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
市長:garway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交換日記【數碼玫瑰‧純瓏的知性與感性世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前言
 瀏覽9,035|回應101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單元

《處世格言-菜根譚講話前集》

初定每月51015202530

各貼文二篇

預計一年九個月全部發表完畢


 

《菜根譚講話前集》

 

前言

 

1本書的要旨與內容

本書一般人看作是聖典,但一提到聖典兩個字,就以為是二千年以前的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或莊子等的經典,又或是其他一宗一派的祖師寫成的宗派聖典,其實這本「菜根譚」根本不是那樣古老的書籍。這本書大概是三百年以前的著作,著者並非大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故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這可以說是一部澈研三教真理的結晶。著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翫味體會其中具有困苦艱章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功量。所以它是一部萬古不易、教人化世的聖典。著者的一言一語都含義很深,字句雖是片斷的,但它却很能警世感人,真正是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籍。

菜根譚共分前後二集,前集有二百二十五章,後集有一百三十五章,共計三百六十章。其體裁是一種隨筆,也有人看做是語錄,其根本思想是中國的思想,是儒教的現實主義,老莊的玄旨,以及佛教的道法,所謂三教合一,集結儒釋道各派的精華,冶於一爐,誠為曠古稀世之奇箴寶訓。

 

2本書的著者與由來

本書著者隱君子洪自誠,明代人,號叫還初道人。可惜關於他的事蹟,沒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難斷定他是一個怎樣的人。當時社會局勢十分混亂,他對於功名富貴看得很淡薄,而專心埋首於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聯瑾」、「樵淡」、「筆疇」、「傳家寶」等書,都是當時的警世教言,雖然後世無傳,但這本「菜根譚」却放着不朽的光明,歡迎讀它的人不少。從「菜根譚」中見出著者的思想、文辭、性格等,絕不是一般學者如膠柱鼓瑟或侈言清談者流所可比擬的。

 

3代表東方文藝特色

如果把東洋與西洋的文章作一比較,西洋的文章是較為客觀寫實的,描寫生動而有力,但蘊藉的意味並不深遠。東洋的文章,用字雖然不多,含意却特別隽永豐富。因此西洋的文意如油畫,東洋的文章則如文人的墨寶,不著華麗而韻致無窮。東洋的文章解釋方面不大注重,叫人自己去省悟,去自覺,這可說是民族性的自然趨向。因此,菜根譚充分代表了東方文藝的特色,這大概沒有人能夠否認吧。

 

4菜根的意義之推究

推究菜根的意義,菜就是普通所謂青菜的菜葉,菜根如蘿蔔、大根、牛蒡、莓菜等,是一種粗俗淡泊的食品,在「鶴林玉露」一書說「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時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的刺戟語,其意義是老百姓如無菜可吃,徒嗅菜根以療饑渴,那麼這就是政治家的不是了。故看一般老百姓的面色卽知當時執政者的成績如何。因此「菜根」二字,當時十分流行。用此二字警告世人,以堅忍清苦磨煉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這是作者洪自誠親身體驗孕育出來的結晶。故本書頗通人情世態,裡面包蘊甜、酸、苦、澀等之人間味道

 

 

5菜根譚之異類和參考書

「菜根譚」也有同名異類的,如乾隆五十九年,以還初堂主人的識語為冠的洪應明之著作便是,這與本講話所用的底本,雖然有人說是同人異名,其是不管是內容、編纂等都有懸殊的差異

洪自誠的「菜根譚」分為二集,洪應明的「菜根譚」不但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概論五項,尤其裡面散見清朝石惺齊之「續菜根譚」的語句,故我們可以斷定洪應明的「菜根譚」是後人的合纂,唯洪自誠的著作才是正宗。

本書問世後,博得許多人的讚賞,學者間皆爭先恐後地著了很多的續篇,或類似的書籍,就中以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二卷,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比較出色。

 

 

 

本文作者:聖印法師

中華佛教學院院長

慈明寺萬佛寺住持

中視「大法輪」華視「菜根譚」節目主持人

 

番外篇

本回《菜根譚講話前集》及2014年發表之《菜根譚講話後集》,皆抄錄自作者于中華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廿一版「菜根譚」部份內容。

