波的攻勢,如果無法靈活因應,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8089
 回應文章
正視"一國兩制"選項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轉載自:

台灣民意論壇 >> 政治討論區 >> 兩岸關係-與大陸網友討論專區
(回應"台灣在大陸打壓下,面臨經貿邊緣化挑戰"一文.)

**********************************************************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我在上一篇留言("公共政策和奶水論"的回覆)中提到,中國(共)有它自己的主要問題,台灣只要不去"撩"它,它並不急著解決"台灣問題".

我們的政客和人民要做一個根本的決定:

要爽還是要吃飯. 要長期利益還是短期痛快.

是面對現實的時候了. 扁團隊不能因為無能, 就拿一些有的沒的議題來固票.

(我沒有說國親/連宋就比扁團隊強, 事實上,後者即使多點經驗,大概也難為無米之炊. 我說"扁團隊無能"是因為我無法回答下面的問題:
扁團隊過去三年半拿出什麼具體政策?)

也許是我們正視"一國兩制"這個選項的時候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8390
台灣在大陸打壓下,面臨經貿邊緣化挑戰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轉載自:

台灣民意論壇 >> 政治討論區 >> 兩岸關係-與大陸網友討論專區

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對外經貿發展的主流,台灣在大陸打壓下,面臨經貿邊緣化挑戰。

寄件者: katt_hsieh

自貿熱潮 台灣被邊緣化

from: www.yahoo.com.tw

10月下旬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甫落幕,夜色低垂,湄南河畔,一位台灣代表團的國安會核心人士,談起政府推動「南向政策」的無力,嘆道「有想法,沒有辦法」,點出了台灣對外經貿的困境。


9月份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墨西哥坎昆召開部長會議,由於貧富國家利益差距過大,WTO主張的全球貿易自由化多邊談判遭到挫敗。
但另方面,APEC會議前,中國大陸和東協十國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在大陸主導下完成東協自由貿易區架構。位處東亞經濟圈的台灣,卻被排拒在東協自由貿易區之外。

自由貿易協定(FTA)已是對外經貿發展的主流,可惜台灣在大陸打壓下,面臨經貿邊緣化挑戰。既難以透過WTO多邊談判拓展對外經貿空間,又無法經由區域經濟的複邊協議,促進和鄰近國家的經貿互動,更難以FTA的雙邊條約,加強對外經貿關係。

台灣被「邊緣化」不再是預言,而是開始發生的事實。5月台灣某家日資車廠主管,赴泰國參加年度亞太經理人會議,驚覺日本母廠在會中有意淡化台灣廠在亞太地區的角色,因為台灣廠生產的汽車,外銷東南亞或大陸都無法享受關稅優惠。

業者表示,台灣巿場太小,產品一定要外銷國際巿場,才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但當各國都在運用區域經濟合作或FTA展開經貿結盟時,台灣卻找不到盟友。泰國統一總經理楊仁德就以親身經驗表示,統一茶飲料在泰國很受歡迎,卻要課徵93%關稅,還有配額限制,台灣如果無法加入東南亞自由貿易區,對龐大的東南亞巿場只有乾瞪眼的份。
10月中經濟部舉辦一場國際招商大會,會後宣稱招得1300多億元僑外投資,卻擺在眼前的是,僑外投資連續三年衰退的事實;相對的,台商對大陸和海外投資有增無減,尤其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投資成長最速。

招商大會上國外企業家,念茲在茲的還是大陸,NEC社長佐佐木就直言,台灣的半導體業要繼續發展就不能忽略大陸。

企業界擔心被台灣邊緣化,經濟部次長尹啟銘說,台灣要避免邊緣化,只有像新加坡,自已先「脫光光」,解除所有投資貿易障礙。
但對大陸是否也要褪去所有經貿障礙?美國華盛頓郵報上月一篇專題報導指出,台灣由於逐漸邊緣化,經濟優勢迅速消失,建議美國政府儘速和台灣簽訂FTA,未來和中國大陸對抗時,才有談判籌碼。
但美國政府受制於北韓、反恐等國際問題,不得不和中國大陸妥協,華盛頓郵報的建言,對美國來說恐也有所困難。台灣要化解被「邊緣化」的危機,顯然只能靠自己。

網址:

http://groups.msn.com/barunho803irg4eju0rt5cesv6/page2.msnw?action=get_message&mview=0&ID_Message=2870&LastModified=467544710609557819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8388
大選後以經濟角度談CEPA -- 鄭秋霜報導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轉載自: 【2003/11/14 經濟日報】

黃茂雄:大選後以經濟角度談CEPA

■ 記者鄭秋霜/台北報導


中共表明希望和台灣簽署類似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昨 (13)日表示這不是壞事,建議明年3月總統大選後,「會比較風平浪靜」,到時應可從純經濟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經濟部則堅持要顧及名稱。經濟部長林義夫回應指出,CEPA的A是安排 (arrange-memt),而非國對國的協定 (agreement),應該審慎研究,中國若要簽,應該與我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

