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知識和議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殉道精神與宗教文化 -- 俞力工
 瀏覽936|回應1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宇宙

作者: 俞力工

近年來,有關恐怖主義的議論形形色色。筆者始終認為,霸權主義對平民百姓的殺戮、對民用設施的肆意破壞,與個人的自殺/殺人爆炸事件之間,不存在一道萬丈鴻溝。前者,破壞規模雖然無與倫比,但主流媒體刻意輕描淡寫;後者,範圍雖小,傳媒卻無限渲染。顯然,單單指稱伊斯蘭教一方的暴力行動為恐怖主義,難免有失公允。其實,兩種暴力活動的真正質差在於:霸權主義的恐怖分子,絕不輕言犧牲自己的性命;而伊斯蘭教恐怖分子,卻明顯抱著殉道決心。或許,也就因為如此,主流社會把前者的恐怖暴力當作文明與合法;後者,不外乎殘忍與野蠻。

自從冷戰結束美國勢力遽然向中東擴張後,為緩和阿拉伯人的不滿情緒,美國政府略微加強了對以色列的壓力,由是導致加沙地帶猶太人移民點的拆除。最近,就電視螢幕所介紹的幾個鏡頭看來,猶太移民除了對執行任務的軍人採取違抗手段外;還有不少移民在押解離境的過程中,埋頭閱讀猶太人的經書,即〈舊約〉。這些人此時此刻捧著本經書想表達什麼呢?

猶太人的世界觀

翻閱《舊約》,不難理解猶太人的最大興趣在於建立現世的家園。巴勒斯坦,是上帝對這批選民所作出的承諾。只要尊奉上帝、凝聚力量、勇往直前,上帝必定會協助他們排除萬難,消滅敵人,從而讓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冒出蜜與奶的寶地上重建家園。至於來世,整本經書竟不見隻言片語。這似乎意味著,一旦對天國著墨太多,恐會化解重建現世國家的力量。

猶太人並非藐視樂園與天堂。不過,對他們而言,聖經《創世紀》對天堂的描述,唯一的宗教意義在於,突出必須信奉上帝。具體而言:人類的祖先曾經違背了上帝的意旨,由是讓上帝驅除出樂園。人類的現世生活,算是上帝的妥善安排。如果人世間繼續冒犯神的意旨,則還會不斷遭到天譴。猶太人,系唯一真正受到上帝青睞的民族,也是唯一與上帝心有靈犀的民族,然而即便如此,一旦出現違背上帝的言行舉止,上帝的審判即刻呈現在眼前,其方式既是激烈、迅速又明確,絕不拖泥帶水留到某個末日清算總帳

根據《舊約》,猶太人在上帝庇佑之下,必然擺脫壓迫民族的奴役,也定然戰勝佔據巴勒斯坦的一切敵人。萬一,在征戰過程中犧牲了生命,則捐軀為的是民族的前途和貫徹上帝的旨意,而不是為求永生或在天堂享受榮華富貴。因此,猶太人的殉道,主要是為自己的、民族的、現世的利益,與現代的民族主義運動極為接近。猶太人作為長期流離失所的民族,利用一系列宗教故事來激勵自己,凝聚向心力,體現出早期人類的智慧。上文提到的朗誦經文的例子,不過說明那些移民想借此行動提醒以色列當局他們維護上帝的意旨,與維護自己的家園,具有一致性

基督教的世界觀

從宗教史的研究,已可推論早期的基督教運動帶有較革命的情緒,其初始目的在於,把羅馬帝國治下各奴隸族群的思想與力量統一起來,以爭取奴隸階級的平等與自由地位。經過三百年的發展與壯大,羅馬當局眼看鎮壓無效,無奈地與基督徒達成妥協,並承認其為合法教派;而基督教,也不斷作相應的調整,把對現世權益的關注,逐步轉移為對來世的追求,由是產生了凱撒的事體歸凱撒,上帝的事體歸上帝 政教分工觀念。

