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82|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六一、寬嚴得宜,勿偏一方。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一、寬嚴得宜,勿偏一方。

學者有段競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味歛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段」,一段略稱。「競業的心思」,兢業是兢兢業業之略,兢兢是戒慎之貌,業業是危懼之貌,也就是表示出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心理。「瀟洒的趣味」,瀟洒是洒脫不拘小節。也就是洒洒落落有飄逸出塵的趣味。孔稚圭的北山移文中有「瀟洒出塵之想」。「一味」,一種味道之義,沒有變化的一樣事情。「歛束清苦」,歛束是收束的意思。合起來是緊縮潔白太過了一點趣味都沒有。「秋殺」,氣象凜冽毫無溫情,秋氣肅殺萬物枯死。「春生」,溫和的氣象,春天氣象溫暖,萬物發育。

講:

研究學問的人,為了要成就他的事業,應當要謹言慎行來刻苦自勵,如果沒有這種發奮努力的精神和奮鬪的心思,要想在社會上成就偉大的事業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人與作事之道常就不能夠四時日夜相同而不變,必須分清楚事物的輕重緩急和先後,所謂因人事時物的不同,而使之咸得其宜。比方說尺蠖之蟲,想伸展身體之前必定先要把身體捲屈起來,這就是說作事要緩急合宜然後才能操之勝算。平時我人的休息,並非為了休息而休息,實在是為了活動而休息,這樣才能體會休息的真正意義。

學者為了修業,日夜戰戰兢兢戒慎恐懼而不怠惰這當然是很好的了。但這樣不能算完全夠了,必須要在另一方面要顯示出洒洒落落不拘小節的風度,凡事須要寬嚴得宜,剛柔相濟,如果對事嚴格過度毫無溫情,則無論他的行為如何的純潔,生活如何的清苦,但總是如秋天的氣侯一樣,一味的寒冷肅殺,使萬物凋零枯死。所以天造四時必須是有春有秋,春氣溫潤滋長萬物,有發育生長的生機,而我人的修養學問也和春天的氣侯一樣,使它發榮滋長蒸蒸日上,然後學問有了成就,才能夠談到救世益民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9360
六二、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二、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真廉」,真正的清廉者,利欲非常淡泊的人。「立名」,顯露功名之意,為世人所稱道。「大巧」,偉大技巧者。「巧術」,巧妙的手段與方法。

講:

從道德的立場來看,心中清廉潔白的人,在名義上超越了清廉潔白之上,一般的世人反而看不出他是一個清廉潔白之人。而一般世人所稱道的清廉潔白者,他的真正所言所行未必都是清廉潔白。在表上掩蓋一層清廉的名譽,而實際說來却是貪求名譽,這與盜名欺世者並沒有什麼兩樣。比方有些慈善家名義上負着慈善的美名,而實質上是在圖私行不正當的利益!

同樣的道理,有真正技術巧妙的人,並非是他的手段方法有什麼巧妙,而是他的心和他的行為是自然的巧妙,他本人對於他的巧妙反而不加注意,就是別人也不能特別認識出他的巧妙。還有一種人自己想出種種的手法,而自以為巧妙的不得了,這不是真正的巧妙正是表現他的拙笨。真正的巧妙,是不講手段與方法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9352
六三、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三、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欹器」,一種宥坐之器。當中空的時候它向一面欹斜,裝入一半水就成了端正的直立,水傾倒得很滿的時候,它就翻倒。古代把它放在人君的坐位右邊以為勸戒之器,孔子家語,孔子入魯桓公廟觀欹器,以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言人君以為誡,故置於坐側。「撲滿」,土製之器,上有狹口,由其口入錢以貯之。西京雜記「撲滿土製之器,以之蓄錢,有入口而無出口,滿則撲之。」「全」,完全,卽是其形不壞保持原狀。「無」,無為的境界。「有」,有為的境界。「缺」,缺失而不完全之意。「完」完全圓滿之處。

欹音衣。同猗字。

講一:

基督教的聖經對於以上的道理,他們也有如下所講的話:卽就是:「心裏貧窮的人是幸福的」。這是教人心中常懷着空虛,如果被妄想和邪念充滿了心中的話,便馬上有了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通常所謂滿心與慢心的音差不多,雜念充滿了心頭,便失去了真心,代之而起了傲慢心就是心滿了以後的狀態。

物質方面來說,處於無有的環境是無害無碍的。因為他無害與無碍,所以就具有向上發展的生氣。反之,有的境界是有害有碍的,因為有物之處必定要生出來種種的障碍與爭奪,結果悲慘不幸的事就都發生了。何況滿足正是欠缺的開始,世間小人是以無為苦,因而就多行不善與不義的事,惟有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以為他進德修業的基礎。

 

講二:

