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不一樣的西遊記
2025/01/23 22:11 瀏覽395|回應1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一樣的西遊記:

西遊記中130個你沒注意到的事實

201606搜狐 趣歷史 陳志清整理

 

導讀:

真相總是令人難以置信,事實遠比傳說更加精彩。這裡列舉出那些令人吃驚的事實,卻都是西游記原著所描述的,可能會顛覆人們過去某些固有的觀念。

比方說,孫悟空自己親口說自己曾在花果山變化成美女吃人,和白骨精所作所為基本上差不多,屬於倩女幽魂一類的情節,而他在加入佛門之前是做男女之事的。

 

1 .四大部洲的念法: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應該是──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南,瞻部洲;北,俱蘆洲。其中瞻部意思指當時的中國。

2.花果山不是普通的仙山,不但孕育了神猴孫悟空,而且是十洲三島的祖脈,大地之根,比如來所在的靈山,以及須彌山要強大的多。花果山經常有龍、麒麟和鳳凰出現,但因為後來孫悟空和天兵天將對抗,最終被二郎神和手下付之一炬。

3.孫悟空不是花果山的那塊石頭整個變化的,而是石頭產了一個石卵,然後變成了石猴,和人類的生產過程類似。

4.孫悟空剛出生時不久看到水簾洞外石碣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幾個字是楷書,而楷書始於漢末,但是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漢時,也就是公元9年發生的事情,那時孫悟空已經近五百歲了。

5.水簾洞曾經有人居住過,而且規模不小,可以容納上千人。

6.椰子酒是花果山最常提到的酒。

7.孫悟空到西牛賀洲是走的海路,這與後來他和師徒幾人走的陸路有所不同。

8.孫悟空在學藝之前就懂得道家的經典是哪一些。

9.菩提老祖的斜月三星洞是個字謎,謎底是:心。

10.唐僧要取的大乘佛經,悟空早在菩提祖師那裡就已經聽過,應該說孫悟空的佛學根基和啟蒙時間要遠遠早於其師傅唐三藏。

 

11.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打了悟空腦袋三下,從而啟發他來學藝的故事起源於佛教五祖弘忍啟迪六祖慧能傳授衣缽的故事。

12.孫悟空開始在菩提袓師那裡七年都是在掃地打水,真正學藝只有三年,就變成如此厲害的角色;而紅孩兒在火焰山整整修煉了三百年。

13.悟空並沒有學到想要的長生不老之術,而是靠自己憑借暴力獲得除去死籍的機會。

14.孫悟空學藝後回花果山做的第一件事是到附近的國家搶劫。

15.孫悟空在花果山曾經變化成美女勾引人吃人。

16.在孫悟空去龍宮搶兵器前,金箍棒突然放光,好像和孫悟空有心靈感應。而且從後來看,只有孫悟空叫金箍棒變化才靈。

17.金箍棒的重量斤數和人一天的呼吸大概次數一致。

18.孫悟空的其他六個結拜兄弟,除了後來牛魔王還出現過,其他五人都在他大鬧天宮後不見了蹤影;並且,在孫悟空和天兵天將爭鬪時,沒有一個人出手,只是在他第一次打贏時過來一起喝酒慶祝,是典型的酒肉朋友。

19.孫悟空牛魔王等七個大聖的兄弟排名是按照身材大小,孫悟空最小,因此排最後第七,牛魔王個頭最大排老大。

20.閻王只是十個冥王之一。

 

21.養猴子是為了讓馬常活動吃草,後傳成可防止馬兒得瘟疫,「弼馬溫」的確是「避馬瘟」的意思。可見玉帝對悟空是量才施用。

22.孫悟空的真正形象是:兩耳過肩,尖嘴猴腮。想像一下。

23.哪咤有一樣兵器是繡球,但卻是用來打人用的。

24.在孫悟空還沒有看管蟠桃園之前,他的齊天大聖府就造在蟠桃園的右邊,這一切似乎是事先早已安排好的。

25.蟠桃的確十分稀少,平均每年僅結73只,計算方法:按照每株桃樹每次能結100只蟠桃,前面1200株每3千年結12萬只,中間1200株每6千年結12萬只,後面每9千年結12萬只,在18萬年間總計結132萬只,平均每年共73

26.孫悟空當上了齊天大聖之後,與如來等五方五老曾經互相以兄弟相稱。

27.在天庭,如來和觀音的地位相等,同屬五方五老。

28.龍的肝、鳳的髓,熊掌與猩唇,是蟠桃宴會上的菜肴食品。

29.赤腳大仙參加蟠桃宴被孫悟空騙到了通明殿足足呆了一整天,才反應過來跑到玉帝那裡告狀。

30.悟空的瞌睡蟲是與增長天王打賭猜數字時贏的。

 

31.鬼怪也是可以為天庭正式效力,如:大力鬼王。

32.玉帝許諾二郎神剿除孫悟空成功之後,高升重賞,但實際上後來並沒有兌現,只重賞而沒有高升。而且二郎神在孫悟空從八卦爐中逃出後再也沒有出面捉拿孫悟空,而巨靈神後來還曾再次出現過,他參與了捉拿牛魔王。

33.托塔天王李靖的寶塔是如來給的。

34.佛教的四大天王在道教的玉帝門下供職。

35.「火眼金睛」只是眼睛被熏紅了,是個老害眼病;後來被當作具有觀察力的代名詞,本身不是什麼本事。

36.孫悟空被投入老君爐時,老君並沒有奪取他的如意金箍棒。

37.佑聖真君的唆使王靈官和孫悟空打鬪勝負不分。

38.北天門是真武大帝鎮守,孫悟空鬧天宮時從未敢走過北天門。

39.如來在玉帝面前稱自己的稱呼是:老僧。

40.王母是玉帝的妻子,王母娘娘。

 

41.如來給觀音三個金箍是有三篇不同的咒語,一個人不能同時念,因此觀音只給了取經隊伍的人員一個戴。

42.沙僧胸前的佛珠是九個人骷髏。

43.豬八戒的兵器九齒釘鈀是龍探爪形狀,不是耙地的耙子形狀。一開始是太上老君造出來給玉帝用作鎮殿之寶,後來封天蓬元帥才又給了豬八戒作為兵器,九齒釘鈀十分精美。

44.觀音常用的武器是蓮花。

45.被形容為: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救苦尋聲,萬稱萬應的觀音到長安城,把當地土地嚇得心驚膽顫。

46.八戒和沙僧的法號悟能和悟淨,這和將近七八百年前的悟空是同一輩份稱號。

47.觀音的日常打扮可以說是珠光寶氣: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銳氣的垂珠纓絡,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珮。

48.唐僧剛出長安沒多久遇到五六十個妖怪,捉住他和兩個隨從之後,五六十個妖怪只吃了他的兩個隨從,卻把他給放了。

49.在西遊記裡,觀音雖然身份是菩薩,但卻是七佛之師。

50.小白龍原來脖子底下戴著一個明珠,後來被觀音收服時摘去了。

 

51.觀音禪院,是整部西游記裡唯一以神仙的名字直接命名的寺院。

52.黑風山的黑熊精第一次見孫悟空早就知道他鬧天宮和當弼馬溫的經歷,並且黑熊精是一個喜歡過生日的妖怪。

53.豬八戒在高老莊曾經以長嘴大耳朵,腦後又有一溜鬃毛的豬的形象長期出現,而和高老莊的人長期一直相處,並沒有什麼異樣。

54.豬八戒真要和孫悟空打,可以從二更時分,直鬪到東方發白。

55.孫悟空想用金箍棒打烏巢禪師,卻不能碰到其半點毫毛。

56.不是所有的佛門信徒念的都是西天的佛經,有人念的是東天的佛經 :只見一老者,斜倚竹床之上,口裡嚶嚶的念佛。那老兒擺手搖頭道:「去不得,西天難取經。要取經,往東天去罷。」