工商協進會昨天舉行與財經首長早餐會,中共希望和台灣簽署類似CEPA的消息,成為早餐會討論議題之一。

黃茂雄認為,中共與台灣簽署CEPA整體來說不是壞事,「現在兩岸經貿交流已密切的不得了」,應可以再深一層來談。如果台灣廠商也可藉由CEPA獲得商機,將是很好的事。

由於政府各部門及民間對CEPA各有考量立場,黃茂雄建議,須找出共識,明年3月總統大選結束後會比較風平浪靜,可以超越政治,從純經濟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這幾個月則可以好好來研究。

黃茂雄也表示,為進一步了解CEPA實際內涵及影響,工商協進會最近將派員前往香港和澳門研究 CEPA。據了解,另一重量級工商團體全國工業總會,近期也將組團赴港了解CEPA。

工商協進會也在會中以書面議題指出,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分別簽訂CEPA,含關稅免除、服務貿易自由化及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三項重要目標,我國目前只與巴拿馬完成簽署FTA,在國際經貿舞台上恐有邊緣化的危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8093
兩岸簽署FTA 或CEPA 關鍵在務實 -- 高孔廉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轉載自: 【2003/11/14 經濟日報】

兩岸簽署FTA 或CEPA 關鍵在務實

■ 高孔廉

經濟日報昨 (13)日以頭版頭條報導,中共商務部希望和台灣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CEPA),並指出中共國台辦於7月倡議,兩岸可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FTA)。針對中共這樣的提議,台灣究竟應該表示什麼態度,似乎又引起了國內的一些爭議。
不管是FTA或是CEPA,其實都是區域經濟整合的一種模式,其目的是透過降低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來促進商品及服務業的貿易,藉以達成經濟資源更有效利用,進而提昇簽署國家的經濟福祉。此種經濟整合,早期是以商品為主,故稱之為自由貿易區。但隨著內容加深與範圍擴大,已擴充至包括服務業、智慧財產權、環保及勞工等相關議題,因而出現「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一詞。

名稱混用 無矮化問題

紐西蘭與澳洲在1983年簽署此類協定,就稱之為更緊密經貿關係 (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CER),兩國簽署之後,自1983至1993年間,因為有了這個協定,雙邊貿易金額增加了565%,投資額也由15億元增加至250億元,對於雙方的經濟成長都有不少貢獻。

此外,紐西蘭與新加坡也於2000年11月簽署,其名稱則為緊密經貿夥伴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CEP);香港與紐西蘭去年起也在洽簽,其名稱亦為CEPA;澳洲與泰國前年起開始洽談,預定於明年上半年可以簽署,名稱是 (CER-FTA)。綜合以上來看,名稱實在是混合使用的,也沒有說簽署雙方就有哪一方被矮化的問題,其實不必太在意,重要的是實質內容,只要兩岸當局能夠務實,在對等尊嚴原則下,擱置政治爭議,務實協商經貿的分工合作,對兩岸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

放眼望去,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正是方興未艾,經WTO統計,截至2002年12月為止,各國送至WTO備查的自由貿易協定約有250個,正在洽簽或研議中者更是不計其數。

融入潮流 避免邊陲化

尤其是亞洲地區,鑒於歐洲已有歐盟,北美洲也已有北美自由貿易區,促使東亞各國更為重視此一議題,因而東南亞國協預定於2010年成立自由貿易區,上個月的東協會議更擬於2020年成立更緊密的東協經濟共同體,中國大陸也早在去年即與東協達成共識,要在2011年成立「東協加一」的自貿區,日、韓兩國也倡議要加入,變成「東協加三」,中、日、韓三國也在上個月研議自貿區的可行性,換言之,如果台灣不積極融入此潮流,則很可能在2010年以後,成為「亞洲減台灣」,淪入邊陲化的困境,因為自貿區至少有三個效果,一是促進區內國家貿易,二是排擠區外國家貿易,三是吸引外資進入自貿區內投資。

今年我國與巴拿馬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雙邊貿易金額去年僅1.8億美元,還不到台灣貿易總額的千分之一,兩岸的貿易金額龐大,互為對方的重要貿易夥伴,去年兩岸貿易總額約為410 億美元,占台灣總貿易額2,400億元的六分之一。今年恐將突破500億元,顯示了兩岸貿易的互補性,因此,組成自貿區之實質利益應該可觀。

當然目前首要之務是要掃除現存經貿活動的障礙,回歸市場機制的運作,例如逐步擴大開放大陸物品來台,依照兩年前經發會決議,徹底「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土地及不動產」及「開放陸資來台從事事業投資」,而且目前兩岸禁航,更是經貿活動的一大障礙,亟待排除,尤其是「操之在我」的部分,如開放台灣客、貨經由小三通中轉,開放境外航運中心貨物通關入境等,實在沒理由不做!

貿易互補 有實質利益

兩岸的經貿關係極為密切,地緣接近,血緣文字相同,很有條件組成自由貿易區,依照歐洲聯盟發展的經驗,德國與法國以自貿區為起點,化解了兩國的世仇,避免了歷史上多年的兵戎相見,並進一步邁向「共同市場」 (common market),甚至走向更高形式之經濟整合。因此,我們認為兩岸自貿區可以無形中化解兩岸的政治爭議,帶來和平的契機,邁向雙贏境界。

(作者是中原大學企管系講座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