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83|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四一、不流於濃艶,不陷於枯寂。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一、不流於濃艶,不陷於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大濃艶,亦不宜太枯寂。

「念頭」心念,動機。「自待厚」對自己很厚。「待人」卽對待他人。「處處」到處之意。雍陶的詩有「處處春風枳殼花」。「淡者」淡泊,冷淡也。「事事」所有的事,萬事之意。「居常」平常,亦卽平生。「枯寂」枯淡與寂寞,猶如說無味,沒有半點生機的樣子。

講:

每個人都有思維,這個思維也就是心念。心念有寬厚也有淡泊,殊不一致。寬厚是心念濃艷所致,淡泊則未免近於刻薄。那麼,應該採寬厚還是採淡泊呢?何去何從,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人的心念總不離衣、食、住、行,那我們採濃厚的一些方針,充實衣、食、住、行,使其豐裕。推及萬事,使什麼事都因之充盈,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心志過於濃厚的人,盡情講求嗜好,忽略了正道的發展,則容易被人厭棄。所以濃艷太過,也不是應該採取的態度。

至於淡泊呢,由於一己的居處飲食以至一切,都淡而無味,自然生活就陷於枯寂,興趣低落,又如何能達到成功的境域呢?君子是不應枯寂的。

應以佛家中道的真理作為指南針,不要太過也不應不及。「過猶不及」是一般應當遵守的原則,不流濃艷的一面,也不傾斜於淡泊的一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2463
四二、超越天地之外,入於名利之中。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二、超越天地之外,入於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固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彼富我仁」彼臨物質的富貴,我向精神的仁德。「爵」卽公、侯、伯、子、男五等爵,這裏泛指爵位,官職。「義」節義,養氣。「君相」君是君主,相是宰相。「牢籠」牢是牢籠牢獄;籠是樊籬。牢籠是堅固封鎖,禁止自由,關閉囚犯的所在。「人定勝天」人的意志如不堅定,就不能戰勝自然力;堅定則必能戰勝,開拓命運,做事便能有所成就了。「志一動氣」志是志氣,人的志氣集中,氣質也就變動,甚而弱轉為強,袪化為勇。公孫丑語「志變為一,卽能動氣」。「造物」造物者,創造大自然的主宰,卽上天之稱謂。「陶鑄」陶是粘土所製的瓦器,鑄是金屬熔解造型製模之意,此處解說為化育栽培的意思。

講:

人以物質為榮,走向富貴高官,我則依然故我,毫不為達官貴人的職位感到一點的羨慕或動搖了本來的志趣。這就是說,我們要做君子,走向仁的一途,以仁愛待人,以道德為尺度。君王啦,宰相啦,高高的地位不過是樊籠一樣,寧為自由人,不為富貴榮華所囚縛。做個高風亮節的君子,勝於爭名奪利的小人,人到了最終不免兩脚一伸,黃泉路引,那時名利皆空,只有君子的盛德才永遠為後人懷念。

史記伍子胥言,「人衆能多勝天,天定亦被人破」,洵非虛語。人的志氣是最利害的,成功失敗繫於此志氣一動之間,志氣一旦集中,無攻不克,至於人的氣質變化也全賴這志氣的一動與一定。

造物者鑄定了人的模型,惟君子則超乎其外。人卽能勝天,君子的意志,常不被任何事物所左右,卽造物者亦無法來支配它。所以佛家說,一切惟心造,自力創造非他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2462
四三、立身要高一步,處世要退一步。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三、立身要高一步,處世要退一步。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塵裡振衣」,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彈其冠,是人之常情。着衣時振落塵埃,是為了清潔。在塵土中振衣,便沒有任何用處。意思是徒勞無效。「泥中濯足」,必益形污穢,與塵裏振衣是同一道理。孟子離婁篇:「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超達」,超越他人。「飛蛾投燭」,蛾是一種喜歡撲火的蟲類,喻自取滅亡。劉溉謂:「如飛蛾赴火」,指愚人所為,與蛾蟲相同。「羝羊觸藩」,羝羊是牡羊,其性剛直,健壯魯莽,歡觸物,逢藩卽觸,致贏其角。是說進退維谷之意,喻人過於剛直,則如羚羊之觸藩一般,必遭遇挫折。「安喜樂」,心中安然快樂。

羝音低。

講:

人生在世,自己本身要立得穩,站得牢;心地要放寬,要高超,不可與世人一般俗見雷同。那是說,要認識真理,修身養性,如若不然,同凡夫俗子一樣,時時刻刻在泥淖裏打轉,一似塵中振衣泥中濯足,又怎能成一個不凡的人呢?