57.黃風怪手下的虎先鋒捉了唐僧送給他,他的第一個反應不是高興,而是吃驚。

58.一路上孫悟空變成小蟲子悄悄飛到妖怪的洞中,從未趁妖怪熟睡把妖怪打死。

59.沙僧的兵器是降妖杖,是一根內襯金屬的木杖,比棍棒短。

60.五莊觀門口寫著: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花果山水簾洞門口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二者幾乎一致。

 

61.鎮元大仙的兩個徒弟清風、明月,在孫悟空出生以前幾百年就出生了,論年紀是孫悟空的長輩。

62.人參樹高達300多米。

63.鎮元大仙捉住師徒四人只需一招,具有同等功力的還有九靈元聖。

64.鎮元子和悟空結拜後感情深厚,惺惺相惜,捨不得他走,留悟空呆了五天才放他走,但後來悟空再也沒提及這個法力無邊的結拜兄弟,也沒請他幫過忙。

65.西王母的老公東華大帝君經常去靈山參見如來,東方朔是其童子。

66.白骨精確實是女的。

67.孫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就殺死了上千人,後來成佛,位列大慈大悲的觀音之前。

68.奎木狼在唐僧到來之前早就做好了準備吃唐僧,在後來百花公主一句話說放就放了。

69.黃袍怪奎木狼的武力等於二十個八戒加上沙僧,而八戒可以和悟空單獨鬪上一夜。

70.沒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暗中保護,唐僧在第三十回就死了。

 

71.八戒和沙僧曾經將奎木狼和百花公主生的兩個無辜的孩子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活活摔成肉餅,後來卻分別成為菩薩。

72.道家講究煉丹,奎木狼煉丹,佛門不煉丹;黑熊精是唯一屬於佛門並且會煉丹的。

73.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早就拿著唐僧師徒幾人的畫像專門在等他們。

74.在平頂山,孫悟空第一次遭遇了生死危機,差點被銀角用泰山峨眉山和須彌山壓死,幾乎喪命。

75.孫悟空第一次感到絕望是在平頂山,當時聽到兩個魔頭把山水土地當值班使喚時,心驚肉跳,仰天長嘆:蒼天!蒼天!天啊!既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

76.孫悟空雖擅長變化,但是唯一不能變化的是猴尾巴。

77.西游記中拿著葫蘆喊一聲別人的名字就把人裝進去的故事也能體現中國文化特色尤其是姓名文化。這個故事就不太可能發生在如西班牙這樣的國家。

例如:畢加索的全名是:帕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諾.克瑞斯皮尼亞諾.德.羅斯.瑞米迪歐斯.西波瑞亞諾.德.拉.山迪西瑪.特立尼達.瑪利亞.帕裡西奧.克裡托.瑞茲.布拉斯科.畢加索。

試想一下,銀角大王拿著葫蘆說: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畢加索:你叫吧。於是銀角:帕布羅.迭戈.荷瑟.山迪亞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算了你走吧。

78.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在平頂山出手展示法力,把已經化為仙氣的兩個童子用手一指就還原成原來的樣子,可見其法術十分厲害。

79.道家的修煉訣竅心法是悟空和沙僧傳授給唐僧的。

80.鬪紅孩兒時孫悟空被火燒是第二次差點送命,但原因並不是因為怕火,而是被火燒後被冷水一激造成的。

 

81.紅孩兒和金角銀角一樣具有使喚山神土地的特徵,這也是令悟空曾經極度絕望的因素。

82.觀音的力氣有多大?菩薩道:「常時是個空瓶,如今是淨瓶拋下海去,這一時間,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

那菩薩走上前,將右手輕輕的提起淨瓶,托在左手掌上。地球上水的總量約為14億立方公里,其中97%在海洋中,四海各分四分之一約有34億立方公里,合計約34億億噸。

相比較而言孫悟空的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實在是小兒科中的小兒科。

83.十分了解孫猴子的觀音擔心孫悟空因為龍女美貌而騷擾她。

84.孫悟空在加入佛門之前有過男女生活。 見原著第四十二回:「觀音說:你見我這龍女貌美,淨瓶又是個寶物,你假若騙了去,卻那有工夫又來尋你?」行者道:「可憐!菩薩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門,一向不幹那樣事了。」

85.在手心裡寫一個字,然後去勾引別人,別人就會上當,這是佛門內部公開的法術。觀音和彌勒佛都曾經使用過這招,觀音寫的是「謎」字,彌勒佛寫的是「禁」字。

86.紅孩兒的善財童子職務是龍女讓給他當的。觀音原本有個善財龍女,後來又收紅孩兒做善財童子,原本的善財龍女變成了捧珠龍女。

87.紅孩兒受佛門之戒,卻沒有剃光頭,還留有部分頭髮。

88.四海龍王曾經對調過,原來西海龍王是敖閏,後來是敖順。

89.車遲國各府州縣鄉村店集,都有一張和尚圖,捉拿和尚,禿子也要被抓,但有觀音吃童男童女的金魚所在的車遲國會元縣卻還有和尚。

90.被孫悟空鬪法殺死的車遲國三個大仙把車遲國治理得風調雨順,而且禮賢下士,凡是敬道的人,都要出大門迎接,但是見了國外的卻不行禮。原文:我師父卻又好道愛賢,只聽見說個道字,就也接出大門。

 

91.虎力大仙做法,玉帝就得馬上頒旨依照行事。

92.觀音全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靈感 觀世音菩薩,而觀音下凡捉妖怪吃人的金魚起名叫:靈感大王。

93.通天河老黿自己修行就活了一千三百餘年,不需要吃任何蟠桃人參果長生。

94.老君的芭蕉扇比金剛琢厲害。

95.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認為孫悟空讓紅孩兒做觀音的善財童子是給人做奴隸坑害紅孩兒,包括後來的鐵扇公主和牛魔王也是這樣認為。

96.通關文牒上本來沒有唐僧的幾個徒弟名姓,直到女兒國才由女兒國王親手補上。

97.唐僧在女兒國,面對風情萬種的女兒國王時,他動了凡心。

98.蠍子精認得孫悟空,而孫悟空當時卻不認得她。

99.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和天蓬元帥豬八戒兩個人加一起打不過蠍子精,後來被昴日星官叫了兩聲,蠍子精就叫被叫死了。

100.孫悟空在去鐵扇公主那裡借芭蕉扇之前,有人建議不要提及往事,以免生事;但孫悟空到了鐵扇公主那裡就說了自己的往事,因此是故意去挑事。

 

101.牛魔王是個文化人,有自己的書房。

102.牛魔王曾經去見過已經被貶下界的豬八戒沙僧,但是卻沒有去見過被壓在五行山下自己的結拜兄弟孫悟空。

103.九頭蟲是西游記裡唯一既沒被打死,也沒被收服,並且還逃走的妖怪。

104.荊棘嶺的十八公,孤直公,號凌空子,拂雲叟,杏仙,他們是唯一不想吃唐僧肉也沒有阻礙師徒去路並且主要是吟詩做賦而被打死的妖精。

105.黃眉怪是唯一主動捉了唐僧又沒準備吃唐僧肉的男妖怪。

106.觀音的坐騎金毛吼脖子上的紫金鈴是太上老君造的。

107.黎山老母是文殊普賢觀音的長輩,但是指點悟空請毗藍婆菩薩降伏蜈蚣精卻不敢讓悟空說出是她指點的。

108.佛門的毗藍婆菩薩的兒子在道家的天庭謀事。

109.蜈蚣精是唯一既不是神仙的坐騎,也沒被打死,又沒逃走而被收服的妖精。

110.大鵬具有管理大型國家的能力,獅駝國具有完備的國家機構和有條理的運行組織。

 

