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英雄傳》新版校對後記
 瀏覽770|回應2推薦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腦蟲
胡卜凱

 

書名:《中國英雄傳》

作者:胡秋原

出版者:問津堂書局

本書定價:新台幣320元

優惠本網站讀者:特價新台幣250元(含郵資)

郵政劃撥帳號:19654218

戶名:胡卜凱

******************************

承問津堂書局盛情,決定再版先父秋原公遺著《中國英雄傳》。今年九月初,周玉山兄邀我校稿,花了一個月時間,於10月初完成。玉山兄說《海峽評論》的編輯希望有一篇《新版後記》。我就自告奮勇,承諾下來。因為我沒有參與編輯工作,這篇文章只能以《新版校對後記》命名。

我讀《中國英雄傳》已有40年。當時我還是大一的學生,看了之後自然熱血澎湃,報效國家之志,油然而生。現在重讀此書,回首當年,慚愧之餘不免仍有幾許伏櫪餘勇。古人有學書不成,轉而學劍的話。我剛好相反,在時代潮流的驅使下,沒有能鍛鍊出投筆從戎的氣概,轉而讀書。40年後,拿不出造福社會、人群的事功。只有就本書主題,闡述一、二。希望對今天的讀者,略盡「導讀」的幫助。

《中國英雄傳》可說是一本《中國通史之國防篇》。這本書從李牧、蒙恬開始,記載了一般人熟悉的漢朝張騫、衛青、霍去病,唐朝李靖、玄奘、薛仁貴,五代的柴榮、宋朝楊家諸將、岳飛,元朝拔都、文天祥,明朝鄭和、戚繼光、袁崇煥,收回台灣的鄭成功,清朝左宗棠、劉永福等等,以及其他幾十位捍衛國土、保護人民,大家也多少都聽過,甚或嚮往、景仰的「英雄」們的事跡。

21世紀,我們必須了解現代武器和過去的武器有本質的不同。隨著科技的進步,武器的威力呈現指數式的增加,「決勝於千里之外」不是一個理想而是經常發生的案例。雖然人類普遍了解這個嚴峻現實,因而動用武力的傾向或趨勢逐漸降低。但戰爭的威脅和陰影仍然無處不在。由於現代武器的威力和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力,戰爭的後果不再是局部的和一時的。從日本廣島、長崎之後,韓戰、越戰、多次以阿戰爭、兩伊戰爭、第一次波灣戰爭、科索伏戰爭、阿富汗戰爭、一直無法和平解決的以巴(游)戰爭、和美伊(拉克)戰爭等等,被殺死的人不再限於軍人和少數平民;被破壞的土地不再限於所謂的「戰場」;戰爭的烙痕更往往延續幾十年。

因此,我們要深刻體會孫子在約2,500年前所說的兩段話: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計篇》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火攻篇》

以及唐代詩人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以下討論本書的三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中國的外患來自西北和東北。」

這當然是由於歷史上自匈奴以降,西北和東北的游遊牧民族不斷南下牧馬而來的教訓。不過由於過去5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努力及國際形勢的演變,俄、日、中三國國勢消長,此一主題已失去40年前的急迫性。如果中國未來再度面臨戰爭,敵人應該來自萬里之外。

另一方面,「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武器的威力和破壞力,今後會是:「兩大對抗,屍積跨洲;中美相爭,全球將毀」。因此,21世紀的中國英雄,將不再是馳騁沙場的將軍,而必須是以高度智慧來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戰爭發生的政治家。

由於當前台灣內部政客的愚蠢,和帝國主義政客和軍火販子的操弄,導致兩岸形勢50年來仍缺乏正面和合理的進展。許多文人和網客,常常以動用「武力」或「戰爭」的言論,來發洩自己「孤臣孽子」的悲情或悲憤。雖然其情可憫,但我認為這是和三流政客及軍火販子同樣愚蠢和不負責任的思考模式。至於少數暴虎馮河、鋌而走險的台獨狂熱份子,當然更是完全失去了理性。

