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93|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九一、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儉人。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一、天福無欲之貞士,而禍避禍之儉人。

貞士無心徼福,天卽就無心處牖其衷;儉人着意避禍,天印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貞士」,貞節之士,守節義而不變志向的人。「徼」,徼得。求得。「無心」,沒有幸福的心。「衷」,中心,本心。「牖」,與窗字的意義相同,開啟,就是開開了運命的窗戶。「憸人」,心性奸邪陰險的人。「着意」,留意,注意到一點。「奪魄」,喪失精神,驚懼以至於氣絕身死。左傳:「原叔必大咎,天奪之魄。」「機權」,機用,機能。

牖音有。

講:

忠貞的人士,節烈的婦女,只知道守着忠義節操,不求有什麼幸福奇遇,可是上天却體恤他們的苦衷,在他們無心求福反給予了他們很大的幸福,使他們心中充滿了快樂,雖然他們在一生中前半段是受盡了折磨,到了晚年却多半是享福無窮的。卽或是中途發生不幸遭遇大的變故,或是為國盡忠而死去或是孤苦守節而亡,但也必傳留於千古,為後世所敬仰。

心地陰險的小人,只圖獲得利益,多方面作着壞事想方法躲避災禍,而他們也天天求天保佑他,上天對於這種人不但不會給他幸福反而要降下災禍,教他們受了報應,這就是所謂天機莫測,世間有些謀害人命的人,事情經過了幾十年,終久還會被人發現,受到刑法的制裁,這就是天的智慧實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4073
九二、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二、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胭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聲妓」,以聲曲歌舞度世的女人。藝者歌妓。「晚景」,夏陽落後的景色,喻人的晚年。「良」,是良人,卽是女人的丈夫。「胭花」,胭脂花粉是女人的化粧品。「貞婦」,守節堅貞的婦人。「白頭」,白髮的老年人。「守」,守着操守。「清苦」,經過清操艱苦而來的節義。「非」,任何事都不成,無效。「語」,世間的諺語。「後半截」,截與切斷是同一意義,後半截卽是後半生。「名正」,正當適切的話。

講:

在年青的時候作歌妓舞女的人,到了晚年嫁人從良之後,如果能夠過着清苦的生活,守着婦道,那麼她前半生的放蕩淫亂的生活,對於她是沒有什麼妨碍的。反過來說妙齡守節的婦女,到了老年失貞操,有了越軌的行為,她那前半世所受的清寒辛苦,一旦都成了泡影。不僅婦人女子是如此,男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在年青生活放蕩不覊,到了晚年覺悟錯誤,一變而成為廉謹正直的人,正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社會的輿論,對他的下半生作為自必大加以讚揚,反之正直廉明的人到最後失了忠貞的節操,從前一切的辛苦,都化為烏有。古語說:「看人只看後半截」真是至理名言,這就是人生重結果種田看收成的道理,不然的話,人生在世間就沒有是非與公理,那人和禽獸就沒有什麼分別呢?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4072
九三、多種功德,勿貪權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三、多種功德,勿貪權位。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平民」,普通的人,無官位爵祿的平民。「肯」,自願的,自發的。「種德」,積累陰德。「無位的公相」,沒有官位的王公宰相。「士夫」,士大夫,有階級官位的人。「貪權」,任意玩弄權勢威力。「市寵」,在上者使其下屬感恩邀寵。就是把恩寵賣給了下屬。

講:

人的尊卑與高下,不在於地位和爵祿的大小,而在於他的德行如何,雖然是一位沒有地位沒有爵祿的平民,他如能夠行仁修德,施恩於人,在名義上雖沒有地位官階,在精神上却是一位有品的大臣。反之,站在庶民上面的官吏們,濫用權勢與地位,貪圖高官與厚祿,對上爭寵邀功,對下頤指氣使,甚至貪污受賄,利己自肥,這樣的人實在是有爵的乞丐,他天天在那裏所叫的無非是錢與權兩個字,不過是貪得無厭的小人行徑。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3482
九四、當念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四、當念積累之難,常思傾覆之易。

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是,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是,要思其傾覆之易。

「祖宗」,祖是先祖,宗是中興的祖先。「德澤」,恩德,恩惠,恩澤。「積累」,修積,累積。「福祉」,福是幸福,祉是神授的幸福。「傾覆」,倒下,翻轉。

講:

佛家嘗說:「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的報應,是毫釐不爽,現世我身所受的幸福果報,也可以說是前生所作所為的結果。有時候我本身的功德不足,就必須要問一問祖先是不是給我遺留下了恩澤。如果我祖先德行深厚,就是我本身沒有什麼功德,也可以享受祖先的德澤,而蒙受了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人應當感念祖先積德累業之難,同時自己加緊的修身積德以為後世子孫遺留餘慶。俗語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子孫所蒙受幸福的深淺多少,不但要看我人的修積與遺留的多少,同時就是我人於現世本身的幸福吉祥,跟危險災難,也莫不是要看自己的進修德業的功夫大小而定。所以人必須時時思想子孫守業維艱,對子孫要善為教導,總要以戒慎敬懼的態度以從事,方可上昭祖業的光大,下及子孫的榮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3480
九五、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五、只畏偽君子,不怕真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及小人之自新。

「詐善」,表面上表示善行,而裏面貪圖私利,所謂偽善者。「肆惡」,任意為惡。「改節」,卽是變節,改變了節操。「自新」,悔悟前非,重新做人。

講:

君子是能夠修學問、求知識、明是非、辨善惡、可以作民衆的表率,如果靠着自己的學問去作那些外面善良內裏奸詐的事情,這就是假善人偽君子。這和有學問缺乏知識的小人公然惡沒有什麼兩樣,再說君子明白事物的道理,竟然作惡,這不能不說他比小人犯罪的行為還要深些。

君子常被人尊敬是因為君子能守節義。如果捨棄了節操而走向利益,這還不如小人悔過自新改邪歸正的可貴了。況且君子棄捨了節操就不稱其為君子,只稱得上是假貌為善的人。小人能夠改過,也就不再是小人,而是君子了。人能明白這個道理,對君子小人的分別,也就可以清楚的分辨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3133
九六、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六、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家人有過,不宜暴怒,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再警之;如春風解凍如和氣消冰,纔是家庭的型範。

「家人」,家裏的人。「暴怒」,盛氣怒暴。「輕棄」,輕易的棄置而不顧慮。「隱」,不明顯的。「諷」,不直接的勸告,用比喻來告誡。「來日」,後日,以後,將來。「警」,警告的意思。「型範」,典型規範,與模範相同。

講:

在一個家族裏面,家裏的人有了過失,就立刻冷言厲色的加以讉責,不但不能使對方改過,反而引起了反感,不能收到改過遷善的效果。但是家裏的人有了過也不能夠輕輕的放過不問,因為姑息過錯,就是養奸為惡,等到一錯再錯,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要改正挽救都來不及了。所以家裏人有了過錯,就必須要加以糾正。如果對於他的過錯,認為是屬於不便於明白說出來的,那就必須要假着別的事情,打個比喻說給他聽使他了解,希望他將來不要再犯錯誤,如果他仍不了解,那只有暫時放下不談,留着等到以後,有機會再說給他聽。一直等到他漸漸的了解了為止。這好像是春風解凍的情形一樣,以春天的和暖氣候,逐漸的把嚴寒凍結的堅冰,次第的消化掉。如果能夠有這樣的永久的氣度,家裏的人過失就能改正的。家庭中卽沒有爭吵的氣氛,同時又不發生極大的過失,所謂春風化雨一團和氣,這樣的家庭,能說不是家庭的模範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3132
九七、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穩。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七、能徹見心性,則天下平穩。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之人情。

「此心」,自己的本心。「圓滿」,沒有缺久的意思。「缺陷」,缺損,不圓滿。「寬平」,寬大平穩。「陰側」,陰險傍側不正的事。

講:

人能明白的觀察自己的心,去安心立命,就不會有什麼不平和不滿了,於是眼所見的心所感的都是很和平很圓滿的世界,紛亂不堪的世界也就不出來了。因此可說像由心生,心感覺着和平圓滿的話,世界也就成了圓滿的世界了。

人對於外界的事物能往安穩寬大的地方去想,就是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以你對任何人都一樣寬大平穩,而感覺不出來有什麼險惡的人情存在了。因為你能對於人寬平,則人家也能以寬平的態度來對待你,常言說的好,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說旁人對於我的態度不管好壞都應該把它看做很平常的事。對人抱着不平的態度,人家也就對他還以顏色。並且還要招致人家的不信用。世上有的人喜歡背後批評人說壞話或是對於人用惡言惡聲,那麼人家也就反轉過來以同樣的言行來對付他。

至於觀心的方法,也就在於要時時注意周圍的對自己的態度,人對我很友善,表示我對人也很友善。把我的本身和人認為是個別的存在,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能夠達觀,則人我就成了一體相繫不分離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800
九八、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八、操履不可少變,鋒芒不可太露。