張貼文皆為精減版。

 

老詼訝

備註

【如遇不可抗拒之因素阻擋(如:節日、過年)或偶突發事件干擾(如:電腦送修),則待修好年假完再行補登】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198823
 回應文章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二五、有識有力,魔鬼無踪。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二五、有識有力,魔鬼無踪。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彗慧劍,兩不可少也。

「私」,私情。「欲」慾念。「功」,功夫,修養。「識」,認識。「力」,意志之力。「忍」忍耐力。「蓋識」,這個識是知識之識。「一顆」一粒。「照魔的明珠」,照見惡魔之正體的明珠。「一把」,一支,一根。「斬魔」,斬殺惡魔。「慧劍」,銳利的寶劍。佛家以銳利智慧為慧劍。

講:

擊退私情,抑制私欲,如果對私情私慾這一頑強敵人,沒有澈底認識的話,那就達不到擊退和抑制的目的了。

治病必定要知道病因,這是先決的條件。對於排除心中的惡魔,如果不能認識出惡魔的原形,那就沒有辦法了,雖然識透了他的本體,然而擊退抑制這一惡魔並不簡單。如果忍耐力不足,也不能達到目的。只有知識(也就是理智)才是照出惡魔的一顆明珠,沒有這一顆明珠則就照不見惡魔。而意志的力量才是斬殺惡魔的一把慧劍,若是意志的力量不堅,雖然有明珠,照見惡魔但是也斬殺不了他。因此這意識堅固的毅力,都是斷邪念,明心體不可缺少的條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8213
一二六、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二六、大量能容,不動聲色。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聲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詐」,欺詐。「無窮意味」,用言語難以形容出來的意味。「無窮受用」,有用不盡的享受。

講:

人家侮弄我欺騙我而我能夠包容涵蓄,不發一言不表慍怒,所謂喜怒不形於色,是非不辨於言。使他人無從捉摸我的內心深處。這其中的趣味是奧妙無窮。同時也藏着有很大的機謀與作用。所謂靜以制動觀人入微,則他人對你再也不敢加以侮弄欺騙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8211
一二七、困苦窮乏,鍛鍊身心。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二七、困苦窮乏,鍛鍊身心。

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鎚,能受其煆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煆煉,則身心交損。

「橫逆」,強暴無理,也是磨煉人的逆境與災難。「煆煉」,煆鋼煉鐵。「一副」,與一對之意相同。「爐錘」,鑪是鎔火之鑪,錘是煆金之器。兩字合起來是煆煉金屬用的器具。此處作陶冶人的心性解。「益」,利益。「損」,損害。

講:

人受了種種的災厄,置身於逆境的時候,如同在爐子裡鍊鋼的一般,鍛鍊身心成為一個鋼鐵一樣的人。所以人能受得住災厄與逆境而不為它所挫折,才能享受到大的利益。未經過此種鍛鍊的人,則身體也禁不住風霜折磨,精神的修養也不充分,終究成不了一個偉大的人物。

古語說:「憂危啟聖智,厄窮見人傑。」意思是人處在困窮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須知這正是促成我人向前發展的一個契機,正是鍛鍊琢磨我人成為一個堅強偉大的人物。人生來如果不受困苦,飽食暖衣,對任何事都任性去做,那他就禁不起挫折,受不住打擊,好比是在室內培養出來的花木,決不會有健全的發展。

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困乏其身,惡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話的意義是說天將要給一個人幸福以前,必定先給他許多的困難,使他能夠戰勝困難克服困難,養成了堅決奮鬪的意志,對於任何困難都能突破,遭遇失敗也決不悲觀,永遠抱着樂觀的希望,不屈不撓接受鍛鍊,那麼最後一定是幸福與光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852
一二八、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二八、人乃天地之縮圖,天地乃人之父母。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咨,物無氛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不愆」,無有過失與錯誤。「好惡」,好與惡,愛與憎。「有則」,有一定規律與規則。「燮理」,燮柔靱之意,調和之意。「功夫」,與工夫之意同。「怨咨」,怨是嗟怨,咨是嘆息。「物」,萬物。「氣疹」,氣是受惡氣的煩惱。疹是皮膚上發生的粒狀斑痕。兩字合用是惡病之意。「敦睦」,敦是厚重。睦是和氣,敦睦之情敦厚和睦之意。「氣象」,心意之象。

