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牟宗三自由主義概念來自康德 -- 大秦武士
 瀏覽1,755|回應6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原載:【樂學堂】網頁 >> 《《觀念的災害》一文的討論》>>第5樓留言。(此標題是我加上的 -- 卜凱。)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93&show=25

作者:大秦武士

哲學家牟宗三的“自由主義”從概念的學術歷史來源上講是來自康德。是一個有本有根的概念。

哲學家所言的自由主義其義在肯定方面講是讓理性作主的意思,在否定方面講是反對對理性的加以不必要的限制之義。用任何一種學說對理性加以限定都將成爲一種觀念的災害,上升到政治形態就成爲意的牢結。這是哲學家在那篇文章中的意思。

哲學家並非祗從社會、政治、經濟方面去講自由主義,而是本於人性,從人性方面來開出自由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自由主義,也需要得到發端於人性的眞正的自由主義的釐定與提撕。

讓理性作主,是出於理性之自覺,由於自覺,推己而及與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的理性當由自己來決定,由此而推己到他人、社會。每一個個體的理性、意志、意願等等都應當得到相當的尊重。社會、國家、政治應當給予其以相當的保障,能充分保障的,就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文明的合乎人性的社會。反之就是愚昧、落後、反人性。將整個社會生活倒懸於某種觀念之下,限制人民的理性,這就是自由主義的反面。

呵呵,就寫這麽多了。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26
 回應文章
「概念」和「思想」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概念」和「思想」間的關係,我已討論過很多次。關於中、英文在文字和語用上的不同我也討論過很多次。我想我們之間既然「道不同」或「話不投機」,我也就不引述它們來煩你了。

我在此只第三度或第四度引用和詮釋Turner的話:

「如Turner所說:

『政治人物如果不把概念搞清楚,談經濟事務也就不過是在胡說八道。』(Turner, 2002:109頁)。

這一點也是我在許多篇論述中一再強調的,笛卡爾方法論的第一條規則:

『論述者要有清楚明白的觀念』 (Leibniz, 1983:xxxiii - xxxiv頁/xxxviii頁;Peirce, 1997:26 - 30頁)。

 Turner的原文是:

"Without conceptual clarity we cannot have sensible political discourse on economic matters."

他這種說法和我說的:「和現實情況並不相 容」,都是比較委婉的表達方式。他的:

"... we cannot have sensible political discourse ..."

其實相當於:

"... we would be talking non-sense ..."

我認為傳遞他這 個訊息,「信、達」重於「雅」,故翻譯如上。」

以上這段話是我在另一篇文章的附註,或許你可以參考一下。

我還是明說吧:

如果搞不清楚自己所用的詞彙或概念是什麼意思,討論任何主題「也就不過是在胡說八道」。

你的大作就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例子。

參考書目:

* Leibniz, G. W., 1983, New Essays on Human Understanding, Remnant, P./Bennett, J. 編譯,雙業書店,台北

* Peirce, C. S., 1997, 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收入Menand, L. 編,Pragmatism, a Reader, Vintage Books, New York

* Turner, A., 2002, Just Capital:The liberal Economy, Pan Books, London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6458
討論思想和討論辭典 -- 大秦武士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文原載:【樂學堂】網頁 >> 《《觀念的災害》一文的討論》>>第17和18樓留言。(此標題是我加上的 -- 卜凱。)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93&show=25

作者:大秦武士

a.你沒有分別「自由」和「自由主義」;這兩個詞彙並不通用,更不是「同義詞」」

我知道我的論證非常無趣。我上面的一個論證是沒有分別自由與自由主義兩個名詞,在我行文之時,我已是自覺到了有必要要對這兩個名詞加以分別。不加分別的話,就可以被人們挑出毛病。明知道是需要分別,但爲什麽沒去分別的呢?

