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14,597|回應225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〇一、精誠所感,金石為開。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精誠所感,金石為開。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人心一真」,人由真心而出的一念。「霜可飛」,驚天地動鬼神的事情。「城可隕」,這也是以至誠而能攻落要害堅固的城池。古今註中卷,「杞植戰死,妻歎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是人生之至苦,乃抗聲長哭杞之都城感之而頹。遂投水死,其妹悲其街姊之貞操,乃為作歌,名曰杞梁妻。」「金石可鏤」,出自朱子的話:「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可成。」此卽金石雖固,以至誠就容易貫通。「偽妄之人」,虛妄的人。「形骸」,四肢五體,也就是身體。「真宰」,是心的本體,也卽是精神的主宰。「面目」,顏面。「形影」,形是自己身體的影子。

講:

古語說:「人如有一念之誠,出於真心,便可以發生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在六月裏下霜,可以使堅固的城傾圯,可以射石而飲羽。」又云:「陽氣所發,金石可鏤,精神一到,何事不可為。」反過來說,內心欺妄而外形狡詐的人,徒然的生長了四肢五官,而中心的主宰己經失掉,對人虛詐絲毫沒有誠意,而在他獨居良知發現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良心有虧而自慚自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182
一〇二、文章奇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二、文章奇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做到」,到達的意思。「極處」,極度,極點。「奇」,奇妙,奇特。「恰好」,恰到好處。「人品」,人的品性。「異」,變異,相異,不同的地方。「本然」,本來自然的意思。

講:

古語說得好:「學問通時意氣平」。好文章做好了,雖看不出什麼奇特的地方,只是能夠作的恰到好處,文章能夠切合題目,詞句能夠運用得當,不用費解的難典,不說無用的廢話。

人的品格修養達到了完滿的境地,他的言行也沒有什麼被人注意的地方,只不過是和常人一樣的平凡,對一切事物都能順其自然而不失其本來的面目而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2176
一〇三、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明世相之本體,負天下之重任。

以幻迹言,無論功名富貴,卽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卽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得破,認得真,纔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幻迹」,如夢幻假現的形迹,卽是現象界。「肢體」,四肢五體,也就是身體。「委形」,由天地委託給他的假形。「真境」,本真的實體,卽是絕對界,實在的世界,對空象而說的實象。「萬物皆吾一體」,天地間所有萬物都和我是一體。「看得破」,看破了一切。「認得真」,認識其中的真相。「負擔」,負是背負,擔挑。由我身接受責任的負擔。「韁鎖」,是韁馭馬的鋼繩,鎖是鎖鍊。指世間的覊絆與束縛而言。

講:

世間的事,假如說他是假的,則不但是一切的功名富貴,卽屬於你本身的肢體,也不過是借託你的身體而成形罷了。假如說他是真的,則無論是我的父母兄弟,就是世間的萬物也都和我是一體。所謂幻迹就像是夢幻泡影,如鏡花水月都是假借而來。所謂真境,就是純真,實體真實而不虛。擧例來說罷,雨、水、霜、露都是因空氣的作用而假現出各樣不同的形態罷了。這也可說是一種虛幻痕跡。而其真實的境界,則不過都是水的一體而已。其實上至日月星辰,下至人畜草木,也都是萬象同根,天地一體,森羅萬象莫不是由同一個真體假借各種形態而顯示出來的諸般幻跡。因此由幻迹而言。世間其實可以說是無物無我,身是由土裏來的,仍然要回到土裏面去。由另一面真境來說,則父母兄弟固然是不用說,就是天地間的萬物,都與我是一體,並非是別物,因此天地萬物根本就應該是平等。由這一個真體顯化出來千差萬別的假相,到了最後並有什麼親疎優劣和取捨憎愛的分別,人如果能夠真正透視這一個道理,然後才能夠擔負起平天下的重大責任,達到了功成名就的博大境地,而後更能夠由這名利的繮繩與鎖縛之中解脫出來,達到了自由自在的真如境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762
一〇四、凡事當留遺地,五分便無殃悔。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凡事當留遺地,五分便無殃悔。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爽口之味」,入口的清爽美味。老子第十二章:「五味爽人之口」。「爛腸腐骨」,爛了腸胃,腐蝕了骨髓。「藥」,毒藥。「五分」,一半。「殃」,禍害。「快心之事」,愉快而有趣的事。「敗身喪德」,亡身失德。俗語說身敗名裂。

講:

常言說的好,「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可見爽口好吃的東西應當少吃,如果不加節制的吃的多了就容易招致了疾病,快心如意的話應當少說,如果不加謹慎說的多了,就容易得來了禍患。所以說美味不可多貪,多貪就成了奪人生命的毒藥了。如果能夠用到五分就罷手,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快意稱心的事情人人喜好。如果做了過多了就會敗德亂行,因此一般人凡事都要講求盡興是很危險的,所以樂止於五分,就不會遭到困難而後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760
一〇五、忠恕待人,養德遠害。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五、忠恕待人,養德遠害。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小過」一點點的過失。「陰私」秘密之事。隱秘的私事。「舊惡」舊的惡事,論語公冶長篇「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是用希」。「念」無論何時心都在思索。

講:

人家有了過失,不當面就責備他,人家有了秘密和缺點,不當衆就立刻抖露出來,如人家從前和你有過節,一定不要記恨也不打算對他報復。古語說得好:「君子隱惡而揚善」,所以要不責備人家的小過錯,不發掘人家的陰私事,和不要念念不忘人家從前和你的過節,這樣的做法,才可以修養我個人的道德,也才可以避免災禍的侵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411
一〇六、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六、持身不可輕,用心不可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閒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洒活潑之機。

