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朔
本文轉載自:2004.12.27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4122700223,00.html
十二月廿五日,北京第十屆人代常委會開議,〈反分裂國家法〉無疑的將是這次會期的最大重點。
自從北京方面透露出將審議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後,整個台灣的反應,就被民進黨所牽引。在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操作下,它刻意要把對方的「反台獨」和「反台灣」畫上等號,從而收割到「敵愾同仇」的政治利益。對此,台灣的在野黨和非獨人士也必須提高警覺,要對該法有不同於民進黨的認知;並體會到該法對「台獨」雖為嚴重的危機,但對「非獨」則是重要的轉機。
反分裂國家法是非獨的轉機
首先,我們必須去理解〈反分裂國家法〉的立法意旨。
近年來,台灣獨派由於理解到時間並不在自己這一邊,在這種「急迫感」驅動下,不但「內容性台獨」的動作頻頻出現,如有關拼音法是在為廢漢字做準備;修改歷史教科書,視中國為外國,孫中山是外國人,則是為史觀做準備等即屬之。進一步的「法理化台獨」也開始頻頻出手,諸如公投制憲正名等屬之。對於這兩種「內容性台獨」和「法理化台獨」,以前長期都只停留在兩岸口水戰的層次,鬧一鬧,緊張一番即告過去。對此,海外華人界最先提出〈統一法〉之議,稍早前胡錦濤訪英時,首次回應「將嚴肅考慮統一法的制定」,他的談話等於讓這個問題的立法進入了時間表。不過,到了最後,為何〈統一法〉不見下文 ,反倒是〈反分裂國家法〉被推上檯面?理由是:
其一,〈統一法〉乃是一種正面表列的立法,它必須對「統一」的定義、方式,甚至時間等做出規定,在立法技術上難度極高,甚至可能變成空洞不可行的法律,徒增困擾。其次,〈統一法〉在行為上,乃是一種具有攻擊性的立法,顯露出較強的國家意志,這不但會刺激台灣普遍人民的情緒,也容易讓國際社會側目,甚或引致反感,治絲益棼。因此,〈統一法〉的未曾出線,所顯露的,乃是大陸內部「統一鷹派」的挫敗和「統一鴿派」的勝利。
北京向台灣非獨勢力釋善意
其二,不去制定〈統一法〉,而去制定反面的、消極性的,甚或防禦性的〈反分裂國家法〉。一方面在立法技術上具有負面表列的容易度,另方面,它也只刺激台灣的獨派,並向台灣的非獨勢力釋出善意,會使得立法的副作用減至最低。而最重要的,乃是由棄〈統一法〉而選〈反分裂國家法〉。也反映出北京在現階段除了「反獨」外,對「促統」其實並不急迫,既無時間表,對統一也保有極大的彈性。
其三,最重要的,乃是北京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增加,已日益懂得運用國際環境。在〈反分裂國家法〉裡,它的行為已被定義成是一種「防禦」而非「攻擊」。而更關鍵的,乃是過去一年多裡,陳水扁動作頻頻,意圖利用美國既主張「一中」,但同時又有〈台灣關係法〉所造成的縫隙,藉著挑動〈台灣關係法〉,來達到美國改變「一中」政策的目的,已招致美國強烈的反感,並迫使美國國務卿鮑爾說出「台灣不享有獨立國家的主權」,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說出「沒有必要防禦台灣」、「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評語。這都顯示出,北京和華府在「反獨」立場上已趨一致。北京在草擬〈反分裂國家法〉前曾照會華府,獲得一定程度的「理解」,這是更值得注意的訊息。現階段,美國的「反獨」不但集中在「法理性台獨」方面,對「內容性台獨」已開始注意。當北京和華府在「反獨」問題上立場趨同,這意味著「台獨」的運作空間已日益被壓縮,口水戰的戰場也開始縮水,要在選舉時炒作具有台獨意含的話題,可能也不會像以前那麼無往不利了!