在外文,自由與自由主義是兩個極不同的單詞-----freedom liberalism。但我認爲這祗是西文單詞字母上的不方便而已。西文對每一項事物都各取一個單詞,並不管某些單詞是否有聯係。有時也無視它們之中存有聯係,而把它們弄成形狀截然差異的單詞。這樣搞得話,差不多每一個單詞都需要得有專業辭典的釋義。靠西文而過生活的人,比如胡先生的智力生活,是離不開各種西方的專業方面的辭典的。我則不太愛把討論思想轉形爲去討論辭典。而漢文則不同,自由與自由主義,從形狀上看,人們一看便祗裏面存有某種關聯而可以方便的領會與使用之。

我舉出的康德的那篇文章中也沒有自由主義而只有自由,但我認爲是這康德將其哲學的思想-----即實踐理性批判中的自由(當然還不只是將實踐理性中的自由,而隱含著全部純理批判的思想,將人類的理性從教條中解脫出來,這也是一種哲學上的關於自由的精神)貫注到社會、宗教、政治方面而形成的關於自由主義方面的思想。由自由而至自由主義想必不至於象西文那樣困難,需要再回到字典中然後才可以加以論述。如果需要這樣的論述的話,也簡單啊。自由是某一個物事(比如自由是說明理性與世界的關係的這樣一個物事),而自由主義呢,則是對於這個物事的某些主張。胡先生認爲這有必要再回到中文字典中去加以討論的嗎?把這個文章向胡先生舉出來,只是爲回應胡先生的質疑,胡先生需要看到康德有關自由主義的想法。如果沒看到的話,胡先生就覺得好象康德並無關於自由主義的想法似的?
我所說牟先生所言的自由主義其在學術曆史上是來源於康德的,那是因爲牟先生是以康德爲哲學的正宗,自由是康德殫精竭力思考的方面。牟先生豈能連這種基礎的東西都不懂?豈能如你所指責的那樣,牟宗三先生對於自由主義是那麽的無知?以至於無本無根地在那亂說八道?

上面已解釋了我爲什麽沒有去分別自由與自由主義,我認爲討論思想,沒必要搞成去討論辭典。關於啓蒙與啓蒙運動還有理性等等,亦復如是。


下面是關於啓蒙、啓蒙運動、理性等等的一點點資料,供胡先生參考:

《曆史理性批判文集》 康德  何兆武  商務印書館 1997 北京
其中有一文《答覆這個問題:什麽是啓蒙運動?》 22
這篇文章並沒有翻成啓蒙二字,而是翻爲啓蒙運動,看來譯者是不同意胡先生把翻爲啓蒙二字的意見的。譯者在下面加了兩個注。

2[要敢於認識]語出羅馬詩人賀拉士;德國啓蒙運動的重要組織之一真理之友社1736年采用這句話作爲該社的口號----譯者注。

3 按啓蒙運動亦稱啓蒙時代理性時代;這篇爲當時的啓蒙運動進行辯護發表的文章,發表在當時德國啓動運動的主要刊物《柏林月刊》上。-----譯注

看來啓蒙與啓蒙運動在西文中是需要分別,而西文卻並未加以分別,而都使用了啓蒙這同樣的一個單詞(這是我的猜想),而上面的自由與自由主義不太需要過分分別的西文卻完全采用了形狀完全相異的單詞,所以我認爲西文之不方便與不精確可見一般。

由注3,我將啓蒙運動與自由主義(理性)聯係起來,並非是我把它們生拉硬扯在一起的。牟先生《觀念的災害》這篇文章的意思將人類的理性從種種教條種種意識形態中解脫出來。康德關於啓蒙運動的看法也是將人類的理性從宗教教條、政治意識形態中解脫出來。兩者正好是可以相互進行比對的。將人類的理性從種種不必要、不合理的限定中解脫出來,還人類的理性與生命以自由,這即是自由主義的真精神。牟先生的思路與康德的思想正是息息相應,如合符契。你怎麽覺得牟先生所說的自由主義是無本無根的胡亂詮釋的呢?由於不贊成你這樣的說法,所以我點出牟先生所提到的自由主義這一觀念從概念的學術是繼續與來自於康德的。且兩個哲學大師是極度一致的,他們的自由主義,不同於西方普遍的庸俗的、型式的、外在的自由主義,這兩位哲學大師所講的自由主義都來自其哲學精神的貫注,是積極健康的,背後有一個道德主體支撐的自由主義。而型式的、外在自由主義不免有理性之放任的庸俗、或最終流於虛無主義之墮落。《觀念的災害》之最後一段之《附議》難道胡先生沒入心嗎?由德性而發,則明明德而致成的自由主義才是人類的安穩之處,型式的、外在的自由主義祗是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得以安立的的權宜,不可以當作人類的安居之所。 

