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血緣和傳承談中國人和台灣人
 瀏覽784|回應2推薦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腦蟲
胡卜凱

本文回應:中時電子報 >> 【新聞對談】 >> 閒聊吧,「中國人」是甚麼東西??》。開欄者:SU-27 

http://tb.chinatimes.com/forum1.asp?ArticleID=1001123

*************************************

留言:62

下文是2002年舊作《解構批判陳師孟秘書長對國外媒體的談話》中的第2和第3兩節。轉貼於此。第4節則將發表於下一個留言。我歡迎就事論事、和依理論理的對談。

我想不論閒聊也好,辯論也罷,有點水準和有點「理性」的人,都應該能夠拿出些理論層次所做的「論述」,而不是胡說八道式或口吐白沫式的「閒聊」或喃喃自語。

我希望有人願意把上面這段話當做一個挑戰。

我在此恭候有點水準和有點「理性」的人,跟我進行討論。

由於此文發表已近五年,所用的統計數字可能並不合當下的民調。當然更不合某些以「炮製」民調為「專業」的媒體所發表的數字。但此處的統計數字主要是一個幫助說明的工具。只要不是完全與事實相反,它們仍有此功能

請移駕到我的部落格,去參考原文所附註解和引用書目: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71

*************************************

2 血緣和傳承

2.1 血緣

「血緣」的概念和民族、族群、遺傳、以及祖先(包括一個人的父母)等觀念或想法相關。它和血統或陳秘書長的「血脈」是同義詞。一個人所擁有的整個基因集合,經由性交或人工受/授精來傳宗接代,形成血緣關係。因此,一個人的血緣,由此人的DNA結構來決定和辨識(Ridley,1999; Cavalli-Sforza和Cavalli-Sforza,1995)。

2.2 傳承

我在本文中把「傳承」當作一個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概念來使用。它和歷史、傳統、家世、以及舉止習氣等觀念或想法相關。一個人由胚胎發育到成人的過程中,此人的生活經驗,透過神經系統,在他或她的大腦內建構起神經網路(Freeman,1999; Changeux,1985)。一個人成長的地區、所屬的社會、家庭經濟情況、所受的教育、父母或監護人的思想、以及他們教育兒童的方式等;制約著此人的生活經驗。文化/社會意義下的「傳承」,也就經由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驗,成為一個人大腦神經網路的一部分。目前我們無法用開刀、雷射、或任何其他方法,來切除一個人的大腦神經網路,而不減低甚至吹摧毀他或她做為一個人的能力。因此,雖然「傳承」是一個文化/社會方面的概念,它在生理結構上,也是一個有意識的人,不可或缺的一環(Churchland,1989)。

2.3 結論

一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配偶、居住地、職業、國籍、使用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政治取向等等。但是一個人沒有機會,也無從選擇自己的血緣和傳承。一個人可以選擇不去強調,甚至掩飾它們。但是血緣和傳承無法像醜聞一般,可以抵死不認。它們也不像惡夢一般,可以一覺醒來就成為過眼雲煙。這是生活的現實。海德格「人被丟進這個世界」的說法,可謂一針見血。 

3 中國人和台灣人

目前在世界各地,「中國人」這個詞的用法,至少有以下四個指意。

3-1 它指示在歷史和地理上,長久以來居住在中國大陸這一族群的後裔。這種用法,並不指示國民或政治取向。它指示族群血緣和文化傳承。類似的詞包括:阿拉伯人,英國人,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等(1)。許多人常常以「龍的傳人」來象徵這一個指意的「中國人」。例如大家都知道「龍的傳人」這首很受歡迎的民歌。台灣大約有70%的人,會用這個指意的「中國人」來稱呼自己。

3-2 它指示中華民國的國民。台灣大約有65%的人,會用這個指意的「中國人」來稱呼自己。

3-3 它指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只有從中國大陸來的官方人士,才會在台灣用這個指意的「中國人」稱呼自己。