111.經小鑽風的口提到過,文殊的坐騎青獅曾經一口吞了十萬天兵。

112.如來認為大鵬是最難對付的人物,收服大鵬出動了靈山所有的人力。

113.如來最終降伏大鵬是靠哄騙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以法力降伏。

114.比丘國用一千多個小孩做藥引,是暗指明朝皇帝用一千多個少女的初經血做長生藥。

115.金鼻白毛老鼠精十分擅長勾引男子,她也是托塔天王李靖的乾女兒。

116.白鼠精勾引唐僧時,唐僧沒有動心。

117.一路上時不時嚷著分行李散伙的八戒,在隱霧山被騙唐僧被吃後,並沒有要求分行李,而是首先想到去報仇。

118.黃獅精開的是釘鈀宴,卻不是金箍棒宴。

119.九靈元聖捉師徒幾人的目的,是給自己的孫子報仇。

120.九靈元聖捉拿孫悟空豬八戒,只需要一招。

 

121.九靈元聖是唯一受到主人默許而被懲罰的坐騎。

122.金平府三個犀牛精下場十分悲慘,一個被活吃了,兩隻被捉後被八戒用刀砍死,三隻都被鋸了角,剝了皮。

123.孫悟空私藏了一只可以避水的犀牛角,本來說是要獻給佛祖。

124.西游記裡嫦娥是一大群人的稱呼。

125.降伏玉兔的不是嫦娥,而是太陰星君。

126.佛教靈山腳下的必經之路是一個道觀,裡面住著金頂大仙。

127.如果不是燃燈古佛,師徒幾人取回去的是空白沒有內容的經書。

128.佛門去給人念迴向經文收三斗三升米粒黃金,並且還嫌少。

129.西行途中挑擔的是八戒,最辛苦,因此他到哪裡吃得最多;而沙僧主要工作是牽馬。

130.孫悟空一生之中絕大部分時間脾氣都很好,在出生到成為鬪戰勝佛之前的一千年左右生命過程中,僅有大鬧天宮和取經前期的總共十幾年的時間脾氣比較暴躁,學藝之前無性,別人打罵都不還手。經過六耳獼猴一事後回歸本性與師傅師弟和睦共處再無矛盾。

 

 



本文於 2025/02/02 19:45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27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為什麼都是發生在貞觀十三年
2025/01/23 23:27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什麼西遊記裡唐僧出生在貞觀十三年,

十八歲那年也是貞觀十三年?

20210906搜狐

 

為什麼西遊記唐僧出生在貞觀十三年,十八歲那年也是貞觀十三年? 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個人長大是需要時間的,這是毫無疑問的,不管是誰都需要時間,長大多少歲就需要多少年。但是到了《西遊記》裡面,如果看過原著可能就會產生困惑,書中所寫唐僧的父親陳光蕊考取功名,迎娶妻子,唐僧出生,遭遇水賊,唐僧被和尚收養,這一切事情雖然很多,但是要在一年之內完成也不是沒可能,但問題就是,後來唐僧長大到了十八歲,為父親報仇解救母親,這件事情發生的時間竟然也是在和之前一樣的貞觀十三年,這究竟是作者寫錯了,還是有意為之?

唐僧師徒以為走了十萬八千里,經過十幾個國家,其實,他們有可能只是像美劇《西部世界》一樣,被引進一個專門搭建的虛擬空間裡,去完成傳經設計者希望他們完成的取經任務。

科學告訴我們,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的,所有物質的運動,都得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裏面進行。既然取經是在虛擬空間中進行的,那麼,時間線上有沒有痕跡,來證明這是一個「太虛幻境」?

  非常有。

很多讀原著的朋友早就發現了,在第八回和第九回之間的附錄,也就是講唐僧身世的那一章裡面,時間開始出現漏洞。

附錄開篇,魏徵奏請唐太宗開科取士,太宗准奏,這才引出了陳光蕊考狀元的故事。時間設定上,明確說了: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

然後,就在這一年裡面,陳光蕊中狀元、招駙馬、赴任被殺、老婆被搶,然後是唐僧出世、被拋江中,再被金山寺長老收留,取名江流兒……這一組動作緊鑼密鼓,理論上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唐僧出世的時間,明明白白,是貞觀十三年。

然後就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江流年長一十八歲,金山寺長老為唐僧削髮修行,取法名為玄奘。也就是這一年,唐僧明白了自己身世,為父報仇,一家團聚。

民間傳統出世就算一歲,長到十八歲,就是過了十七年,只要數學不是政治老師教的,就可以算出,這一年,應該是貞觀三十年。

再來看第十二回,唐僧作為高僧的第一次亮相,是在長安城化生寺講演佛法,唐太宗帶文武百官去拜佛食齋,見到唐僧,給了個完美的第一印象。按上所述,這就應該是貞觀三十年以後(含三十年)的事了吧?

 

偏不。回的開頭,又是明明白白寫著:

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會不會是刻印排版搞錯了,把三十排成十三?不可能,貞觀十三年是己巳年,那麼,貞觀三十年就應該是丙亥年,不可能還是己巳。

更重要的證據,來自取經出發的時間點,第十三回開頭:

卻說三藏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與多官送出長安關外,一二日馬不停蹄,早至法門寺。

看到沒有?還是清清楚楚的「貞觀十三年」。

按這幾回的記載,從陳光蕊考狀元到唐僧出發去取經,最少十八年的時間歷程,都在貞觀十三年這一年裡完成了。

我們不禁要問,時間去哪兒了?

會不會是吳承恩寫著寫著寫糊塗了,寫到後面忘了前面? 畢竟他寫這百回本,說好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說不好聽也可算洗稿,洗稿嘛,就難免在一些數量詞上忘了查找替換,留下證據。

會不會像一些專家說過的那樣,附錄是後人加塞的。百回本最早的版本叫「金陵世德堂本」,裡面並無附錄。英國漢學家杜德橋就持這說法,他說附錄是明朝廣東作家朱鼎臣寫的。

可是,細讀原著便可發現,附錄之後,有好幾處地方,都由唐僧自己或借他人之口提到唐僧的江流兒身世,跟附錄情節是吻合的。這充分表明,附錄並不是後人加塞,它跟百回內容是渾然一體的。

再說,如果真是朱鼎臣或誰補寫的附錄,怎麼會將「貞觀十三年」這個取經出發的時間點視而不見?

要破解這個時間之謎,還是要回到原著第九回,看看貞觀十三年這一年,還發生了什麼事。

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情節大家都很熟了,就是倒楣的涇河龍王跟算命先生打賭,犯了天條,該由丞相魏征來執刑;算命先生指點涇河龍王,讓他去唐太宗夢裡求情——注意這細節,入夢。

唐太宗許諾救龍王。接下來第十回、第十一回,魏征跟唐太宗下棋時打了個盹,夢中(又是夢)把龍王斬了。龍王的鬼魂認為唐太宗說救不救,沒有誠信,跑到陰司告唐太宗不講誠信。於是,唐太宗被夢遊地獄,遭遇種種恐嚇,最後交了巨額贖金,又答應要做水陸大會超度孤魂野鬼,才被放回陽間。

這才有了選高僧主持法會引出唐僧,而前來面試選手的觀音又親自到法會上直指唐僧講的佛法有問題:

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第十二回)

關於這四回的情節,本專欄開篇做了一個夢之後,這位國家領導人徹底信了佛教已有深扒,沒看過的朋友可參考一下。 一句話:唐太宗的這一連串「奇遇」,都是被設定好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他派人去西天取經。而唐太宗也終於深信了,只有西天的佛法,才能給他足夠的理論進而相信。

那麼,唐僧取經花了多少年,回來是哪一年?這一點,書中明確給出不矛盾的答案:取經用了十四年,最後一回,唐僧取經回來遞交通關文牒時:

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

 

這句話,又出了一個大漏洞,歷史上,「貞觀」這個年號只存在二十三年。在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死了——這次真的死了,他兒子李治上位,成為唐高宗,改元永徽。

也許又有人會跳起來說,杠精!講神話扯歷史幹嘛?書裡不是寫了嗎,魏征在陰司里有關係,讓唐太宗多加了二十年陽壽,本來應該是貞觀十三年死的,修改後變成貞觀三十三年,所以取經回來是貞觀二十七年,有問題?

