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國家,再見!》
|
瀏覽2,919|回應3|推薦0 |
|
|
《中國時報》,9月25日有一篇《國家,再見!》,其中說:
但是,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看,則所謂中國近代史,其實「確實是」世界近代史的「部分」。把中國近代史放入世界史的脈絡,不僅無害,反而有益。
首先,「本國史/外國史(或世界史)」的區分「本身」,就是值得被檢討的:它並非那麼理所當然,因為它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是:東方(中國、東亞、印度與中東)與西方(西歐)各自獨立發展、彼此基本無關。這個前提,在十七、十八世紀之前,基本上是存在的(略去漢代羅馬間陸上絲路與明代波斯間海上絲路的頻繁交易不談)。但是在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後,全世界都不得不被捲入這個大趨勢之中,因此這個前提也就消失了。此時如果還堅守「東/西」的區分,以為東有東的一套、西有西的一套,就未免眛於現實了。(孫善豪,2003)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詳細討論孫善豪先生的觀點,只指出兩個思考上的盲點。
1. 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教材,都有本國史和世界史的分別。這個分別,並不是以該國是否進入「世界史」的「脈絡」來決定。孫先生或者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或者想不出其他強詞奪理的「說法」或「論述」。
2. 我沒有時間去找出提出這個建議的單位是那一個。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將「中國近代史」編入「世界近代史」的目的,就是要減少(教材中)關於「中國」歷史的篇幅,從而減少(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這個做法只不過是「去中國化」的手法之一而已。事實上,各國歷史教材分本國史和世界史的原因,主要也是加強對本國人民洗腦。既不承認這個國家存在,學生也就不必為它多花腦筋了。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我深知「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道理,所以我沒有興趣討論這個事件。只要人民擁護民進黨,國號或憲法都可以改,教材又算老幾?
不過,我必須抗議掛羊頭賣狗肉的欺騙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如果成了風氣,小老百姓就更難混了。我再度建議陳總統以「獨立建國」為2004年的大選主軸,勝選之後,2006的立憲就有正當性了。否則,到時候又要偷偷摸摸,遮遮掩掩,魚目混珠的搞。累不累呀?
轉貼一篇舊文。以證改教材和孫作的不夠徹底和徒勞。
台文條款
繼台生條款後,最近又有第二官方語言的提案。可見本土化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不過,任何有大腦的人都了解,沒有文字,本土化終究不能徹底落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站在擁護本土化的立場,我建議由立法院通過一個「台文、台語條款」的憲法增修條文。將所有的「中文」改稱「台文」,什麼閩南語、河洛語,都改稱「台語」。這樣一來,不但不費吹灰之力,台灣就有了自己的「官方」語、文。附帶的好處是讓許多「逢中必反」的人士,可以減低得人格分裂症的危險。
當然,這個條款也要有它的配套措施。例如廢除「中文系」或將它併入「外文系」。此外,中研院也需要發展出一套軟體,它要有從所有台文的文字檔中,把「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和「狗屁不通」等文字自動消除的功能。以免一些希旨承風之徒,把「詆毀憲法」、「動搖國本」、「洩露國家機密」的帽子,扣在一些僅僅是沒什麼口德的小老百姓頭上。
這樣一條有大功於本土化的點子,讓我拔了頭籌,真是不好意思,我還沒有博士頭銜呢。希望還來得及到國安局去申請一筆專案研究費。(和「兩國論」比起來,至少值500萬吧?我沒有蔡主委那麼清高,明知是體制外的錢,我還是要的。)
參考文獻:
胡卜凱,2002,《台文條款》,《FOKAS,社會區,舊文索引》,2002。
孫善豪,2003,《國家,再見!》,《中國時報》,2003/09/25
|
|
|
我們7年級生寧願被美國統一
"如果"有人"寧願被美國統一",我看不出為什麼"歌誦蔣夫人"會"太離譜".從我的立場,我會覺得"寧願被美國統一"是更"荒謬"的(我不做價值判斷,這只是我的立場.)
我個人對蔣夫人沒有什麼特別的好惡,有錢有勢並非原罪.和馬可士夫人比起來,我想"歌誦"蔣夫人也許有點肉麻,但有她的傳記,電影,和電視行世,有人把她當做role model是可能的.(你/妳可以看看Time對她的兩篇報導.)現在世上還有很多人"崇拜"希特勒呢.
(我個人對蔣中正毫無好感,但我覺得我對蔣中正或國民黨的厭惡,不需要"移轉"到蔣夫人身上.)
我們要培養理性討論公共議題的習慣.也許你/妳可以論述一下何以"寧願被美國統一"比"歌誦蔣夫人"不"離譜".至少讓我們知道你/妳做這個判斷的立場和標準.
當然,如果你/妳說"我就是這樣想",我尊重你/妳的思想自由,那麼聯合報或那位7年級生是不是也可以有他/她們的"思想自由"呢?為什麼他/她們"終將獲得現世報"呢?
|
|
|
難怪會製造頭條假新聞卻不光明正大的道歉.民意論壇居然有7年級生歌誦蔣夫人簡直太離譜了.總有一天台灣會是7年級的,我們7年級生寧願被美國統一,聯合報終將獲得現世報.
|
|
|
以下是msn社群 >> 【街頭社會學】(1)中,關於《評《國家,再見!》》一文的回應和後續討論。
寄件者: 方向歸零 傳送時間: 2003/9/29
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教材,都有本國史和世界史的分別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就我知道這十幾年美國主要大學歷史學界的發展,恰恰是要泯除國別史的框架.這方面的討論極多,說這是硬凹的多半是完全沒讀過這幾年對史學方法和史觀的討論.'國史'的概念在學術上是非常有問題的.事實上在美國很多版本教科書也市把美國直接放在世界史的角度來,前一陣子也引起一些保守派抗議"忽略美國精神".胡大哥有興趣我可以推薦一些書.
當然,贊不贊同是另外一回事.
寄件者: 胡卜凱 傳送時間: 2003/9/30
我所謂的教材,指中,小學教材而言.以我們的國際地位而言,拿日本,韓國的中,小學教材做參考比較適當.
18世紀以後,有幾個國家和其他國家不發生關係?那大家都講世界史?歐洲史也不用講了?研究或學習歷史本來就要從結構,宏觀的角度.分門和斷代一樣,主要是處理材料的考量.不是從那個角度來研究的考量.
對某些美國人而言,美國史就是世界史.對杭廷頓而言,西方文化就是世界文化.它們的大學中,總有一批人以製造意識型態(或主流論述),維護美國利益為首要任務. 以羅斯陶為首的現代化理論,就是一個案例. (我不是說"現代化"的概念不成立,在他之前,也有社會學家如Weber, Toennies講現代化). 前一陣子談到的殖民地和現代理性的論述, 我還沒有時間去看原著, 不過我可以大膽假設,它也是替帝國主義擦粉的論述. (我們的學術界這一點倒是學得很像, 例如"兩國論"的研究費, NT2,500,000, 就是國安密帳支付的.)
我不是長他人志氣,在意識型態的場域中,我們配跟美國相提並論,有樣學樣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