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時事論壇
市長:
胡卜凱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政治時事
/
【時事論壇】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知識和議題
字體:
小
中
大
看回應文章
台灣文化必要之惡 -- 潘罡
瀏覽
1,749
|回應
5
|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我目前沒有時間批判這篇文章
先把它掛在這兒
台灣文化必要之惡 (轉載自[中時論壇] 2004.10.02)
潘罡
台灣文化正快速惡質化!這是很多人近來的喟嘆。大街小巷到處可看到髒亂不堪的環境,越來越多民眾臉上寫著暴戾之氣。每到晚上,飆車少年肆無忌憚的在路上聚眾喧囂。如今連堂堂的部長官員都在公開場合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抨擊對手。對以歐美為標竿的民眾而言,台灣的一切,似乎都浮現末日的沉淪警訊。
從文化角度來看,現階段台灣的亂象,直接原因是執政當局「去中國化」的結果。但就歷史演變來看,事實上,四百年來台灣根本就沒有成熟具有主體性的文化,因此在「去中國化」之後,整個文化的原始狀態就曝露出來。
套用黑格爾理論來解釋文化的演進:文化成形的關鍵在於「民族精神」的展現,反映在該民族的藝術、風俗習尚等層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典範」,成為該民族的生命準則與發展基礎。對過往半世紀和清朝統治時期的台灣人而言,中國歷代先聖先賢,如李白、蘇軾等等,就是文化典範。它不但建構了一種理想與價值觀,也規範了言行。但近十年來,台灣執政者積極「去中國化」,包括大幅減縮中國史的份量,製造和彼岸之間的敵意,民眾對中國文化的感情越來越淡薄,也失去了效法的典範,因此他們所能追隨的就是檯面上虛矯投機的政客和不擇手段的公眾人物,如此一來,台灣文化水準怎能不每下愈況?
但對尼采這類思想家而言,上述狀況卻是台灣建立主體文化必經過程,因此可說是「必要之惡」。四百年來,台灣統治者不斷替換,從西班牙人、荷蘭人到漢人、日本人,各自帶來不同文化,但都沒有足夠時間與台灣風土民情徹底結合。近半世紀以來,台灣所高舉的中華文化,其實是國民黨強迫移植的假象。當它被新執政者剝除之後,台灣先民的剽悍習性(也就是所謂的「草根性」)就赤裸裸地跑出來。唯有認清這種事實,我們才能解釋為何腥羶色情的媒體、報紙最近能在台灣大行其道,而廟堂政治人物口出髒話不以為恥的理由,因為這才是現階段台灣文化的基底。
然而我們需要悲觀嗎?從歷史來看,一種具有主體性的文化蔚然成形,至少需要數百年光陰。以美國為例,從一六二○年「五月花號」載著英國移民抵達新大陸,經過近三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初,美國才出現具有「本土特色」的爵士樂和音樂劇。相形之下,台灣文化仍在起步階段,正如尼采所言,這時一定需要破壞性的粗野力量,才能突破與創新。一千多年前,歐洲蠻族也為暮氣沉沉的羅馬文化注入了破壞性的活力,進而鎔鑄出百花齊放的歐洲文明。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有粗野力量並不足以塑造新文化。歷史學者威爾.杜蘭指出,不論是哥德人或汪達爾人,這些蠻族在挑戰羅馬的過程中,都尊重並學習羅馬文化。相形之下,蒙古人只知道燒殺擄掠,在文化上並無建樹。外交部長陳唐山展現了近似的剽悍性格,敢於踐踏中國傳統禮教,令不少人激賞讚嘆。只是身處轉型階段的我們,以前習慣了溫文典雅的「君子之風」,如今乍然目睹台灣文化基底,難免覺得有點恐慌罷了。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5757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我對「文化」這個概念的了解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一般討論文化課題的學者,通常可能從三個不同的層次來處理「文化」以及相關的議題(Edles 2002)。
1. 以文化指示藝術領域的活動及成果(1):如「文化人」或歐美學者”high
culture”之類的「用法」。
2. 以文化指示任何使用「符號」的活動及成果(Geerz 1973):如「後現代主義」思潮對「文化」的觀點法。
3. 以文化指示人類為了解決和應付生存及現實的問題,而設計出來的生
活方式、典章制度,以及根據這兩者而來的文學、藝術、知識、和行為規範及模式等等(胡卜凱 2004)。如「人類文化」之類的「用法」。
我認為「文化」應以第1、3兩個領域來了解。上述的Edlesr及Geerz等則以「符號」活動為「文化」的主要意涵。我雖然並不同意,但這觀點如果不能成稱為「主流」的話,大概也是目前的趨勢。