與猶太教的強烈民族色彩有所不同的是,基督教既有普世傳教的目標,也有著末日接受上帝審判的觀念。通道者,或為上帝意旨和傳教事業殉職者,最終可與神同在,獲永生,在天堂裏過著不再有饑渴,死亡,悲哀,哭嚎,疼痛,詛咒,黑夜的日子(馬太2546;約翰143)。至於背道和不義者,將接受“投入火湖”的懲罰。

就教義觀察,基督徒憧憬的天堂,至多是個回避了痛苦的“樂土”,性質是相當 “精神性”與樸素的。這或許反映了奴隸階級即便脫胎換骨,也“不敢過於奢求”。其次,該教義所尊崇的“殉道”,也不是指聖戰中的殺身成仁,而是“迫害致死”。因此,依基督教士的詮釋,它基本上是個平和的運動。基督教雖然派生於猶太教,發展過程中卻消除了猶太教義的剛烈情緒,放棄了與羅馬政權的尖銳對立,最終取得了權柄的認同,形成為世界第一大教。如今大家不論接受與否,應當承認它的策略是老成圓融的。

伊斯蘭教的現世與來世觀

依照極端的宗教信仰,無論《舊約》、《新約》、《古蘭經》,都是出自“上帝的話語”。然而根據學術探討,《舊約》明顯是部猶太民族西元前上千年的歷史故事、傳說,經過梳理、篩選,彙編而成的經書。《新約》則是耶穌逝世後,其弟子及信徒根據追憶和迎合時代需要而編篡的著作。至於《古蘭經》,穆罕默德雖自稱文盲,但相對而言,其個人的思想成分,在這本伊斯蘭教的經書裏體現得最多。過去,德國某評論家曾發表過一句名言,即“《新約》不能告訴我們到底耶穌的思想為何,但至少說明基督徒認為耶穌的思想為何。”就《古蘭經》而言,我們卻不需任何旁證,只消略加翻閱,便能發現穆罕默德的個性與意圖不時躍然紙上。因此,也是一本最易考證和解讀的經書。

本文所涉的三大宗教雖然信奉的是同一個上帝(亦稱神、真主、安拉),其形象在三本經書裏卻各自不同。《舊約》裏,上帝對猶太人的態度既鍾愛,又嚴厲;對亂世、叛道者,以及猶太人的敵人,更是極盡殘暴之能事(如諾亞方舟、出埃及記的敍述)。《新約》中,上帝已“轉化”為一個對世人充滿了愛的大救星;他為了指點迷津,特地派遣自己的兒子,耶穌來背負、化解人世的苦難。基督徒為了把猶太人的民族宗教普及化為世界性宗教,《舊約》中繁瑣、苛刻的教規(如割禮),也在《新約》中作了相應的簡化與修改。然而到了西元七世紀的阿拉伯半島,無論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或平和的基督教,均不適於嫁接在這片小部落星羅棋佈、地方勢力專斷割據,戰爭司空見慣的土地上。彼時彼地,和平的取得只能通過戰爭,民族、思想的統一必須採用軍事手段。於是乎,穆罕默德在參考、融合猶、基兩教教義的基礎上,創建了一套自稱為“中庸”的伊斯蘭教教義。據筆者的分析,他的“中庸思想”應當解讀為,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上帝個性的“中間形態”:即上帝(真主)既不是那麼“雷霆萬鈞的殘暴”,也不是那麼“無所作為的平和”,而是,著眼於解除伊斯蘭教徒所承受的壓迫、清除伊斯蘭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同時還具體規定,必須以信仰、聖戰和殉道,作為通往天國的必要“付出”(《古蘭經》6110-124749111)。此外,穆罕默德所理解的真主,是個既能在今世保障伊斯蘭教徒消滅敵人、取得勝利;到了末世,又能通過睿智的審判,讓通道者步入天國,不通道者投入火獄。前文述及猶太人的努力是為現世的回報;而伊斯蘭教徒,不只認為現世可豐收,來世也有厚報。