「持身」,保持我的身體。「輕」,輕率。「撓」,彎曲,屈辱。「悠閒」,悠悠自在安閒。「鎮定」,心裏放下而不張慌。「重」,過重,沉重。「泥」,拘泥有關聯。「瀟洒」,輕快,所謂的瀟洒出塵,有清新自在之意。「活潑之機」,活潑自在的功用。機是機用。

講:

士君子無論對自己或是對他人,都不可以馬虎忽略,否則自己便被事物所控制,便受環境所阻撓,事事處於被動的地位,而得不到悠閒安定。也就常常招出是非與煩惱。至於處世或作事方面,用意不可過於嚴重,凡事看得太嚴重,那麼自己的身體,又被事物所拘泥,失掉了自在的靈活運用,陷於呆板與冷酷了。這樣的話又使事情執拗不通,在此輕重緩急之間,應當切實注意其中的分量加減,然後才不至於有過猶不及之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408
一〇七、人生無常,不可虛度。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七、人生無常,不可虛度。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萬古」,永久不盡、永世相同。「不再得」,此身緣散死後,若造惡業就不能再生到這個世界了。「有生之樂」,生到這個世界的樂趣。「虛生之憂」,虛度這一生的可憂。卽是在這一個世界裏無有意義生存的可憂,。

講:

天地的時間悠遠不知有了幾百萬萬年代,人在此期間得成了一個人身,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人生在世不過百年,而百年的光陰,却非常容易的過去,況且活到一百年上壽的人,千萬人中不一定能有一個,俗語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平均的壽命,也不過是六七十上下,在一轉眼之間很快的也就過去了。古語說:「百年三萬六千日,蝴蝶夢中度一春」。人身非常的不易得,幸而得生到世上,就應知道這有生之年的樂趣,真正能得享受其中的樂趣者當然是不用說了,然而在一生當中什麼事都不去做,只白白的虛度了光陰,過着那醉生夢死的生活,那和草木禽獸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人不可不知道有生這一世之樂,更不可不懷有虛度了這一生的憂慮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018
一〇八、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八、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固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彰」,明顯,顯露。「仇」,仇敵。「恩」,恩惠。「立」,成立。「泯」,泯滅,滅亡。

講:

怨與德是相對的,有德就不能沒有怨,有怨就不能沒有德,有道德而對於一方面有德,對於他一方面就有怨,所以說怨因德彰。如果不使他人怨恨,那只有不要叫人家感念我的德。所以說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

怨與德是相對的,同時,恩與仇也是對立的,對於一方面施恩對於他一方面就樹仇,所以說仇是由恩的方面成立的,沒有恩就沒有仇,沒有仇就不得有恩,如果不想叫人仇我,那只有不要叫人家向我感恩。

總之,立德和施恩是人所應當做的,可是做的時候,必須要平心靜氣,對於人所立的德所施的恩,都不要自己向人矜誇,更不要使人家感激,如此施恩不望報,立德不圖名,一方面受恩受德者也就對我無仇無怨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1017
一〇九、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九、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作的。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老來」,老年,老來的來是虛字沒有意義。「壯時」,壯年時代。「衰後」,家運衰頹之後。「罪孽」,罪惡孽業,和罪惡相同。「盛時」,家運隆盛的時候。

講:

大凡一種事物,必定有原因才有結果,絕對不會沒有原因的結果,有時候原因表現的不太明顯。這不過尙未得到發現。一旦發現了之後,其原因自然就會表現了出來。所以說有結果就必有原因。因果報應的道理,也就是如此。

人到了老年生了疾病,這種種的病不是一般舊有的衰老病,就是特有的一種疾病,這些病大都是在年輕的時候種下了病根,到了老年身體抵抗不住就要發作了。

其是一個家庭生活興旺的時候,一定是沒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的。但一旦運勢衰弱,不幸的災難與禍患就接踵都來了。然而這些災難與禍患並不是突然而來的。多半是家運興盛時種下了衰敗的原因。

君子明白了這一道理,就要在事物滿足時,常能時時自身反省,謹慎言行,防患於未然,然後才能安穩人生,消災避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0749
一一〇、却私扶公,修身種德。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一、却私扶公,修身種德。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尙奇節,不如謹庸行。

「市」,賣,施捨的意思。「私恩」,以私情向人施恩惠。「公議」,卽是天下公明的輿論。「敦」,敦厚和睦。「舊好」,舊日的朋友。「榮名」,高尙的名譽。「隱德」,與陰德相同,在人不知不覺處所施的恩惠。「種」,散佈。播種。「奇節」,不平常的節義。「尙」,尊重。「庸行」,平常的行為。

講:

對人施予恩惠心中並沒有施恩誇功的心裡,這是可以得到人家尊敬,但是這不如守正義不偏移,喚起社會公義的贊許,還有意義些。結交一個新的知己,還不如對於舊日的相交,好好的去培養友情,溫厚友情。建立優美的名,固然是很好,但是反不如廣植陰德來得悠久,本來想獲得名譽有時候却反招來相反的結果。

崇本尙義固然是應當作的,但是不必要做出受人注目的奇特節行,只要能夠注意日常的行動,做到無過的行為,忠實的守住現在的崗位,謹慎平常的言行,這樣也就可以加深進德修業的基礎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20747
頁/共2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