3-4 它指示一個在政治上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台灣大約有20% 的人,使用這個指意的「中國人」,來稱呼那些反對自己政治意見的人。會用這個指意的「中國人」來稱呼自己的本地人,大約不到5%。 

由相關的民意調查看來,一般人都能、也都會區分「中國人」的這四種用法。

3-5 在人種誌或人類學上,「台灣人」並不指示一個族群。除了原住民外,目前絕大多數住在台灣的人,是四百年中陸續來到此地的中國大陸移民的後裔。也就是說,我們是「龍的傳人」。許多「台灣人」都能在福建省或廣東省的老鄉,追溯到自己的淵源或族譜。

3-6 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教叫做「台灣」或「台灣共和國」。因此,政治性意涵、表達「國民」指意的「台灣人」,在法律上無所指(2)。

3-7 「台灣人」在法律上、語意上、和語言用法上,和廣東人、都柏林人、或德州人屬於同一個層次。它指示一個出生在台灣、或住在台灣的人。台灣大約有85%以上的人,會用這個指意的「台灣人」稱呼自己。

3-8 台灣大約有20% 的人,在政治上會使用「台灣人」,來分別自己和具有指意3-2和3-3的「中國人」。在這些人當中,我認為有部分人士,並不排除自己是具有指意3-1的「中國人」。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40903
 回應文章
請接受「挑戰」! - 2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我到SU-27所開欄的踢館動作。

他還是呲牙咧嘴的「笑一笑」:

「老子(大丈夫、PTT會長、放屁蟲、沒大腦、... )不回應就是不回應。」

在呲牙咧嘴的同時,他還在不停的的開欄。謊報和屁話講1,000,000,000,000遍,或10的25次方遍還是謊報和屁話啦。

********************************

我在留言63中有下面這段話:

「本文接續留言62。下文中的『陳秘書長』在此當然泛指和他思想相近的人。所以,我希望這些人能接受我在留言62中所說的『挑戰』,拿出一些有營養的『論述』來討論。」

請不要:

1. 裝做看不見;
2. 呲牙咧嘴的「笑一笑」;
3. 口吐白沫、不知所云的唸咒起乩;
4. 喃喃自語、大呼小叫的來個「再開新欄遁」;
5. ...

請接受「挑戰」!請接受「挑戰」!請接受「挑戰」!

當然,如果在此做數典忘祖式發言的人,只是個以件計酬,拿敲鍵費的網工,或就花生米那麼大的道行(或大腦),我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但是,難道所謂「後現代」的「論述」,真的就只是:

呲牙咧嘴的「笑一笑」;口吐白沫、不知所云的唸咒起乩;或喃喃自語、大呼小叫的「旺旺」一番?

還是有些人就是不知道人間有「羞」、「恥」兩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44701
請接受「挑戰」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留言:63

本文接續留言62。下文中的「陳秘書長」在此當然泛指和他思想相近的人。所以,我希望這些人能接受我在留言62中所說的「挑戰」,拿出一些有營養的「論述」來討論。

***************************************

4 解構批判

我在以上兩節所做的論述,當然有討論的空間。我也歡迎讀者做仔細的批判和檢討。如果有人質疑我在此處所列舉的統計數字,這個問題可用適當的問卷調查來釐清(3)。如果讀者大致同意我的基本論點,我們可以一起來分析陳秘書長的談話。我會在每一小節中,列舉一些可能說明或顯示這些談話「意義」的解釋,它們是解構批判的一部分。

4-1 1-1,1-2所引述的談話,和三段論式的大前提(1-5a)