黑格爾和尼采對文化的了解,大概限於第一點。尼采更是精英主義者。因此,潘小小認為或暗示:尼采主張文化的發展「需要『破壞性』的『粗野』力量」,是一種誤解或胡說八道(潘罡 2004)。
附註:
1. 即文學、繪畫、音樂等八大(九大?)藝術。
參考文獻:
* Edles, L. D. 2002, Cultural Sociology In Practice, Blackwell Publishers, Malden, Massachusetts
*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Basic Books, NYC
* 胡卜凱 2004,《關於 中華文化 的討論》,【知識和社會廣場】(http://www.fokas.com.tw/)>【知識區:第7頁左右】
* 潘罡 2004,《台灣文化必要之惡》,【知識和社會廣場】(http://www.fokas.com.tw/)>【社會區:第1頁左右】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7728
評潘罡baby的《台灣文化必要之惡》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潘罡先生/小姐的《台灣文化必要之惡》原載 [中時論壇] (2004.10.02)。本文對它做一個批判和討論。結構上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批判它內容的邏輯和所呈現的數學IQ;
第二部分討論該文所引用的知識。
邏輯
「台灣文化正快速惡質化!這是很多人近來的喟嘆。大街小巷到處可看到髒亂不堪的環境,越來越多民眾臉上寫著暴戾之氣。每到晚上,飆車少年肆無忌憚的在路上聚眾喧囂。如今連堂堂的部長官員都在公開場合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抨擊對手。對以歐美為標竿的民眾而言,台灣的一切,似乎都浮現末日的沉淪警訊。」
批判:
a. 邏輯依據
我不知道台灣有多少民眾「以歐美為標竿」;我也不知道潘小小(1)根據什麼邏輯能夠從:
他/她所描述的「台灣的一切」這個大前提,
加上「以歐美為標竿」這個小前提,
推出「(對以歐美為標竿的台灣民眾而言,)浮現末日的沉淪警訊」這樣的結論。
b. 現實依據
難道歐美沒有「在路上肆無忌憚聚眾喧囂」的「飆車少年」﹖
難道歐美沒有「髒亂不堪的環境」﹖
也許潘小小對紐約市或(加州)奧克蘭市一無所知。那他/她憑什麼侈言「歐美標竿」﹖
我不知道歐美是否有「部長官員」會在公開場合「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抨擊對手。」,但歐美的「外交官員」絕不會在公開場合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抨擊」其他國家的官員(2)。潘小小是搞不清「對手」和「外國官員」的分別,還是故意混淆視聽,請網友自行判斷(3)。
c. 推論有例外
潘小小接連引用黑格爾、尼采、和威爾.杜蘭三位歐美學者來支援自己的論述,沒有引用任何一位「本土」哲學家或社會科學學者:
請問潘小小是否「以歐美為標竿」﹖
如果是,潘小小文章的結論證明自己的推論有例外。
如果不是,是潘小小「扒歐美的卵葩」﹖還是潘小小認為「本土」學者都不夠「剽悍」,所以其「卵葩」沒什麼「扒」頭﹖
數學IQ
「從文化角度來看,現階段台灣的亂象,直接原因是執政當局「去中國化」的結果。但就歷史演變來看,事實上,四百年來台灣根本就沒有成熟具有主體性的文化,因此在『去中國化』之後,整個文化的原始狀態就曝露出來。」
批判:
希望以「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為「近似(蒙古人的)剽悍」的「潘小小」能說明他/她的「文化」指什麼東東。
如果台灣四百年來沒有主體性的文化,何以近10年的「去中國化」就可能有任何可覺查的「結果」?難道「潘小小」不但認為「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為「近似(蒙古人的)剽悍」,而且認為「操著粗鄙猥褻字眼」已「近似(尼采『超』人說的)『超』執政當局」?
既然「潘小小」認為「文化」和「歷史演變」有關,近10年的「歷史演變」就能「去」近50年或近400年的「歷史演變」?「近似(蒙古人的)剽悍」之用大矣哉!還是「潘小小」(「濕潘潘」?)有LANPA complex (卵葩情結)!
最後,我認為根據「從文化角度來看」這句話,推出:
「現階段台灣的亂象,直接原因是執政當局『去中國化』的結果。」
這樣的結論,比蒙古人還要「剽悍」。
希望「潘小小」能說明他/她是如何推論出來的。否則,我可以說:
「從文化角度來看」,
「現階段台灣的亂象,直接原因是潘小小之流有「卵葩情結」的結果。」
潘小小既然聽過黑格爾和尼采,又激賞「卵葩言談」,想來應該也聽過(奉行?)弗洛伊德的「拜爛蕉理論」?
