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二元對立」
就我的了解,從黑格爾到剛去世的德希達,對「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都甚不以為然(黑格爾),乃至於強烈的批判(德希達及其他「後現代主義」者)。馬克思雖然號稱自己的思想是「科學的」,也提出所謂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但他「階級對立」的主張或理論,卻是沿襲「傳統西方玄學『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
你在《知識的考掘》中所鼓吹的「辯證法」(腦蟲 2005),依我的了解,它是將一個概念和與它(表面上看起來)對立的另一個概念,視為「互動的、相輔相成」的思考模式(胡卜凱 2005:第1.3-c節及註4;Stern 2004:page 11 - 21;Lichtheim, 1967: page xv - xxxii:Gadamer 1976:page 3 - 34)。因此,我認為這兩個觀點是「不相容」或「矛盾」的。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說,在同一篇或相關的文章中同時主張這兩個觀點的人,他/她的思路是「混亂」的。
你不需要同意我以上的詮釋或判斷,但是如果你試圖批駁我的說法,(我認為)你需要做以下兩者之一:
a. 提出你認為兩者「相容」的論述(包含假設、前提、和根據);或
b. 指出我的詮釋或判斷是「錯誤」的根據(1),「錯誤」在此指和通行理論或說法不合。例如:
b-1 某著作(或論文)中曾陳述:「『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和『辯證法』相容或相通。」
b-2 批判我所根據的論述(Stern;Lichtheim:Gadamer) 是「錯誤」的;或指出我對他們三位論述的了解或詮釋是「錯誤」的。
其次,精子和卵子(你所說的:「父精母血」)在細胞結構和染色體的組成及來源三者上不同。但是「不同」和「對立」是兩個不同「範疇(或類型)」的概念。即使就「二元對立」這一個術語來說,我懷疑你對它的內涵並不完全了解。也就是我所說的「道聽途說式的認識」(胡卜凱 2005b)。
最後,我略知施萊馬赫對現代詮釋學的貢獻(胡卜凱 2004:第1.1.4節)。施萊馬赫既是神學家,不論他如何「詮釋」《新、舊約》或「解經」,他不能也不會違背(基督教)「上帝造人」的基本教義。因此,雖然我沒有讀過他的著作,但我認為以他的學問和見識,你所引用的:「人是『來自』二元對立的『產物』」這句話(雙引號是我加上的),或者翻譯錯誤;或者翻譯者誤解了他的意思;或者你誤解了翻譯者的意思;或者你記憶錯誤,把某個無神論者的觀點張冠李戴給施萊馬赫。
如果你認為一位神學家會說出:「人是『來自』二元對立的『產物』」這種「名言」(?),你大概不了解什麼是「神學家」,或者你對基督教的教義一無所知。
如果你指出這句話的原始出處,我大概可以指出造成「錯誤」或「誤解」的地方。這是為什麼討論知識的文章,一定要附上參考文獻書目的原因。
2. 大腦神經學
我也讀過幾本解釋大腦神經學和報告大腦神經學研究近況的書(胡卜凱 2005c:第1.1節;2005d)。請指教。
3. 關於占卜
我尊重你或任何人「求神問卜」的權利和自由,基本上它是一種宗教或信仰自由。我認為我們之間的「歧見」,是「『態度』上的歧見」(胡卜凱 2005e)。所以我不回應你這一方面的論述。
附註:
1. 指出別人「錯誤」的「判斷」要有「根據」或一個「說法」,不是「你錯了」,或「對於易經的敬畏, 在於對它的瞭解有多深入.」一句話就可帶過。簡單的說,在李四看來,張三自以為的「深入」,其實可能是「誤解」甚至「狗屁不通」。這是為什麼有「公論」、「公評」的概念和行為,以及「論述理論」或「論辯理論」的原因(胡卜凱 2005f;2005g)。
參考文獻:
Gadamer, H-G. 1976, Hegel's Dialectics: Five Hermeneutical Stud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USA
Lichtheim, G. 1967, Introduction to the Torchbook Edition, in 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 Harper- Torchbooks, NYC
Stern, R. 2004, Hegel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Routledge, NYC
胡卜凱 2004,《「詮釋」和「後『現代』」之 1 -- 淺釋「詮釋」和「後『現代』」》,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681
胡卜凱 2005a,《目的不能給手段帶來正當性 -- 2》,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2976&aid=1500679&raid=1500686#rep1500686
胡卜凱 2005b,《易經包含有量子力學、相對論?》,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99277&tpno=0&raid=1502927&no=2976&cate_no=52524#rep1502927
胡卜凱 2005c,《社會變遷 1 – 淺談認知科學和社會學》,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1210
胡卜凱 2005d,《唯物人文觀》,http://www.fokas.com.tw/news/newslist.php?id=919
胡卜凱 2005e,《兩種不同的「歧見」》,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2976&aid=1362281
胡卜凱 2005f,《介紹Habermas的溝通/論述行動理論》,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37683&tpno=1&no=2976&cate_no=52524
胡卜凱 2005g,《介紹 論辯理論》,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08997&tpno=1&no=2976&cate_no=52524
腦蟲 2005,《知識的考掘》,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99277&tpno=0&no=2976&cate_no=52524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