值得順便一提的是,若是拿《古蘭經》的天國與《新約》的天國作一對比,基督徒的天國頓然顯得“清湯掛麵”。因為,《古蘭經》裏的天國,是一片下臨諸河的樂土,“有水河,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他們在樂園中,有各種水果,可以享受;還有從他們的主發出的赦宥”(1715);有“僮僕輪流著服侍他們”(5224);他們“在珠寶鑲成的床榻上,彼此相對地靠在上面。長生不老的僮僕,輪流著服待他們,捧著盞和壺,與滿杯的醴泉;他們不因那醴泉而頭痛,也不酩酊。他們有自己所選擇的水果,和自己所愛好的鳥肉。還有白皙的、美目的妻子,好象藏在蚌殼裏的珍珠一樣。那是為了報酬他們的善行。他們在樂園裏,聽不到惡言和謊話,但聽到說:祝你們平安!祝你們平安!”(5615-26)。如此這般,基督教在天國裏的“精神昇華”轉變成伊斯蘭教的“精神與物質昇華”;奴隸階級的卑微願望,躍升為帝王般的奢華享受。

言及此,必須要指出的是,基督教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中古時期為參加聖戰而不惜殉道的狂熱。究竟,這是由原有的“樸素的殉道精神”自然延伸出來的行為;還是教會鼓舞戰爭時對聖經的刻意曲解;還是受到伊斯蘭教教義的影響,似乎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其次,穆罕默德從不作強迫入教的主張。他所厭惡的,首先是那些對伊斯蘭教有所抵觸的行為,也因此一向把排除外來的思想歧視、武力壓迫當作第一要務。此外,不能否認的是,殉道思想的確是伊斯蘭教的重要屬性。它的特殊表現在於視死如歸。戰死、殉道,絕不是無謂的犧牲,而是步入天國的捷徑。由社會學的角度看來,改變這種殉道精神的途徑似乎只有三個:一是促進伊斯蘭教世界的社會發展,讓人文科學、啟蒙運動在彼處自然生根發芽;一是徹底消滅伊斯蘭教,永遠用暴力手段來支撐“我的神大於你的神”;再不,就是停止對其壓迫,避免招惹殉道者的襲擊。

説明:本文的“基督教”係指基督宗教的所有主要教派。《新約》引用的是“和合本”。《古蘭經》引用“馬堅本” http://www.irib.ir/worldservice/chinese/quran/quran.htm

2005-7-30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34267
 回應文章
政治與教會 對談 -- 胡承渝 / 俞力工
推薦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胡承渝

 

拜讀大作,獲益良多,尤其是對伊斯蘭教的介紹。有一點請教,你說基督教與羅馬帝國妥協,產生政教分工,怎麼解釋從中世紀一直到十八世紀羅馬教皇與教會在歐洲的政治勢力?

 

俞力工

 

你的問題似乎涉及政治與教會之間的關係,而非教義。比方説,東羅馬帝國政權相對穩定、集中,東正教就一直只能處於從屬地位。羅馬帝國處於分崩離析時代,羅馬教會就有較多玩弄政治的機會(拉一個打一個)。中世紀開始,周邊蠻族已基督教化,政治中心也由羅馬轉移他處,再加上基督教教義與組織均發展成熟,羅馬教會的影響力便一時相對增加。然而就教義而言,基督教本身沒有政教合一思想,相反的,服從權柄方面卻有大量論述。

 

胡承渝

 

沒看過《古蘭經》,不過曾見書上說,基督教的天堂是"a heaven where we shall enjoy we can't tell what" 而回教的天堂則是"a heaven where there is sensible pleasure"。可與俞兄之說印證。基督教士甚至斷言天堂中的人不須大、小便,所以天堂中沒有廁所。

看來道教與佛教的天堂對比,有點像回教與基督教天堂的對比。道教說劉安升天時,「居舍草屋,全家人物雞犬一時飛去。」升天還想繼續享受人間富貴。不過中國民間似乎認為天堂裏還是缺少一些事,所以有那麼多「思凡」的故事。

 

俞力工

 

文稿裏不好說的是,穆罕默德的天國論應當是個非常自覺的誘惑。外來文化改裝一下便能成爲有效的武器。中式共產主義好像也是如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34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