知識
「套用黑格爾理論來解釋文化的演進:文化成形的關鍵在於『民族精神』的展現,反映在該民族的藝術、風俗習尚等層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典範』,成為該民族的生命準則與發展基礎。」
批判:
第一,既然要引述,就要注明出處。這樣別人才能查證引述者是否誤解原意或引用錯誤。
第二,黑格爾是哲學家,他的文字在字面上也許看起來在講文化發展,其實他是在談「精神」(理性)、「意識」、「絕對」之類。我不是研究黑格爾的人,但從以上的觀點,我認為:
「文化『成形的關鍵』在於『民族精神』的展現」這句話中,「成形的關鍵」幾個字是衍文或有爭議的詮釋。
「但對尼采這類思想家而言,上述狀況卻是台灣建立主體文化必經過程,因此可說是『必要之惡』。….」
「正如尼采所言,這時一定需要破壞性的粗野力量,才能突破與創新。」
批判:
第一,既然要引述,就要注明出處。這樣別人才能查證引述者是否誤解原意或引用錯誤。
第二,尼采是哲學家,他著作的重點在討論倫理學(道德),不在討論文化。他對「文化」和「善、惡」等概念,採取調侃或諷刺的態度(Nietzsche 1968)。我雖沒有讀完尼采的書,我認為潘小小以上兩段話,或者誤解尼采原意或者引用錯誤。
「一千多年前,歐洲蠻族也為暮氣沉沉的羅馬文化注入了破壞性的活力,進而鎔鑄出百花齊放的歐洲文明。」
批判:
有人聽過「黑暗時代」(dark age)這名詞嗎?
附註:
1. 由於台灣社會已有一位「小潘潘」,我只好稱這位以「操著粗鄙猥褻的字眼」為「近
似(蒙古人的)剽悍」的人為「潘小小」。(也許該稱他/她「潘大大」?「大潘潘」?「濕潘潘」?或「不通潘潘」?)
2. 歐美外交官員接受有「國際禮儀」和「個人教養」這兩個現實或文化規範。
3. 從本文第二部份的討論,我相信潘小小也許真的搞不清對手和外國官員的分別。也許他/她的邏輯是:「不是朋友,就是對手」?
參考文獻:
Nietzsche, F., 1968, The Will to Power, Kaufman, W. ed., Kaufman, W/Hollingdale, R. J. transl., Vintage Books, NYC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6710
台灣人不是這樣! -- 楊渡
推薦
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adminton
B
中國時報 論壇 931001
台灣人不是這樣!
楊渡
出身中南部的自己,深知一些粗話只是一種日常的俚語。有些時候,朋友互相問候,還會先問候他的媽媽。我們也都知道,這是一種粗俗的習慣,一如眷村也會有一堆三字經。這不代表什麼省籍、族群、南北文化、統獨等等。
我們也很清楚,風俗文化的厚薄,與此有關。教育所以存在,就在於讓我們脫離這樣的文化,學習更文明、更細緻、更準確的表達,讓人的溝通與了解,不是國罵三字,就算數。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見解,只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維持著一種人的起碼的尊重與寬容。最起碼的品格教育而已。
我們當然更了解,台灣人,不是像電視連續劇播出的那樣,不是瘋子,就是傻子。我們更知道,中南部不是只有一種品味,一種以粗俗為標榜的語言。有多少台灣知識分子,在中南部鄉村,建立起有尊嚴、有品格、有品味的生活。他們為生態、環境、文化和教育所付出的,絕對超越現在的政治人物。
然而,我們卻看見,中南部被一部分人污名化了。台灣人,被少數政客,給污名化了。他們變成只是滿口髒話、性器官、三字經的代名詞。
那些日據時期文化協會先輩所欲掃除的社會風俗與壞習慣,逐一回復,並且以此為標榜,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台灣文化」。楊逵、賴和、簡吉、李應章等所有作家與醫生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台灣民眾受良好教育,有道德品格。然而,這些努力似乎白費了。
台灣文化協會創立於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創立的「主旨書」寫著:「現今島內的新道德尚未建設好,舊道德卻已經逐漸的衰退下去,因此,社會的制裁力量失墜於地,人情澆薄,人人唯利是圖,無智蒙昧之細民固不待言,連身屬上流者也概以揣摩迎合為能事。以求取一身之榮達為最終目標。……因此糾合同志,組織文化協會,以謀求台灣文化之提高。切言之,務期藉此切磋道德的真髓,圖謀教育之振興,進行體育的獎勵,更要培養藝術的興趣,以期發達穩健,俾實行至其結論。」
悲哀的是:這些道德與文化理想,竟有如鏡子般反射出現今政治的沈淪,人性的澆薄,上流者的「揣摩迎合為能事」……。
八十三年過去了。台灣文化協會已成歷史,受教育的人多了,但文化的品質呢?不要怪這個那個政治人物,該問的是:我們為什麼讓台灣文化走到這一步田地?