***************************************

「你可以對我就「自由」、「理性」、「自由主義」、和「啟蒙運動」的了解提出批評。如我上一個留言所說,請依「引述附註」的慣例,說明你的論述根據。否則我恕不回應。」

胡先生當然是有回應於否的自由。我不會賴着胡先生,非得逼迫胡先生回覆不可的。


但我爲什麽來回應胡先生的呢?這是需要說明一下的。我是出於對網友與胡先生的人格上的尊重,而作回應的。胡先生這個帖子跟我是沒有任何利害的關係的。要認真作一個回應,不說別的,單說打字就相當的累人!如果不是出於對一同交流的網友的尊重,或者是對胡先生打出這麽多字來的尊重,我有必要自己去找累的嗎?難不成胡先生發帖子祗是爲了找找樂子,而不計辛苦?這有什麽樂子可言的呢?不明白.......................

胡先生在與網友的討論中首先自己處心積慮營造出一個字典,設定一套談話規則,然後要求網友在你字典中找到可以用來表達的字並遵照你的規則,如果出於你的字典之外,你就說網友或哲學家的話無根據,如果出於你所設計的規則之外,則網友似乎就沒有運用任何規則進行思考的理智與頭腦?可不可以用理性的懷疑精神來懷疑一下胡先生的風格與習慣的呢?這種風格與習慣,到底是理性的成份多還是氣質或者說是霸道的成份多?

如果胡先生非得把這種不經反省不容易察覺出來的霸道當作爲有理性、有邏輯的話,那我也祗能微微一笑..................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6362
「理性」和「自由」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在第 15樓留言中對大秦武士網友的論述有以下的評論:

「你沒有完全了解在康德(倫理學)思想中『自由』的概念。或者你沒有分別liberty和freedom在英文中的意義。」

這裏略做補充。

康德的哲學和倫理學思想都強調「理性」和「自律」(autonomy或autonomous,此字有時需譯成「自動」或「自發」)。在康德體系中,「理性」有兩種,他著重的是人與生俱來的「理性」,和儒家的「良知良能」相近(1)。

康德(倫理學)思想中freedom (英譯)這個字的用法,在絕大多數場合相當於free will (「自由意志」)和「思想自由」(freedom of thought)這兩個概念。這可從他的三本倫理學(或道德哲學)著作中看出。

在《回答:「『啓蒙』一詞是什麼意思?」》一文中,康德認為:人只要能使用(天生的)「理性」,發揮(自己的)「自由意志」(就個人而言),同時被容許去「自由」思想(就統治者而言),就能達到「啓蒙」(的境界)。因此,該文中英譯freedom一字的用法也相當於free will或freedom of thought。不如此詮釋,其論述難以説得通。

我認為該文不是在討論「啓蒙運動」,而是在討論(中文所說的)「獨立思考」和「思想自由」。當他在談到統治者時,他的enlightenment必須翻譯成「開明」,可視為康德在要求「學術自由」或「言論自由」(2)。

法國「啓蒙主義者」當然也主張「獨立思考」和「思想自由」。他們同時發行了「百科全書」。因此,他們又被稱為「百科全書派」。法國「啓蒙主義者」運動的重點在研究和傳播知識。康德大作論及這一層次的地方則非常少(大約2%,頂多不到5%)。

liberty所指的「自由」,指政治學、社會學、政治行為、個人在社會中行為等領域的「自由」。它當然包括「思想」上的自由,但重點在涉及他人的「行動」;更從來不指「自由意志」。因此,康德大作中(英譯) freedom和liberty是兩個不等同的概念(3)。