澹泊之士,必為濃艶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鋒芒。

「澹泊之士」,淡泊質素不喜奢華的。「濃艶者」,濃粧艶抹的化裝起來好奢豪華的人。「檢飾之」,凡事謹慎嚴格的人。「放肆者」,放縱不覊,放蕩游惰的人。「操履」,固守操行踐履篤實的人。「露」,表現外露,露出來。「鋒芒」,刀鋒,此處是說一個人的主義和主張很鋒利。

講:

性質淡泊行為檢束的人,本來是會被尊重的,然而世間有嫉妒有嫌怨他人的小人,因此對於設身處世的方法,便不能不作進一步的研究了。君子處世固然不可以改變了自己的操守,去諂媚別人或是改變了正當的行為,與人同流合污,但因為受正義觀念的驅使,為了保持正義固守操行,就難免和別人衝突,所以處世的方法在某些情況之下,就不得不走曲線作出偽裝來與世俗相交。如此就可以安全的生活,人與人也可以和睦相處,慢慢的再用道德去感化那一般小人。自然而然就可以達到完滿的效果。如果只顧超然境地地脫離了社會,就如同魚離了水,就要與社會隔絕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797
九九、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九、順境不足喜,逆境不足憂。

居逆境中,周身皆鍼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滿前盡兵刄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逆境」,凡事不如意的境界。「周身」,我身體的周圍。「鍼砭」,鍼是金針,砭是石針,都是治療疾病的用具。「藥石」,藥是藥材,石是石針,也都是治病之物。「砥節礪行」,砥與礪都是砥石卽是磨過的石頭。節是節操,行是行為。「不覺」,自己什麼都不明白。「順境」,任何事都很得意的境界。「滿前」,與目前相同。「兵刄丈矛」,都是武器的名字。「銷膏」,膏是膏盲,在胸膛的下部俗稱心口窩兒。銷膏就是貫通了自己的胸膛,日漸消瘦的意思。「靡骨」,靡是粉靡碎骨。是骨髓粉碎成的粉末。「不知」,自己不注意。

講:

喜好順境而討厭逆境是人之常情。從精神修養上來看,順境也不一定是喜事,而逆境也不一定是壞事。

人當處於逆境中掙扎,好像患病的人周圍充滿了藥腥味,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鍼刺石砭是消毒化膿最好的方法。所以人在逆境中生活雖然痛苦,可是由痛苦中就培養成節操,鍛鍊了行為,這正是有利於精神修養的地方。

反之人在順境,一切事情都合乎理想,於是久而久之驕奢侈放縱不覊種種的行為就都發生了,這由精神修養上來說,好像一個人在刀槍林立兵戈滿前的環境當中,一不注意就被這些殺人利器穿透了胸膛而肝腦塗地。因此越安全就越不可大意。

從前有父子兩人砍樹,父親老了不能上樹頂去折枝,於是兒子上去,兒子在樹的高頭折斷樹枝,樹幹搖曳的擺動着兒子的身體,看來是危險萬分,但是老人一聲也不響看他的兒子工作,等到兒子工作完了下來的時候,到了樹幹的最低枒杈的地方,老人却頻頻呼喊小心,兒子下來後對老人說,為什麼在最高的時候不說注意而快到了平坦的地上却反要說注意呢?老人說人當危險的時候,誰都會仔細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敵大意。等到自己認為安全的場所反到粗心大意起來,這時候就容易發生意外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478
一〇〇、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〇〇、富貴而恣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

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如猛火,權勢似烈燄。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燄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富貴叢中」,生於富貴人家,叢是積聚之意。「嗜欲」,物質的欲望。喜好酒色等物。「權勢」,使他人服從自己的威力。「清冷氣味」,清凉的傾向。「爍」,用火銷金,叫做爍金,就是煆融金屬。

講:

欲利好比是火,理智好比是水,火如果沒有水來制服,那火勢熾烈,必定會燒人焚物。易經水火卽濟卦,就是水在火上,水能夠制住了火,達到水火卽濟的地步。反過來說,火在上水在下不能制火,火勢炎熱萬物枯焦,而形成水火不濟的狀態。所以生長在高貴之家的人,他的偏好,就好像熾熱的火,其勢焰逼人。如果再缺乏理智,沒有一點克己工夫不帶些清涼的氣息,則一向任性的去為非作歹,為了聲色貨利,而縱情肆慾,這不但是為害別人而最後也必定害了自己。所以作人總要持有超世俗的情操,來調劑熾熱猛烈的嗜欲,不然的時候,縱情肆欲,任意的胡作非為,卽或不能燒人也必定會自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476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