我們要不要站出來說一聲:台灣人不是這樣的!台灣文化不是這樣!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5766
你本來就不需要講「理」-- 贈潘罡baby
推薦
0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上一篇留言的標題應為:
你本來就不需要講「理」-- 贈潘罡baby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5764
你本來就不需要講「理」
推薦
2
胡卜凱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badminton
胡卜凱
請老編高抬貴手
游院長可以高談 屁股
陳部長可以暢言 LANPA
中時論壇更以文化之名 提倡LANPA語言
區區在下身為百姓 應該也可以點點燈吧?
********************************
既然這位潘罡先生或小姐欣賞陳唐山的LANPA語言
想來也不會以我的"龜頭/雞巴論"為忤(男女平等嘛!)
先轉載一篇舊作 回應潘罡先生或小姐的文化觀
你本來就不需要講「理」
我們常常聽到「政黨打口水戰」的批評或抱怨。其實,到網上看看眾網友的留言,你、我不難發現,最喜歡批評或抱怨「政黨打口水戰」的人,正是那些樂打「口水戰」不疲,甚至到了不可一日不打「口水戰」(或鍵盤戰)地步的人。這就是我說的「什麼人玩什麼樣的鳥」,或「什麼樣的鳥被什麼樣的人玩」現象(1)。
有些歷史學家或社會思想家喜歡給一個「時代」取個外號,例如「信仰時代」、「理性時代」、「科技時代」、和「後『現代』」等等。20世紀晚期到現在,在「後『現代』」的說法風起雲湧之後,我們可以說是處在一個「批判時代」、「去勢時代」、或「(工具)虛無主義時代」(2 )。
這樣的一個「時代」,也可說是「情緒時代」、「情感時代」、「感覺時代」、或「『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時代」。「午拼ㄉㄧㄛ(\)午揚」的衝鋒邏輯或鋼盔邏輯,取代了「愛拼家額揚」的激勵邏輯。
因此,你做任何事、採取任何立場,本來就不需要講「理」。
如果你擁護某人,你只需說:「我喜歡他(或她),我喜歡他(或她),我喜歡他(或她),所以我擁護他(或她)」。
如果你支持某政策,你只需說:「這個政策讓我爽歪歪,爽歪歪,爽歪歪,所以我支持它」。
如果你贊成獨立,你只需說:「一旦獨立,我的人生就圓滿了,圓滿了,圓滿了,所以我贊成獨立」。
如果你主張統一,你只需說:「一旦統一,我的人格就完整了,完整了,完整了,所以我主張統一」。
在「情緒時代」、「情感時代」、「感覺時代」、或「『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時代」,這些「理由」和任何其他「理由」一樣神聖、一樣有「正當性」,一樣冠冕堂皇。總而言之,在「(工具)虛無主義時代」,任何「理由」和任何其他「理由」一樣有「理」。
何必講些胡說八道、瞎掰硬拗、狗屁不通,彰顯自己大腦長在龜頭或雞巴上的「理由」呢?
******************************************
潘罡先生或小姐,何須侈言文化?身上有個香爐(或前或後),就是欣賞剽悍或雄偉LANPA的理由嘛!!
附註:
1. 「什麼人玩什麼樣的鳥」,指什麼樣的人民選出什麼樣的政治人物。「什麼樣的鳥被什麼樣的人玩」,指什麼樣的人民讓什麼樣的政治人物領導。
2. 所謂「批判時代」、「去勢時代」指的是凡居於「權威」或「主導」地位的人、觀念、學說、語言,皆可、皆應、皆需、和皆須「批判」之,皆「『去』之而後快」。所謂「(工具)虛無主義時代」,指的是主張虛無主義的學者,從語言(德希達)、方法論(傅柯)、知識(李歐塔)、或文化(布希亞)等傳統上不涉及虛無主義的領域做為立論的基礎。「去勢時代」:age of de-centering
(《你本來就不需要講「理」》原載http://www.fokas.com.tw/ 社會區22頁左右)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976&aid=1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