燮音謝。

講:

人體是以心為主宰,而太陽則是天地的中心。所以人身也可以說是一個小世界,大天地有春夏秋冬四時的運行。風雨寒暖的往來。由於陰陽的和合,而滋生了萬物,而形成一個小天地的我們,人人都有喜怒哀樂之情和鑑別是非好惡的知識,並且有實現這些情感和知識的意志作用。而後才構成了一個完全的身心。如此狂喜暴怒,好惡混同的不分,那就不會造成一個完全的人格。應該歡喜的地方就要歡喜,應該忿怒的時候就要忿怒,好善而惡惡,無過與不及,能夠調和這一身的小天地,才不失身中庸之道。

天地卽為一大世界,則等於包容人的父母。人存在於天地間,人人彼此都當視同手足一樣彼此要相親相愛互助合作,施德而不結怨,以仁愛待人處世自然就沒有恨與煩惱了,應當使人人各盡其業,卽是使萬物也應當各安其所,人人都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和為萬世開太平的宏願,則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永久和平,因此產生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850
一二九、戒疎於慮,警傷於察。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二九、戒疎於慮,警傷於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疎於慮也;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於察也;二語並存,精明而渾厚矣。

「防」,預防他人的加害。「疎於慮」,思慮的淺薄。「逆」,預為推測,論語,問篇,「子曰不逆」。「傷」,傷損於道德。「察」,明察,看穿了之意。「精明」,明澈。「渾厚」,德則渾然厚道。

講:

從人類整體的大處着眼,無論自己的民族或其他的民族都可以說是同胞,相互間以仁愛之心相處,那麼都有幸福。

人決不可以存害人之心,你害人家人家也一定反過來報復。所以說害人如害己。但是有很多的人都不明白這一種道理。人雖不應當有害人之心,但也不可不事先對壞人加害於你作一個防範。

有些人把人家都當成和自己一樣去看待,這樣的人是非常正直,卽或受了人家的欺侮他也毫不在乎。還有些人太聰明了,在事先看破了他人的詐偽,而嚴加防範,兩相比較下愚直的人使人願與他相親,而聰明的人則人都敬而遠之。

人有聰明固然不是壞事,但切戒破壞人家道德,揭露人家短處,這是不可不細加考察的。以上我們不妨玩味一番,做人做事就不致有什麼差誤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551
一三〇、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三、辨別是非,認識大體。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群疑」,多人的疑惑。「阻」,妨止阻礙。「獨見」,自己確信之意見。「廢」,不用,貶駁。「人言」,他人之言而有道理者。「小惠」,一點的恩惠。「大體」,大局,大體的方針。「公論」,天下的輿論,多數人的意見。「借」,用,利用。「私情」,私人的情感。

講:

有很多的人對事表示疑惑,而我自己對事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那就要擇善固執,不被群衆的慮疑所阻礙。所謂「千人盲目一人明,衆人皆醉我獨醒。」多數人的意見,有時也未必合乎真理,但一個人的獨見也不一定是不合真理,如果自己能有確信,那也可以排除別人疑問,古往今來的偉人所以能成就千秋偉業,都是有別人所不及的智慧和自己的見解。其次天下事不是一個人獨力所能成的,凡事應當多旁聽他人的意見,為多方面的參考。千萬不要任性而忽視他人的言語。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550
一三一、親近善人須知機杜纔,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三一、親近善人須知機杜纔,剷除惡人應保密防禍。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纔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招媒孽之福。

「親」,結合友誼。「預揚」,預先稱讚表揚。「纔譖」,進纔言說壞話以陷害他人。「奸」,奸人奸惡之徒。「去」,除去。「媒孽」,媒是媒介。孽與蘖相同,卽是事物之釀成構成成立之原因。漢書司馬遷傳「媒孽其短」其註中有「媒是酒酵之原,孽是酒麯」謂其釀成罪刑之原。。

講:

當我們知道某人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但是尙不能和他交往,那在結交之前不要過份讚揚。以免招致了奸人嫉妒,挑撥離間,使你接近不得。