就一個關切社會大眾和國家前途的中國知識份子來說,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宣揚和促進兩岸人民間的溝通了解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應該督促兩岸政治領袖公忠謀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

第二個主題:「專制將導致政治的腐敗,以及隨之而來的亡國之禍。」

這是綜合中國各個末代王朝史實而得到的結論,它也支持Lord Acton說的:

「權力導致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

「政治」是「爭奪資源擁有權和分配權的活動」。地球是有限空間,所以自有記載以來,或有人類以來,資源總是有限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升級,資源只會越來越少。因此,即使獨裁體制或開明專制能帶來一時的效率,但長久以往,「政治領袖」及其左右隨從跟班,必然不擇手段的企圖繼續保持這個「資源擁有權和分配權」,因而導致「權力的腐化」。

本文的重點不在討論政治學或政治哲學。但本書根據史實而得到的第二個主題,再度佐證:「民主政治」雖然有種種流弊,但從長期運作看,對大多數人民來說,它仍然是最有利的政治制度。因為只有在監督、制衡、法制、和政權輪替等機制下,一般人民才有可能進行公平的「資源分配」活動。多數人民只有能夠在公平競爭下取得自身的基本生存和生活資源,才有所謂的「獨立」人格和行為能力;也才不會走上被奴役之路。

第三個主題:「國家強盛,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才」。

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一個主題。

什麼樣的人才算「人才」?才稱得上「英雄」?

本書一開始引用了劉劭的《人物志》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文化或演化論的觀點來看,我想以下的定義也很適合:

所謂「英雄」或「人才」,指那些能夠面對多數人所無法面對的嚴酷(自然或社會)環境,因而能夠解決多數人問題的人。

例如,本書中提到的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位英雄。我們都知道他們的豐功偉業在打敗匈奴,奠定大漢的國威。他們和本書中其他英雄的共同點在那裏?

我認為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人,(站在漢人的立場)解決了當時漢人跟匈奴爭奪生存空間或生活資源的問題。所以他們被尊為(漢族或中國)英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所表達的思想。

張騫、玄奘之被尊為「英雄」,因為他們堅毅卓絕,克服險惡的自然和異邦環境,完成艱巨的任務或偉大的目標。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能人所不能」,達到非凡的成就,而入英雄/英雌之列?

因為他/她們具有非凡的能力或一般人所缺乏的人格特質。

這種能力和人格特質從那裏來?

我認為是從教育和文化薰陶而來。換句話說,沒有歷史和楷模的傳承,就沒有產生後世英雄、英雌、或人才的淵源。更重要的是:

只要努力學習培養,人人都有成為英雄、英雌、或人才的機會。 

當年先父致力於這本《中國英雄傳》,我相信他並不是在著述一部《中國通史之國防篇》,他是痛感中國當時不但國家分裂,而且數十年來,國勢積弱、社會風氣頹廢;因此,他希望借這些中國英雄豪傑的英勇行為和光輝事跡,鼓舞青少年「有為者亦若是」,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宏揚士不可以不弘毅之風,重振大漢聲威,名垂中華青史。

再讀此書,追思先父憂國憂民的情懷,展望欣欣向榮的中國世紀,我對未來滿抱樂觀。但「國家強盛,最重要的因素在人才」,謹以以上的幾句話和今天的讀者們互勵共勉。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839224
 回應文章
回腦蟲
推薦0


tetrapod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人老是誤認人才是天生的 五百年才一人

這真是害死人的想法

人才是培養出來的 是訓練出來的

阿扁是人才

可惜走偏了﹝單對中國對漢族而言﹞

國民黨卻沒人才 只有等著當總統的人

中國英雄傳裡人才的表達只有一個

那就是捨我其誰的霸氣和千萬人吾往也的決心

天下那有白吃午餐的叫做人才的呢

就教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019130
請教
    回應給: 腦蟲(cerebrate)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200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