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系統以數為中心
源起:坊間把易經描述的很偉大,易經我不懂,只記得陳教授只要看見講易經的書,就會買給孔教授,我翻開序,他講古代中國易經已經包含有量子力學、相對論@@,我雖然對易經充滿文化的驕傲感,但衍生成已含有量子力學、相對論,又有點吹牛過頭了吧.........
相信念完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為何中國追不上西方世界?在東西方知識系統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當然如果沒有那麼多戰爭,沒有那麼多挫敗,可能我還是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深愛這個靈性的中國文化。
令我耿耿於懷為什麼中國科學落後於西方的原因?想問為什麼?
在思維上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受到生活的影響?希望各位為我解惑~
使我感到難過的是我們所接觸的科學知識,不管什麼,幾乎是把西方的花園整座搬回家。但是在書局裡所翻閱的書,卻使我深感困惑,我多麼希望遇見 losopher 。沒想到一上網,馬上碰到 losopher ,我高興的大叫!
「易經是不是已經含有量子力學、相對論呢?」
Losopher 笑了「 嗯,如果有人問我,青菜裡面是不是含有牛肉,我得先弄清楚青菜的成份,也得了解牛肉的成份,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就是整個世界,他們並沒有想過『大海以外的地方』,也沒有公海冒險的經驗,其實孔子、孟子他們住的地方離海是很近的,但是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也只有『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聖人之門難為言』。
反觀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他們都有航海週遊各島的經驗。希臘人經常航海到其他的國家,所以接觸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語言不同,風俗民情自然也不同,所以他們能夠適應變化,不怕新奇。他們不怕變化,相反的,他們反而鼓勵變化。他們必須鼓勵貨物的創新,以剌激民眾的購買慾。有了交易,即涉及金錢,金錢必須仰賴『數字』,才能清楚。為了使溝通的過程不致於誤解,在語言上,必須力求明確,才不致使溝通的過程產生誤解,而符號的精確,包括文字與數字,對於科學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 /> /> /> >
陸地國家主要發展農業,士農工商,農人僅次於士 ( 讀書人 ) 之後,由此可觀之,中國人重農而輕商。在「呂氏春秋」的「上農篇」曾經比較農與商。農人的生活方式簡單,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農人天性樂天知命,容易滿足,在統治者的眼裡是比較忠厚聽話,易於管理。商人則需靠交換來獲取利潤,面對多樣的人群,需要察言觀色,需要靈活的交際手腕,自然心思也比較複雜,對管理者而言,商人不容易駕馭。
一方面農人與土地的關係是緊密的,有土斯有財,土地是重要的資產。一旦時局動盪不安,土地無法帶走,所以農人非千萬個不得以,是不輕易離開自己的家園。不像商人可以很容易把錢財轉運走。有難就逃,從統治者的眼光來看,商人的「忠誠度」低,難怪要把商擱在最末了。
土地財的不能移動,他使得人們不能隨便離開自己的家鄉,他只能固定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怎麼樣受苦,也是要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這形成了中國的家族制度。
五倫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其中的三倫是屬於家族。雖然君臣不是家族關係,不過常用『父子』來比擬,而朋友也常尊稱對方為『兄』,所以其實不離開『家』的範籌。
「嗯,是呀,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我馬上脫口而出八點檔連續劇常用的詞。 「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卑順呢?為什麼不反抗呢?」實在令人不解。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不過在實際中,在位者未必有德,『讓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而中國的皇帝既是凱撒,也是上帝,皇帝便是聖人。西方則是把政治權威與道德權威清楚劃分開來,關於「道德」的部份,有一個『 god 』作為最高準則,祂是一個獨立不受任何人為的干擾,超於塵世之上,是公正的,高於一切的政治權威。」
「看來民主的好處,是讓百姓有選擇的自由,有換主政者的可能,能讓賢能之士上台不稀奇,讓獨裁者下台才真難能可貴。」
「 秦始皇每跑到一個地方,都要在那個地方留下石碑,提醒百姓要『貞潔』『孝道』,朱元璋造反做了皇帝之後,最討厭的就是孟子的「民為貴,君為輕」這些民主思想。中國制衡統治者權力的機制並沒有被發展出來,常常是要求被統治者的道德,而非對統治者權力的約束。」
統治者喜歡百姓能夠絕對服從效忠,能夠自我節制。儒家思想,強調倫理,強調責任與秩序,對統治者是很受用的。皇帝用人非常重視個人操守,尤其是「孝順廉潔」。