當我們發現對方是一個惡人,不能急切的把他退掉,那就不要輕易表示意見,以免被他聽去,招致了怨尤,使我身蒙受意外之禍。

古時自天子至臣相,不管是拔擢人才或是剷除奸侫,一切用人行政上的措施,都要把以上擧的兩種原則作為圭臬,才不至於有重大的差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227
一三二、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繰出臨深履薄。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三二、節義來自暗室不欺,經綸繰出臨深履薄。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繰出。

「青天白日」,赫赫光明之貌。「節義」,自己固守不變的道義。與節操之意相同。「暗室」,不透光線的房屋。幽暗而無人得以窺見的地方。「培」,培養。「旋乾轉坤」,旋轉天地之意。使王地自由自在的運動。卽是有偉大手腕之意。「經論」,治國之政治。「臨深履薄」,戰戰兢兢細心周到,凡事注意作為。「繰出」,想出,把握出來。作出來。

講:

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人所稱道的節義忠貞,是歷千古而不能磨滅的。旣不是一時在人前造作的偽善行為,也不是在人所不見的暗室當中的私情私見,君子慎獨雖處於暗室而不自欺,所以說青天白日的節義是從暗室漏屋之中培養出來的。

一個人能夠有旋乾轉坤的大手筆,不是豪放的思慮所能達成的,必須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精神,一點也不敢疎忽,而且謹慎小心按步就班的慢慢培養出來的成績。至於有人說「擧大畧細」,又有人說「作大事不拘小節」,這都是錯誤的想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7225
一三三、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三三、倫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懷恩。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此,着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極處」,最上級極點之意。「做到」,到達。「感激」,感恩感謝。「着不得」,不可持有,不可懷有。「施者」,施與恩惠的人。「任德」,以施恩惠自任的人。「受者」,受人恩惠者。「路人」,與我沒有關係,不相識的人。「市道」,有利則合無利則離,只是以權勢利益為目的而交際。

講: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當然的倫理之道,有時達到了極點也是應該的,而不可以有絲毫的感激之心。如果父兄對於子弟認為是施恩,而子弟對於父兄感恩,這樣施恩望報,骨肉之親反而不如路人了。

從前有一個孝子孝順父母,傳到了皇帝的耳裡,皇帝非常的感動,把孝子召來,給他許多的錢以表示賞賜之意,孝子很不安的回答說: 「陞下,我從來就有感覺過我是盡了人子的孝行。實在沒有承受陞下褒揚的理由,也絕不敢接受陞下的賞賜。」皇帝聽見後,更加感動,加倍賞賜他錢,叫他無論如何都要接受。

所以說真的孝行是自己不會感覺得到的。世界自以為有孝心的人實在並不一定是真孝。人子孝順父母,是無論如何都要使父母歡心,這是自然真情的流露。當人自己感覺到自己孝行的時候,同時就起了要求報酬之心,也就失去了孝的真義。兄弟之情也是一樣。友恭之情也是出於真情的流露。這其間也毫不能有施恩之念,不然兄弟成了路人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6892
一三四、不誇妍好潔,無醜污之辱。
推薦0


老詼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三四、不誇妍好潔,無醜污之辱。

有妍必有醜為之對,我不誇妍,誰能醜我;有潔必有污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污我。

「妍」,美麗。「醜」,醜惡,難看。「對」,相對照。「潔」,清潔。「污」,污穢。「仇」,仇敵,對頭怨家。

講:

天地間的事物,不限於美與醜,潔與污。一切長短、善惡:男女、上下、賢愚等等都是相對的。一方面有了美而他方面則一定有醜,沒有美也沒有醜。所以僅僅有美而沒有醜的東西是不會成立的。人通常稱某人是善人,沒有惡人存在。如果沒有惡人存在,則善人也就不會存在。

有美的時候必定有醜,如果人能夠超越美醜的觀念,而不掛在心,則無論怎樣醜陋也不會有人來笑我。

清潔的相對是污穢,嫌惡污穢喜好清潔是人之常情,但是清潔和污穢也並非是對立的,應該用達觀的眼光覺悟到污穢和與清潔本不是兩件事,人能夠將精神超越到潔與不潔之間,則我不好清潔,也就沒有人能以污穢加於我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2354&aid=7216891
頁/共11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