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時事論壇
市長: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時事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脈動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什麼是中國製造? 外商拿走92%利潤 自己留加工費 -- 王義偉
 瀏覽998|回應2推薦1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麥芽糖

以下是朋友寄來的一篇文章。我想作者提出的是實況,尤其在環境汙染部分。另一方面,這條路也是台灣、南韓等國家走過的。如何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間取得平衡點,大家應該思考和努力。

************************************************************

什麼是中國製造? 外商拿走92%利潤 自己留加工費............作者: 王義偉



十多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原料來自國外、產品銷往國外。

這個時候,我們漸漸發現,在有關行業的利益鏈條中,外商拿走了大部分利潤,中國得到的是最小的一份,微薄的加工費而已。

更嚴重的,我們得到的不但是最小的一份,而且開始品嘗環境嚴重污染的苦果。

中國企業由此陷入雙重困局:賺著最少的錢,製造著越來越嚴重的污染。

有什麼辦法可以突圍?

「兩頭在外,大進大出」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一度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按照這個概念,有關的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的原料來自國外,產品銷往國外,中國不用付出資源成本,只付出廉價的、用之不盡的勞動力。中外雙方皆大歡喜。

在當時,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觀念。

十多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原料來自國外、產品銷往國外。這個時候,我們漸漸發現,在有關行業的利益鏈條中,外商拿走了大部分利潤,中國得到的是最小的一份,微薄的加工費而已。

這種現象,實際上已經被經濟學家所證實。

對現代產業價值鏈的研究表明,產業鏈利潤呈現一個"V"字形,即所謂的微笑曲線。在這個曲線中,一頭是研發、設計,另一頭是銷售、服務,中間是加工生產。一般而言,處在兩頭的產業利潤率在20%至25%之間,而處在中間的加工生產產業的利潤只有5%。

讓我們通過實例看看中國企業在微笑曲線中的地位。

美國市場上流行的芭比娃娃是中國蘇州企業貼牌生產的。這個娃娃在美國市場上的價格是10美元,但在中國的離岸價格卻只有兩美元。這兩美元還不是最終利潤,其中1美元是管理費和運輸費;剩下的1美元中,0.65美元用於支付來料費用,最後剩下的0.35美元,才是中國企業所得。

再比如,溫州生產的打火機,賣到歐洲只要兩歐元一隻。同樣的打火機外國人買回去貼上牌子再拿到歐洲去賣,價格都在20歐元以上。

有人這樣概括在中國的外國投資商:他們拿出30%的資本,擁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潤,中國的資本只能拿30%的利潤。而對於OEM這種「貼牌生產」,有專家估計,外國人拿走了92%的利潤,中國最多拿到8%。

正是由於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已經有輿論將中國企業比做「國際民工」。他們的地位確實像民工,只是一個打工者,賺一點辛苦錢,利潤的大頭被前面的研發和後面的銷售拿走了。

如果說中國企業僅僅拿到了最小的一部分,倒也罷了;現在的問題是,當中國漸漸成為世界工廠的時候,工業垃圾帶來的污染,開始威脅著中國民眾的生活品質,甚至威脅他們的健康和生命。

對此,著名的環保問題專家梁從誡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成了世界的廚房,成了世界的泔水桶。我們把做好的美味端上世界餐桌,讓外國人享用,但是,做飯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卻留在了自己的廚房裏,留在了自己的泔水桶裏。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對此也有精闢的論述。他說,什麼是「世界工廠」?現在看來,就是用自己的資源替發達國家生產低級工業品,用自己的身體去承受污染,所賺取的不過是微薄的加工利潤。

潘嶽還說,現在的中國每日耗水量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第二。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占世界的1/5。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要麼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要麼成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目前能源工業尤其是電力工業的發展速度太快,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數量猛增,與此同時,發達國家開始向我國大批轉移鋼鐵等重污染工業,我們引進的專案雖然比從前有進步,但在資源利用與環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差距反倒越拉越大,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惡性循環。

一方面,是在國際化的產業價值鏈條中處於被動的地位,拿了最小的一份;另一方面,是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付出慘重的環境代價。中國企業由此陷入雙重困局。

怎麼辦?

