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牟宗三先生《觀念的災害》一文的討論
 瀏覽960|回應1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觀念的災害》是牟宗三先生的大作,原載:【樂學堂】網頁 >> 《時代與感受》>> 第三樓留言。

http://yp719.et.cyu.edu.tw/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485&show=50

我就其中牟先生對「自由主義」的詮釋提出批評。引起一些討論。我選了幾篇轉貼於此。歡迎批評指教。

***********************************

我曾先後在幾篇相關的文章中討論過「自由主義」和「意識型態」。最近在此處看到牟宗三先生的大作《觀念的災害》。其中的主題之一是「意識型態」,或牟先生的翻譯:「意底牢結」。另一個主題則是「自由主義」。

我不打算討論牟先生的大作,但我認為有需要釐清這兩個目前相當通行的基本概念或觀念(1)。

以下我轉貼兩篇討論「自由主義」和「意識型態」的拙作。它們的內容都是根據我更早的舊作所做的整理。我對這兩個概念的瞭解,當然也不是定論。不過介紹它們的論述汗牛充棟,大家可以比較參照。如果要討論,我希望能根據一些學者具體的論述。

附註:

1.     溫玉網友在該欄第5樓介紹了兩個討論「意識型態」的網路連接。我目前上不了第二個連接。第一個連接大概是貼文者的翻譯,或他/她摘錄自某本中文譯著。原文應該是某西方學者某本《社會學概論》或《社會思想史》一類教科書的序言、總論、或相關章節簡介。其主題在詮釋「意識型態」這個概念在社會學理論中的應用(2),它對這個概念的內涵或「用法」著墨不多。而譯者的英文和社會學程度都平平,以致該譯文雖然沒有什麼嚴重錯誤,但整篇文字可說生吞活剝。
2.     我用「詮釋」二字是因為我並不同意該文原作者以「意識型態」來陳述「社會學理論沿革」的方法。我認為這種「汎意識型態論」缺乏現實基礎。換句話說,「意識型態」一詞的主要應用是做為政治鬥爭論述的武器,不是建構社會學理論的「理論模型」或「思考典範」。原作者將盧卡奇與曼罕並論就是一種偏見(如果不是錯誤)。前者是一流或二流的文學理論家和一流的意識型態家,但大概是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社會學家。如果以曼罕的論述數量和範圍而論,他還不能算一流的社會學家,則他的知識社會學至少讓他在20世紀思想史上有一席之地。理論模型:ideal-type。思考典範:paradigm as in” paradigm-shift” (Kuhn, T. S. 1996)。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03
 回應文章
淺談「自由主義」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下文大約發表在2006年冬季。它並非為了批評牟先生而寫。但比對下文中我以A, B, ..., G註明的地方和牟先生對「自由主義」的「論述」,可以看出,如果我的詮釋「正確」( = 合於「自由主義」提出者和鼓吹者的原義),則牟先生對這個概念的瞭解,大概不甚了了。H是我一再強調的觀點,牟先生這篇文章中關於「自由主義」和「意識型態」兩者的論述,也可看成支援我這個觀點的反面實例。

「自由主義」這個議題和我下次討論的「意識型態」都跟「一心開二門」或「心性之說」毫無關係,也許我們可以試著「就概念論概念」。歡迎批判。

如果有人把「存有」解釋成”To be is to be talked about. 或:接受「唯心論」的人就有「自由『心』證」或「自由聯『想』」的權利,只要說清楚,除了「哼哼」、「呵呵」外,我並沒有特別的意見。

此處對原文略有修正及補充。

淺談「自由主義」

1.    
前言

「自由主義」是思想史,也是政治學和政治哲學上的術語。由於歷史悠久,近四百年來其內涵自然有所演變和擴充。也就是說,「自由主義」的「所指」不只一個。以下就我所了解的四種「自由主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以後再談內容。

本文由【保釣論壇】中的討論通信和(胡卜凱2002:第2)兩文改寫。胡承渝先生的話原為一篇短信,由於內容簡明扼要、提綱挈領,所以我把它分成三處引述。對此議題有興趣的網友可進一步參考(Eccleshall 2003, Rawls 1996, Popper 1973, Hayek 1971)。批判性介紹「自由主義」的書可參考(Gray, J. 2000, 1966)

1.   
古典自由主義

1.1
政治面古典自由主義

承渝兄說:

「『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從洛克的『天賦人權說』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出發,主要是政治上的觀念。」

它也是政治學學者建立「憲政制度」的理論時,所使用概念、原則、或信念的來源(A)。做為「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洛克最常被引用的主張是:

「一群人民有權利反抗一個不公義的政府。」(1)