知識份子是內約式的制定了很高的道德標準,強調『忠貞』『氣節』,以個人的修養為出發點,正心、誠意、修身,而至齊家、治國、平天下。士所追求的是以天下為己任「善」的境界。范仲淹「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曾參「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樂乎 ?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士是社會的良知,必須輔佐君王維護社稷的共同福址,他們是沒有辦法像西方擔任神職的教士,可以不理俗務,他們所建立的是社會倫理學,是『 ought to 』而不是『 what is 』,旨在維護政權的穩定,而不是自然物質的知識系統建立。
士的情感帶著不可抗命,不可質疑的權威。不可質疑的權威也反應在知識系統上,既是「尊古」的,將古書奉為圭臬,不敢推翻。可以不斷地更新舊有的理論系統是科學的重要精神。也因此農人耕作就必須觀察四時節氣,也許因而啟發出像易經的「日盈則昃,月盈則食」的循環觀念。而人也把它應用到生活上,老子的「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
所以人在繁榮昌盛時也要保持謹慎,最黑暗的日子,人們也會滿懷希望,因為最後終將「否極泰來」。樂天知命,順應天理循環,有了循環的觀念,忍耐力增加,也比較逆來順受。循環的觀念,也會讓人覺得凡事不能太極端,否則就會適得其反,這也支持了凡事要持『中庸之道』。
這也引出「忠貞」、強調「氣節」的情操,最有名的例子是文天祥,西方我舉蘇格拉底為例子。兩者信念的差別,文天祥是效忠一個「朝代」,而蘇格拉底的死是為了效忠自己的「思想」。
「所以儒家哲學是?」
「與其說儒家思想是哲學,不如說是倫理學。」
「你為什麼只提儒家,道家呢?」
「儒家是秩序的一面,而道家則讓中國人情緒舒放,它不講行為規範,而是講究人的內部,自然而發的東西。
中國文人喜歡山水、竹子、花卉、石頭、昆蟲,用以抒發內心對大自然美的領略,它是來自於生活的體認。
在大自然中參悟精妙的「道」。
「悟」出來的「道」具有豐富的意象,它並不是只有單一個意思,它會隨著人的感受而有不同的解釋,就好像鑽石的切割面的閃耀多角度的光芒,所得出的概念直接的領悟,仍不出脫直覺,是屬於經驗知識的範籌。
<><><><> /> /> /> >
古希臘卻劃分成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將經驗知識加以抽象化成『非經驗範籌』的理論知識。而這個理論知識就漸漸發展成一個架構、系統,通過數學、實驗的檢驗,企圖用來解釋宇宙與現象世界。
我並非說那一種方法比較高明,只是想指出它的不同,一種是文學的表現方式,一種是科學的表現方式。
所以中國的哲學似乎是模糊的,隱含寓意,這種方式是屬於詩、禪的描述方式。會因讀者的解釋而有各種不同的意思。由於這種思考方式它是由自然中領悟得來的,所以是暗示性的,它並不需要清晰,例如『道』,只有一個字,卻包含無限說不盡豐富的語意。而西方把文字的意義加以切割、分析。蘇格拉底,如果人們輕言『正義』,他會很冷靜的問:『正義是什麼?』他所關心的是確切的定義,清晰的思考,精密的分析。西方的態度除了把事物與情感先切分開來,再把事物予以切割。西方哲學處理科學還不能處理的問題,例如生與死、善與惡、秩序與自由,但是只要它能夠以『數』的公式來描述現象界,便由哲學行列脫隊,獨立出來成一門學問,它的目的是探討本質,把含渾的部份再更加以澄清,所以它並不滿足於當下所觀察到事物的性質與程序,它會一直革命,甚至質疑觀察的工具是否影響到判斷?」
「嗯,我覺的中國的哲學,比如老子莊子,可以帶給我們情緒的滿足,因為它文詞優美渾然一體,西方的哲學則叫人更加紛亂,你會發覺你所腳下所站的基石原來是如此脆弱,被許多的問題崩解。例如討論桌子──我看見我面前的桌子是真實的,亦或是虛幻的?它是一個佔有客觀空間的東西呢,亦或是我心中的一個觀念 ? 讓我的心思更加的迷惑了。」
「西方的知識一直在往前推展,從伽利略到牛頓,從法拉第到馬克士威爾,從牛頓、馬克士威爾到愛因斯坦,理論
中世紀對水晶的研磨技術,如何減少誤差,並把這些做成可以穿戴的形式,這對印刷術還沒發明前,是非常的重要,因為人們對知識的傳承,必須仰賴手寫,手寫必須靠眼力,而且這也應用到望遠鏡、顯微鏡上,望遠鏡與顯微鏡,是天文、生物學的發展重要工具。
十三世紀的機械時鐘,把群眾以共同的標準時間來規範,它帶來了秩序與規範。中國也早在唐宋便製作天文時鐘,不過水有沈澱物質,過一陣子會堵塞。而且,這些知識與技術僅限於皇室和御用的星象家,不開放給民間。
印刷術、火藥是由中國傳入西方,印刷術促進知識的流動,火藥則在西方更發揚光大,中國人的火藥,僅在恫嚇、嚇退敵人,而西方把粉末狀的火藥作成像小石頭,使燃燒速度更快,加上化學的技術,使的火藥不但能嚇退敵人,而是精準的殺死敵人。
中國仍是一個自給自足、自我運轉的農業社會,還是停留在手工製作,兵器是手工製作的,規格缺乏標準化,良莠不齊,所以有「名刀名劍」──倚天劍屠龍刀。刀、劍、矛還是得靠人肌肉的強健,打起戰來常是親身肉博,短兵相接。刀劍的戰爭有賴「名將」,如關雲長、張飛的英勇。
1600 年代末的工業革命以機械代替手工,也就是托佛勒 (Alvin Toffler) 所言的第二波,工業革命不僅改變了工作內容,機械大量的生產取代人力,同時也影響到了戰爭,西方開始以機械文明展開對其他世界的資源掠奪,其中其中造成最大的文化衝擊是中國。
這個衝擊暫且不談,回到剛剛的話題,簡言之,西方的科學是以「數」「邏輯」推展出來成為有系統的知識,沒有「數」與「符號」的思考就沒有西方文化。
「哇,現在幾點了,半夜 3 點?天啊, losopher ,我們聊好久呀。」
「呵呵,該睡覺囉,晚安,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