這話對,也不對。純架空的神話,當然沒必要扯歷史,但是,涉及著名歷史人物時,基礎設定,特別是生卒年,就不能脫離歷史真實。 秦始皇徐福去找仙藥,哪怕你寫徐福到了日本不回來,成了日本天皇,現在日本人都是徐福的後代,怎麼有所變化和發展都無所謂,但你要是寫秦始皇吃了仙藥,長生不老,秦朝江山一直傳到現在,還是秦始皇當皇帝……能別這樣嚇人嗎?

同樣道理,既然是神話,你寫唐太宗死後成佛成仙成閻王,這都沒問題,但歷史上的唐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死,你再怎麼神話,都不能有貞觀二十七年這樣的時間出現。

不信你現在寫神話小說用個「宣統四十一年」試試?分分鐘把你給歷史虛無了。

那麼是吳承恩不懂這些,所以才會這樣錯亂?

吳承恩是明朝文人,他怎麼可能不懂這些最基本的歷史常識? 你以為他是現在的初中生咩。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你想說什麼?

 

我也不繞圈子了,直說吧,吳承恩正是通過這些錯亂的時間線,告訴我們取經的真相:取經既是在虛擬空間裡進行的,也是在虛擬時間裡進行的。

什麼叫虛擬時間?

一句話:我們現在感知的時間都是相對的。還記得書中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設定吧,聽起來是神話,其實很科學。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宇宙中巨型黑洞產生的的超大引力,會扭曲附近的時空,讓時間變慢——對,我想起《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臺詞:這裡一個小時七年,分秒必爭

既然從陳光蕊出發去考狀元到唐僧出發去取經,這十八年時間都可以在同一年裡面進行,為什麼取經的十四年不可以是在同一年甚至同一個月、同一天、同一個時辰里完成?

具體怎麼完成?很簡單,從第九回開始就有提示了:做夢。

涇河龍王進入唐太宗夢中向他求情;魏征夢中把龍王斬了; 龍王又進入太宗夢中討命;然后唐太宗被夢遊地府……既然這一切都在夢中進行,為什麼夢中就不能把經給取了?

因為取經時間太長?聽過黃粱美夢一枕黃粱吧:盧生在邯鄲旅店住宿,等店家開飯時打了個盹,做了一場享盡一生榮華富貴的好夢,醒來後發現,店家的小米(黃粱)飯還沒有熟,因而頓悟。

《盜夢空間》的陀螺。到底什麼才是真實?

《盜夢空間》還記得吧?你入我的夢,我入你的夢,夢中夢,夢外夢,在夢中殺人、救人、竊取商業機密,甚至竊取別人思想……而夢中夢的時間,跟現實中的時間比,可以是幾何級別的速度差。

再看《西部世界》,以女主為例,她覺醒前所感知的時間,其實就是在有限的幾天裡面不斷地迴圈,而她漫長的記憶(前傳),只是被植入的虛擬時間。

科技能到達的地方,神通早在那裡等著。

種種證據表明,取經,就是李世民被做了一場大唐夢。這場夢,從涇河龍王喊冤就開始了,下了地府之後,一直到全書結束,李世民根本就沒醒過來,夢中的他才會有貞觀二十七年這樣的時間錯覺。

而同一時間,在洪福寺內修行的陳玄奘,在五行山下坐牢的齊天大聖,在高老莊當上門女婿的前天蓬元帥,在流沙河賣人肉叉燒包的前卷簾大將,包括在鷹愁澗潛水的小白龍…… 紛紛被植入李世民夢中,組隊捉妖。

只有這樣,才能完美解釋,西行路上,所有的山川、城郭、風土人情,全是大唐的複製;也只有這樣,才能完美解釋,全書中多處出現的時間錯亂。

百回本面世後,對西遊的續作、番外有不少,公認最好的,是明末浙江作家董說寫的《西遊補》,開篇即註明入三調芭蕉扇後,全書十六回,就寫了孫悟空做的一個夢,在夢中,他撞入鲭魚精幻造的青青世界,穿越到過去未來,化身為不同歷史人物,亂入各種歷史情節,最後是一位坐在蓮臺上的尊者喚醒了他:

尊者道:我是虛空主人,見你住在假天地久了,特來喚你。

悟空醒來後,跟唐僧說起他的奇遇,師徒有一番滿滿都是玄機的問答:

唐僧便問:悟空,你在青青世界過了幾日,吾這裡如何只有一個時辰?行者道:「心迷時不迷。唐僧道:不知道心長還是時長?行者道:「心短是佛,時短是魔。

悟空,你悟了嗎?

所以,回到開頭,不要再問時間去哪兒了,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時間,只不過是人類的錯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32
星國前總理李顯龍看法不同
2025/01/23 23:13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在明朝的時候是禁書,

原因竟然有這麼多

20241012 搜狐 小蔥講娛樂

 

相信大多數人的童年,都是伴隨著《西遊記》長大的,這本書也是四大名著其中之一,裡面對於人物的刻寫,已經描述手法,確實是一本好書,我們現在社會的包容性強,但其實這本是在明朝的時候,是一本禁書

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很多人都覺得,這不就是個取經的故事,其實書中有不少的細節,可能是當政者想太多,也可能作者就是這個意思,總之是被挖掘出來一些不同的意味,導致此書在明朝的時候,成了禁書。

首先第一點,那是大忌,就是這書涉嫌,諷刺了當朝的天子,在書中有這麼一個場景,就是唐僧幾人到了車遲國,那個地方的皇上推崇道教,還有幾個妖精變成的邪門道士,成天在皇上面前進獻讒言,後來被孫悟空給收拾了。

當時嘉靖皇帝就是這樣,也反射了他不愛管理朝政,一心想要問道求仙,當時皇宮裡就有很多的道士,所以這事就比較忌諱,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還有一點,當時皇帝信奉道教,想要成仙,道教都會搞出個什麼丹藥之類的東西,但是在書中,就有說道曾經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就吃了太上老君的丹藥,對此老君也只能抓住他,根本不能怎麼樣,也說明了練丹人沒本事。

因為在古代神話中,太上老君是很厲害的人物,孫悟空根本比不上,但是作者卻把老君的實力削弱,把孫猴子的實力加強,給大家看到了道士的實力其實是不行的,迷信道士是不對的,所以就赤裸裸打了皇帝的臉。

而且《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句說,說是孫悟空從丹爐裡逃走的時候,說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作為當權者,怎麼可能會讓人把這話給散步出去,那是不存在的。

最後一點就是姓氏問題,大家都知道,在裡面除了孫悟空之外,還有不少的人物,其中有一個肥頭大耳又好吃懶做,這個人長得還很醜,就是豬八戒,這朱豬有了諧音,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就是因為這些原因,皇帝就把這書給禁了,導致這本書在明朝時期,一直都是禁書。

 

 

《黑神話:悟空》是中共統戰?

李顯龍看法不同:不知道誰是孫悟空,是有問題的!

