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論省籍情結, 過猶不及! >
馬英九的勝利, 代表著省籍意識的分別, 敵不過人品高下的分別. 如果馬英九一人, 真能淡化台灣選舉中的省籍意識的分別, 那麼造福的會是整個台灣的未來.
[ 談省籍情結的過猶不及 ]
省籍情結的思慮, 已經傷害了多少年的政治判斷? 宋楚瑜被李登輝放棄選擇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因為 -- 省籍情結的思慮! 往後, 候選人的選擇中, 充滿著省籍情結的思慮, 少掉了政治清廉度的思慮, 少掉了處事能力的思慮.
如果有省籍人物的政治資源分配, 有不平均的問題, 那麼, 就應該像輔導原住民一樣的, 提升省籍人物的參政權利. 不過, 現在並沒有這個問題. 台灣長期以來, 容易忽略弱勢團體, 反而在未來應該反向思考, 如何提升非福佬人的政治參政權.
過去不思考福佬省籍的參政權利, 因而脫離了民意, 是不及; 現在, 符合民意了的選舉, 反而害怕勝利者的少數族群的參政權力, 是太過. 不妨思考, 是不是 "過猶不及"?
[ 談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 -- 一個道道地地的外省人 ]
台灣能有今日的經濟活力, 倚靠了一位來自大陸的外省人, 他沒有求作大官, 只有默默的作了許多大事! 他連行政院長的位子都不曾沾上邊, 可是高雄的加工出口區來自他的手筆, 藍圖的規劃, 法律的修訂, 出口區的管理, 加上積極吸引進來外商, 他默默的耕耘. 他沒有因此而搶食大官的位子. 他又規劃了新竹科學園區和工業研究院, 積極協助國內產業的前進. 他以先知先覺的能力, 在台灣只能作加工業的時代, 鼓勵了許多年輕人參與資訊電腦的領域, 發明創新. 那些 "年輕人" 中, 包含了宏碁董事長施振榮. 後來, 又和美商RCA洽談, 送了一隊年輕人馬出國學習半導體, 那些 "年輕人" 中, 包含了聯電董事長曹興城. 很多現在的電子業龍頭, 心底誠心感謝的, 就是這位台灣經濟奇蹟之父 -- 李國鼎!
談台灣經濟奇蹟, 少不了談論先知先覺的李國鼎先生. 他才是台灣經濟奇蹟之父!
[ 再談省籍情結的本末倒置 ]
中國人古老的學問裡頭, 早提示了我們: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 則近道矣". 不妨在省籍情結的情節裡頭, 談談什麼是本? 什麼是末?
做事情, 跟省籍一點關係都沒有. 省籍情結, 只跟政治鬥爭有關係. 不管是想鬥贏的人, 或是不願被鬥輸的人, 常常想這個問題. 這種思慮, 沒有深沉的理性, 跟經濟藍圖無關, 跟民生用水無關, 跟颱風防治無關. 這種思慮, 只跟考慮戰情有關, 可以拿來想想選戰中的近身攻防而已.
====> 跟做大事相比, 省籍情結是 "末".
把省籍情結比成勝過了民意的選票, 那是本末倒置的邏輯. 選戰勝敗前的戰略思考中, 為了勝選可以考慮如何避免被攻擊. 選戰勝敗結束之後, 選票否決了非理性思考的省籍情結, 該是認真做事的時候到了. 選後, 就該用公正大方的態度來面對選民, 讚揚公平公開的選舉, 談論經世濟人的大問題.
====> 跟選民對人格的喜好相比, 省籍情結是 "末".
現在, 該用行動來證明, 省籍情結的確只是個小問題, 不值得選民思慮.
所以, 馬英九在國民黨黨主席直選之後, 選後立刻提出 (1) 誠心歡迎所有的副主席留任, (2) 成立四十歲以下的青年團. 這樣的格局, 直接面對廣大的台灣選民, 比起只是積極照顧一位台灣省籍的滑頭政治人物王金平而言, 應該更是 "做大事不是作大官" 的期許.
況且不老實的王金平, 他的代表性尚可懷疑: (1) 到底他有什麼政治主張? (2) 他有多少民意基礎? (3) 他真誠的關心小老百姓? 還是有權有勢的立法委員們?
為了勝選可以考慮如何避免被省籍情結所攻擊, 為了台灣的為來著想. 不妨積極一點, 少顧慮少數幾個台灣省籍的政客, 多顧慮一些廣大的台灣省籍的小老百姓們的需求. 畢竟, 出來當政的政治人物, 不是為了少數的政客們服務, 而是為了廣大的人民服務.
====> 跟廣大的民眾相比, 少數幾個不能代表廣大民意的省籍人物是 "末".
如此, 才不至於 "本末倒置" 了.
泥客 .......談論政治, 不敢以自己的主觀為先, 以民意為末.
請不妨參考 <政治第三波> 棧裡談論李國鼎的文章: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288295&tpno=1&no=50791&cate_no=0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