在一般人的用法中,freedom和liberty可以是同義詞,如freedom fighter。

附註:

1.從唯物主義者的思考架構,我認為「天生的」理性(reason)指:腦神經細胞能夠連接的性質。它包括腦神經細胞間連接的持久性、難易度,以及神經系統的敏感度和反應速度等等;「後天的」理性指由經驗產生的大腦神經細胞連接網路所提供的各種能力。「經驗」一詞包括生活和學習經驗。「後天理性」是「先天理性」的函數。

換句話說,從唯物主義者的思考架構,我只接受人有「本能」和胎兒在母體孕育期間所發展的「知識」和「能力」(如對母語的熟悉),而不接受(人有)康德思想中的「理性」或儒家論述中的「良知良能」。(我不足以替唯物主義代言,故將原來第一句的「在唯物主義者的思考架構中,」改成目前的方式。)
2. 根據 16樓留言中第2.2節所引用的報導:

"… Kant replied to the question posed a year earlier by the Reverend Johann Friedrich Zöllner, 'who was also an official in the Prussian government.'  

Zöllner's question was addressed to a broad intellectual public, in reply to Biester's essay entitled: "Proposal, not to engage the clergy any longer when marriages are conducted" (April 1783) "

英文單引號是我所加。第一段的中譯為:

... 康德此文回答Johann  Friedrich Zöllner教士在一年前所提的問題,Zöllner教士也是普魯士政府的一位官員。

從內容也可看出康德此文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哲學」意義。

3. 「自由意志」討論的是「選擇」或「做決定」。在「自由意志」的討論中,並不涉及「考量」或「決策過程」。因此,「選擇」或「做決定」純粹是個人層次的行動。主張人有「自由意志」者,認為一個人在做「選擇」或「決定」的當時,完全不受其他人或其他因素控制,也完全不涉及他人。同樣的,在一個人將其「思想」內容付諸實現前,也不受其他人控制(此處也不涉及「社會建構」),也完全不涉及他人。這是free will和freedom of thought所指的「自由」(freedom)。但即使主張人有「自由意志」者,也必須接受以下的事實:一個人在做了「選擇」或「決定」之後,將其付諸實施,或試圖實現此「選擇」或「決定」時,就進入人際或社會領域,不可能沒有任何限制。「思想自由」亦同。此時這個人所受到限制的程度或力道,是liberty所指的「自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64
「啟蒙」和「啟蒙運動」不是「同義詞」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大秦武士網友第 13樓留言之2

0.
前言

我在網上找到《回答:「『啓蒙』一詞是什麼意思 ? 」》 (Kant 2007)。再次謝謝指教,讓我有機會知道和讀到這篇文章。

首先我講兩段題外話:

a.
「所以胡先生如果對我的詮釋不滿意,對我的論證也不滿意的話,我是很樂意收回的。」


我當初只是「建議」。你「要不要收回」你的「詮釋」,完全由你自己決定。但是,你「『需要』不『需要』收回」你的「詮釋」,可能要由公論決定。不論如何,兩者都不由我「滿意」或「不滿意」決定。

我當初的「建議」,並不是因為我個人對你所認為的「詮釋」不「滿意」而做的。而是因為根據我對「啟蒙運動」的了解,以及根據我對康德的一知半解,我認為或「判斷」你的「詮釋」可能不成立或很難「說得通」。

b.
「哲學家牟宗三的『自由主義』從概念的學術歷史來源上講是來自康得。是一個有本有根的概念。」

我批評的是牟先生對「自由主義」的了解或詮釋「說不通」。我也舉出了我的詮釋,以及它們和牟先生的詮釋不相容的地方。因此,牟先生對「自由主義」的詮釋來自何處,或這個詮釋是否「有本有根」,和他的「詮釋」是否「合於『自由主義』提出者和鼓吹者的原義」並不相關。我想不用我多說,許多「來自」柏拉圖、亞力斯多德、笛卡爾、休姆、和康德,或「來自」老子、孔子、和朱子等人,「有本有根的『概念』」在現代都「說不通」。