20241021 風傳媒 兩岸中心

 

中國大陸3A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820日全球開售後,在台灣爭議不斷。先有國安人士示警,北京藉該遊戲對台推動文化統戰;後有國安局長蔡明彥表示,該遊戲出來後,有很多爭議訊息操作是在做統戰。不過,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看法卻不同,他認為《黑神話:悟空》對新加坡學生學習華文有幫助,並能讓他們吸收中華文化內涵,但要適可而止。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於18日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FCGF)的爐邊對話,做出如上表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爐邊對話主持人、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向李顯龍提問,他卸任總理後是否有玩線上遊戲。李顯龍以華語回答稱,他沒什麼玩線上遊戲,可是聽說最近有一個電腦遊戲很紅,就是《黑神話:悟空》。

李顯龍表達他對該遊戲的觀察,他認為《黑神話:悟空》是很高檔次的電腦遊戲,他不會玩,但曾上YouTube看相關影片,發現動作很快,招法一來一往,目不暇接。「我看都看不清楚他做什麼,他已經一邊輸了,所以如果我要做『天命人』(由玩家操控的遊戲主角),去參加這個遊戲,去跟這些妖怪魔鬼鬥的話,我看我沒辦法爭回六根,完全沒有希望,所以最好讓電腦遊戲達人去做,我在這邊六根清淨就好了。」

李顯龍進一步表示,他希望孩子們學華語不只是學語言,而是也能了解中華傳統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你長大不知道誰是孫悟空,是有問題的,或者你長大不知道誰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那也是有問題。」

「如果你只背成語、整個成語字典,三顧茅廬,什麼司馬昭之心,很沒有意思,很枯燥無味的,你必須懂得這個故事,那些成語才會很清楚地在你的頭腦裡面,所以如果你可以玩《黑神話》之後,有興趣去看《西遊記》的電影,或者甚至讀吳承恩的書,那是最好的。」

不過,李顯龍也提醒,「我希望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比較軟的管道,鼓勵學生去不只是學習華語,同時是吸收一些中華文化的內涵……(也要)適可而止,到時間就必須停了。」

 

 

星國前總理李顯龍指看衰陸「極不明智」:你們錯了

20241020 中時 藍孝威

 

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尚未見頂,看衰中國「極不明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綜合香港《南華早報》和新加坡總理辦公室消息,1018日,新加坡國務資政、前總理李顯龍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慧眼中國環球論壇」爐邊對話。李顯龍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尚未見頂,看衰中國「極不明智」,中國人有決心繼續向前邁進,西方國家認為「只要做些什麼就能打倒中國」的想法是錯誤的。他還稱,中國在過去數十年來發生巨大變化,如今與發達國家的關係更具競爭性,世界與中國都必須做出相應調整。

當天,李顯龍在活動上就中國經濟發展、中國與美西方關係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李顯龍表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內外部挑戰,包括經濟結構和勞動力結構較過去發生許多變化,以及中國與美西方之間的地緣戰略關係持續緊張。但儘管如此,中國在人口發展上仍有潛力,許多行業領域也已達世界級水平,因此中國的發展尚未到頂。

被問及應悲觀還是樂觀看待中國經濟時,李顯龍回答:「看衰中國是極不明智的,西方國家認為只要做這個或那個,中國就會被打倒。我告訴他們,你們錯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國家將繼續長久發展下去。」

「人們不應該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頂。」隨後,他闡述了自己對中國發展仍具信心的四個理由:第一,中國提高退休年齡,更好地利用人口和勞動力,尤其是女性勞動力;第二,中國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第三,中國在許多領域已達世界級水平,極具競爭力。最後,就是中國人的決心。

李顯龍告訴與會者:「當中國人提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時,我認為他們是有決心的。這會推動他們繼續向前,克服可能遇到的許多困難。」

談及中國與美西方國家關係時,李顯龍表示,中國和一些發達國家關係緊張的根本癥結是,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解釋,1978年改革開放時,中國在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中的佔比微乎其微,如今已佔據約兩成。「所以中國所做的任何事,無論好壞,對其他國家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李顯龍進一步表示,中國如今正往價值鏈的上游領域移動,繼而與發達國家的關係更具競爭性。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戰略利益、安全利益,以及外交政策利益也與以往不同。他說,隨著中國和世界的接觸面越加多元,問題就來了,「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第一和第二要怎麼合作?能否合作?」

「毫無疑問,對世界而言,相較於30年、40年,甚至50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對世界來說更好,」李顯龍表示,「但這也意味著,必須做出調整。這不是對錯的問題,不論是基於中國的利益,還是世界的利益,都必須要做出這個調整。」

他認為,世界與中國都必須為此做出調整:中國得認識到自身體量已和從前不同,不能期望其他國家繼續讓步;世界也得想辦法把中國納入國際系統,並照顧中國合理的關切和利益。

美國大選在即,據李顯龍研判,不論川普和賀錦麗誰當選,美國對中國的看法不會改變。因為中美間緊張關係並非基於任何個人,美國的社會共識是把中國視為「潛在挑戰者、對手甚至是長期威脅」。

此外,李顯龍在活動上重申中華文化對於新加坡社會的重要性。被問及卸任總理後是否有玩線上遊戲,他說自己沒玩什麼遊戲,但提到了最近在新加坡很火的《黑神話:悟空》。他說,讓新加坡學生玩類似的遊戲對他們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有幫助,但要適可而止,不應玩上癮。

李顯龍指出,他希望新加坡的孩子們不只是學語言,而是也能瞭解中華傳統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你長大不知道誰是孫悟空,是有問題的,或者你長大不知道誰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那也是有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31
《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2025/01/23 22:57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神秘的駝羅莊和朱元璋有聯繫?

20200204 搜狐

 

大家好,這裡是趣歷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西遊記》背後的故事! 歡迎關注哦。

 

《西遊記》第六十七回:拯救駝羅禪性穩,脫離穢污道心清。這一回中的妖精是一條大蟒蛇和一段由鋪滿爛柿子泥漿的臭衚衕。這個衚衕也叫稀柿衕,它在駝羅庄的西面七絕山溝里。七絕山上有很多柿子樹,每年都能結許多柿子,長年累月,沒人去摘,腐爛的柿子把七絕山溝變成了一條淤泥河。一刮西風爛柿子的怪味飄進莊來,奇臭無比。

唐僧師徒經過這裡,前面通往西方的道路全被爛柿子堵死,根本無法通過。李老漢就叫人另外開一條路。可是,八百多里山路靠凡人來開要到什麼時候!孫悟空出了個主意,讓李老漢命人準備一些米飯、饅頭,給八戒吃飽,叫八戒變成一頭大豬,拱開這些爛柿子。八戒嫌臟不想幹,唐僧說:如果你真能拱開一條路,師父給你計頭功。八戒得意起來,叫人抬來米飯、果品、燒餅、饅頭,張開大嘴,秋風掃落葉一樣吃了個乾乾淨淨,然後把衣服一脫,嘴裏念念有詞,變成一頭野豬,兩隻蹄子就比人高,好像一座山。大家看了驚歎不已。八戒在前面拱路,悟空和沙僧扶著師父跟在後面,駝羅庄的百姓輪流運送糧食。幾天工夫,八百里七絕山的稀柿溝被八戒拱開了一條大路。駝羅庄的男女老少一直把唐僧師徒送出了稀柿溝,才和他們依依不捨地告別。

用青海河湟地區當地的民俗來解讀(筆者在《土族溯源和<西遊記>考》一書曾有分析,《西遊記》或和青海民俗有關),爛柿子衚衕的原型,很明顯是指河湟地區農村在初夏時節的村捨之間的巷道,爛柿子泥就是剛吃上青綠嫩草的黃牛的糞便。在河湟地區農村,牛糞是極好的燃料,糞餅貼在牆上曬乾后可以生火、取暖。但就在春末初夏這段時間,黃牛剛剛吃到嫩草,糞便很稀,無法拿起貼牆,只能任由遺在衚衕道路上,即使不下雨,也真是難尋方寸之地用於立腳,臭氣自然不用說。

