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德等人連署 民進黨大震撼 親綠學界籲扁下台
何榮幸 /台北報導
陳水扁總統的下台危機不但沒有解除,反而遭到親綠民間力量的更大挑戰。包括紀萬生、張富忠、吳乃德、范雲、吳介民、黃長玲等老中青三代的學界與社運界要角,已連署要求陳總統以最高道德標準自行下台。
此份「民主政治與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 ─對陳總統、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呼籲」宣言,將在民進黨全代會前夕為政壇投下重大震撼彈。
總統罷免案前已在醞釀
據了解,早在 立法院表決罷免總統案之前,親綠民間力量即已高度反省檢討台灣民主運動發展歷程,認為陳總統對第一家庭弊案疑雲難辭其咎,希望陳總統能夠體認政治與道德之間的分際,自行下台承擔應有的政治責任。
因此,中研院研究員錢永祥、吳乃德草擬一份聲明,由中研院助理研究員范雲、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推動連署,希望結合學界、社運界等民間反省力量,超越藍綠對抗的泛政治化氛圍,提出包括「陳總統應自行下台」等具體要求,這項聲明最後修改成為「民主政治與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 ─ 對陳總統、 民進黨 與公民社會的呼籲」宣言。
而此項連署名單逐漸擴大後,到目前為止,參與者包括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紀萬生、前 民進黨國代張富忠、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吳介民等人,還有其他學界及社運界要角正在連署中。
參與連署人士指出,兼任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的黃長玲,日前在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版發表「政治人物有道德高度嗎」一文,已充分表達他們要求陳總統自行下台的主要考量。
黃長玲在此文中指出, 馬英九、宋楚瑜等泛藍政治領袖固然缺乏足夠的道德高度,來贏得關鍵時刻跨越黨派對罷免案的支持,但當民進黨宣稱並無證據顯示陳總統涉案,因此不但反罷免,並決定鞏固領導中心時,民進黨儼然已採用「低標準的法律責任」而非「高標準的政治責任」,民進黨支持者必須深思綠營團結的背後所潛藏的危機。
民進黨全代會時發宣言
黃長玲強調,「當民進黨認為對國家元首的要求只有法律責任而無政治責任時,台灣的民主化其實已經面臨重大挫折」,她認為,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已形成默契,雙方都理解對方不會嚴肅的面對自己陣營的政治責任,雙方也都無須 擔心對方能有效的以政治責任要求己方。
據了解,發起此項連署人士經過多次討論後,預定在本周六 民進黨 全代會召開時,發表此份「對陳總統、 民進黨 與公民社會的呼籲」宣言。但民進黨昨日宣布全代會因颱風來襲延期一周,此份宣言是否延後發表,參與連署人士將在這一兩天做出最後決定。
美麗島與野百合 聯手棄扁
何榮幸 /特稿
此波連署要求陳總統自行下台的親綠人士中,包括老一輩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中被刑求最慘的紀萬生,中生代與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互動密切的吳乃德,以及年輕一輩野百合學運領袖范雲。這也是此份連署名單備受矚目的原因。
紀萬生自許 時窮節乃現
即將共同發表〈對陳總統、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呼籲〉宣言的親綠人士中,素有「紀老師」之稱的紀萬生出身國文老師。早年曾上萬言書痛批 教育界貪腐,因而成為被情治單位跟監的黑名單。其後紀萬生投入群眾運動,因而引來美麗島事件四年半牢獄之災,他被刑求最慘的遭遇讓黨外人士動容,極受敬重。
紀萬生出獄第三天,再度投入群眾 運動。近年則獻身佛教現代化、遊走山林廟寺,並且教導九二一災後失學的小學生。台大教授黃武雄曾形容紀萬生是「遊俠」,紀萬生則以「時窮節乃現」的流浪武士精神自許,對民進黨執政頗有「恨鐵不成鋼」感慨。
中生代連署人士中,張富忠、吳乃德很早就投入黨外運動,以不同方式扮演重要角色。
教育 部政次范巽綠,是反對 運動 有名的 夫妻 檔。他早期為參選桃園縣長的許信良助選,與林正杰合著記錄中壢事件的《選舉萬歲》,並曾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四年。其後擔任過 民進黨 中執委、國代,去年並編著《綠色年代》一書記錄民主 運動 二十五年歷程。
吳乃德意見 林義雄重視
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是新潮流系大老吳乃仁的弟弟,長期在學術界,但高度關切民主運動發展。吳乃德是 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時常諮詢意見的學界友人,不時發表對於民主發展、族群和解的專文,其意見頗獲民進黨人士重視,並與年輕一輩學者維持密切互動,因此在這波連署中扮演重要發起者角色。
范雲、黃長玲 串聯推手
至於連署名單中年輕一輩的范雲、吳介民、黃長玲等人,近年則在學界、社運界相當活躍。
中研院助理研究員范雲在台大 學生會長、三月學運總指揮時期即已受到矚目,是學運世代進入學界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曾在林義雄參選民進黨主席時助選,是常與林義雄互動的年輕友人,並長期投入各項社運活動。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吳介民,是當年台大「自由之愛」學運中的「理論大師」,在三月學運中也扮演幕後重要角色,長期關心民主化理論,是學運世代的「老大哥」級人物。台大政治系副教授、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黃長玲,則在學界、婦運界皆有出色表現,論述能力與執行力極受肯定,她與范雲在此波連署中共同扮演最重要的推動串聯角色。
兩度延後出手 避免模糊焦點
何榮幸 /新聞幕後
親綠民間力量要求陳總統自行下台行動,本來在 立法院表決罷免總統案隔天就要發難,但因容易被泛政治化解讀而首度延後;後來又因為李登輝前總統出手批扁,連署人士不想模糊焦點而二度延後;直到民進黨即將召開全代會,學界、社運界要角才決定於此時出擊。
不僅如此,由於政治情勢快速變化,「民主政治與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 ─對陳總統、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呼籲」宣言內容更經過重大修正,由原先針對朝野政黨發聲,到最後只針對陳總統與民進黨提出呼籲,並將連署範圍限定於親綠人士,以求發揮刺激民進黨反省的最大效果,
據了解,由錢永祥、吳乃德兩位分別具有藍、綠色彩學界要角撰寫的宣言草稿,原本針對朝野皆提出批評與建言,在六月二十七日 立法院表決罷免案前即已積極連署,並且打算在二十八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希望表達學界、社運界超越藍綠意識型態之爭的看法。
不過,隨著藍綠對決情勢急速升高,連署人士緊急開會後認為,在罷免案表決後隨即發表此項宣言,很容易被外界解讀為「跟泛藍陣營站在同一邊」,屆時將無法理性討論此項宣言傳達的理念與價值,因此連署人士初步決定延後一週公布。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連署人士準備召開記者會要求陳總統下台之際, 李登輝前總統不斷下重手批扁,捲起政壇千堆雪,各界焦點皆置於大綠、小綠內鬥紛爭,連署人士再度評估後,認為當時發難不易與李前總統的批評做出區隔,而且容易被外界模糊焦點,因此決定第二度延後公布宣言。
原載07/13/2006中時電子報
原載: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07130012+95071301+0+161311+0,00.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