2節我摘錄幾段文字。放在下一個留言。

1.
關於你的詮釋

由於牟先生在《觀念的災害》一文中沒有一次提到康德的大名。除非你能舉出牟先生說過他 (對對「自由主義」)的觀點「來自康德」,我還是只能認為:

「哲學家牟宗三的『自由主義』從概念的學術歷史來源上講是來自康得。」

這句話或這個「判斷」,「只能」說是你的詮釋。因此,我以下的評論也只是針對「你的詮釋」,和牟先生的大作或個人無關。

我沒有時間深入解釋。我只能簡單指出我認為你這個「詮釋」並不成立的理由:

a.
你沒有分別「自由」和「自由主義」;這兩個詞彙並不通用,更不是「同義詞」。
b.
你沒有完全了解在康德 (倫理學)思想中「自由」的概念。或者你沒有分別libertyfreedom在英文中的意義。我不懂德文,我不知道它們在德文中是一個字或兩個字,但很不幸的,這兩個字在中文裏都以「自由」來表示。
c.
我不知道你的「理性」對應於那一個德文字。但在我讀到的英文翻譯中,你用的 (或你讀到中譯本譯者所用的)「理性」一詞是intellect understanding 。我不認為這兩個字中的任何一個相當於中文裏的「理性」,或對應於康德思想體系中對「理性」這個概念的闡釋。如果你讀的是德文本,則或者 (我引用的)英譯者誤會了康德的意思,或者你誤會了康德的意思。如果你讀的是中譯本,則你讀到中譯本的譯者誤會了康德的意思。
d.
你沒有分別「啟蒙」和「啟蒙運動」;這兩個詞彙並不通用,更不是「同義詞」。
e. (
由於至少以上四點)你沒有完全了解康德這篇文章的主旨。因此,你沒有了解康德「啟蒙」一詞的用法。請參考第2節的摘錄和我的說明。
這五點是我認為你的「詮釋」並不成立的根據。如果你不同意我這個判斷,或以上五點中的任何一個評論,歡迎賜教。

我會轉貼一篇我批評殷海光先生的文章,其中提到「自由」和「自由主義」的分別,以及了解或分別「概念」內涵的重要。請參考。

我另有一篇文章談到「啟蒙運動」,你可以比較一下康德在此文中所討論的「啟蒙」,和我所了解的「啟蒙運動」內容。我對「啟蒙運動」的詮釋未必適當。你可以參考 Habermas (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1985)Horkheimer/Adorno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1947 )Bauman( Intimations of Postmodernity, 1992 ) 或其他學者的詮釋。他們都是大學者,在 Google可查到其著作。

我的《淺談理性》一文 (本網站某欄),對「理性」的概念略有詮釋。

你可以對我就「自由」、「理性」、「自由主義」、和「啟蒙運動」的了解提出批評。如我上一個留言所說,請依「引述附註」的慣例,說明你的論述根據。否則我恕不回應。

2.
節錄相關文獻

2.1
《回答:「『啓蒙』一詞是什麼意思 ? 」》 (Kant 2007)

我加上以下的子標題,來說明我以上五點評論的依據。

a.
「啟蒙」不是「啟蒙運動」

Enlightenment is man's emergence from his self-imposed immaturity. Immaturity is the inability to use one's understanding without guidance from another. This immaturity is self-imposed when its cause lies not in lack of understanding, but in lack of resolve and courage to use it without guidance from another. Sapere Aude ! [dare to know] "Have courage to use your own understanding!" -- that is the motto of enlightenment.


