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文化的出路》簡介
 瀏覽1,640|回應0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0.  前言

最近有機會看到陳序經先生的《中國文化的出路》(陳序經 1934以下簡稱《出路》)。就我所知,陳先生是中國第一個公開主張「全盤西化」的人。他留學美、德,(大概)研究社會學或人類學。從本書內容來看,(我認為)陳先生對「文化」及相關議題有相當的研究。我雖久仰陳先生的大名和《出路》,但一直沒有讀過這本書。看了之後讓我相當感慨和迷惘。

為什麼中國的讀書人和社會大眾,到了21世紀還在討論中、西文化的問題、宏揚儒家思想的問題、甚至於讀經的問題?

是我們這一代的人不讀書不長進

還是「社會建構」的制約力這樣強大,讓一般人沒有面對現實,獨立思考的能力?

《出路》一書除簡短的《緒言》外共分七章。我在第1節中摘錄本書的部分見解,然後就我讀過的五章做個簡介。下文中雙引號(『』)是我用來加強陳先生的語氣,頁數則為原書頁數。

1.      陳序經先生的見解

1)   「研究所謂東西文化,而尋出一種辦法以『為中國文化前途計的人』,大約不出下面三個派別:

a. 主張全盤接受西方文化的。
b. 主張復返中國固有文化的。
c. 主張折衷辦法的。

本書的旨趣,是將這三派的意見,來做一個比較的研究,而尋出那一條途徑,或是那一種辦法,是我們今後『應當行』的途徑,或是所『必需採行』的辦法。但是這個問題未討論以前,我們應當對於『文化』本身上,『有充分的了解』。」(1)

2)     「人類所以要努力去創造文化的主因,大約是『適應時代環境以滿足其生活』。因此,文化可以說是人類適應時境以滿足其生活的努力的工具和結果。」(5)

3)     「我們以為折衷派的缺點,是對於研究文化的方法和文化的分別上,沒有充分的瞭解。為了『便利起見』,我們不妨把文化分作『物質方面』及『精神方面』,或者像上面所舉出的分析大綱,但是『文化本身上並沒有這樣的分別』,(58)

4)     「我們決不能說因為它是我們的過去的特質的優點,所以要保存它。因為我們的『文化觀』的前提是人類適應環境的出產品,『環境變了,它也變了』。」(59)

5)     「中國的政治道德卻相互利用;『儒家給專制君主以統治的理論』,而專制君主又給儒者以實力的保護和宣傳;(99)

6)     「文化乃人類的創造品,民族的精神,固然可於文化中見之,然他的真諦,並不在於保存文化,而在於創造文化。」(103)

7)          「周秦時代的中國文化,並不低下於歐洲古代的希臘文化,而中世紀的西洋文化,也不見高於漢以後的中國文化。(107)

8)          「所以每一代的文化,都賴『每一代的人』的『努力擴張和更新』。」(108)

9)     則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文化『並非一人一代的努力』。它既不是某一人或某一代的努力,則『每一個人』都有變換這一種文化,和『創造新的文化的責任』。」(109)

2.      《文化的根本觀念》

這是《出路》第1章和第2章的章名。

在第1章中陳先生介紹了西方學者對「文化」的「基礎」和「成分」所做的研究。

2章中陳先生介紹了西方學者對「文化」分期的意見,以及不同區域「文化」相接觸後,可能產生的交流方式和結果。

在近70年後的今天,從事「文化研究」的學者雖然就「文化」提出許多新的觀點,陳先生所介紹的這些看法大致上還是被接受的(Edles 2002Geertz 1973)。我對「文化」的了解,和他的觀點相近(胡卜凱 2006a, 2006b, 2005)

3.      《折衷辦法的派別》

陳先生將清末民初的「折衷派」家一分類。他列了以下五類:

1)  「中學為體與西學為用」
2)  「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
3)   「靜的文化與動的文化」
4) 「所謂科學的分析辦法」
5) 「物的文化與人的文化」

(我認為)他對這五類觀點都有相當深入和中肯的分析和評斷。

《出路》第4章是《復古辦法的觀察》。我想它的內容在現代已沒有實質意義,所以我沒有讀。 

4.      《全盤西化的理由》

陳先生說他主張「全盤西化」的理由有三個:

1)          「折衷派和復古派既不能導我們以可通的途徑,我們的唯一辦法是全盤接受西化。」(83)

2)          「歐洲近代文化的確比我們進步得多。」(98)

3)          「西洋的現代文化,無論我們喜歡不喜歡,它是現世的趨勢。」(98)

陳先生對這三點分別提出他的見解。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我對「全盤西化」這個概念的看法。

5.      《近代文化的主力》

陳先生在本章中指出「個人主義」是促進西方近代文化進步的主力。我會另外討論「個人主義」,此處略過。

陳先生在《出路》第7章《南北文化的真諦》中討論中國南、北文化的互動。此處略過。

6.      結論

6.1   我一開始說,(我認為)陳先生是對「文化」及相關議題有相當研究的學者。這並不表示我接受他「全盤西化」的「論述」或觀點。我將另外寫一篇文章討論這個問題。

6.2   從以上我所讀過的五章內容來看,我可以說:

陳先生對「文化」有相當的了解,他的態度是嚴謹的,他的目的(或動機)是替中國找一條行得通的出路。這是嚴肅和理論性的議題,任何人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張,也可以批判陳先生的:

a.     假設是否合理;
b.     論述是否和通行理論相容;
c.     判斷是否有事實根據;
d.     推論過程是否合邏輯;
e.           結論(或建議)是否可行或有效。

但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些人的看法和自己不同或相左就用情緒性或聯想性字眼,如「買辦」、「崇洋」、或其他有的沒的之類的語言來攻擊或醜詆他/她們。

參考書目和文章:

*  Edles, L. D. 2002, Cultural Sociology In Practice, Blackwell Publishers, Malden, Massachusetts
*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Basic Books, NYC
陳序經 1934,《中國文化的出路》,商務印書館,上海
胡卜凱 2005,《文化隨筆之 2 -- 「科學主義」、 「西方文明」》
胡卜凱 2006a,《文化隨筆之 4 -- 文化是從經驗中累積的成就》
胡卜凱 2006b,《文化隨筆之 3 -- 我對「文化」這個概念的了解》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59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