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中時電子報】 >> 【新聞對談】 >> 《道德經演義》 開欄者: 三毛 http://forums1.chinatimes.com/dailytalk/Forum.asp?ArticleID=819519&History=0&Page=1
胡卜凱(#38)
我偶而也重新看看老、莊、論、孟;唐詩、宋詞、元曲,甚至楚辭、漢賦。碰到有人攻擊中國文化,我也會替孔老二辯護一下。
一邊吹冷氣、打手機、看電視、上網胡說八道;一邊發思古之幽情,批評「資本主義」或「現代文明」。
我想這是:
沙特說的bad faith; 也不合孔子說的: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胡卜凱(#51) 三毛網友(#43)
把「學貫中西」四個字用到我身上,是把學問變小了。我既然沒有學問,自然談不上「治學嚴謹」。不過我的確「行文嚴謹」。 1. 知識
我的文言文閱讀功力不高,所以30多年前勉強自己看完《莊子》,大概讀懂的部分不到一半。除了他和惠施關於魚樂不樂的對話外,我記得的只有:
「吾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已。」
如果有人深入的發揮這句話,中國就有可以和柏拉圖爭輝的「認識論」了。我不知道有沒人做這個工作。如果有人深入的發揮莊子和惠施關於魚樂不樂的對話,我們也就早就有「語言哲學」和「人際相通」的理論了。我也不知道有沒人做這個工作。但是我至少沒有聽過。
根據莊子的「認識論」,我可以說:
我沒有足夠的證據做「沒有上帝」或「沒有真理」的判斷。但是,如果「上帝」的概念蘊含「全知、全能、全在」的話,在我們探索到整個宇宙前,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做「有上帝」的判斷。
同樣的,如果「真理」的概念蘊含「適用於整個宇宙的道理(說法、論述、…)」的話,在我們探索到整個宇宙前,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做「有真理」的判斷。
2. 語言
我接受笛卡爾對「清楚明白的概念(觀念、想法、意象、…)」的要求。所以,我不能接受:
「我知道什麼是真理,但我說不出個名堂來。」
這種陳述。
我同意:
「如果你/妳不能用語言描述,你/妳大概不知道你/妳在說什麼。」
這個命題可能太極端。但是我認為:在一般日常生活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判準。換句話說,我寧可接受:
「我們目前還沒有發現什麼是真理。」
但我不能接受:
「我知道什麼是真理,但我說不出個名堂來。」
因為,一個不能「表達」的思想或說法,是一個不能「比較」或檢驗的思想或說法。如果我們接受:「我知道什麼是真理,但我說不出個名堂來。」這種說法,我必須接受:
「每個人有他/她自己的真理。」這種結論。
這個結論和我上面對「真理」這個概念的描述是衝突的。 3. 行為原則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事物、制度、…等等。資本主義或現代文明當然可以批判。如果對人、事物、制度、…等等不做批判,或至少有異議,人就不可能演變。也就不會有「現代文明」。
但是,在公共領域(知識和政策)的討論,需要有一定的根據和規則。我當然沒有能力和資格訂這個「規則」,但我建議: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孔子)。
這也是「知行合一」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或耶穌對丟第一棵石頭者的要求。
例如,對推動「非核家園」政策的公共人物,我會希望他/她家的垃圾和用電量是社會上平均家庭垃圾和用電量的一半。否則,我認為他/她們的「環保」是口號或意識型態。甚至於不過是沙特說的bad faith。bad faith在這裏可以翻譯成:「說一套,做一套。」或嚴厲一些:「自欺欺人。」
我對這個或那個判斷(結論、說法、…)並沒有預設的立場。但是由於公共領域(知識和政策)的言論有它一定的影響,我建議:
一個公共領域(知識和政策)的論述要提出某些根據和遵守某些規則。或者說:
我希望在公共領域(知識和政策)中,看到一個「說得通」的論述。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