這處村莊的名字叫駝羅莊,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名都是音譯而來,理解其諧音即可,不能用文字本身的字義來推斷村莊名中的含意。駝羅莊,按諧音河湟地區真有很多這樣的村莊。不過,《西遊記》中這些描述都是故事情節之需要,也就是西遊故事的「明線」部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西遊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麼一段故事,其中隱藏了怎樣的隱情?請看下面的分析。

 

為了看懂《西遊記》,必須具備一定的史學知識,結合這一章回,有必要將故事中暗藏的歷史人物做一簡單介紹,該故事中隱藏著明朝洪武年間發生的一起轟動全國的案件——胡惟庸案。筆者能窺見的具體人物有三個:朱元璋李善長陳友諒、胡惟庸;並一次元末著名的戰役——龍灣戰役。

李善長(1314—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後封宣國公,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

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晉陞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年七十六歲。南明弘光政權追謗襄愍

陳友諒(1320-1363103日),原名陳九四,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陳漢開國皇帝

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大漢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明史列傳第十一》中記載了龍灣戰役:友諒性雄猜,好以權術馭下。既僭號,盡有江西、湖廣之地,恃其兵強,欲東取應天。太祖患友諒與張士誠合,乃設計令其故人康茂才為書誘之,令速來。友諒果引舟師東下,至江東橋,呼茂才不應,始知為所紿。戰於龍灣,大敗。潮落舟膠,死者無算,亡戰艦數百,乘輕舸走。張德勝追敗之慈湖,焚其舟。馮國勝以五翼軍蹙之,友諒出皁旗軍迎戰,又大敗。遂棄太平,走江州。太祖兵乘勝取安慶,其將於光、歐普祥皆降。友諒遣兵復陷安慶。太祖自將伐之,復安慶,長驅至江州。友諒戰敗,夜挈妻子奔武昌。其將吳巨集以饒降,王溥以建昌降,胡廷瑞以龍興降。

 

《西遊記》故事情節中,駝羅莊莊主姓李。行者躬身問道:公公高姓老者道:「姓李。行者道:貴地想就是李家莊?老者道:「不是,這裏喚做駝羅莊,共有五百多人家居住。別姓俱多,惟我姓李。

 

筆者通過對《西遊記》其他章回的分析得知,西遊記作者明著在敘述取經故事,暗中在影射明朝歷史現實,角色豬八戒就是在影射朱元璋,不排除還能影射到其他皇帝,小說中同一角色完全可以是現實社會中多個人物特徵的集成。

在本章節中的「駝羅莊」,按其諧音有脫離羅網之意,這也符合青海省河湟谷地漢族群體的、關於族源之說。

明代洪武年間,朱元璋為了迅速恢復戰後的中原農業元氣,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今天在全國各地流傳著關於祖籍「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的傳說,但是,唯獨在青海河湟地區的漢族群體口吻中,他們的祖籍地不是大槐樹下,而是南京朱紫巷(也有作竹子巷、主司行等)。

 

在明代,凡罪犯動輒都要發配到邊疆充軍,青海也是最為險惡的邊疆之一。

在明人所作的《西遊記》中,但凡出現一些姓氏,筆者立即懷疑是否在影射明代的被冤死的王公大臣。

駝羅庄中的姓人家,會不會指的是脫離羅網的洪武宰相——李善長一族?當然,現實中的李善長一族被誅殺,但在《西遊記》佛的世界中,他們的靈魂是不滅的,是西遊作者想要撫慰的物件。

《明史》為了彰李善長的罪說: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忌恨刻毒;剛愎)……,貴富極,意稍驕。反映到《西遊記》中,他與孫悟空有一段對話——那老者見了他相貌醜陋,便也擰住口,驚嘬嘬的,硬著膽,喝了一聲,用藜杖指定道:你這廝,骨撾臉,磕額頭,塌鼻子,凹頡腮,毛眼毛睛,痨病鬼,不知高低,尖著個嘴,敢來衝撞我老人家!行者陪笑道:老官兒,你原來有眼無珠,不識我這痨病鬼哩!相法雲形容古怪,石中有美玉之藏。你若以言貌取人,乾淨差了,我雖醜便醜,卻倒有些手段。

 

唐僧師徒前來借宿,結果行者與老者之間真是針尖對麥芒,相互刻薄。行者說:你原來有眼無珠......。用這句話形容現實中的李善長?也真是恰如其分!李善長當年對朱元璋可以說是忠心耿耿,當年郭子興與朱元璋鬧矛盾,郭子興邀請李善長加入,李善長跟定了勢力比郭子興弱的朱元璋。假如,當然歷史沒有假如,李善長位居人極,都已七十七歲高齡,早已退休在家都未能倖免誅九族之厄運,假如他跟了郭子興? 明朝歷史會不會要改寫!

行者與老者繼續對話——行者道:你這貴處,地勢清平,又許多人家居住,更不是偏僻之方,有甚麼妖精,敢上你這高門大戶?老者道:「實不瞞你說,我這裡久矣康寧。只這三年六月間,忽然一陣風起,那時人家甚忙,打麥的在場上,插秧的在田裡,俱著了慌,只說是天變了。誰知風過處,有個妖精將人家牧放的牛馬吃了,豬羊吃了,見雞鵝囫圇咽,遇男女夾活吞。自從那次,這二年常來傷害。長老啊,你若有手段,拿了他,掃淨此土,我等決然重謝,不敢輕慢。行者道:這個卻是難拿。八戒道:真是難拿,難拿!我們乃行腳僧,借宿一宵,明日走路,拿甚麼妖精!老者道:「你原來是騙飯吃的和尚!初見時誇口弄舌,說會換鬥移星,降妖縛怪,及說起此事,就推卻難拿!行者道:「老兒,妖精好拿。只是你這方人家不齊心,所以難拿。

 

對話中出現了「三年六月間」!會不會是在影射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六公」之事?李善長還是朱元璋所封的六公之首呢!你這方人家不齊心肯定是在譏諷明朝的黨爭

 

妖怪來之前要颳風的(西遊中的規則),好風:「倒樹摧林狼虎憂,播江攪海鬼神愁。掀翻華岳三峰石,提起乾坤四部洲。村舍人家皆閉戶,滿莊兒女盡藏頭。黑雲漠漠遮星漢,燈火無光遍地幽。這首描寫的詩,影射改朝換代的戰爭。

 

說話間,妖怪出現了,妖怪的一對眼睛像燈籠。燈籠可以照明,妖怪的眼睛明晃晃,這是對王朝的明示。怪不得呆子要與這個妖怪交朋友——行者聞風認怪,一霎時風頭過處,只見那半空中隱隱的兩盞燈來,即低頭叫道:兄弟們!風過了,起來看!那呆子扯出嘴來,抖抖灰土,仰著臉朝天一望,見有兩盞燈光,忽失聲笑道:好耍子!好耍子!原來是個有行止的妖精!該和他做朋友!沙僧道:這般黑夜,又不曾觌面相逢,怎麼就知好歹?八戒道:「古人云,夜行以燭,無燭則止。你看他打一對燈籠引路,必定是個好的。沙僧道:你錯看了,那不是一對燈籠,是妖精的兩隻眼亮。這呆子就唬矮了三寸,道:爺爺呀!眼有這般大啊,不知口有多少大哩!行者道:「賢弟莫怕」。你兩個護持著師父,待老孫上去討他個口氣,看他是甚妖精。八戒道:哥哥,不要供出我們來。好行者,縱身打個唿哨跳到空中,執鐵棒厲聲高叫道:慢來!慢來!有吾在此!那怪見了,挺住身軀,將一根長槍亂舞。行者執了棍勢問道:「你是那方妖怪?何處精靈?那怪更不答應,只是舞槍。行者又問,又不答,只是舞槍。

天亮了,那怪物攛過山去,現了本象,乃是一條紅鱗大蟒。你看他:眼射曉星,鼻噴朝霧。密密牙排鋼劍,彎彎爪曲金鉤。頭戴一條肉角,好便似千千塊瑪瑙攢成;身披一派紅鱗,卻就如萬萬片胭脂砌就。盤地只疑為錦被,飛空錯認作虹霓。歇臥處有腥氣衝天,行動時有赤雲罩體。大不大,兩邊人不見東西;長不長,一座山跨佔南北。八戒道:「原來是這般一個長蛇!