陳秘書長在1-3和1-4b中,使用了「祖先」、「血脈」、和「『種族』性或『種族』意涵」這些字眼。這表示他知道「中國人」這個詞,具有「血緣」的指意。陳秘書長在1-4b中,強調他使用「中國人」和「台灣人」時,是使用它們的「政治性意涵」。這表示他知道,或在潛意識中了解,這兩個詞具有其他的意涵。從1-1和1-2所引述他談話的上、下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他使用「中國人」時,是在使用它的「血緣」和「傳承」兩個指意。(這也是此詞在本小節的用法)。陳秘書長企圖用「記憶」和「感覺」來否認他「也是」中國人。

我在以上的討論中,指出一個人的血緣由他或她的DNA結構來決定。「記憶」、「感覺」、或「糾葛」和血緣的定義不相關。因此,不具備這些因素,不成為陳秘書長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充分理由。也不可能賦予陳秘書長否定別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權力或身份。

我在以上的討論中,指出文化傳承早在成長過程中,就成為神經網路,深深的殖入了人的大腦。因此,旁觀者在陳秘書長的身體、語言、和舉止上,看得到大量中國文化、傳統、習俗等的記憶和記號。陳秘書長自己可能對它們的存在渾然不覺,甚至在潛意識中拼命的壓抑著它們。但這並不表示「中國人」的傳承不在他的體內或身上。倣照一句美國俗話:「如果你看起來像一個中國人,你講起話來像一個中國人,同時你走起路來也像一個中國人,那你就是一個中國人」。

陳秘書長可以說:「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恥。」或:「我希望自己不是一個中國人」。這兩句話並不違反邏輯規則,別人也能了解它們文字上的意思。(雖然很多人未必會了解為什麼有人會這樣說)。當使用「中國人」這個詞的「血緣」和「傳承」兩個指意時,陳秘書長如果說(或暗示):「我『不是』中國人」,那麼這句話就是一句不合現實的陳述,俗稱「謊話」。它也讓略知他背景的人,有聽沒有懂這句話。

簡單的說:1-1和1-2所引述的談話中,陳秘書長在使用「中國人」的「血緣」和「傳承」兩個指意。在這兩個指意下,這兩段談話不合事實。因此,陳秘書長思考的三段論式中的大前提(1-5a),也就不能成立。

「邏輯」雖不是大學中的必修科目,但一個人基本上必須熟悉邏輯規則,才可能通過獲得學士學位所需要完成的各個相關課程。當一個有學士或以上學位的人,發表違反邏輯規則、或讓人不知所云的言論時,通常至少有兩個可能。一是此人的思想混淆或混亂。二是此人在玩弄語言上的花招,俗稱耍嘴皮子,企圖來達到一些不方便、或不好意思明講的目的。解構批判的功能,就在說明或顯示這些混淆及被遮遮掩掩的企圖。陳秘書長的這兩段談話,至少有以下四個可能的原因或解釋。

a. 陳秘書長思考時不按照邏輯規則。

b. 陳秘書長不了解或沒有「血緣」和「傳承」這兩個概念。

c. 陳秘書長另有不方便、或不好意思明講的目的。這兩段談話是「言談行動」理論中,「結果導向性言談」的標準範例(胡卜凱,2002;Austin,1975)。

d. 陳秘書長受到某種情結、或某些弗洛伊德式自衛機制的影響(4)。

4-2 1-3所引述的談話

一般人都以自己的傳承為傲,而且非常珍惜這些傳承。美國人當然也不例外。相對於陳秘書長在1-3中的談話,絕大多數的美國人經常驕傲的說:「我是美國人,我是英國人的後裔。」(愛爾蘭人、意大利人、猶太人、波蘭人等等,視情況而定。) 此一觀察有下列事件為證。絕大多數的美國家庭都慶祝感恩節。這個節日就在紀念當年蓽路藍縷的英國移民。美國東北部各州都有「革命子女俱樂部」(5)的組織。這些俱樂部的成員標榜或炫耀自己有純正的「英國人」血統。愛爾蘭裔或意大利裔的美國人,每年都在全美各地以遊行或其他方式慶祝聖。派翠克或哥倫布紀念日(6)。這些慶典是在慶祝和展現他們各自的傳承。電視影集「Roots」在美國及世界各地都引起極大的回響,造成美國人尋根的熱潮。綜上所述,1-3所引述的陳秘書長談話,和一般人所熟知的事實不符合。

