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保衛釣魚台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保釣論壇 開場白 -- 張釗維
 瀏覽1,604|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保釣論壇開場白 張釗維

緣起

自從九月下旬李登輝公開說出「釣魚台屬於日本」,因而促成老保釣們集結反擊以來,至今已經有兩個多月了。這段時間,在老保釣們的召集之下,國內老中青三代關心這個議題以及相關情勢發展的朋友們多次聚會,討論接下來的工作重點與方向。目前您所看到的這個網路論壇,就是現階段的工作重點之一。而小弟在下受命擔任這個論壇的版主,在此必須先做一個開場白,以個人之淺見拋磚引玉,還望大家不吝指教、發言。

新保釣的方向

上一波的保釣運動,發生於三十多年前。這一波的新保釣運動,乍看之下跟過去有著相同的命題(「保衛釣魚台作為我們的領土」),然而時移事往,現實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人民與學生的狀態,跟三十年前相比,卻已經有著非常巨大的斷裂差異;李登輝講出這樣的話,並未引起社會一般大眾與學生普遍的反應,而官員們有的更是支吾其詞,或者嘴巴上說一套、心裡想另外一套。這不僅僅是因為歷史記憶的「喪失」,或者經濟發展下的「迷失」;更根本的,是在於整體社會與文化環境的分眾、片段傾向,意義感的消失,以及對事物本質認知機制的混濁不清。

也因此,當新保釣運動開始醞釀、發動的時候,「該怎麼走?」變成一個核心的問題。眼前的這個社會,不論老小,對於「保釣」似乎是沒有太多的感覺;這對曾經為它付出青春的人來說,情何以堪?但,這卻又是不得不正視的巨大挑戰,因為,畢竟「保釣」與「保釣」所衍生出來的相關面向,勢必要跟人民的生活處境、社會的現實發展有著具體的聯繫,方能夠形成一個運動。

所以,在這個論壇上,我們首先要探討與釐清的,將應該是:「保釣」,不管是作為一個歷史事件、作為一個概念或是作為一個圖騰,它跟台灣現實以及相關地區的關係是什麼。


「啟蒙」與反反智

誠如先前在幾次籌備會議當中,許多人所提到的,目前台灣的社會,對錯不分、缺乏具備穿透力的正義感,大是大非的邏輯混淆不清。事實上,從我個人對台灣史有限的理解來看,台灣在歷史發展上並未形成強而有力、並且具備連貫性的思想傳統,斷裂的現象隨處可見。台灣從農業時代以降,社會內在的、自主的啟蒙經驗與現代性探索,乃至後殖民過程中對於殖民與帝國主義的再反省機制都顯得非常薄弱。

舉例而言,在十九世紀末的台灣,作為當時少數從宏觀思考台灣社會與前途之本地知識份子的兩種類型----洪棄生與李春生(前者是中南部農業社會的士大夫出身、信奉儒家;後者來自廈門通商口岸、在台北經商並信奉基督教),可以說是台灣在世紀之交帝國主義壓迫最緊急的時刻、也是從農業經濟轉向工商業社會的階段,最富代表性的思考者,然而在日本佔領台灣之後,整個二十世紀,他們尚在雛形階段的思想遺產並未持續地被反省、檢驗與擴充。

到了戰後,五四運動中的「民主」、「科學」在來到台灣之後,多年以來,當中核心的「求真求實」精神,也未能被好好落實。相應的影響便是,知識與理性非常容易被工具化、庸俗化、口號化,以及「西瓜效應」化,而無法成為建構社會本質精神的支柱。特別是在近十年來,台灣一方面跟國際間建立了更多的聯繫,另一方面卻也急速地反智化、去「知識份子」化;對於事物的理解與認知更為片段與扭曲,終至失去了「我從哪裡來」、「我往哪裡去」的方向感。

發展到眼前這個階段,我感受到「救亡圖存」的需求;然而這並不是因為那種兵戎相見、割地賠款的早期帝國主義壓迫,而是因為在這晚期帝國主義以貿易與文化的侵入以及台灣脆弱的文化傳承當中,一方面看到整體社會環境與生計一點一滴的崩壞,另方面,精神價值以及人的意義感的淪喪,已經壓迫到知識與文化的工作者,使得這份工作該有的使命以及本身的存在意義正在不斷流失。

也因此,對我來說,「新保釣」運動,為的是傳承保釣精神的理想主義火炬,集結知識與文化工作者,乃至其他進步的力量,站在台灣現實社會的角度,重新建構認識歷史、時局以及未來方向的價值座標。如果我們以「啟蒙」來命名之,那麼其意義乃在於:從對實際歷史的檢視以及對現實社會的關照當中,拉出理性與人文的傳承脈絡;但與過去對「啟蒙」的認知不同的是,它不會是由上而下的、指導式的運動。它應當是與社會其他部門平行的、分進合擊的、一場共同對抗「反智」潮流的思想與文化改造工程。

重建與再安置

之所以有這樣的迫切感,乃是緣於我們現在所在的時空座標。台灣是位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的一個島嶼,它所佔有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在政治經濟的面向上,而且更在文化的面向上。

在許多歷史時刻,它被不同的民族視為一個跳板:南島民族、華人、日本人、美國人;不管是從東到西、從西到東,或是從北向南;不管是為了擴張、侵略、交易,或是逃難。十九世紀以後,它是東西方衝突的輻奏點之一;一直到現在,在帝國主義的眼中,依然是東西棋局中的一顆棋子。對於這種「命運」,消極者或以「孤兒」意識看待之(典出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而自怨自艾;然而積極來看,在此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天秤逐漸又往東方傾斜的情況下,台灣在歷史上有機會匯聚各方的文化因子,何嘗不能站在東方╱亞洲╱華人的立場上,發揮槓桿作用,起到影響世界的力量?

雖然中國大陸不斷在進步當中,但是到目前為止,台灣依然是華人社會裡頭,在文化保存與言論表達的多元層次上,最有經驗(包括好的經驗與壞的經驗)的地區之一。我們如何去反芻這樣的經驗、提煉出適合的價值判準,貢獻給這個區域與這個社群,其實可能比蓋一百座十二吋晶圓廠來得更有意義,同時,也更迫切。

而要讓社會大眾,乃至海外與其他華人地區關心此一議題的人認識到這一點,有賴於透過一種新的啟蒙運動的過程,共同來重新認識歷史與時局,重建人的意義感,重新安置台灣在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之交的位置;對我來說,那也是這個論壇與新保釣運動可以達到的目的之一。

時代高度與歷史縱深

我在這篇開場白當中試圖拉高視角,以便在空間與時間上產生足夠的透視,進而可以看到更豐富的面向與意義內涵;當然,那角度只是我個人的淺見,還有待諸位的指教,一同加入討論。同時,必須說明的是,拉高視角並不意味著這個論壇,或者是新啟蒙運動本身,所進行的會全然是抽象概念的琢磨、論辯。

因為這不是純粹的學術活動,而應當是關乎每一個人具體生活情境與生命情懷的反芻與再出發;因此,在我們的討論與運動當中,應當要能夠不時連結到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社會現象、文本…等等,乃至個體的生活與生命經驗。這當中,概念名詞的再認識與再界定是必經的過程,但它們只會是那根手指頭,而不該是那個月亮。

僅以這篇短文作為這個論壇,以及新保釣與新啟蒙運動探索前景、煉鑄信念的開場白;希望它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


轉貼自: 新保釣論壇

網址: http://www.baodiao.org/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