大莽身披一派紅鱗,「紅」乃「朱」也!很明顯這條大蟒蛇影射「朱」家王朝。長長的蟒蛇也似長江。一座山跨佔南北,影射朱元璋在長江南北各建的兩座城池——龍灣和虎口。

 

悟空和八戒與妖怪征戰:

二人趕過澗去,見那怪盤做一團,豎起頭來,張開巨口,要吞八戒,八戒慌得往後便退。這行者反迎上前,被他一口吞之。

那蛇「盤作一團,張開巨口」即龍盤、虎口,影射南京古代的兩座城池:龍灣和虎口。這兩個城建築時間是元至正二十年,也就是西元1360年。目的是朱元璋用來對陳友諒的戰略防禦。

八戒捶胸跌腳大叫道:哥耶!傾了你也!行者在妖精肚裡,支著鐵棒道:八戒莫愁,我叫他搭個橋兒你看!那怪物躬起腰來,就似一道路東虹,八戒道:雖是象橋,只是沒人敢走。行者道:我再叫他變做個船兒你看!在肚裡將鐵棒撐著肚皮。

那怪物肚皮貼地,翹起頭來,就似一隻贛保船,八戒道:雖是象船,只是沒有桅篷,不好使風。行者道:你讓開路,等我叫他使個風你看。又在裡面盡著力把鐵棒從脊背上一搠將出去,約有五七丈長,就似一根桅杆。那廝忍疼掙命,往前一攛,比使風更快,攛回舊路,下了山有二十餘里,卻才倒在塵埃,動蕩不得,嗚呼喪矣。八戒隨後趕上來,又舉鈀亂築。行者把那物穿了一個大洞,鑽將出來道:「呆子! 他死也死了,你還築他怎的?八戒道:哥啊,你不知我老豬一生好打死蛇?

 

撺回舊路,下了山有二十餘里舊路指舊朝,二十餘里指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和陳友諒龍灣大戰前夕。

悟空在蛇的肚子裡?這是在暗示西遊作者是大明朝人;悟空一會兒讓蛇變作「橋」,一會兒變作「船」,暗示的正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龍灣戰役過程。

當年的陳友諒開著巨形大船順長江大軍壓境欲吞應天府,朱元璋命陳友諒的的朋友康茂才寫信給他,聲稱應天府外只有一座江東獨木橋,他願意作內應燒掉木橋,戰應天府如探囊取物!當陳友諒前來呼叫康茂才沒有回應,只見獨木橋已經變成了鐵石橋!方覺上當,只能將大船開到龍灣,沒想到朱元璋在此布下天羅地網,陳友諒戰敗。

剿了妖怪後,他們要經歷「稀柿衚衕」。這臭氣熏天的爛柿子衚衕中的胡同,也在影射一個人——胡惟庸。說他也很臭,跟臭氣熏天的稀柿衕等同,即衚衕等同,即衚衕!

 

衚衕音胡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30
女童揭《西遊記》重大漏洞
2025/01/23 22:41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杭州五年級女孩指出西遊記錯誤,並解釋:

不能怪作者,他無法辦到

20200306搜狐 米醬讀書

 

又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杭州五年級女孩指出西遊記錯誤,並解釋:不能怪作者,他無法辦到。

眾所周知,神魔小說《西遊記》乃一部文學古典名著,是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寫,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保護大唐高僧唐三藏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行走十萬八千里,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被拍成電視劇後,《西遊記》於1986年春節首播,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相信許多人對《西遊記》裡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看了那麼多遍,你是否注意到,《西遊記》裡也存在一個錯誤。

 

201812月,杭州九蓮小學五(3)班的一個小女孩指出西遊記錯誤,並解釋:不能怪作者,他無法辦到。

這個五年級小女孩就是在去年錢江晚報舉辦的第六屆新少年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上,憑藉一篇生動的《體育課——內臟故事》獲得了特等獎、獎金10000元的馬思齊。如今,她也算是一個小小網紅了。

 

馬思齊喜歡帶著問題閱讀,她看到電視劇《西遊記》與原著裡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於是看了好幾遍原文。在熟讀《西遊記》的過程中,她發現了這本名著裡的一個錯誤——吳承恩在寫《西遊記》中的菜名時,似乎從東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別如此之大,卻寫的都是江淮美食,即是作者的家鄉菜。

之後,她寫了一篇作文《西行路上的宴會菜》,列舉了《西遊記》中不同故事情節裡的菜名。文中指出,這些菜單中米飯、蘑菇、木耳、豆腐、麵筋、芋頭、蘿蔔等等,幾乎每頓飯都有;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萬八千里,遍佈各個地域,難道大唐與西域小國飲食沒有差別,妖精與國君都喜歡吃同樣的食物嗎?

 

根據常識,每個地方的飲食習慣的都會不同,比如兩廣以粵菜為主,東北大蔥加烙餅,湖南湖北則以湘萊為主,跨越國境之後,飲食習慣更是大大有所不同。

馬思齊提出的這個疑點之後,在文章中又做了解釋。

她說吳承恩喜歡看志怪小說,所以可以寫《西遊記》,但是吳承恩處在明朝那個年代,很難有機會周遊西域列國,而且缺少經濟來源,更是難以嘗遍天下美食。所以吳承恩只能全靠猜想,根據自己的經歷,寫出這一部神魔小說《西遊記》。

 

因此,故事中的菜名出現多次重複,不能怪吳承恩,他也無法寫出更具體和有區域差別的菜品。不過,一般人不會在意這個細節。

可能有人說,發現菜名重複有什麼厲害的?熟讀《西遊記》的人,一般都知道一兩個漏洞,例如,孫悟空實際被壓五行山600多年,但是原文中卻寫500年,這明顯是作者算錯了吧。又如,火遇酒燒得更旺,孫悟空卻曾用酒瓶滅火,這是十分嚴重的常識錯誤。

 

其實,杭州五年級女孩馬思齊指出西遊記錯誤,並不是說她有多厲害,而是證明她喜歡看書,且看書很認真,並善於發現疑點。這一點對於一個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這可不是說說而已,馬思齊特別喜歡閱讀。如果喜歡一本書,她會翻來覆去看很多遍。譬如她就讀了《西遊記》10多遍。五年級之後,她又開始閱讀《平凡的世界》、《三體》、《追影子的人》等書籍,而且許多書都已經讀了兩三遍。看到盡興處,她經常會因為書中的情節而情不自禁。如看完《紅樓夢》的那天,她整個人傻傻愣愣的,一個下午沒緩過神來,一直糾結著晴雯為什麼要死。

一個五年級的小姑娘,就能如此用心讀書,真讓人羡慕而感歎又是一個別人的孩子。

難怪當她把那篇作文《西行路上的宴會菜》發別網上之後,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圍觀、點贊和轉發。

 

正如老師這樣評價她:這樣別具一格的閱讀,體現了你的用心思考,喜歡看到你文中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

 

 

吳承恩寫錯?