Sapere aude!要用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啓蒙運動的口號。」

此處漏譯 ” dare to know”。因而「 要用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 」並沒有完全譯出康德的意思。 ”dare to know”是:「勇於求知」;"Have courage to use your own understanding!"是:「要勇於使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追求知識!」。這就是我上個留言說的:「不要『 囿於所習。 』」, 康德此文一再強調: 勇於自行思考,不要服從權威。這是他此處 「啟蒙」一詞的用法。

... The guardians who have so benevolently taken over the supervision of men have carefully seen to it that the far greatest part of them (including the entire fair sex) regard taking the step to maturity as very dangerous, not to mention difficult. …

這兩段文字明白的表現出 康德「啟蒙」一詞相當於 (使人在思想上)「成熟」。這個當然也是「啟蒙主義者」使用這個詞的意思。但「啟蒙」不同於「啟蒙主義」或「啟蒙運動」,就和「社會」不同於「社會主義」或「社會運動」,「民族」不同於「民族主義」或「民族(解放)運動」一樣。

b.
自由是“freedom”;不是liberalism

Nothing is required for this enlightenment, however, except freedom; and the freedom in question is the least harmful of all, namely, the freedom to use reason publicly in all matters. …

… Such governments are illuminated by the example that the existence of freedom need not give cause for the least concern regarding public order and harmony in the commonwealth. If only they refrain from inventing artifices to keep themselves in it, men will gradually raise themselves from barbarism.


c.
了解(understanding) = 思考

Laziness and cowardice are the reasons why so great a proportion of men, long after nature has released them from alien guidance (natura-liter maiorennes), nonetheless gladly remain in lifelong immaturity, and why it is so easy for other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as their guardians. It is so easy to be immature. If I have a book to serve as my understanding, a pastor to serve as my conscience, a physician to determine my diet for me, and so on, I need not exert myself at all. I need not think, if only I can pay: others will readily undertake the irksome work for me. The guardians who have so benevolently taken over the supervision of men have carefully seen to it that the far greatest part of them (including the entire fair sex) regard taking the step to maturity as very dangerous, not to mention difficult.


我希望言必稱康德的人,仔細的思考他這段話的意思。同時深刻的了解或「實踐」孔子「慎思明辨」和「學而不思則罔」的教誨。

在這一點上,或許我比各位更康德,更孔子。

2.2
《回答:「『啓蒙』一詞是什麼意思 ? 」》的詮釋 ( Wikipedia 2007a)

… Kant replied to the question posed a year earlier by the Reverend Johann Friedrich Zöllner , who was also an official in the Prussian government.


Zöllner's question was addressed to a broad intellectual public, in reply to Biester's essay entitled: "Proposal, not to engage the clergy any longer when marriages are conducted" (April 1783) and a number of leading intellectuals replied with essays, of which Kant's is the most famous and has had the most impact. Kant's opening paragraph of the essay is a much-cited definition of a lack of Enlightenment as people's inability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due not to their lack of intellect, but lack of courage.


Kant's essay also addressed the causes of a lack of enlightenment and the preconditions necessary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enlighten themselves. He held it necessary that all church and state paternalism be abolished and people be given the freedom to use their own intellect. Kant praised Frederick II of Prussia for creating these preconditions. Kant focused on religious issues, saying that "our rulers" had less interest in telling citizens what to think in regard to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issues. 


The text


German Wikisource has original text related to this article:
Beantwortung der Frage: Was ist Aufklärung Kant's opening paragraph of the essay is a much-cited defini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 :

"Enlightenment is man's emergence from self imposed immaturity ("Unmündigkeit", translated here as the phrase "immaturity and dependence") for which he himself was responsible. Immaturity and dependence are the inability to use one's own intellect [1] without the direction of another. 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immaturity and dependence, if its cause is not a lack of intelligence, but a lack of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to think without the direction of another. Sapere aude ! Dare to know! is therefore the slogan of the Enlightenment ."


The German word "Unmündigkeit" means not having attained the age of majority or legal adulthood. It is sometimes also translated as "tutelage" or "nonage" (the condition of "not [being] of age"). Kant, whose moral philosophy is centered around the concept of autonomy , is distinguishing here between a person who is intellectually autonomous and one who keeps him/herself in an intellectually heteronomous, i.e. dependent and immature status.


2.3
智能 ( Wikipedia 2007b)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directed from Intellect )

For other uses, see Intelligence (disambiguation) .