同樣,處世待人,謙讓為高,退後一步可進十步,若是如一般魯莽滅烈之徒恃一己無謀之勇,一味盲目,必能飛蛾投火,被火燒死。又如羚羊的勇猛,直知直衝向前,頭角觸了藩籬,拔都拔不出來,前進不能,後退也不得,後悔就遲了。因此,我們為達成目的,絕不能盲目努力,一方面要具有高超無比的赤子之心,另一方面要加上謙虛求進的修養之道,然後成功可期,光明在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2088
四四、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四、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學者要收貶精神,併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學者」,修養學問的人。「收貶」,不散亂,收集一處。「併歸一路」,被歸着一方,卽一心實踐。「事功」,事業與功績。「實脂」,真實的造詣,卽實在學問修養到家的意思。「興」,趣味也。「吟味」,作詩賦。「風雅」,在詩經六義理,「風、雅、頌、賦、比、興」,是指國風與大小雅。風是諸國的民謠,雅是夫等所作諷刺政事的詩。風雅二字,猶言作詩之意。「不深心」,卽不深刻,淺薄心。

講:

大凡求學問的讀書人,是為了深明事理。那就應該把散亂的精神收拾起來,統一起來,而用之於研究事理一方面,這是很重要的。就是說,求學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更高尙的道德,發揮道德與加強學識是應齊頭並進的。現在一般人,多籍修德之名,為他個人的名利,事業的前途而努力,這樣便失去為學的本意,沒有深入的學問可求了。

讀書人往往祇有知道吟詩弄賦但求風雅不求實學的,這種人,那裏是真正的求學呢?沒有深入的學問,祇求一些膚淺的皮毛,那是何等可憫!明乎此,要修養一心,求最真實的學問,不是風雅一番就可以了事的,為了真正的得益,我們便應該發菩提心,修無上道,去做渡世救人的大事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2087
四五、真偽之道,只在一念。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五、真偽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茅簷非兩地也。只是欲閉情封,當面錯過,便咫尺千里矣。

「大慈悲」,能予他人以快樂叫慈,拔除他人的痛苦叫悲。觀無量壽經,「佛心是大慈悲」。「維摩」,梵語維摩羅詰之簡稱,是印度大德居士,漢譯叫淨名。佛在世時,他身雖在俗,但輔佐釋迦的感化,被稱為菩薩化身的慈悲心最深的人。「屠劊」,屠是屠殺牛馬的人,劊是斬殺罪人為業的劊子手。都是多穢賤業之輩。「無二心」,指人心沒有兩個,心心相同意。「真趣味」,真實的趣味。「金屋」,富豪住宅,金壁閃耀。白居易長恨歌有「金屋粧成嬌侍夜」。漢武故事,「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茅簷」,茅葺之家,貧家低屋也。「欲閉情封」,為貪欲所蔽,為私情所封。「當前」,目前,卽眼前。「咫尺」,咫是八寸,尺是十寸,咫尺指極短的距離。說文,「周之制,寸尺咫尋,皆以人體為法,中婦人的手,長八寸,這叫咫亦是周之尺。」

講:

任何人都有一個本質的善心,推而廣之卽成為大菩薩心,維門是印度的佛門大德,其實他的心與屠夫和劊子手並無差別,因放下屠刀,醒悟前非,則真如性現,仍可成佛。

真、善、美充滿了宇宙,這天然的氣味雖在貧寒破舊的低矮茅屋中,一樣可以得到與富人高樓大厦各有不同的情調與趣味,然則,金屋同茅屋幾乎沒有多少太大的差別。

人類的心本是善良的可惜為情慾所縛,蒙蔽了真如之心,混沌污濁不知自救。有此慾心,一切善良已被七情六慾的惡賊據守,一轉眼間錯失了修養的道心,如咫尺之差便去了十萬千里之遙,有道的人却因欲情而成為非道的人,好像光明的人忽然盲目,不是太可悲了嗎?

