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29|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六一、道乃公正無私,學當隨事警惕。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一、道乃公正無私,學當隨事警惕。

道是一重公衆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警惕。

「一重」,與一種之意相同。「公衆物事」,公共之物,公共之事。「接引」,接近於道而引導奉行。「尋常家飯」,平常人食用的家常便飯。比喻並不是深遠精博的事情。「警惕」,警戒惕勵,戒慎敬懼不誤應用之意。

講:

道德並不是聖人與君子的佔有物,乃是一種公共且公開於世的事物。所以並沒有彼此高下的差別的,是人人都可以接近的,是人人都應該施行的。

相同地,學問之為物,也不是學者的私有物。它好比是家常便飯,是人人不可缺的。然而學問的目的,不是僅僅為的辨明道理的一種知識,而是希望學問能夠實用。當一件事情發生了,人必須以大學問的功夫,去警惕研究,總期在根本上得到一個圓滿解決的方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533
一六二、信人士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二、信人士己之誠,疑人顯己之詐。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信」,信用之意。「誠實」,誠實。「疑」,猜疑。

講:

忠恕之道,是待人以誠,推己及人,俗話說將心比心,也是夫子的恕道。所以我心正直,則相信他人亦必正直,反之我心不正,他人也是如此。我如果信任他人,則以為他人如我的誠實不欺,實際世間的人未必都如我之誠實。只因我一念之誠,相信他人與我一樣,則他人多少必得掬誠相見,是互相幫助而事業就得到了發展,反過來說我如果儘是懷疑人家,以為他人都是欺人騙人,則對方縱然是正直的人,也因我的猜疑而不能接近了。這麼一來,自己形成孤立,大家離心離德,結果所做的事業,沒有不失敗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532
一六三、春風育物,朔雪殺生。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三、春風育物,朔雪殺生。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寬厚」,寬大溫厚。「煦育」,溫暖和育表示春日之光。「忌刻」,忌妬刻薄。「朔雪」,朔是北方,卽北方寒雪之地。「陰凝」,陰氣凝固。

講:

心胸寬大人情厚重的人,如同春風的薰化萬物,所接觸到的都是生生之機,其所感應者都是和和之氣。草木欣欣向榮萬物生長發展。其人如各日之可愛,人都願意與他親近。反之性情殘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未有不枝枯葉脫者,這樣的人還有那個人敢和他接近呢?所以待人接物,應當如春風之和煦,而不當如秋氣之肅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198
一六四、善根暗長,惡損潛消。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四、善根暗長,惡損潛消。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東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草裡」,草木叢中。「東瓜」,冬日之瓜,屬葫蘆科。果實大,類似西瓜,可以為食。「暗長」,暗中成長。「庭前春雪」,春日降雪於庭前,不久消失。

講:

作善事不見善報,如草裏長冬瓜,善根暗長慢慢地自然壯大。作惡事不見惡報,如庭前積雪春天一到必定暗自消失。又如作善事的人不見善報,也許是因為袓先有了餘殃波及了他這一代或是還要延及他的子孫,因此應當不斷積善修福以補償善行的不足,又如作惡的人不見惡報,也許因為他的袓先尙有餘慶,蔭及了他這一代或是還要庇及他的子孫。可是等到他的餘蔭完了之後,如果他仍然怙惡不悛,則必定要受惡報的。

怙音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2197
一六五、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五、厚待故交,禮遇衰朽。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述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愈隆。

「故舊之交」,舊日相知之友。「意氣」,心情,心意。「隱微之事」,人所不知之事,卽秘密之事。「心迹」,心的狀態。「顯」,顯露,明顯。「衰朽之人」,衰頹無用年老人。「恩禮」,恩義與禮節。「隆」,隆盛,鄭重。

講:

人人都有喜新厭舊的毛病,易於親近新交的朋友,而疏遠了舊日的朋友,所以我們一旦遇到了故舊之交,切不可忽略或忘記,一定要比以前還要親切相對。人在一般人前多表示着自己是光明磊落的,但在人所不見之處就容易胡作。我們應當在暗地裏比明面上,還要以光明正大的心跡來處理事情。不要認為人所不見之處就任意的胡作妄為了。無論任何時候也要不計其私才好。我們應當對老朽的人比盛旺的人還要更有隆重的禮節豐厚的待遇他,了是敬老扶弱之道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926
一六六、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六、君子以勤儉立德,小人以勤儉圖利。

勤者敏於道義,而世人借勤以濟其貧;儉者淡於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為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勤」,勤勉。「敏」,敏捷,活便。「借」,借用,利用。「濟」,救濟。「儉」,儉約。「貨利」,財貨利益。「淡」,淡泊,不濃厚。「假」,假借,假公濟私利用之意。「吝」,吝嗇。「符」,靈符,護符。「營私」,經營私利。

