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孫中山先生對「主義」的定義
 瀏覽1,272|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下3則留言是 [中時電子報] >> [新聞對談] >> 《胡秋原民族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一欄上關於「主義」定義的討論。由於屬於知識議題,收錄於此。略做編輯並加上標點符號,謹供參考。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015104&Page1=1


孫中山先生對主義定義 -- 1 (大突頭網友,留言#1、#6、#11、#16)

[留言#1]

孫中山對「主義」的定義源自何處?此乃某自高三以來一直想知道的事。懇請賜教!

[留言#6]

為何「主義」不多不少單含此三元素?古今中外何種學說促發孫文如此定義之?

「主義」不明,如何「皈依」?

[留言#11]

年輕時,喜歡數學,高三時天天啃著羅素數學原理的翻譯本,半生不熟地作眉批;無奈老頭子一聲令下要某「繼承衣缽」,只好放下所愛;聯考嚴酷,三民主義聽說只要問到「定義」,一定要寫「國父說」當引子,然後一字不差搬上去,否則沒有分數,臨時抱佛腳,就把它背死;可能從不用心上課吧,無緣就教堂師,所以一直不了解「主義」的定義何以是那麼一句話?羅素超龜毛,某所及豹斑無非定義;做學問應該是弄清楚定義,就把所學弄通了吧!

必須交代某之所以提出這「主義的定義之所源」問題的因由。

某有個壞習慣,胡思亂想又不喜歡被故紙堆掩埋創思,工作忙(藉口)懶得查資料,所言如果不通,方家勿見怪。

主義應該是種未成正果的宗教,宗教追求價值守恆的境界應該也是主義者努力的目標;只有「真理」才能價值首恆;探討真理,一定要了解真相,認識這世界。

認識有三個途徑:(1)經驗,(2)推理,(3)權威。

對照[1]思想,[2]信仰,[3]力量,顯然「力量」取代了「推理」。推理就是做學問求知識(時時勤擦拭),「知識即力量」,正是西諺口頭禪。

以上某有興趣的部分是:經驗(思想)在這三寶中的角色。

孫中山先生「民族主義」的概念 [留言#16]

#15

謝謝!

好幾年沒讀正經書。因為看到胡先生談民族主義,匆忙間就教,心想「主義」清楚了,孫文的「民族主義」應該也比較好了解。

孫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兩元對立,隱約中透露他對民族的概念。這概念是守恆真理亦或時議手段,頗令人迷惑。


孫中山先生對主義定義 -- 2 (史人網友,留言#10)

用這種解釋法可以嗎?

主義就是:

「你想幹什麼和怎麼幹的總稱。」

譬如要台獨,那就一定要建立台獨的理論根據,就是改變人的「思想」;
有了理論根據,自然就要宣傳找人一起「信仰」;
因為信仰一樣,就想如何產生「力量」,用這些「力量」奪取或是推翻現有政權。

所以,三民主義中又有一句話接著說:

「由思想產生信仰,由信仰產生力量。」

所以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孫中山先生對主義定義 -- 3 (胡卜凱,留言23;回應留言#1、#6、#11、#16)

1. 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

在民國成立前,孫中山先生奔走宣導「革命」時,他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標準的「意識型態」(意義 - 2)的「用法」(請參考留言18)。這個口號後來改為「五族共和」。

他在民國13年講民族主義時,則是針對「帝國主義」而言。

2. 孫中山先生對「主義」的定義

孫中山先生不但博學多聞,而且融會貫通。他不是道聽途說的「文抄公」之輩。所以,他對「主義」的定義即使不是他的創見,來源大概不只一處。因此,我想只有博學如中山先生者才知道他用來綜合此定義的各原著。我自愧沒有這個功力。

我想任何一個概念的「定義」,都因定義者的重點不同而有所差別。例如,中山先生曾說過「社會主義」的「定義」有幾十(70?)個。我認為「定義」只要適用就好。源於何典並不那麼關鍵。

我遵守「言必有據」的規範,這是我詳列參考書目的原因。中山先生當時沒有我這個美國時間,他也不是在做知識論述。加上他在《三民主義》的序言說:他的原稿和參考資料毀於陳炯明之變。該書現行版本由演講記錄整理而成。

或許那位「孫學」學者可以回答你的疑惑。

3. 詮釋孫中山先生對「主義」的定義

人們提出各種「主義」的目的,在解決當時社會所面對的現實問題。

a. 因為要了解、分析、和說明這個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此問題的方案,所以需要「思想」;
b. 造成現實問題的因素,有時是人,有時是自然。要解決問題需要處理造成現實問題的因素。因此需要凝聚人氣 -- 一個人無法獨自解決社會問題。所以要將此「思想」轉化成「信仰」。例如通過論述、訓練、宣傳、洗腦、或欺騙等等方式;
c. 如果一個「思想」和它轉化成「信仰」後,能夠發揮「力量」,解決所試圖解決的社會問題,它就成了時人或後人引用或「皈依」的「主義」。否則它就被當做「臭屁」,而沒有追隨者。

孫中山先生完全了解這個道理,我想這是他用(我所引述的)簡單文字來說明(定義)「主義」這個概念的原因。

以上則是我根據中山先生所下的「定義」,來詮釋他這樣「定義」的思路。請參考史人網友留言#10所說的:

「主義就是:『你想幹什麼和怎麼幹的總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31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