所以,欲心不可使其高張,努力抑制元始以來的欲心,堅持不退的道心,則菩薩之道不遠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743
四六、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六、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着,便墮危機。

「木石的念頭」,如木石的冷淡,而不為外物所動的心,卽是冷淡而不為利欲所迷的心。「欣羨」,欣望並欣羨。「趨欲境」走向人欲的境界,不被欲望左右的心境。「段」,是一段,一層,一片。「雲水趣味」,是指行脚僧。虛堂語錄:「尋常的雲水家,或是凝,或是流,沒有從初的同心。」(虛南錄)註:「雲水家是指僧家,凡是沙門的處世,如風雨流水,故去住無心。」豐干詩:「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這雲水的趣味是指雲水僧(托鉢僧)不為物欲所束縛的淡泊趣味。「貪着」,貪(富貴)物而執着。「危機」,危險的機會,卽危害將發的時機,蘇軼的詩,「晚覺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貴有危機」。

講:

一個有志修道的人,應該有木石那樣不能移動他的修行恆志,旣不會一味貪圖世俗富貴名利,更不致趨炎附勢,如果稍有一點貪戀富貴的心,一心求權勢功名,那麼這人便變成了慾望的奴隸,而進入了迷惑可憐可哀的欲境。

政治家統治天下,亦必須具有一片的如雲水僧的趣味。所謂雲水僧,卽托鉢雲遊四海的僧人,他們身穿染墨的法衣,戴着三度笠,手中托着鉢,那種無憂無掛的風度,和恬然超逸脫也出塵的清高志趣,是凡人所萬萬不及的,政治家能具有那種心,政事定可辦得有條不紊,政風清廉,擧世推崇。不然,貪執富貴榮華,那就等於一個本想向上的人,忽失足跌落無底深淵,不僅不能治好國事,恐怕一己的身命都保不住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741
四七、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七、善人和氣一團,惡人殺氣騰騰。

吉人無論作用安祥,卽夢寢神魂,無非和氣;凶人無論行事狼戾,卽聲音咲語,渾是殺機。

「吉人」,善的人,幸福的人,道德全備福壽俱足的人。「作用」,平素行為或動作。「安詳」,平安而穩當。「夢寢神魂」,睡眠間的神魂之意。「和氣」,和樂氣氛。「凶人」,卽惡人,凶狠之人。「行事」,平生的行為。「狼戾」,暴戾如狼,違背道德。狼性殘暴喻人性殘毒如狼。戰國策:「趙王之狼戾而無親,是天王明見之所」。「咲語」,笑語也。「殺機」,帶着殺氣的動機。

講:

君子善人,因福德甚足,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名言,都顯得和氣,顯得容易親近。就是睡眠時他的夢魂似乎也是那樣的和氣,「吉人天相」,善良的人,修養好,道德高,天也庇佑。

惡人便大不相同。惡人兇狠暴躁,狂虐放肆的言語不知不覺地就露出來了。就是他的笑聲言話,也使人不寒而慄,因為裏面充滿了殺機,殺氣騰騰!其實,這樣的人又怎能有好的結果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503
四八、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八、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肝受病,目不能視」,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的正義說,「肺氣通鼻,鼻治卽知臭香。肝氣通目,目和卽知白黑。脾氣通口,口和卽知穀味。心氣通舌,舌和卽知五味。腎氣通耳,耳和卽聞五音。」基於五行之說,五臟應五感,這是中國古代醫學的大要。本文據之而成說。「昭昭」,光明,人眼可見之處。「冥冥」,墨暗,人眼看不到之處,意指神靈。

講:

人的內臟以肝,為最重要,肝臟有人一點毛病,視力便受影響,如再為嚴重可能變成盲人。腎臟病了,耳朶漸漸失靈,最後會什麼都聽不到。這是何等的可怕!