我認為這句話所包含的概念;「時日曷喪,予與汝偕亡!」;和孟子的「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三者相當類似,它們都是「造反有理!」這句口號中「理」(正當性)的基礎。事實上,《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都根據,也都在闡釋洛克這句話。用海珊的話來說,「古典自由主義」的論述,是十八世紀以來所有革命宣言的「老媽」(B)

十九世紀彌爾是當時「自由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Mill 1974)。嚴復將彌爾的《論自由》譯為《群己權界論》。「自由主義」的思想自此也進入倫理學和社會論述的領域(C)。柏林(Berlin, I.)20世紀「政治面古典自由主義」的代表,其《自由四論》是經典著作,被收集在他自己和其他的各種論文集。

1.2
經濟面古典自由主義

承渝兄說:

「資本主義發達後,Copden等人,把『(古典)自由主義』的觀念用到經濟上,主張自由貿易,反對政府立法規範工商業。」

我孤陋寡聞,沒有聽過Copden的大名,我只知道亞當。斯密、李嘉鐸等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先驅。他們的主張及衍生出來的政策,當時和「重商主義」相抗衡(2)(D)

2.   
新自由主義

承渝兄說:

「在二十世紀後半的美國,民主黨較注重政治上的自由主義,共和黨則注重經濟上的自由主義。」

2.1
政治面新自由主義

1930
年代「大恐慌」以後,美國政治界「自由派」主張政府介入各種社會問題和經濟議題。以政府權力來解決週期性的經濟衰退問題,和以政府的權力來促進社會公平以維護社會穩定運作。例如:羅斯福總統的「新政」(New Deal);詹森總統的「大社會」(Great Society)。實際政策如:以重新分配財富來達到社會平等(社會福利制度)、弱勢團體在職場的保障、以公車運送學生來達到學校的種族整合等(民權法案)(E)

美國政治界「自由派」的思想或主張,通稱為「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

美國1950 – 70年代,政治界「自由派」有民主黨內的甘迺迪兄弟、總統候選人韓福瑞(1968)、麥高文(1972)(加州州長)布郎、卡特任內的副總統孟代爾等;共和黨內的(總統)福特、(紐約州長)洛克菲勒、(紐約市市長)林賽等(稱為「中道派」)。「自由派」在實踐面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華倫。美國民權得以制度化(包括女權及其他弱勢團體權益),至今屹立不搖的主要因素,第一是國會中的相關立法,第二則依賴華倫法庭的判決及其所樹立的傳統。如確立保障人權的的法律及判例,和駁回妨害人權的法律及案例(F)

「自由派」理論面代表人物則有在哈佛大學執教,《正義論》一書作者羅爾斯(Rawls 1971)。同時代的其他「新自由主義」人物,有的擔任文官或國會助理(二軍),她/他們是許多保護弱勢團體法案和社會福利法案,得以在議會或國會完成立法程序的推手。羅爾斯《正義論》的影響,及靠闡釋《正義論》而儕身學術界的門人弟子,當然是支撐同時代「新自由主義」風潮的主力之一(G)

以上所述「新自由主義」的這些立場和所導致的政策,和「(經濟面)古典自由主義」的原則背道而馳,也被「公民自由權主義」(Libertarianism)者所反對。後者強調人民自主、自治、和自律的權利及權力;主張政府儘量少管事(Boaz 1997)。近於老子的「無為而治」。

2.2
經濟面新自由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共產國家的建立,導致馬克思主義盛行一時,加上各國紛紛建立社會福利制度,使得經濟面的「古典自由主義」不再流行。1980年以後,雷根和柴契爾夫人分別在美、英長期執政,加上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全球霸主,海耶克所鼓吹的「(經濟面)新自由主義」於是大行其道(3)。我以「(經濟面)新自由主義」翻譯英文的neoliberalism

(經濟面)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和「(經濟面)古典自由主義」近似。70年代以後,美國政治界的新右派或稱保守派、保守主義的經濟政策,和「(經濟面)古典自由主義」相近。所以在美國媒體或網路上,新右派或保守主義者的主張,常被冠以「(經濟面)新自由主義」。新右派和「(經濟面)新自由主義」的相異處,在貿易議題。前者往往也同時是「孤立主義」者,或極端反()共者,因而有時選擇性的主張保護政策。

但是在英文中,除了在教科書上外,媒體對classical liberalism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並不做嚴格的區分,更不會去區分政治面和經濟面。大部分的時間,只統稱liberalism(4)。中文翻譯的時候,也就以一律以「自由主義」來表達。一般人也就以為只有一種「自由主義」。

