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脈動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農民懷念文革嗎? -- 劉沅
 瀏覽638|回應2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 劉沅

最近有人問我農民是否懷念文革。我不是專家,但是容我試著猜想一下。只是"猜想",因為我雖然剛在大陸住了三年,但是從沒有機會直接接觸農民。

如果從《中國農民調查報告》、還有報刊電視的一些報導來看,農民應該普遍不滿現狀。結合近年來中央重視的程度和最近的一些政策,很可能有許多地方已接近或超過爆炸的邊緣。同時,還有很多農民不顧嚴格的戶口管制進到城裡,成為"民工"。這些民工是被剝削、被欺壓的對象,同時也會鬧事、偷東西等等,造成社會的不安。他們與留在農村的農民不太一樣。

這些不滿現狀的農民,不管在農村或城裡,如果追憶或聽說過去集體的日子,懷念一下應該是很自然的。但是,我相信應該有一些民工覺得自己有機會"步入小康",滿懷希望。他們可能不見得會懷念過去。另一方面,農村中應該也有一些人(特別是江南富庶的地區),抓到機遇從事各類賺錢的事業,他們應該也不會懷念文革。

人民公社、生產隊等被消滅後,現在的各級、各地政府都是急功近利,一心想"招商引資"。一般官員不會願意去做諸如水利等基礎建設。我要特別指出的是,官員們各種各樣的拼經濟行為,不但符合政策,而且對本身的私利是有助益的,而基礎建設或為(農)民請命的行為,卻剛好相反,不但無利,反而有害(因為得不到可以交差的"政績",或會被上級認為是找麻煩的人)。對於官員來說,只要不出事就好了。因此,許多縣市、甚至鄉鎮會派專人到省都去攔截"上訪"【註一】的人(應該主要是農民)。也有出事後在本地的車站攔截的。省、市派專人到北京攔截自己的上訪民眾也時有所聞。

在此情況下,官員們傾向於忽視過去共產黨所長期重視的基礎建設。而其後果,需要一段時間才看得出來。正如李良所指出的,鄧小平時代的許多成果是基於過去文革時代的基礎建設的。而以後這類基礎會漸漸被腐蝕。不過這扯遠了,就此打住。

劉沅 9/15/05

【註一】共產黨一直有一個允許人民上訪的制度。各級政府都有專門處理上訪的單位和一套處理上訪的規定。按此制度,人民可以直接、越級到上級政府申訴本地政府或官員的任何問題。民眾上訪時,往往會糾集一大群人,有時也會變成一個事件。不過這種事件很少會在媒體上報導(其他事件如罷工也一樣。我就遇到過某百貨公司換主造成員工罷工,人數約數十人,但是報上就是不報導)。上訪人數和上訪案件的數量和嚴重程度,會對官員的考績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鬧大了,也會有人被處分。所以,做官的對於上訪是十分重視的。另一個有關的制度是"人民來信"。這是人民向政府領導或某部門寫信申訴他遇到的問題。所有人民來信都必須列案追蹤處理,並且一定要調查、處理後歸檔。偶而也會有人民來信造成一定的風波

---- 轉載自保釣聯盟內部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82689
 回應文章
集體主義的流敝 -- 劉沅
    回應給: 胡卜凱(jamesbkh)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劉沅

---- 轉載自保釣聯盟內部論壇 

 

謝謝指教!在我的心目中確實把文革和集體主義連在一起,沒有你講的那樣精確。我覺得中國基本上放棄了集體主義,其後果是讓每個人變成單獨的個體,很難對抗國家資本主義和私人資本主義的聯合剝削。近年來礦工所受的苦就是一個例證。(這又是一種外行人的講法,不知是否能夠達意)。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83928
中共的農業政策 -- 胡承渝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作者﹕胡承渝 

以我看來,你主要在比較集體和個體的生產方式,而不是文革和非文革的不同。換句話說,你在比較1979年前與1980年後的不同,而不是文革10年(1966-1976)和其他時期的不同。以下是我對中共農業政策的瞭解,請指正。

中共建國後,從1951年在山西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開始,農村的生產方式向集體化逐步進行,最大的改變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初辦人民公社時,曾有過「共產風」、「一平二調」、以生產大隊為核算單位等打擊農民生產意願的政策;又和大躍進搞在一起,從農業抽調了大批生產力;再碰上天災,使得農產品大量減產。

中共檢討教訓後,1959年開始改變政策,制止「一平二調」,改由生產隊為核算單位,確定以勞分配,多勞多得的社會主義原則。雖然有過一些波折,譬如廬山會議因彭德懷的信從反左改為反右;有些地方曾因糧食困難施行「包產到戶」(1962年被毛澤東制止)。但大體來說,從此農村的生產關係,一直到1980,都沒有大的改變。文革對上層建築的衝擊,遠比下層建築要大的多。除了工分的計算比較注重政治表現(相對於勞動份量)外,文革對農村的結構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

忽視農村十幾年後,最近中央開始重視「三農」問題。經濟上取消農業稅,教育上實施「兩免一補」,對農村的發展都有助益。不知對你提到的基礎建設有沒有新的政策?另外一個大問題是,赤腳醫生取消後,農村幾乎就沒有醫療資源,不知現在政府有沒有對策?

我聽說,大寨現在仍是集體所有制。如果一個鄉(相當於一個人民公社),或一個村(相當於一個生產大隊,或農業社)自己要實行集體所有制,政府會不會阻止?

---- 轉載自保釣聯盟內部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8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