可是,病源發於內,我們不知多半種因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等到發作起來,病情嚴重,救治也來不及了。為什麼我們早不留意,而作澈底防治,等到病重時才後悔莫及呢?

要想做一個君子,一個循着真理正義去做人的人,以不犯罪為原則。明哲保身,不能犯一絲的過錯,留下一個暇疵。要不犯罪,不但在白日人見到的時候不犯、卽在夜晚,晦暗處,一切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都不能犯,千萬不要以為人見不到我便起犯罪的念頭。曾子說得好「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冥冥中有神靈監視着我們,有良知讉責着我們,如一念之差,就墮入萬刼不復的深淵了。為什麼以一時的錯失換來永久的沉淪?那不是世上最傻的人嗎?要做一個君子,豈可不謹慎!豈可不小心,祇有堂堂正正的做人,胸懷光明,少向墨暗的方面去想,才不至於失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500
四九、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九、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福」,幸福。「少事」,勿多管閒事,乃無事息災的意思。「多心」,心亂,片片零散,一時也收不回的心境。「苦事」,事多而困苦之意。「平心」,心境寧靜平和。

講:

人的一生最大幸福在那裏?富嗎?貴嗎?功名嗎?福壽嗎?這很容易找到一個答案,那就是少惹無謂的禍端,以避無妄之災難。災難原是由多事而招來的。

人生的禍患與不幸,大部由多心而起,心遠意馬,易放難收。便易走入邪念之途,殊不知作惡者有災殃乃是天理,天理是不假的。

多心是禍的最大根源,聰明人就應該從此抑制心的散亂,千萬不要多疑猜,不要生妄想,不要有任何不正的念頭或不當的企圖。

誠然,唯有經歷過千辛萬苦的人,越知道減少是非發生,也就越平靜安寧,越有幸福。一般苦於事做不通的人,認為少一點事就少一點麻煩,不願多去爭逐,計較是非,自找煩惱了。

祇有心平氣和的人,心如止水,再也不會引起什麼災禍。反過來說心多氣浮,則一切善惡之象,都由此而生。這明顯地告訴我們,世間種種煩惱,無非由於我心所造。知足少欲,去私心,存天理,以道義公正的心去待人處世,災禍自然也就不會臨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371
五〇、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寛嚴得宜。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寛嚴得宜。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衆之人,當寬嚴互存。

「治世」,政治清明之世,也就是太平盛世。「方」,是方正,正派或行為正當的意思。「亂世」,騷擾動亂之世。「圓」,沒有稜角,圓轉圓滑之謂。「叔季」,伯仲叔季,古代昆弟的次序,此處指的末世,所謂澆季之世。「待」,待遇。「寬」,寬大,寬仁,和緩。「嚴」,嚴厲,嚴重,嚴格。「庸衆之人」,平庸的凡俗人。

講:

太平之世,有明君賢相採納善言,表彰善行,政治方面是非常公平的,所以祇要公正的行為擧止,用不到任何躊躇,什麼事都可以順利進行。

相反地,在混亂不安的世上,善言不會被採用,善行無從得表彰,許多地方恐怕都是違反民意而不公平的,祇好圓滑一些,才能避免小人的忌妒與陷害。

尤其處末世,必須不露稜角,不顯才華才能安全,方圓並用是最好了。就是說,有的地方須以正氣正行表現你的人格,另一方面以圓滑之至的手段去應付艱難的局勢,這樣做沒有不成功的。

其次談到世道,在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社會,道德不被尊重,正義也必不受人歡迎。因此,在做事方面固不能偏袒於任何一方面,而有時以方正,有時以圓滑。至於待人也要有套常識了。那就是有時緊迫,有時鬆弛。對於善良誠篤的人應該採取寬厚,因為他們的言行無可責備。反之,惡人所犯過失太多,如果太寬待了,就造成他的放縱,助長他的罪惡,所以應當以嚴厲來對付他,改正他的惡德惡行。

又有一種人不曾達到善人程度,又沒有像惡人那樣壞法,這樣的人就要看在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隨時寬嚴併用,以巧妙中和方法指引他以正確的路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31370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