陳秘書長為什麼要這樣「做」?

a. 陳秘書長對我所提的事情一無所知。

b. 陳秘書長有思考盲點。他知道我提到的事情,但在發言時,他忽略或壓抑了這些相關的資訊。

c. 陳秘書長另有不方便、或不好意思明講的目的。他知道我提到的事情,但他還是決定發表明知不實的言論。這段談話也是一種「結果導向性言談」,俗稱這類「言談」為「騙人」。

d. 陳秘書長受到某種情結、或某些弗洛伊德式自衛機制的影響。

4-3 1-4b所引述的談話和三段論式的小前提1(1-5b)

陳秘書長當然有權利不稱他自己是「中國人」。如果他要認同一個目前還是虛無的「台灣國」,也是他個人的選擇。這些不在討論之列。

陳秘書長頂頭上司的頭銜是「中華民國總統」,如果他是以「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的身份在發言,那陳秘書長說他:「認為自己是100%的『台灣人』」的時候,他不可能正經八百的在談政治性意涵、表達「國民」指意的「台灣人」。因為這種說法,使得他的言談和他的職位、身份不符合。俗稱思想錯亂、頭殼壞去。如果他以「台灣國」國民的身份,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古稱「貳臣」,今稱「賣台集團」。或如歷史上趙高仕秦的先例,可稱居心叵測。(李前總統大概是同一類型的人物)。如果他以「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的身份,堅稱自己是「台灣國」國民,法律上稱「?」。

在台灣大約有70%的人,會依3-1和3-2所敘述的指意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如果我的估計在統計誤差範圍之內,陳秘書長對「中國人」的用法(指意3-4)顯然居於少數(大約20%的人)。依3-1的指意,當祖先在中國大陸的台灣人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時,這個句子陳述一項事實。合於事實的陳述,即使對某些人或在某些場合,會傷感情甚至讓人痛苦。但它本身並不具「分歧性」。


當一個人依多數人的用法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時,在邏輯上、語意上、和語言的用法上,不能、也不應被稱為具有「分歧性」。因為這不是一般人對「分歧性」的了解或用法。反之,當一個人堅持使用一個詞的少數人用法,還要指責符合多數人所接受的「用法」具有「分歧性」或「不道德」時,一般人會稱這種行為「怪異」,國中生大概會稱之為「機車」。

陳秘書長思考的三段論式中,小前提1可能成立的情況之一,是當別人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時,冒犯了雖然事實上是「中國人」,但因某些原因卻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個「中國人」的中國人。換句話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分歧性」是由於某些人的情緒狀態而來。如果陳秘書長所謂的「分歧性」指有人聽了不爽而言,任何說法都可能被稱為「分歧性」。因此,小前提1 (1-5b)沒有指示的功能(de Saussure, 1959)。

陳秘書長為什麼要這樣「做」這種顯示他自己思路混淆,又讓人說他「機車」的談話?

a. 陳秘書長思考時不依邏輯規則。

b. 陳秘書長利用這個機會在反對黨頭上「貼標籤」,這種談話是一種「動作導向性言談」(胡卜凱,2002;Austin,1975),俗稱「戴帽子」。

c. 陳秘書長受到某種情結、或某些弗洛伊德式自衛機制的影響。

4-4 三段論式的小前提2(1-5c)

因為「倫理學」不是本文的主題(我另有專文討論「倫理學」)。因此我不在這裏分析這個前提的成立與否。我只提出兩個觀察:

4-4a 如果「分歧」指的是「有人強烈支持、同時也有人強烈反對」這種性質,我不知道在台灣有不具「分歧性」的政治性議題。(邏輯上,「政治人物都不道德」這個命題不一定成立,經驗上,至少在台灣的現況下,我倒是找不出反證的個案。)

4-4b 根據一些民意調查,一般民眾認為民進黨籍的政客,包括陳秘書長的頂頭上司在內,選舉中都曾或會利用「分歧性」的議題。(大約同樣比率的人,認為在野黨的政客也會幹同樣的勾當。)

4-5 三段論式的結論(1-5d)

陳秘書長用來思考的三段論式中,大前提和小前提1既然都不成立(請參考4-1 和4-3),則此論式的結論,在邏輯推理上也不成立。

依照3-1和3-2所敘述的指意,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並不具有「分歧性」(請參考4-3)。因此,陳秘書長的結論在語意和語用上也不成立。

由於他在1-4b所引述的談話或三段論式的結論(1-5d),可說讓人匪夷所思,俗稱狗屁不通。我們再進一步來檢視這個結論。

首先,政客通常尋求多數人的支持,如果用3-4所敘述的「中國人」指意,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能得到5%民眾的支持。如果陳秘書長指控反對黨在做這樣的事,這種指控不但不可信,也說不通。(除非陳秘書長認為反對黨和他一樣,思考時不按照邏輯規則。照目前的政治情況看,這假設倒是頗有可能。)

其次,依陳秘書長的上、下文來看,在1-4b所引述的談話或三段論式的結論(1-5d)中,他需要以下三個前提,來使他的說法能在邏輯上成立。換句話說,一般人會先確認以下三點,才會、或才敢說類似的話。

A. 他是台灣唯一決定政治人物該尋求那些民眾支持的人。
B. 他是台灣唯一決定政治人物該如何尋求民眾支持的人。
C. 他是台灣唯一在這類議題上做「道德判斷」的人。

左看右看,陳秘書長都沒有這種身份或架勢。這是為什麼我說陳秘書長的談話,讓人匪夷所思的原因,俗稱:「他以為他是老幾?」

陳秘書長為什麼要「做」這種顯然違反邏輯規則的推論?

a. 陳秘書長思考時不依邏輯規則。

b. 陳秘書長對「不道德」這個詞的用法,不同於一般人。例如他也許用「不道德」這個詞來指示一個和他情緒狀態不同,或使用不同推理模式的人(7)。

c. 陳秘書長利用這個機會詆毀反對黨,這是另一個「動作導向性言談」的標準範例,俗稱「抹黑」。

d. 陳秘書長受到某種情結、或某些弗洛伊德式自衛機制的影響。

4-6 建議

4-6a 有許多學者或團體鼓吹用「華人」來代替「中國人」的「血緣」或「傳承」指意(8)。就語言來說,只要多數人使用它,「華人」就是一個有這種指意的詞。如果陳秘書長覺得被蓋上「中國人」的烙印是如此不堪承受的話。不妨花點功夫做這類活動的志工。

4-6b 陳秘書長在往後要表達同樣的情懷時,不妨考慮使用和下一句類似的說法:「雖然我在中國大陸出生,我不願意也不可能和現在的北京政府打交道」。這種說法當然不夠圓滑,但也不會讓人質疑他的CQ(可信度)、EQ(情緒穩定度)、或IQ(智商)。附帶一提的是,這個說法相當的表達我的立場。

4.7 結論

不論一個人的政治走向或政治選擇是什麼,他或她必須先是一個人,才能做這樣的決定。血緣和傳承是構成一個有意識的人的必要條件。由於它們是生理上先期成形的,理論上,它們不應該影響一個人成長後的追求,如黨員身份或做官資格等。語言上有各種可信的、有效的方式來表達、強調、或標榜自己的政治立場。但用否認事實、或否認自己所以為人的方式來「做」這話兒,通常不可信,沒有效,還給人一種很「機車」的感覺(9)。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