因此,〈反分裂國家法〉與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的談話,已應被聯繫起來看待。儘管民進黨政府一仍舊貫的在碰到難題時就意圖藉著胡扯硬拗,企圖將重要的問題變成不重要。鮑爾的談話被說成是「口誤」,阿米塔吉的談話則被說成是「被脫口秀主持人所誤導」,但這種鴕鳥心態卻疏忽了,鮑爾及阿米塔吉的談話,其實都反映出了一種美國外交政策的思惟邏輯。那就是在兩岸關係上,美國過去的模糊策略在中國和平崛起,雙方共同利益增加後,業已不可逆的走向清晰。那就是美國的「一中政策」已遠離了它的不穩定性。阿米塔吉的談話則是在重新解釋〈台灣關係法〉,美國對台灣安全當然仍有承諾,但對台灣挑釁所引起的衝突,則不在此承諾內。阿米塔吉的談話和〈反分裂國家法〉在意旨上完全相同。意味著當台灣進一步做出台獨動作,北京在〈反分裂國家法〉下,已取得內部和國際社會用兵的法理權力。已有專家指出,當台灣的民進黨政府採取進一步的動作,美國不無可能默許北京採取快速低代價的解決行動。這樣的論點,衡諸當今北京和華府的互動邏輯,其實已不算突兀意外。
台獨已到盡頭淪為非法活動
也正因此,無論對〈反分裂國家法〉或鮑爾、阿米塔吉的談話,台灣人民已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繼續被民進黨的觀點所左右,而應理解到,由於陳水扁已刷爆了美國外交所給予的信用卡,已使得美國別無選擇的必須和北京在「反獨」問題上立場一致。過去幾年裡民進黨政府持續在影射或明示的玩弄著「台獨牌」,現在已到「玩完了」的時候。
然而,「台獨牌」已到了盡頭,這對台獨而言,或許是它最大的危機,它不但失去了國際社會上的正當性,甚至還成了非法化的活動;但對非獨勢力而言,這卻顯然是個重大的轉機。過去長期以來,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所延續的乃是舊的冷戰思惟和現狀的合理化。由於舊包袱所限,它對兩岸關係從來就提不出一種具有歷史前瞻性,也符合台灣整體願景的策略和思惟邏輯,於是整個台灣都被台獨那一套意識形態和八股語彙所俘虜,諸如「愛台灣」、「台灣主體性」等即是最典型的例證,甚至於泛藍內部一些抽象思惟能力薄弱者,還跟著民進黨的語彙而起舞。這是腦袋的被民進黨化和台獨化,當一個政治勢力在腦袋上即是他人的俘虜,它在策略上又怎麼可能去領導甚至改變對方呢?
所幸,台灣人民畢竟不是無知的。剛剛過去的立委選舉,與其說是泛藍的勝利,倒毋寧更應視為是反獨和非獨的勝利。北京在台灣選舉之後,宣布將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而該法又得到美國某種程度的「理解」與「照會」,這意味著台灣的反獨與非獨力量,在目前這個時刻,已取得了歷史進程和國際現實政治上的「主流性」。北京「反獨」但不「促統」,美國的「反獨」但不「促統」,與台灣的「反獨」和「非獨」力量,等於已出現一大片自由的空間,可以去開展。如何藉著對話、交往而發展出兩岸新的可能性,或許才是「反獨」和「非獨」勢力所應努力以赴的。泛藍在過去長期以來,對兩岸未來始終想不出策略與論述,而今「台獨」已玩到了盡頭。由於人們對民進黨放棄台獨不會抱有希望,這等於泛藍已注定必須在這個問題上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如果泛藍的領袖們能藉由對話與互動,主動與華府和北京交往,開展出「多贏」而又讓台灣覺得受到尊重的「非獨關係」,則不但台灣人高興、北京高興、甚至美國也更高興。台灣躲在美國背後裝鬼臉、伸舌頭,向北京挑釁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已到了台灣以反獨和非獨立場,主動開創自己未來的時候。「反獨」而不「促統」乃是一大片自由可發揮的空間,台灣的未來在這片空間裡。
台獨道消才是台灣希望開始
因此,〈反分裂國家法〉和鮑爾、阿米塔吉的談話,可能是台獨的末日,但絕不是台灣的末日。
台灣人民已不容繼續在民進黨主導下,和它們一樣的去敵愾同仇,反而應當更加樂觀的理解到,當台獨道消,才是台灣希望真正的開始。尤其是台灣在野政黨和反獨非獨人士,更應體會到這個歷史轉折的深意。趁早形成足以取代台獨的策略及論述,以在野黨身分推展兩岸及對美關係。當兩岸問題能夠真正善意開展,直到多贏之局形成,又怎麼會得不到台灣選民更多、更長遠的支持呢?
(本專欄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