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生活面面觀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林生祥與邱玉蘭 -- 南方客等
 瀏覽773|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林生祥與邱玉蘭

■ 南方客

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雙料得獎人林生祥兩度拒領獎座,用以凸顯金曲獎「音樂以語言區分」係本末倒置不當作法之事件,引起相當震撼!

個人為林生祥對客家音樂的自信和氣魄喝采,但也為他的「不識時務」捏把冷汗,畢竟在台灣,這是「曲高和寡、孤掌難鳴」的作為。

客家音樂放在世界的舞台上,絕對不比其他音樂遜色,但在台灣國卻始終得不到公平對待的機會。著名客籍女聲樂家邱玉蘭教授曾多次表示,她在國外的演唱,每次都會穿插一、兩首客家歌謠,也都得到國際友人的激賞和肯定;但在台灣的主流音樂會,客語歌謠卻鮮能引起共鳴。

難道老外更懂客家語嗎?非也!是他們對多元文化比較具有包容、欣賞的素養,而台灣國民則長久以來普遍對客語十分隔閡,對非我族類存在非理性的偏見而生排斥心之故。

在台灣的語言平等法未能立法落實,鄉土語言教育未能貫徹「雙修」,國民尚未養成相互了解、欣賞的多元素養之前,客語仍處絕對弱勢,因此個人認同客委會李主委所說,金曲獎仍應保留客語獎項。

(作者為師大國文系講師,教育部鄉土語言教學評鑑委員)

硬頸!

■ 陳安

今年的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和「最佳客語歌手」頒給林生祥的「種樹」,他兩度上台,婉拒領獎,並直言「金曲獎應該用類型分類,而不是用族群(意指語言)」。他並建議新聞局大膽改變,因為這個獎項「使得用客家母語的歌手失去了良善競爭的眾多對手,也使客家歌曲被邊緣化。」

有些人也許會認為林生祥過於矯情,過去幾十年金曲獎劃分為「國語歌曲」和「台語歌曲」兩大項,不是相安無事、習以為常了嗎?

林生祥的作為應該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久經思考的有感而發。相信許多閱聽人都有一個感覺,「國語歌曲」才是主流,「台語歌曲」只是附帶獎項,這是官方態度和媒體偏好長期形塑出來的印象。這些年因母語推廣運動逐漸受到重視,才把注意力分到客語及原民語歌曲。

林生祥用拒領的大動作抗議,確實有客家人「硬頸精神」的味道,他的主張對錯可以被討論,新聞局長謝志偉也已注意到這種「不同意見」。

拒領獎座沒拒獎金,他把二十五萬捐給公義團體和楊儒門家屬,想不到這個楊爺爺更硬頸,寧種蔥維生,把機會讓給更需要幫助的人。

台灣底層社會處處充滿這種自信的人,林生祥和楊爺爺,他們都硬頸有理。

(作者為苗栗客家人,曾任媒體工作者)

■ 張世賢

多年來林生祥表現再好,台灣的主流媒體又有多少會傳播他的傑作?私營媒體不用說,公營的警察電台、漢聲電台、復興電台、台北電台、高雄電台、漁業電台、教育電台,以及客家電視除外的其他電視台,民眾有多少機會聽得到客語歌曲?我想,這是林生祥話中沒有表達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老問題。到哪一天,台灣弱勢族群的音樂才能被主流媒體公平對待?到哪一天,台灣才能真正出現多元平等的文化景觀?

林生祥愛鄉護土的情懷,令人十分感動,他以歌曲描繪農村之美,點出環境生態危機,為弱勢的農民代言,為台灣默默「種樹」,充分表現了客家人純樸的本性和堅毅的風骨。金曲獎一再肯定林生祥的成就,林生祥則衷心期望金曲獎主辦者為台灣文化的明天設想。讓我們共同為林生祥加油,也為台灣文化加油!

(作者為台灣客家社副社長)

歌迷看法

■ 鄭福全

本屆金曲獎出現得獎客家歌手捐出獎金關心農民的美事,但也出現不滿「用語言劃分音樂類別」而拒絕領取金曲獎盃的事件。

我覺得,當多數人聽得懂客家話的理想狀態,當然任何語言的創作歌曲應該一起接受同一組裁判之評分,這樣得獎者的作品方能成為所有參賽作品中的佼佼者,而不是某一種語言中的優勝者。但是關心客家歌的朋友們應了解,許多擔任競賽評分的音樂專家不一定聽過或聽得懂客家歌,也不一定了解客家音樂背後蘊含的客家文化精義,由他們同時為許多種不同語言的歌曲評分,十分不容易。在此困境之下,為搶救弱勢客家歌有最基本的生存機會,採取語言分組方式評分,是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

(作者為客家歌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6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