3.   
結論

「自由主義」者多半屬於小資產階級(5)。他們一向利用勞工階級做政治運作或鬥爭的盟友或工具。在取得相當的政治實利,能和皇室或大資產階級討價還價後,就出賣勞工階級。這類過程,在法國歷史中一再上演(6)

台灣的「自由主義」者,多半是空想的知識份子,除了追求或堅持「民主」政治的原則或信念之外,對自由、平等、或正義等概念,沒什麼理論基礎。在實務上,大概也和他們的美國同道一般,「連怎麼樣把腳踏車放得四平八穩都不會」(7)。至於台灣當下「自由主義」者的行徑,只要看看「清流」的嘴臉或吃相(8),就可略知一、二。民進黨中社運界人士執政後,在勞工政策的轉向,也可作如是觀。

今天是「相對主義」或「價值多元論」的時代,任何人可以批判或捍衛任何學說。我無意涉及。但一個人需要把所批判或捍衛的通行概念弄清楚,或把所批判或捍衛的一群人的主張或政策弄清楚,才能進行有意義或合理性的論述(H)

用「XX主義」做標籤來黨同伐異或罵人潑糞(胡卜凱2006),只能說是道德上的「虛無主義」或「下三濫主義」(政壇長青樹宋三 2006)

附註:

1.     ” A body of people has a right to resist unjust government.”
本句不是引用洛克的原文,是Eccleshall的詮釋。
2.   
「重商主義」認為國家的富庶以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來計算。所以主張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在國際貿易上主張「只賣出,不買進」(關稅保護)。重商主義:Mercantilism
3.   
海耶克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包括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關於海耶克的簡介可參考(Muller 2003:第13)
4.   
英文字(或詞)跟中文字/詞最大的不同,在英文字一字多義。其「所指」、「用法」、或「意義」和上、下文及語境有非常大的相關性(胡卜凱2002b1.2)。在翻譯過程中,這會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如果翻譯者的知識有限,讀者會被誤導,甚至得到錯誤的資訊。這是只靠字典或網路百科來討論問題時,一個重大的障礙。
5.   
小資產階級(petit bourgeois)。此詞的意思不是指小規模、小格局、或小資本額的資本家(bourgeois),它主要指附庸於資本家來混飯吃的各種階層(市民階層)。尤其指文革時紅衛兵所說的「走資派的走狗」,或我常批判的「(知識)圍事」和「幫閒文人」。
6.   
最有名的兩次:1848的二月革命(Kranzberg 19591 – 23 頁,Duveau 1967) 1871的巴黎公社(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1971)
7.   
美國隔離主義者華勒士(G. Wallace)的名言:”They (the liberals) can’t park a bicycle straight.”(大意如此。)
8.   
例如:殷錢坑或殷黑洞。高鐵不知道還要吃掉我們納稅人多少個億,她還跩得跟個二、五、八萬一樣,動不動要開記者會。真的是什麼的什麼嘛!?我本來以為:「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是形容街頭的混混。現在看來,形容當前的「清流」,好像更活神活現,入骨三分。這是因為「現代」的道德情境,還是因為「後現代」的語言情境?。

參考書目及文章:

* Boaz, D. 1997, Libertarianism, A Primer,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 Duveau, G. 1967, Tr., Carter, A., 1848: The Making of a Revolution, Random House, New York
* Eccleshall, R. 2003, Liberalism, in Political Ideology: An Introduction, Routledge, NYC
* Gray, J. 1966, Post-Liberalism: A Study on Political Thought, Routledge, NYC
* Gray, J. 2000, Two Faces of Liberalism, Polity Press, Cambridge, UK
* Hayek, F. A. 1971, The Road To Serfdom, Routledge, London
* Kranzberg, M. ed., 1959, 1848: A Turning Point? D. C. Heath and Company, Boston

* Mill, J. S. 1974, On Liberty, Penguin Books, NYC
* Muller, J. Z. 2003, The Mind and The Market: Capitalism In Western Thought, Anchor Books, NYC
* Popper, K. R. 1973,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雙葉書店,台北
*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Rawls, J. 1996, Political Liber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YC
*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1971,《論巴黎公社》,人民出版社,北京。
*
政壇長青樹宋三 2006,《李敖算的上自由主義分子嗎?》,(該網頁已經不存在)
*
胡卜凱2002a,《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裡的政治倫理》讀後 - 政治篇》(該網頁已經不存在)
* 胡卜凱2002b,《「意思」和「翻譯」 -- 兼評《哲學辭典》中譯本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75
*
胡卜凱2006,《李敖算的上自由主義分子嗎?》,【留言836319】,(該網頁已經不存在)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23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