講:

所謂勤勉本來就是為人之道,是實行道德仁義所應當奮勉不懈的一種做人的行為。然而一般世人竟誤認為勤勉是增殖財貨以達到富貴榮華必經的手段。所謂儉約本來是對於增殖財產,圖謀利潤的一種淡泊行為,然世人竟誤認為存貯財貨凍結不用是一種儉約行為。竟為他的吝嗇行為無形中作了辯護的一種口實了。

世間事大多是如此,本來為君子保身守則而竟成了小人圖私利慾的工具,比方說春秋時代有歐冶子煉就的干將莫邪雌雄二劍。這劍用在名將手裏就完成了克敵致勝的功業,這劍要是落到壞人的手裏,就變成殺人越貨的凶器了。這就是同一種東西,而有兩面不同的用法,因而利害也就不同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923
一六七、學貴有恆,道在悟真。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七、學貴有恆,道在悟真。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憑」,憑藉,依靠。「意興」,一時的興會。「作為」,表現的行為。「不退之輪」,車輪前進不向後退,法語法輪常轉。比喻車輪向前行。「情識」,情之意識,卽是感情知識。「解悟」,解迷而悟道。「常明之燈」,佛教謂本暗之光明比喻為赫灼光明之燈。

講:

所說:「不退之輪」輪是法輪的意思。如來說法,摧破衆生的執迷邪見,轉成廣大正見,如車輪輾過的地方。邪見都被摧毀輾破。所以佛家所說的法輸常轉。又叫不退轉輪,而此處所說的不退之輪,只是表示唯有前進而不後退的意思,僅憑着一時的血氣之勇而作事的人,作一件事將將起始就突然終止又去做別的事情,這樣忽作忽綴,決不是出於本心,僅憑一時的意氣,當然不能持續到永久。

所說:「常明之燈」,如來說本智的光明是永久燃燒而不滅熄的。所以以常明燈來比喻它。如果僅僅從情識之中來分別道理,則有時解悟,有時迷惑,終不能大徹大悟,所以說情識之解悟,終非常明之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515
一六八、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八、律己宜嚴,待人宜寬。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恕。

「過誤」,過失與錯誤。「恕」,赦免,原諒,寬宥。「困辱」,困窮屈辱。「忍」,忍耐,忍受。

講:

古人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人有了過失,總要原諒寬恕,不應當嚴厲的責備。但自己有了過失的時候,必定要嚴加改正,不以自己原諒自己,務必要真正改正才可以。

自己有了困苦不堪的事情,要盡力的加以忍耐,但是遇到了他人有了困難的時候,則要毫不猶豫的加以援助,使他的痛苦能夠解除,能夠這樣的作法,道德才算是有進步,事業才能夠有成功。孟子所說「捨生取義」的道理也就在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509
補登:一六九、為奇不為異,求清不求激。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六九、為奇不為異,求清不求激。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尙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脫俗」,超脫世俗的環境。「奇」,與衆不同,卽奇人之意。「作意」,故意造作。「尙奇」,衒耀奇矯。「異」,離開本質。「合污」,與世俗混合卽被世間之俗情所污染。「清」,清廉潔白。「絕俗」,與世俗一切無關。「激」,過激,矯情。

講:

一個人如果能夠捨棄了名利之念,當然是很可貴的。是與衆不同的人。如果一個抱名利之念的人而好作與常人不同的言論與行為,這就不是奇人而是怪物。

處於污穢的世俗之中,而其心却不被污濁,這種人好比像蓮花的性質,他是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這就是清淨潔白的人。如果心存世俗之念却又斷絕與世俗的來往,藉以表示自己的清淨潔白,這便不是真正清淨潔白的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323
補登:一七〇、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七、恩宜自薄而厚,威須先嚴後寬。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淡泊」,淡泊,分量薄少。「濃」,濃厚。「惠」,恩惠。「威」,威光,威嚴。「嚴」,嚴格,嚴厲。「寬大」,寬厚。「酷」,苛酷,冷酷。

講:

人施恩,應先從少量慢慢的增加。如果先前對人很厚,慢慢的減少了分量,則受恩的人不但不以感激,反而因冷淡而生怨恨。

上對下應有先嚴而後寬,如果先寬而後嚴,則使在下者怨恨在上者苛酷,而心中並不傾服。

所謂恩威並濟,是在上者對在下者表示威嚴的,同時也要對下施予適當的恩惠。只行威嚴而無恩惠使人不服,表面忠實而內裏多行不義,則使人抱怨而去。

如果只施恩惠而無威嚴,則受恩者對他失却了尊敬之心。於是在上者命令不行紊亂了統制,這與無恩招怨是同樣的有害。但威嚴也不可以過度,大抵在上者以六分恩惠四分威嚴統御部下,就可以達到恩威並濟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1322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