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時間仔細讀沈丁立先生的大作(沈丁立 2006),我大致同意他文章標題表達的意見。以下提出三個論點(或有色眼鏡),提供大家參考。我只掃瞄了一下沈先生的大作,所以本文也許有重複的地方。
1. 地球村的觀點;
2. 策略理論(通譯「戲論」或「博奕理論」)中「雙贏」的觀點;
3. 人類前途的觀點。
這三個觀點在以下的論述中相通,我只做一個綜合說明。
「地球村」的觀點相當於Wallerstein所提出的「全球體系」觀(Wallerstein 2005)。簡單的說,我們不要再固執於以「國家」為思考和分析的單元。而要從「全球體系」觀點來看世界局勢(1)。
我們人類的確有「資源不足」和「資源遞減」兩大危機。但思考和解決這兩大危機的方式,未必一定是「你死我(才能)活」(通譯「零-和」)的觀點,和根據這個觀點所規劃的策略。
拿中國的「和平崛起」來說,過去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兩個結構性的「必要條件」:一個是「資本」,一個是「市場」。其他相關的輔助因素我就不在此列舉。
我不是研究經濟或貿易的,但是我相信大家回頭查查過去30年來美國在中國的投資金額和比率,以及中、美貿易數字,就能了解美國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及「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由於美國本身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美國衰落後,她的角色不是其他國家或地區所能取代,或及時取代。如果美國衰落,全球的經濟都會受到負面影響,由於中國的人口及其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結構,中國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最大。這是我們討論中、美關係時,第一個要面對的事實。
過去30年來中、美關係當然是既鬥爭又合作。但總的來說,是一個相輔相成、互助共生的過程(也就是「雙贏」)。用普通話來說,中、美從眉來眼去進展到打情罵俏,現在根本就上了床,未來10到20年會愛或幹得難分難解。這是討論中、美關係時,不能不面對的第二個現實。也是討論台海關係時,必須了解的現實。
除非有人能論證中國只要依賴「內部消費」就能維持經濟活動的穩定成長,寄望或期盼「美國衰落」是不切實際。倒不是說美國不會衰落,而是:
a. 如果美國衰落,可能會有另一個強權起來取而代之,或者歐盟、或者印度、或者拉丁聯盟、或者阿拉伯聯盟。到時候我們又要鼓吹「歐盟衰落論」、「印度衰落論」、「拉聯衰落論」、或「阿聯衰落論」?
b. 如果美國衰落,又沒有任何其他強權出現,中國將成為全球所有吃不飽的人民或野心政客的箭靶。
歐洲國家過去幾百年來相互征戰不已。到了二戰以後,面對美、蘇兩大勢力,歐洲各國終於覺醒,了解真正的敵人不在歐洲內部。經過50多年的努力,21世界前50年將是中、美、歐盟鼎立的時代。
同樣的,上面提到人類有「資源不足」和「資源遞減」兩大危機。換句話說,中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阿拉伯人也好,人類的敵人不在國際社會內部,而是「時間」和地球生態的「有限性」。人類彼此打打殺殺不可能處理這兩個人類的共同威脅。全人類只有合作共同發展開發海洋(或沙漠)資源的技術,和移民月球的技術,才能延遲「人類末日」的到來。如果我們運氣好(或壞),人類也許能存活到見證太陽開始演變成黑洞。
附註:
1. 我認為這本書的整體論述相當有問題,如他「無窮盡的資本累積」、「1968年的革命」、和關於「知識結構」等說法。但「全球體系」和「分析單元」這兩個概念是有效的思考工具。全球體系(或體系):World-System;分析單元:unit of analysis。Wallerstein特別說明他的world不是指「世界」,而是指人類全球活動中,在不同領域的(全球性)「組合」和互動過程。
參考書目:
- Wallerstein, I. 2005, World-System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 沈丁立 2006,《美國衰落並不一定是好事》,《縱橫》,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16439/1450109.html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