在價值鏈條問題上,中國企業有兩條路可供選擇:其一,提升;其二,轉移。舍此之外,別無他途。

提升產品的品質和品牌,是一條艱難的道路。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更需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鍛煉研發、行銷人才。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也許只有借助外力、外來的幫助,才能渡過這一關。

轉移則是一條較為現實的道路。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這種選擇提供了可能。事實上,近年江浙一帶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向經濟落後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已有跡象可尋。

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有專家提出,中國的崛起不但要和平崛起,還要綠色崛起,走綠色發展道路。什麼是綠色道路?就是低消耗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迴圈的資源環境體系、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的技術體系、更加開放的國際貿易金融體系、注重社會公平的分配體系、開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民主體系。

以上種種,知易行難。在國際化的產業價值鏈條中搶佔高端地位,難;將企業由發達地區向落後地區、落後國家轉移,最終是死路一條;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走綠色發展道路,更難。

但是,搶佔高端地位和走綠色發展這樣的道路,再難也要走下去。否則,我們這一代人,將愧對子孫後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18479
 回應文章
人窮志不窮
推薦0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位苦口婆心的討論, 的確是大陸今日的問題.

享受經濟起步的同時, 也發現: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老丐與一位很有影響力的顧問級老共產黨員幹部, 討論過此事.

老幹部圓熟的老臉, 堆起笑容, 完全沒有無奈地說:

"窮嘛! 就只能先吃飽肚子, 再按部就班地慢慢發展高層次的需求!"

兩城合併, 有機會在此向Alex教授討論. 雖然意見不盡相同, 愛國之心與治學之理則同. 還希望Alex教授, 不在乎老丐昨天 直言不同意見, 不吝指導. 謝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18833
分配問題與環保問題
推薦2


Alex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lackjack
麥芽糖

分配問題與環保問題,始終都是經濟發展很重要的課題,難以一篇道盡,這裏只能提一些說明與例子。

基本上,中國大陸與過去的台灣、南韓類似,都是以對外貿易為導向,也就是說基於比較利益原理,一個國家會傾向於專業化生產並出口其生產因素較為豐富的產品。例如,假如勞動力較為豐富,則這個國家會生產並出口勞力密集度比較高的商品。當然一個國家的比較利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演進,有所謂的動態比較利益,可以轉化為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導向。這個過程當中,大陸方面會設法學習外資的技術、管理與行銷的能力,如果能夠配合本身高級人才的培育,會逐漸走向產業轉型。我個人的判斷是,長期間大陸沿海地區的工資會越來越高,屆時企業就面臨了選擇,一方面減少使用價格較高的生產因素(勞動力),迫使他們走向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另外一方面,勞力密集產業會逐漸往內地移,以便運用低工資的勞動力。

環保問題方面,我覺得要看一個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以及因污染所造成的外部不經濟問題是否嚴重到超越生產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裏是很鬆散地講,在經濟學上有比較嚴格的界定,但不太適合拿到這裏來講),長期間環保問題應該會越來越受重視,但這也不是說現在他們就可以不注重這個問題。我記得去年曾經因業務需要而與同事們拜訪了台泥公司。當時台泥給我們做了簡報,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們都知道水泥工業曾被認定為污染工業。他們提到,現在設廠生產水泥,用的是最新的第三代生產技術,可將污染降到最低點,甚至連開採水泥原料,也不再使用礦山外挖的方式,而是從山頂先挖個洞,再一直垂直挖下去,保留礦山的青蔥外貌。即使在大陸設廠也是如此,基本上,因為污染太重,中共方面不希望外資水泥業仍採舊有技術,因此除了要求台泥購入原當地舊廠外(以維持就業),也要同時建立新廠,並在新廠完成後,停用污染程度高的舊廠。

另外一方面,中國大陸的環保問題,不全然來自於外資,而是本身就已存在的。過去幾年中國大陸發生好幾起大水災,造成無數生命財產的損失,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沒做好,而這個地方會發生問題是傳統地方民眾上山取木砍柴取暖,還有就是伐木工業等造成。早年真的要禁止也很困難,因為這些人都是苦哈哈的,當然現在中國大陸還是要面對這個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3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