所謂欹器,當中是空的,裝上半分水它就直立而不傾斜,如果盛滿了水,便立刻傾覆倒下。所謂撲滿,當中也是空的,古時候的人用它盛錢,當着錢裝滿了,便把撲滿打破而將錢取出。這一種滿溢而招損的道理,一般人雖然懂但多是不留意。天地間的事物,在完滿的時候就要發生缺欠,而在不完全的時候反而可以保全。所以君子寧可處於無為的境界,而不居於有為之地。甘心抱殘守缺,而不願完全圓滿。也就是謙虛受益滿盈招損的道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9115
六四、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四、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名根」,以名利為重的心之根源,也就是功名心野心。「未拔」,沒有完全取淨的意思。「千乘」,中國周代能出兵千乘的國家是為大國,卽是諸侯之國。此處是指王侯之家的富貴。在書言故事裏說:古之天子居千乘。

講:

無論一個人磨練了多大的智慧,修養了多大的學問,如果好名譽和求利益的心沒有能夠完全除掉,雖然他不把王公伯侯的富貴看在眼裏,甘心於簞養瓢飲的清苦生活,但終究不免墮落於世俗的名利之中。

無論一個人成就了多少的偉大事業,如果他不是真正的勇者,而只是假借勇,所謂客氣未融,縱使他的恩德施之於天下,傳留萬世利益他人,因為這種事業是因人意氣而成事,時勢所造成的,終究他的事業是白白的費了力氣,而沒有什麼價值可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9114
六五、心地須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五、心地須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心體」,心的本體,然而這在精神的裏面不一定有本體,古代是假定在心中是有本體。此地是解作智慧和良心的意思。「青天」,晴朗的天空。「念頭」心有所念的思想。「暗昧」,心地不光明,陰私黑暗的思想。「白日」,白晝。「厲鬼」,幽怨的鬼魂,可以說是惡鬼。

講:

一切的善惡正邪美醜等的外界現象,實際不過是自己心的反映,心善的人把惡也看作是善,心美的人把醜也解釋成美。可是心中惡醜的人却恰恰相反,看見人家的善行他以為是惡,而人家的正言,他也以為是邪。正好像心中快樂時看見落花仍然欣賞以為美觀。心中憂慮看見落花就感覺無情。常言說:「布袋戲箱裏的傀儡人面,有佛袓也有惡鬼」。所以萬事都是由自己的心像所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750
六六、勿羨貴顯,勿憂饑餓。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六、勿羨貴顯,勿憂饑餓。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不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

「名位」,名譽和官位。「最真」,最快樂的意思,真正的快樂。「饑寒」,饑餓寒冷,就是貧困無衣無食。「更甚」,富貴而有更大的憂愁。

講:

人都以為得到名譽和地位是快樂,然而這名譽和地位並非是人生的至樂,因為隨伴着名譽和地位而有困難和危險存在着,有時候又為了得着這名譽和地位,而持權任勢多作不善的事情,這於人道和天理有所虧損了。

由此看來沒有名譽沒有地位的平凡境遇反而是安全幸福。由進德修業的立場來看,可以說是最快樂的境地,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這一種樂土,實在可以說是遺憾的事。

還有在實際上無食無衣的貧賤境遇,實在是非常的痛苦,所以人人都討厭貧窮而尋求富貴,但是得着了富貴後又怎樣呢?依舊是不快樂。富貴的人雖在物質上有享受但精神上却是貧窮,有他人想像不到的憂愁和痛苦,一般人是不會了解的。可以肯定地說,富人的憂心和勞苦,往往遠比貧窮人感覺衣食不足的痛苦還來得大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747
六七、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七、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卽是惡根。

「善路」,向善的方面前進之路。卽是行善之心。「善處」,作善事的行為。「惡根」,作惡事的根源。

講:

人作了惡事之後,心裏面怕人家知道他的過惡,這樣的人證明他還有良心存在,雖然作了一次惡事,如果給他悔過的機會,他仍然可以歸到善的道路上來。至於良心泯滅的人,他作了惡事還不知道是在作惡,這樣的人已經是到了不堪救藥的地步了。

行善雖然是好的事情,無論任何人都應該努力為善,但是如果作了善事後,希望把他這種作善事的行為趕快叫人家知道的話,這樣就不是真心為善,不過是為了虛榮和野心而為善,這種人的善行之中掩藏着惡心的種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361
六八、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八、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機緘」,機是機械,緘是封閉的意思。天地自然界,是由於造物者的巧妙,深密的機關而造成,實是不可思議。「不測」,不能推測的意思。「抑而伸」,抑是困窘他,伸是使他顯達,就是有時抑之使他陷入悲境,有時伸之使他置身於得意的境地。「播弄」,翻覆的播動如同簸箕播物,弄是玩弄,播弄就是玩弄人生。「顛倒」,顛是傾覆,倒是倒下去,顛倒是翻轉起伏的意思。「逆來順受」,卽是逆境來了之後,就要安心的去迎接忍受這逆境的痛苦。「居安思危」,在安穩的時候不忘危險的事。常常的戒慎敬懼。易經繫辭傳下:「君子居安不忘危」。「伎倆」,手術,腕力,動作的技巧。山堂肆考「伎倆乃多智較計之意。」