Intelligence is a property of mind that encompasses many related mental abilities, such as the capacities to reason plan solve problems , think abstractly , comprehend ideas and language , and learn . Although intelligence is sometimes viewed quite broadly, psychologists typically regard the trait as distinct from creativity personality character knowledge , or wisdom .


參考書目及文章:

* Kant 2007,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1784),
http://www.english.upenn.edu/~mgamer/Etexts/kant.html 
* Wikipedia, 2007a, What is Enlightenm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at_is_Enlightenment%3F 
* Wikipedia, 2007b, Intellig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llect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52
根據康德的《答覆這個問題:“什麽是啓蒙運動”》-- 大秦武士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載:原載:【樂學堂】網頁 >> 《《觀念的災害》一文的討論》>>第13樓留言。 (此標題是我加上的 -- 卜凱。)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693&show=25

作者:大秦武士

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答覆這個問題:“什麽是啓蒙運動”》中論述到啓蒙運動的是什麽?其開篇就是說所謂啓蒙運動就是要讓理性作主,不要對理性加以不必要的限定。「啓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不成熟的狀態。不成熟的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於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爲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瘊心去運用時,那麽這種不成熟的狀態就是自己所加於自己的了。Sapere aude!要用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啓蒙運動的口號。」

而所謂的啓蒙運動在歐洲的實質作用就是將自由主義、人權等等給予啓發出來(這是一個事實的引入)。可以說啓蒙運動的目的就是達成自由主義。而達成自由主義的條件仍是還自由於人民「然而公衆要啓蒙自己,卻是可能的;祗要允許他們自由,這還確實幾乎是無可避免的。」可以看見啓蒙運動的目的是自由主義,達到目的的條件仍是自由主義。所以啓蒙運動的眞精神就是自由主義。啓蒙運動即是一個自由主義的運動。而自由主義其意義也就是讓理性來作主,反對對理性設加限定。康德在此文中主張“公開運用自己的理性。不贊成私下的運用,私下的運用仍是以理性加以某種限定。「然而,這一啓蒙運動除了自由而外並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爲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所以自由主義就是理性之自覺,就是還理性以作主的權力,反對對理性附加任何不必要、不合理的限定。

這個論證很迂曲,我把論證給胡先生提煉出來:

1,啓蒙運動就是還理性以權力的運動(康德的意思)。
2,啓蒙運動即是啓發出自由主義的運動。即啓蒙運動=自由主義(事實的引入)

結論:由此自由主義就是還理性以應有的權力,讓理性作主,反對對理性附加不必要不合理的限定之義。
附:胡先生要我收回我的詮釋,我當然是樂意收回的。要知道去做這樣無謂的論證是比較沒趣的。說實在的,我覺得我這個論證是相當地無聊的。因爲這個論證不足以說明自由的底蘊,康德在其著作中多次談到過自由,談到過消極意義的自由,也談到過積極意義的自由,這些才是非常有意思的。而我這個論證是相當的沒意思的,幾乎沒有什麽含金量可言。

而哲學家牟宗三對康德的了解,就不用我多說吧,因爲這樣的了解,他沒必要時時處處把康德原話拿出來。而他的話與康德的話是同等含金量的。也是可以相互進行比對的。我不喜歡在網上去做精細的論證。我在網上祗愛把一些見解貢獻出來與人們分享。至於論證?網上畢竟不是做論文的地方,我本人也沒有在網上作論文的習慣。

所以胡先生如果對我的詮釋不滿意,對我的論證也不滿意的話,我是很樂意收回的。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46
請指出「詮釋」的根據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大秦武士網友第 5 樓留言

1.     「哲學家牟宗三的“自由主義”從概念的學術歷史來源上講是來自康德。」

牟先生這篇大作中沒有一次提到康德的大名。因此,以上這句話只能說是你的詮釋。請指出你做這個「詮釋」的根據是什麼。例如:

a.     康德的某本書中有類似的論述。

b.     某學者闡釋康德的思想時,曾如此說明這是康德對「自由主義」的觀點。

c.     任何一位學者如此闡釋「自由主義」的觀點。

d.     任何支持你這個詮釋的依據。

如果你不能提出以上任何一個論述,我建議你收回你的「詮釋」。

2.     牟先生的大作中有這麼一段話:

「來自西方近代的這個特定的自由主義,其提出是有它的特定背景的。它是在人權運動下產生的。它是對宗教信仰上的迫害而產生,對階級制度而產生,對專制暴君而產生。」

請問:

a.     這段話和我對「(政治面)古典自由主義」的詮釋有不相容的地方嗎?如果沒有,則牟先生和我的「自由主義」的「所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我們兩人在談同一個「來自西方近代」的「自由主義」。

b.     這段話和你的詮釋相容嗎?我看「不相容」(1)。如果你認為「相容」,請說明為什麼你認為「相容」。

如果你不能就這兩點提出一個「說得通」的論述,我建議你收回你的「詮釋」。

3.     牟先生在其大作的《附識》中有以下這段話:

Liberalism譯為『自由主義』是不甚恰當的。到中國來,譯成這四個中國字,很易令人望文生義,而喪失其原來的應有之意。所以『自由主義』一詞在中國生出許多誤會與流弊。(以在中國無發生此詞的社會背景之故。)」

我不了解:「以在中國無發生此詞的社會背景之故。」是什麼意思。

難道牟先生否認「中國社會」的「背景」曾包含或仍然包含:

「干涉人的學術思想。有階級制度的不平等,有特權。有專制暴君的侵害與壓迫。到處是拘禁,是封閉。」?

難道牟先生對將蔣中正父子在「自由中國」所造成的「白色恐怖」也「熟視無睹」?

請你試著回答我的疑問,並替這個「以在中國無發生此詞的社會背景之故。」的評論做個詮釋。

如果你不能就牟先生這個評論提出一個「說得通」的論述,我建議你收回你的「詮釋」。

至於他清楚明白的用了liberalism一詞,只要你能回答以上1、2兩點中的一個,我就不再追問你所了解的Liberalism是什麼意思了。

******************************************************

我對牟先生關於「自由主義」論述的批評,在指出:

a.      「它是從社會上對那些拘禁,限制,不合理的既成勢力而逼出的一種寬容、開明的『態度』, …」;

b.      「它本身並無特定的內容,它不是一個思想系統。」;和

c.      「... 以在中國無發生此詞的社會背景之故。」

這三句話並不合事實。

******************************************************

牟先生對「自由中國所表現的自由主義」的批評,其實是針對胡適和殷海光兩位先生所鼓吹學風的批判或攻擊。這是他「獨斷的科學主義」的所指。

我的根據很簡單,當時鼓吹「自由主義」或「科學主義」的學者很多,但同時鼓吹「自由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學者,則以胡、殷兩位最有名,最受歡迎,也發表最多的論述。

我對胡適先生的學問並不了解;但我知道殷海光先生的英文甚差,如「後設」一詞,不知道害慘了多少哲學系的學生。他雖大力鼓吹「民主」,在當時有其社會貢獻,但對「民主」一詞的內涵,恐怕也是不甚了了(我有一篇文章討論此點)。他們或許都有可批評之處,不論牟先生的批判或攻擊是否成立,總輪不到我替他們出頭。

牟先生要「衛道」、要「闢邪說」、或爭取學術界「泰斗」或「執牛耳」的地位,我也沒有意見。我只簡單的「就概念論概念」;或弄清楚牟先生自己所強調的:

(「自由主義」)「這詞的應有的原義」。

以及幫助看了牟先生這篇大作的網友,避免在「自由主義」一詞上,產生牟先生自己所說的「誤會與流弊」。

附註:

1.     我認為你這個詮釋和牟先生對「自由主義」的了解「不相容」的根據是:這段話所說的「背景」以及以下對此「背景」的描寫,主要或完全是「政治的」,而非「哲學的」。雖然牟先生對「自由主義者」的批評看起來很「哲學」味,其實有其特定目標,也就其實正是一種「意識型態」。請參考本文最後一節的說明。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