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有趣的研究。
據說美國人過去20年來,情緒沒有太大的改變。50%的人說她/他們相當快樂。34%的人說她/他們非常快樂(Britt 2006)。
以下是依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政黨傾向等所做關於美國人情緒的比較:
1. 共和黨黨員比民主黨黨員快樂;
2. 常去教會的人比不常去教會的人快樂;
3. 有錢人比沒有錢的人快樂;
4. 白人及西裔比黑人快樂;
5. 結了婚的人比未婚的人快樂。
一般來說,共和黨黨員比民主黨黨員有錢,所以共和黨黨員比民主黨黨員快樂,並不讓人意外。但在交叉比對後,研究人員發現:窮共和黨黨員比窮民主黨黨員快樂,有錢的共和黨黨員比有錢的民主黨黨員快樂。(以上三段為節譯。)
這個研究讓我想起D. Riesman教授40 – 50多年前的兩篇文章。他分析1950及1960年代,何以「新政派」的「自由主義」勢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減弱;何以民主黨黨員流失;何以自認為在政黨傾向上採取「獨立」立場的人大量增加等現象。他把後者稱為「怨懟階級」(Riesman/Glazer 1964)。我雖然不太喜歡Riesman這篇文章中,深居象牙塔自以為高一般民眾一等的蛋頭,甚至勢利眼筆調;我對美國社會及其風土人情也不熟悉。但他的文章至少看起來頭頭是道、架勢十足。
我不知道台灣的學者有沒有對本地的民眾做過情緒調查和社會分析。例如泛藍或泛綠民眾對自己現況和社會前途的滿意度及樂觀度;以及她/他們態度/看法和教育程度、出身背景、收入水平、和宗教信仰等等的相關分析。這類研究應該會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台灣的社會脈動。
參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