講:

天機的構造實在是巧妙,不用說將來的事情是不可以測知,就是在今日目前的事情也一樣不得而知,最初有的人是遭遇艱難辛苦的境遇,這是造化的力量先對他加以抑制,到了後來得到了功名富貴,這又是上天對他的栽培。又有在最初使一個人的命運達到了幸福的頂端,而到了收場却是落入到不幸的深淵之底,就是那英雄豪傑多麼偉大的人物,也逃不脫上天的安排,所謂三起三落七顛八倒的生活歲月,都要使他們經過一番。

在日本的古時候出生於尾張國中村貧賤之家的豐臣秀吉,對於後日作了天下的大主宰,而抱着吞天奪地的大志願,當初他的本人是絕對沒有想到能夠有如此的大事業,在他幼年家境非常的貧寒,受盡了許多困苦,使他受了磨練增長了志氣,離開了他的家鄉,投到松下嘉兵衛的麾下,沒有經過了幾年,受了迫害使他不得不脫離松下嘉兵衛而逃走了,他到在織田信長那裏當了一名小使,受盡了折磨,在幾次的出生入死境遇當中,他的才智終於被織田信長所賞識,提升於於武士的行列當中,後來成為掌握天下大權,享受十萬石的大諸侯。在山崎的一戰之下,扶搖直上,功名更無人能與倫比,最後代替了主君信長而成為了諸侯的首領。這誠然是上天的機緘先抑而後伸的一個最好例子。

其次是由哥西加一個孤島出身的拿破崙,趁着法國的大革命的機會,不數年的功夫便直上青雲,終於坐上了法蘭西大皇帝的寶座,征服了歐洲的各國,可是誰能逆料得到在滑鐵盧一戰敗績,被英軍逮捕遠送到大西洋的聖海倫的一個孤島之上,度那悲慘的厄運終生遺恨而死去了呢?這又是天的機緘先伸而後抑的一個最好的例子。

君子如果能夠辨明這個道理,天運逆來之時而要去順以受之。在遇到悲運厄境,決不失望喪膽,反而要歡喜的去迎接這一悲運,努力不懈的準備扭轉厄運為幸福,所謂轉禍為福,在平安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危難困厄的到來,所謂居安而不忘危,如此則能窺破天機,不為愚弄與顛倒,雖然天有靈妙的手法,但對君子亦無所用其技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358
六九、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九、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燥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燥性」,燥急的性質,性急之人。「火熾」,如火的燃燒之勢。「寡恩者」,卽是性質冷酷無人情味的人。「冰清」,如冰一般的冷清寒涼。「凝滯」,凝結滯澀,推移不動。「固執」,堅固執着,和頑固的意義相同。「死水」,無出口不流動的水叫做死水。「生機」,有生生之意,草木春生而欣欣向榮,比之為有生機。「福祉」,有幸福的意思。

講:

世間有三種不能和他同心合力的人,第一種是性急而不沉着的人,第二種是對人無情無義的人,第三種是固執成性的人。性急的人對於任何一件事都無有準備,一任自己的浮燥之氣去作事,毫無沉着穩重的精神,這種人好像一團烈火燒東西,事業上稍稍有了一點的成就,不久也就會塌下來。其次是對人無情無義的人。他對事是非常的冷淡,他的心是冰冷而寒酷的,一切的物質遇到了他,全都被凍結了。最後是固執的人,凡事沒有商量的餘地,一點也不能讓人。這種人的心性,好像是死水朽木,毫無生趣,一切事業是只有退步而無進展。

如果和以上的三種人去協力同心建功立業,可以斷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恐就是本身的幸福也得要犧牲在裏面而不會有什麼悠久綿長的希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027
七〇、多喜養福,去殺遠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多喜養福,去殺遠禍。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徼」,招致求得的意思。「喜神」,歡悅的心情,喜悅的精神。「召」和招是同一個意義。「殺機」,殺是害人之心,機是心將活動的狀態,卽所謂是害人的動機。

講:

幸福不是勉強可以求得的,應當作的事而不去作,妄想求得幸福,在上天也絕不能把幸福給予這樣無所作為的人。世人想要求得幸福,首先要勤勉的工作,以愉快的心情,興奮的精神去作事,只問耕耘而不問收穫,這樣幸福慢慢的就會培養出來了。所謂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的意義也就在於此。

世人有了災禍,就想要逃避,殊不知這福與禍都是上天賜給的,不是人力所能為的,一切災禍橫逆之來。當然不能說沒有原因,如果平日不起害人之心,以平穩安靜的態度去待人處世,這就是遠禍消災的良好方法,災禍就是來了也可以避重而就輕,化大而為小,甚至化小為無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8024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