女童揭《西遊記》重大漏洞 專家:首次發現

三立新聞網 20201124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作為「四大奇書」之一的《西遊記》,故事內容耳熟能詳,也被多次改編成影劇作品,卻被大陸杭州一名小學女童,卻發現《西遊記》情節上出現大漏洞,提出的問題,就連專家也無法反駁,甚至直言「400年代首次發現」。

綜合陸媒報導,杭州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馬思齊表示,《西遊記》中有些章節看了十幾遍,因為自己是「吃貨」的關係,自然會關注書中情節所提到的菜色,不料卻意外發現,書中所提的菜色和故事設定並不相符。

而她也寫了一篇名為《西行路上的宴會菜》的作文,在文中表明「唐僧一行人吃的都是江淮美食,從長安到靈山,他們所吃的食物大同小異」,她認為應該是作者吳承恩是淮安人,所以故事中盡現的都是他的家鄉菜。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馬思齊此番言論,很快就引起了一些專家的注意。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樓含松教授給予馬思齊高度肯定,同意吳承恩筆下的細節往往和生活經驗關係密切,「但這些菜品是否淮安特有很難說」,認為《西遊記》作者是否為吳承恩仍存在爭議。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竺洪波則認為,馬思齊的發現,大大為「吳承恩寫西遊記」這個論點提供了佐證,相當具有研究意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29
《西遊記》的真實作者是誰
2025/01/23 22:28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翻看史料,沒有人知道《西遊記》的真實作者是誰

短史記(騰訊新聞旗下)

作者:隋風 微信idtengxun_lishi

 

圖:淮安吳承恩故居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這是每個中國人在他的初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一種「文化常識」。

遺憾的是,這個常識並沒有堅實的史料依據作為支撐。

百回本神魔小說《西遊記》,成書於明朝中後期。

今天可知的百回足本最早刊本,是明代萬曆二十年由「金陵世德堂」刊印。

上面的署名是「華陽洞天主人校」,開篇有陳元之的序,裡面說:

「西遊一書,不知其何人所為。……舊有序,余讀一過,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也就是說,在這個刻本之前,神魔小說《西遊記》已經有刻本了(但沒有流傳至今),世德堂的刻本,就是依據舊刻本而來。

陳元之讀過舊刻本上的序言,裡面沒有寫作者姓甚名誰。

 

其他傳世的明本,還有署名為「朱鼎臣編輯」者。

到了清代,則有人依據《長春真人西遊記》,想當然地將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作者認定為元代道士丘處機──

這種想當然,無法解釋書中的「錦衣衛」「司禮監」這些名詞的由來,除非丘處機可以坐時光機從自己生活的元代,穿越到未來的明代。

《西遊記》被署名為「吳承恩著」,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才發生的事情。

最早考證認為百回本《西遊記》整理者為吳承恩的人,是魯迅和胡適。

他們的主要依據,是天啟版《淮安府志藝文志》

該書「淮賢文目」中寫有這樣一句話: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註:有字已缺)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魯迅、胡適還找到了一些其他的「旁證」,如清人吳玉搢的《山陽志遺》、阮葵生的《茶余客話》。

但是,這些「旁證」說吳承恩寫了《西遊記》,其依據也是《淮安府志》。

比如吳玉搢說:「天啟舊志列先生(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搏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也就是說,這些「旁證」不過是在重復《淮安府志》中是說法,無法構成獨立的史料來源。

《淮安府志》說吳承恩寫了《西遊記》,只是一條孤證。

對於這條孤證,俞平伯在1933年曾提出過質疑:

「吳氏作《西遊記》,根據《淮安府志》,志書上所謂《西遊記》,是不是這個西遊記呢?也難定。」

俞平伯如此說,是因為歷史上有許多叫做《西遊記》的著作:

「《西遊記》名同實異者甚多,元代有吳昌齡的雜劇,有丘長春的紀行,明初有《永樂大典》所引的《西遊記》,後來又有題作楊志和的《四遊記》本的《西遊記》。」

「招牌既如此之多,何以見得這一次一定是了,而不再是冒牌的《西遊記》呢?」

 

另一位學者沈伯俊也認為,僅憑《淮安府志》裏的「西遊記」三個字,就認定吳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作者,是一種「想當然」的思路

「按照考證的邏輯,在《西遊記》明代版本並無『吳承恩』題署的情況下,要確認吳承恩是小說作者,必須證明兩點:

第一,天啟《淮安府志,藝文志,淮賢文目》中著錄的吳承恩《西遊記》是小說,而且是以唐僧取經為題材的長篇神魔小說。

第二,此《西遊記》即是大家研究的明代長篇小說傑作《西遊記》。」

「然而,這兩點卻從來沒有經過證明!似乎這是不證自明的公理。這顯然是需要深深質疑的。」

有些學界中人反擊稱,質疑者需要拿出確切的證據來證明《淮賢文目》中記載的吳承恩《西遊記》不是神魔小說。

沈伯俊認為,這種反擊「是把本應由自己證明的問題推給了別人,恰恰是倒因為果,顛倒了考證的邏輯」。

在沈伯俊看來,吳承恩《西遊記》不是長篇神魔小說的可能性非常大

理由如下:

1)《淮賢文目》記載吳承恩所寫的《射陽集》有冊數有卷數,「而《西遊記》不僅沒有卷數,而且排在單篇文章《春秋列傳序》之後,應該說也是單篇文章,而不是長篇小說」。且無論是在吳承恩生活的時代之前,還是之後,流行的長篇小說都是分卷分回的。

2)有人試圖以《西遊記》書中「多淮安方言」來確定吳承恩為其作者。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我在校註時發現,《西遊記》的語言,總的說來是明代白話小說的通行語言,其中雜用南北方言,很少有專屬性的『淮安方言』。……書中的方言問題,甚至突破了吳語區的範圍」。

另一位學者章培恒,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於上世紀80年代撰文指出,在清初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的史部「輿地類」中,「吳承恩《西遊記》」,是與「唐鶴征《南遊記》三卷」、「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並列在一起的

黃虞稷父子是清代江南屈指可數的大藏書家,其千頃堂藏書達八萬余卷,依據這些藏書編纂的《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收錄了明代人所寫的著述一萬二千餘種。

《千頃堂書目》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收在「輿地類」,可知據黃虞稷所見(或所考據),它應該是一篇文人遊記——有學者認為,吳承恩的《西遊記》,所記內容乃是他晚年西行,前往湖北蘄州荊王府擔任「紀善」(王府裏的教師)職務時的所見所聞。

這也與「天啟舊志」將吳承恩的著作定性為「雜記」頗為吻合。

在方言問題上,章培恒的意見與沈伯俊相同,認為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出現的方言,大部分屬於吳語,而非淮安方言。

以方言佐證《西遊記》作者是淮安人吳承恩,是難以成立的。

此外,日本學者小川環樹、太田辰夫,英國學者杜德橋(Glen Dudbridge),美國學者余國藩(Anthony C Yu)等,均對「神魔小說《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之說表示懷疑。

中華書局版《西遊記》的校註者李天飛,對於封面上「(明)吳承恩著」的說法,也持保留立場。

他曾對記者說,「這真不好說。作者是吳承恩和不是吳承恩的比例,我認為各占50%吧。」

簡言之,因史料有限,目前沒人知道神魔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是誰。

 

 

 

參考資料

①章培恒:《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第4期。

②蘇興:《也談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1期。

③單穎文:《<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文匯報》2017721日。

④沈伯俊,《「西遊記」作者補論》,《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4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44828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