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04|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二二一、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責人宜寬,責己宜苛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責人」,責備人的過失。「無過」,無有過失。「原」,朔本求原。「情平」,感情平靜,無何不平不靜。「責己」,責備自己過失。「求」,探求。

講:

對於旁人的過失,一般人總是小題大作責備得體無完膚。對於自己有了過失,則不加反省。古語說:「見人之過易,見己之過難。」我們責人萬萬不可過於苛酷,希望他以後再不犯過也就好了,親切的勸勉有過的人,則人決不會起怨恨心。反之對於自己就是平時沒有錯誤,也要仔細檢查一下,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作的不當。所謂:「閉門思過」,「防患未然」,能夠常常反省自己德業也就與日俱進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00056
二二二、幼不學,不成器。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幼不學,不成器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子弟」,年少之人。「胚胎」,胎內之兒,卵內有胚胎。「秀才」,才能之傑出者,中古時學生稱秀才。「士夫」,士太夫,負調理國政之重任。「陶鑄」,陶冶薰育之意。「純」指純粹地步,俗謂爐火純青到達了火侯。「令器」,大器,嘉皿,廟堂之器謂之今器。

講:

青年子弟都是未來的大人物,所以說是大人之胚胎。黌門秀才都將要是他日的士大夫,所以說是士大夫之胚胎。因此,如果現在不加以嚴格的訓練與考驗,就不能成為一等人了。這好比是鍊造銅鐵之器,如果不經過充分的火力,則不能陶鑄成鐘鼎之才。在教育的原則上,如果主張自由主義和放任主義,順着子弟的意思任意的胡行,因而高尙的人格就不能培養出來。

卽使有點才識學術,也不能腳踏實地的做事,最後一定走到了墮落的途徑,什麼事業也不會成功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00054
二二三、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不憂患難,不畏權豪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惸獨而驚心。

「宴遊」,開酒宴以遊樂。「惕慮」,警惕戒慮,憂慮恐懼之意。「權豪」,權門富豪。「惸獨」,卽孤獨,無依無靠者,無告之民,惸又作煢。「驚心」,驚心以動憐愍之情。

講:

小人有患難才擔憂,心中只想沈醉於宴樂。決不考慮後來的禍患,君子遇着患難決不擔憂。他心中只有平心靜氣思想想排除患難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經到了不可勉強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處理。但心中決沒有一點動搖。當他宴飲的時候,也決不耽溺聲歌,留連忘返。並且還時時加以警惕,留心有所失誤之處。在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權力的豪門權貴,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趨炎附勢。一意奉迎順着有力者的意思,來揑造黑白,顛倒是非。對於孤兒寡婦無依無靠的人,則仗勢欺人。壓制別人受苦,而自己享受幸福。君子則不畏權鬥的勢力,因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就無畏無懼。對孤寡無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壓迫,反而同情他們,救濟他們。總之,小人受環境驅使而動亂了他的心,因人之貧富貴賤不同而生兩樣的態度。所謂欺軟怕硬,君子則決不是這樣的。

惸音窮。

煢音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9430
二二四、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桃李雖艶,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艶」,姣艶美麗,艶麗。「柏」,常綠的喬木,其葉則四時常有。「堅貞」,堅固的貞操,松柏之葉,四時常青意卽形容節操的堅貞。「橙黃橘綠」,黃紅色謂之橙色,青綠謂橘之顏色。「馨冽」,香氣芬芳,冽是香甚的意思。「濃夭」,夭是夭折,美物早謝。俗語云:「自古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淡久」,淡是淡泊,惟淡泊者可獨久。「早秀」,早熟,早成。「晚成」,晚年成就。

講:

桃花李花,雖然艶麗好看,但一經風吹雨打,落花狼藉,那鮮麗的姿態就消失了。松樹柏樹只有青青的顏色,不受人的注重和欣賞,但是無論經過盛夏的炎暑和嚴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顏色,因此松柏堅貞的節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梨子和杏子的味道雖然甘甜適口,但是還趕不上黃橙綠橘味道的馨香芳冽。所以說一時的濃夭華麗,不如淡泊來的常久。同樣的道理早歲的頭角崢嶸還不如大器的晚成來得純實。再說,逞現一時的才華,則轉眼到了凋謝之期,到底不如堅貞的節操能夠耐久,少年立身出世過早,則其凋謝之期亦必早。因此就不能成就大業。三國時候的周瑜,雖然位重權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的太早,所以除了赤壁一戰之外,也就沒有留下甚麼大的基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9429
二二五、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二、靜中見真境,淡中識本然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恬」,安靜,平穩。「真境」,真實的境界。「希」,與稀同,無聲之斷續時。白樂天琵琶行:「此時無聲勝有聲」。「本然」,本來之性質,又為實體。

講:

熱心奔走事物的時候,好像在大海的巨浪裏行船一樣的忙碌,到了無事的時候,好像是大海的風平浪靜一樣,水的靜止如一面鏡子。當大海浪波四溢的時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態。這像是人受着環境的支配而奔走事業的時候,不知道本身的境遇一樣,在平靜無事的時候,才開始意味人生的真實境界。又人在喫山珍海味和聽管絃的音樂,當時心被外物所動,受珍饈美味悅耳聲歌的誘引,不能認出本然的心體。只有在接觸淡泊的味道,一切靜寂的時候,才開始認識出本然的心體。也就是默坐在松樹之間聽松樹的風聲,心中一點也不為之所動,才能夠認識出自然的本體。所以想要認識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體,不是動搖的境界,而是在寂靜的境界才能體認出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4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